【学霸笔记】高中地理同步周测7《气压带和风带》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高中地理同步周测7《气压带和风带》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25 17:5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测7 气压带和风带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如图为“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副热带高压带的是
A.① B.② C.④ D.⑤
2.③表示的近地面风的名称是
A.东北信风 B.东南信风
C.盛行西风 D.极地东风
如图示意南美洲东北部赤道低压带及等压线分布。读图,回答3~4题。
3.赤道低压带内
A.风力微弱 B.天气状况单一
C.多气旋雨 D.气温年较差大
4.此时,M地盛行风是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如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图甲所示季节各纬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纬度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纬度盛行东南风
C.20°-30°纬度盛行西北风
D.30°-40°纬度盛行西南风
6.关于图甲、图乙反映的时间与北半球季节,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3月、春季 B.乙图表示7月、夏季
C.甲图表示9月、秋季 D.乙图表示1月、冬季
15世纪末期,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殖民主义者蜂拥而至。当欧洲至美洲运输马匹的风力帆船航行到南北纬30°附近海域时,经常会出现连续几个星期海面上平静无风、船队停滞不前的现象。加之天气炎热,淡水和粮食不足,船员们被迫将船上部分马匹投入海中,以减轻负荷。后来人们就把当时船队所在的纬度称为“马纬度”。据此回答7~9题。
7.控制“马纬度”附近海域的气压带是
A.极地高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赤道低压带
8.“马纬度”附近海域在上述气压带控制下,大气垂直运动状况及气候特点表现为
A.以上升气流为主,高温多雨 B.以上升气流为主,炎热少雨
C.以下沉气流为主,高温多雨 D.以下沉气流为主,炎热少雨
9.“马纬度”会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南北移动,当地中海海域(约34°N~40°N)出现“马纬度”现象时
A.亚欧大陆被亚洲高压控制
B.我国东部地区以西北风为主
C.亚洲低压势力较为强盛
D.南亚印度半岛以东北风为主
如图为“某月不同纬度理想状态下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11.图示月份,东亚和南亚地区的盛行风向分别是
A.东南风、西南风 B.西南风、东南风
C.西北风、东北风 D.东北风、西北风
如图为“60°N某月份海陆气温示意图”。读图,回答12~14题。
12.上述“某月”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3.该月份控制B、C两地的气压中心分别是
A.亚洲高压、夏威夷高压 B.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
C.亚洲低压、阿留申低压 D.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
14.该季节A、B两地的风向分别是
A.东南风 西北风 B.西南风 西北风
C.东南风 东南风 D.西南风 东南风
读“世界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单位:毫米)分布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M地降水较多的季节及原因是
A.夏半年 受东北信风影响
B.夏半年 受西南季风影响
C.冬半年 受东南信风影响
D.冬半年 受西南季风影响
16.N地地处沿海但降水稀少,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A.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冬半年受东北季风影响
C.受索马里沿岸的上升流影响
D.夏半年受西南季风离岸风影响
“秋老虎”发生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8月7日)之后,是持续高温、晴朗的天气。2024年西南地区“秋老虎”天气持续时间超长。近年来,重庆在各大城市中从立秋到秋分时段的高温天数最多。据此完成17~18题。
17.2024年西南地区“秋老虎”天气持续时间超长的主要原因是
A.受亚洲高压持续控制
B.锋面气旋过境
C.南退的副热带高压回归
D.受暖锋过境影响
18.“秋老虎”独爱重庆的原因可能为
①地形影响,冷空气不易进入 ②距海较远,受台风影响小 ③城市建筑密度大 ④受准静止锋影响时间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南极洲菲尔德斯半岛位于乔治王岛,面积约40平方千米,被称为南极洲的“热带”,绝对最高气温可达13 ℃;暴风雪天气频繁多发。地层主要由玄武岩、火山碎屑岩等组成。如图示意菲尔德斯半岛。据此完成19~20题。
19.菲尔德斯半岛成为南极洲的“热带”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低平,受洋流影响 B.无冰川覆盖,蒸发散热少
C.大气层厚,保温作用显著 D.纬度偏低,海洋调节
20.菲尔德斯半岛暴风雪天气频发,其原因之一是该半岛
A.长期处于极地高压带笼罩下
B.位于极地东风带边缘
C.受副极地低压带影响时间长
D.沿海西风漂流势力强大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鄂霍次克海为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季风环流影响显著。鄂霍次克海港口较多,但航运不发达。如图为“鄂霍次克海范围与主要港口分布图”。
(1)阐释鄂霍次克海季风环流显著的主要原因。
(2)分析季风环流对鄂霍次克海航运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22.读“非洲及周围7月气压(单位:hPa)及盛行风分布图”,回答问题。(18分)
注:热带辐合带是指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的总称。
(1)分析图1中南半球等压线比北半球等压线平直的原因。
(2)比较图1中甲、乙两地的气压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3)比较图2中M、N两处盛行风的风向及性质差异,说明N处盛行风的成因。
答案精析
1.B 2.C [第1题,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副热带高压带位于副热带(南北纬30°)附近,副极地低压带位于(南北纬60°)附近,极地高压带位于极地(南北纬90°)附近,信风带位于低纬度地区,西风带位于中纬度地区,极地东风带位于高纬度地区。据此判断,①为赤道低压带,②为副热带高压带,④为副极地低压带,⑤为极地高压带。因此表示副热带高压带的是②。故选B。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②为副热带高压带,④为副极地低压带,则③表示的近地面风的名称是盛行西风,故C正确。]
