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周测6 群文阅读:工匠精神(教师版)语文必修上册-高中同步周周测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周测6 群文阅读:工匠精神(教师版)语文必修上册-高中同步周周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5 17:5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测6 群文阅读:工匠精神
(时间:40分钟 分值:3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让文物修复师这个有点冷门的职业突然成为大家推崇的对象。儒雅睿智的钟表修复师王津喜提“故宫男神”称号,吸引越来越多的网友想去故宫拜师学艺。
2020年8月30日,国家级非遗项目古钟表修复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王津在成都参加活动,分享故宫修钟表的那些事。当他展出一小段宫廷钟表修复完成之后的视频时,清脆悦耳的报时声音,潺潺流水的仿真造型,让全场观众情不自禁地鼓掌,向大国工匠致敬。
1977年,王津来到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从事文物钟表修复与保护工作。站在第二代钟表修复师徐芳洲先生的工作台前,摸索着使用对方留下的工具,王津静下心来,对抗时间在钟表上留下的痕迹,成为一个“修复时间”的“魔法师”。
择一事,“钟”一生。王津在多个演讲中这样概括自己的职业生涯。工艺繁复的钟表,钟爱一生的职业,同时,用坚持、匠心和技艺与时光抗衡。用43年的岁月,坚持做一件事——修复钟表,传承技艺。王津的工作是与时间为友,静下心后,慢慢就不觉得枯燥了。“透过文物,你可以看见前人的匠心精神,也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兴衰更迭。”王津说。
从事钟表修复工作39年之后,2017年,因为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儒雅睿智的王津突然“走红”,不仅出门经常会被人认出,还收到了录制综艺节目的邀约。不过,王津对自己的“走红”非常淡然:“谢谢大家的喜爱,故宫的文物比我更加吸引人,吸引大家的是我手里的钟表,那是几代人修复的成果。”
43年来,王津修复的各类文物钟表多达300件,其中馆藏钟表一级文物数十件。在王津看来,钟表修复比较枯燥,要想修好一件馆藏古钟,耗时少则两个月,多则一年,只有真正喜爱这项事业的人才可能耐得住寂寞。“首先要热爱这份工作,其次就是要心细。我们特别想做得精益求精,把文物恢复到最好的状态,清理到最干净,让它延年益寿,再过200年还能看到它。”这是王津对自己的职业要求。打碎的齿轮要一点点组装,锈住的零件要用煤油一点点浸泡,把每一道工序、每一次修复都做到极致,让时光留下痕迹的钟表重新绽放光彩。王津和他的徒弟们用时光对抗时光,用极致、坚守致敬前辈的工匠精神。
英雄关羽还有败走麦城的时候,修复大师是否有修复不成功、很挫败的经历呢?王津回答“目前还没有”,隔着屏幕都能想象到他自信的微笑。有人这样形容王津看着钟表跳动时的笑容:那是一个人看着丰收的稻田时的喜悦。
(摘编自曾洁《故宫男神王津:“修复时间”的“魔法师”》)
材料二: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这些年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不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潜,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这些科技成就、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离不开大国工匠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实干,刻印着能工巧匠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身影。从焊接大师艾爱国到精密加工大师刘湘宾,从无线通信射频电路设计大师张路明到航天科技特级技师徐立平,一位位高技能人才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共同培育形成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高技能人才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力量,他们身上蕴藏的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需要褒扬工匠情怀,厚植工匠文化,引领劳动者在本行业和本领域担大任,干大事,成大器,立大功。“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努力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
(摘编自《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材料三: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标题《故宫男神王津:“修复时间”的“魔法师”》,既生动形象地点明了王津的职业,也突出了他的卓越贡献。这体现了通讯标题重视价值性消息的特点。
B.材料一最后写王津没有失败的修复经历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是为了多角度塑造王津的匠人形象。
C.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高技能人才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决定力量,他们身上蕴藏的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
D.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疗治社会的浮躁风气、短视心态,有利于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答案 C
解析 “决定力量”错,材料二说的是“高技能人才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力量”。
2.(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津特别想做得精益求精,把文物恢复到最好的状态,让它延年益寿。
B.王津的突然走红,直接原因是他手里的故宫钟表,那是几代人修复的成果。
C.劳动者需要在长期学习中,培育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D.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不仅注重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和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更注重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
答案 A
解析 B项“直接原因是他手里的故宫钟表”错。王津突然走红的直接原因是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C项“在长期学习中”错。材料二第一段说“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工匠精神”,可见是“劳动者在长期实践中”。 D项“不仅……更……”前后逻辑颠倒。材料三说“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3.(3分)下列选项,不能用来论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百年老店同仁堂的先人们为后人留下“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堂规。同仁堂生产的各种中成药享誉海内外。
B.一线技术工人潘从明练就了一项独门绝技,在浑浊的液体中用一双眼睛就能甄别和捕捉那些若隐若现的稀有贵金属。
C.来自无锡国家电网的一线技术工人何光华率领团队攻克“高落差高压电缆线路无损施工技术”,解决了电缆检测的行业难题。
D.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
答案 D
解析 材料二的观点是“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A、B、C三项都涉及“工匠精神”。D项黄文秀属于扶贫干部,强调的是她的“奉献精神”。
4.(4分)材料一是人物通讯,材料二是新闻评论,两者同属新闻作品。新闻作品中皆有事实材料,请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事实材料在表达特点和表达意图上的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材料一是人物通讯,里面的事实材料是对典型事例的详细描述(细节描写),用来凸显人物形象的品质。②材料二是新闻评论,里面的事实材料以概括为主,用来证明观点。
解析 材料一用到的是“大国工匠”王津的事实材料,写得比较详细,还有细节描写,如“2020年8月30日……再过200年还能看到它”,通过这些详细的材料,能够看到人物的精神品质。因为材料一是人物通讯,所以其中所用的事实材料需要对典型事例进行详细描述(细节描写),用来凸显人物形象的品质。材料二用到的事实材料写得比较概括,如“从焊接大师艾爱国到精密加工大师刘湘宾,从无线通信射频电路设计大师张路明到航天科技特级技师徐立平”,这是因为材料二是新闻评论,材料当以概括为主,用来证明观点。
5.(6分)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工匠精神”的内涵,给材料一中的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写一段颁奖词,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王津,一名古钟表修复师,在故宫工作40年,钟表修复达三百件。他“择一事,终一生”的工作态度,见证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他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执着坚持、一丝不苟的高尚品质,折射出时代的精神风貌。他无愧于大国工匠、时代楷模的称号。
解析 写颁奖词,首先应交代王津的身份——古钟表修复师;然后可以介绍他的成就,如“43年来,王津修复的各类文物钟表多达300件,其中馆藏钟表一级文物数十件”;最后要概括和歌颂他的工作态度、精神品质,并阐述意义——折射出时代的精神风貌,他无愧于大国工匠、时代楷模的称号。语言要得体优美、亲切、饱含深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劳动者的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产业,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劳模、工匠始终是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擎起“中国制造”,诠释“中国创造”,书写“大国重器”奇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既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也需要广大产业工人矢志奋斗;既需要一流的科学家队伍,也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各级党委、政府要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抓手,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支持鼓励广大职工和技能人才立足岗位,努力攻克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共和国的功臣。劳模精神的内涵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工匠精神的内涵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创新创业创造的重要精神源泉。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与求真务实、执着探索、不辞辛劳、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与爱国、创新、求实、奉献、育人的科学家精神,都一脉相承、息息相通,都是我国工人阶级在长期劳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新时代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弥足珍贵,历久弥新。
(摘编自郭振清《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凝聚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磅礴力量》)
材料二:
第四十七届世界技能大赛9月15日晚在法国里昂闭幕,中国代表团在本次大赛中表现出色,在全部59个项目中共获得36枚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和8个优胜奖,位居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首位。
作为最高层级世界性青年职业技能赛事,世界技能大赛代表了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水平,反映了全球领先行业企业的水准与要求,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在第四十七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技能健将们以昂扬风貌、优异成绩,为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写下生动注脚,彰显了中国青年奋发进取的姿态,也体现了新时代中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欣欣向荣。
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选手操作娴熟,一抹一划堪称雕刻般精细;美发项目选手动作利落,造型设计让人充分领略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选手有条不紊地完成多个模块任务,让机器人拥有聪慧的“大脑”和灵活的“肢体”……每一个项目中,中国青年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地打磨每一个细节,用青春演绎了“技”与“能”的无尽魅力。
比赛不仅仅是一场技能的比拼,更是一场国家荣誉的角逐,一场综合国力的较量。充分的准备和最佳的发挥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必备要素。我国代表团通过将世赛标准引入教学、企业实际应用案例引入日常训练,不断提高选手实战和应变能力……这一系列举措,为选手更好地参赛提供了有力支撑。参赛选手坚定信心,不惧挑战,精诚团结,奋勇拼搏,展现出高超的技能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才能在此次世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国争光!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深入,技能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世赛代表了全世界职业技术先进水平,通过参加世赛,不仅可以培养锻炼青年技能人才掌握技术创新,推动我国职业技能培养教育,而且致力于推动世赛成果转化,可以把世赛先进的标准、先进的设施设备技术要求、先进的职业技术操作理念,导入我国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当中。这场万众瞩目的技能盛宴也启示我们,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通道,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技能、掌握技能,进一步提高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可度和重视程度,打破“唯学历论”的传统观念,让技能人才获得与学历人才同等的社会地位和发展机会,才能更好地培养技能人才,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让“中国创造”引领未来。
世赛火热的背后,折射出的正是从行业到产业求贤若渴的“人才热”。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技能人才的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摘编自黄宗跃《技能报国,匠心筑梦》)
6.(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擎起“中国制造”、书写“大国重器”奇迹的进程中,既需要一流的科学家队伍,也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