3.A 4.B [第3题,赤道低压带内由于温度的水平分布比较均匀,水平气压梯度力很小,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风速微弱,称为赤道无风带,因此赤道低压带内风力微弱,A项正确;赤道低压带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加上水汽丰富,容易成云致雨,天气多变,B项错误;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小,不易形成气旋,但气温高,气流易受热膨胀上升,多对流雨,C项错误;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一年中获得的太阳辐射变化小,因此气温年较差小,D项错误。第4题,读图可知,此时M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东南指向西北(与等压线垂直、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M地位于南半球,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左偏转形成东南风,因此此时M地盛行风是东南风,B项正确。]
5.D 6.B [第5题,结合图甲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知,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其南侧为东北信风带、北侧为盛行西风带。由此分析,0°-10°纬度受东北信风带影响,盛行东北风,A错误。10°-20°纬度受东北信风带影响,盛行东北风,B错误。20°-30°纬度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C错误。30°-40°纬度受盛行西风带影响,盛行西南风,D正确。故选D。第6题,读图可知,图甲中气压带的位置相对偏南,反映的季节为北半球冬季,时间为1月,A、C错误。图乙中气压带的位置偏北,反映的季节为北半球夏季,时间为7月,B正确,D错误。故选B。]
7.C 8.D 9.C [第7题,由材料信息可知,“马纬度”位于南北纬30°附近,故控制“马纬度”附近海域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压带,C项正确。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马纬度”附近海域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少雨,D项正确。第9题,地中海海域(约34°N~40°N)出现“马纬度”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北,可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季,亚欧大陆被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控制,我国东部地区以东南风为主,A、B项错误;夏季,亚欧大陆上的亚洲低压势力较强,将副热带高压带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C项正确;南亚印度半岛此时以西南风为主,D项错误。]
10.C 11.C [第10题,根据图中赤道附近上升气流的位置判断可知,此时赤道低压带位于南半球,为北半球冬季。故此时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副极地低压带。第11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季,东亚和南亚地区的盛行风向分别是西北风和东北风。]
12.A 13.B 14.B [第12题,读图可知,亚欧大陆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说明此时是北半球冬季,因此“某月”可能是1月,A项正确。第13题,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冬季陆地降温比同纬度海洋快,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气压则高于同纬度海洋,根据图示可知,亚欧大陆气温低于海洋,说明此时是北半球冬季,B地位于亚欧大陆上,受亚洲高压控制,C地位于海洋上,受阿留申低压控制,B项正确。第14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图反映的是北半球冬季,A处位于欧洲西部,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向为西南风;B处位于亚洲东部,属于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B项正确。]
15.B 16.A [第15题,由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知,M地位于非洲埃塞俄比亚高原。夏半年,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到达图中M地,受地形抬升形成较丰富的降水,而冬半年当地盛行由陆地(阿拉伯半岛或亚欧大陆)吹来的东北季风,降水稀少,因此A、C、D项错误,B项正确。第16题,由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知,N地位于非洲索马里半岛。图中显示,N地纬度在10°N附近,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可能性较小,因此A符合题意;根据上题分析,冬半年N地受来自陆地的东北季风影响,降水稀少;夏半年N地受西南季风离岸风影响,使得沿岸形成上升流,降温减湿,导致该地降水更加稀少。故B、C、D均可能是N地降水稀少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17.C 18.A [第17题,由材料可知,“秋老虎”带来的是高温晴朗的天气,若受亚洲高压控制,气温应较低,A错误;锋面气旋和暖锋过境均可能带来阴雨天气,B、D错误;“秋老虎”天气持续超长的原因是南退的副热带高压带回归并停留下西南地区,形成连日晴朗、日照强烈的高温天气,C正确。故选C。第18题,“秋老虎”为持续高温、晴朗的天气。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受地形影响,南下的冷空气不易进入,因此“秋老虎”持续时间较长,①正确;立秋至秋分期间,我国东部沿海多受台风影响,降水多,而重庆距海相对较远,受台风影响小,“秋老虎”持续时间长,②正确;城市建筑密度大不会影响天气系统的形成,准静止锋带来的是阴雨天气,会减少“秋老虎”的持续时间,③④错误。故选A。]
19.D 20.C [第19题,南极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极圈以南,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菲尔德斯半岛是南极洲纬度最低的地方之一,终年接受太阳辐射多,且三面临海,受海洋调节作用大,因而被称为南极洲的“热带”,D正确。第20题,该地位于60°S附近,受副极地低压带影响时间长,加之受极锋影响,降水较多,C正确,A、B错误。沿海地区受南极环流影响,且寒流不利于增加降水,D错误。]
21.(1)鄂霍次克海所处纬度较高,距离冬季风源地近,距阿留申低压中心近,冬季风风力大,势力强;夏季大陆形成低压,海洋为高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风力与风向稳定。
(2)冬季与夏季受强大的冬夏季风影响,海上风急浪高,不利于航运;冬季受寒冷冬季风影响,海面结冰时间长,冰层厚,南部海域出现浮冰,不利于航运业发展;暖湿的夏季风受鄂霍次克海冷洋面作用,易形成大雾,能见度低,对海上交通不利。
解析 第(1)题,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入手,阐释鄂霍次克海季风环流显著的主要原因。第(2)题,从风力、季风与气候的关系等角度分析季风环流对鄂霍次克海航运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22.(1)由于南半球大陆面积较小而海域面积较大,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所以等压线较平直。
(2)气压差异:甲地受低气压控制,而乙地受高气压控制。
成因:此时甲地正值夏季,大陆上比同纬度海洋升温快,气温高,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乙地则相反。
(3)M处的盛行风风向为东北风,该处的盛行风较为干燥;而N处的盛行风风向为西南风,该处的盛行风较为湿润。
成因: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