B.第四十七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位居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首位,这体现了中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蓬勃发展。
C.因为世赛是最高层级世界性青年职业技能赛事,所以代表了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水平,反映了全球领先行业企业的水准。
D.参加世赛有助于把世赛先进的标准、先进的职业技术操作理念等导入我国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当中,以推动世赛成果的转化。
答案 C
解析 C项因果不当。材料二是说“作为最高层级世界性青年职业技能赛事,世界技能大赛代表了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水平,反映了全球领先行业企业的水准与要求”,选项强加因果。
7.(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既需要科技工作者也需要产业工人,这是因为理论创新必须由科技工作者完成,实践转化必须通过产业工人实现,二者缺一不可。
B.第四十七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成绩优异,表明中国的职业技能教育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已经全面领先于其他国家。
C.世赛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这与它能够引导行业创新发展,为职业技能教育提供参考方向密切相关。
D.世赛火热的背后反映出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视,由此可见,世赛获奖者必将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获得比学历人才更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答案 C
解析 A项“理论创新必须由科技工作者完成,实践转化必须通过产业工人实现”错,说法过于绝对。B项无中生有。材料二只是说“中国代表团在本次大赛中表现出色”,材料中并没有足够的信息来支持选项中的结论。D项无中生有。材料二没有提及世赛获奖者与学历人才在社会地位和待遇上的直接比较。
8.(4分)根据材料二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2字。
世赛的项目设置紧密贴合市场需求,涵盖了制造业、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等众多领域,代表了当今世界职业技能发展的前沿水平。世赛的评判标准极其严格,不仅要求①____________________,更注重考察选手的职业素养、安全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从传统的家具制作、烹饪,到新兴的工业机器人、云计算,每一个项目都代表着一个行业的发展方向,②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世赛不仅是一场技能较量,由各国技能顶尖选手在比赛现场创造的新纪录、新标准,正迅速成为引导行业创新发展的风向标。
答案 (示例)①选手具备精湛的技艺 ②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
解析 第①处,由材料二可知,世赛是青年职业技能赛事,代表了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水平,是选手技能的比拼,此处可填“选手具备精湛的技艺”。第②处,由材料二第四段中“比赛不仅仅是一场技能的比拼,更是一场国家荣誉的角逐,一场综合国力的较量”可知,此处可填和“国家技术实力”相关的内容。
9.(4分)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区别和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区别:两者侧重点不同,劳模精神侧重于工作态度和奉献精神方面;工匠精神主要聚焦于对工作的专注和对技艺的极致追求。②联系:两者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都是创新创业创造的重要精神源泉,都是我国工人阶级在长期劳动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解析 ①区别:根据“劳模精神的内涵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工匠精神的内涵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可知,两者内涵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劳模精神侧重于工作态度和奉献精神方面,工匠精神主要聚焦于对工作的专注和对技艺的极致追求。
②联系:根据“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创新创业创造的重要精神源泉。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都是我国工人阶级在长期劳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可知,两者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都是创新创业创造的重要精神源泉,都是我国工人阶级在长期劳动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10.(6分)在技能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的当下,应如何培养技能人才来推动“中国创造”引领未来?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升技能人才的实战和应变能力。②大力弘扬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的精神,培养具有爱岗敬业的劳模精神和对工作专注、对技艺极致追求的工匠精神的人才。③支持并鼓励技能竞赛,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和掌握技能,打破“唯学历论”的传统观念。④推动世赛成果转化,培养更多青年技术人才。
解析 ①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结合材料一“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抓手……努力攻克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和材料二“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技能、掌握技能”可知,可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提升技能人才的实战和应变能力。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通道,吸引年轻人学习并掌握技能。
②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结合材料一“需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内涵是……工匠精神的内涵是……”“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都是我国工人阶级在长期劳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可知,可以通过宣传和实践,弘扬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的精神,培养具有爱岗敬业、奉献精神的劳模精神和对工作专注、对技艺极致追求的工匠精神的人才。
③支持并鼓励技能竞赛。材料二说在第四十七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中国代表团表现出色。这场技能大赛启示我们要营造尊重技能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通道,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技能、掌握技能,打破“唯学历论”的传统观念,让技能人才获得与学历人才同等的地位和发展机会。
④推动世赛成果转化。结合材料二“通过参加世赛……导入我国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当中”可知,可以借鉴世赛的新标准、新技术和新理念,将其导入技能人才培养之中,培养更多青年技能人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