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高中地理同步周测10《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湘教版 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高中地理同步周测10《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湘教版 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25 17:5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测10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勒拿河发源于东西伯利亚南部山区,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其溶解有机碳输出量与生物、冻土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如表反映1999~2008年与2009~2017年勒拿河溶解有机碳输出量(百万吨/年)。据此完成1~2题。
时间 5~6月 7~10月 11月~次年4月
第一阶段 1999~2008年 2.82 2.35 0.51
第二阶段 2009~2017年 7.36 1.92 0.39
1.与勒拿河溶解有机碳输出量季节变化一致的是
A.气温季节变化 B.降水量季节变化
C.生物量季节变化 D.径流量季节变化
2.5~6月期间,勒拿河溶解有机碳输出量第二阶段较第一阶段显著增加,主要原因是
A.水库建设增多 B.冻土退化加剧
C.雨水下渗增加 D.生物总量增加
北川河流域位于黄河上游半干旱区,蒸发(腾)总量较大。20世纪80年代至今,流域内年降水量相对平稳,大规模人工造林使流域植被覆盖率快速增加,在无其他人为干扰的情况下,流域年蒸发(腾)总量呈下降趋势。据此完成3~4题。
3.大规模人工造林前,该流域
A.气温年较差比较小 B.植物年蒸腾量较大
C.降水年内变化较小 D.土壤年蒸发量较大
4.植被覆盖率快速增加过程中,该流域
A.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变大 B.土壤含水量增多
C.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变快 D.地下水水位下降
读“某大陆①②③④四地月均温与月均降水量关系图”,完成5~6题。
5.以下能体现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是
A.从①地到③地 B.从②地到③地
C.从①地到②地 D.从④地到②地
6.关于四地自然环境特征的推测,正确的是
A.①地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②地河流含沙量大
C.③地太阳能、风能丰富 D.④地降水集中在夏季
读“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7~9题。
7.温哥华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荒漠
C.常绿阔叶林 D.温带草原
8.加拿大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为
A.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荒漠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草原
9.温哥华与莱斯布里奇植被类型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土壤 B.光照 C.降水 D.热量
天山和阴山纬度相当,是我国两条重要的东西向山脉。天山位于新疆中部,阴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如图示意天山和阴山垂直自然带谱。完成10~11题。
10.天山和阴山基带差异体现了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1.与北坡相比,天山南坡缺乏林带,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南坡降水多 B.南坡热量不足
C.南坡土壤湿度低 D.南坡土壤肥力不足
如图示意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分布。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甲、乙自然带的名称分别为
A.季雨林带、积雪冰川带
B.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C.季雨林带、苔原带
D.常绿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
13.图中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北坡比南坡低,主要原因是北坡
A.坡度更陡 B.水热条件比较差
C.土壤更肥沃 D.光照条件更优越
某研究小组在对我国某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绘制了该地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和相关信息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在该山地的自然带中,生物资源种类最丰富的地带可能是
A.Ⅰ B.Ⅱ C.Ⅲ D.Ⅳ
15.在山顶处分布有矮林主要是因为
A.气温低、风速大 B.降水少、坡度缓
C.光照强、土层薄 D.肥力高、温差大
我国天山北坡某山地坡地与谷地植被存在着较大差异;受地形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谷地较少有人类活动干扰。如图示意该山地地形剖面,Ⅰ、Ⅱ、Ⅲ为该山地的三个草甸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山地的植被正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据此完成16~18题。
16.分析图示中 Ⅰ 草甸区植被数量状况及形成原因为
A.植被的数量较多 距离冰川季节性消融区近
B.植被的数量较多 海拔高、蒸发弱,水分条件好
C.植被的数量较少 风化作用强烈,利于土壤形成
D.植被的数量较少 气温低,多砾石,土壤贫瘠
17.Ⅰ 草甸区与永久冰雪带之间存在的植被带可能是
A.高山灌丛 B.高寒荒漠
C.山地草原 D.高寒苔原
18.推测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背景下,该地山地森林带的分布变化是
A.山地森林带的下限先降低后上升
B.山地森林带的上限先降低后上升
C.山地森林带的上限持续降低
D.山地森林带的下限持续上升
如图为“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某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森林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密布
B.气候湿热
C.土壤肥沃
D.人工种植
20.该地有“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之称是因为
A.群落生产力低 B.植物光合作用强
C.植被高大稀疏 D.土壤留存养分少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20分)
胡杨是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物种,以胡杨为建群种(即优势种中的最优者)的群落在维持当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以及抑制荒漠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黑河下游胡杨林天然植被群落的分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区域内离河岸距离变化引起的水分条件差异,使得植被和土壤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在距河岸由近到远方向上表现出梯度变化的规律。如图示意黑河下游荒漠河岸地带胡杨群落不同植被层盖度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趋势。
(1)描述随着离河岸距离的增加,胡杨群落不同植被层盖度的变化特征。
(2)判断胡杨群落灌木层植被主要的水分来源,并说明判断理由。
(3)分析与其他位置相比,离河岸距离650米左右胡杨群落土壤肥力的特点。
22.下面图1为“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图2为“图1中MN一线剖面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地形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请说明A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的原因。
(2)据图2简析MN一线剖面的地形变化对P地自然景观的影响。
(3)甲、乙两处均位于山地东侧,海拔相近,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并说明形成这些差异的主导因素。
答案精析
1.D 2.B [第1题,结合表中信息可知,勒拿河溶解有机碳输出量5~6月最高,7~10月次之,11月~次年4月最少。从气温来看,勒拿河流域属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7月平均气温较5~6月更高,A错误;勒拿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有机碳输出量5~6月最大,与夏季并不完全相符,B错误;从生物量来看,夏季勒拿河温度较高,此时生物量最多,与溶解有机碳输出量季节变化规律并不一致,C错误;勒拿河主要补给形式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因当地纬度较高,春末夏初)积雪融化,流量大,夏季积雪消融后径流量减少,冬季降水减少,积雪无法融化,流量最少,与其变化规律一致,D正确。故选D。第2题,水库建设增多会影响勒拿河全年的溶解有机碳输出量,但表中第二阶段只有5~6月的数据变化最为明显,A错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纬度地区的冻土退化严重,勒拿河春季径流量大,冻土加速退化,使得原本被冻土冻结的有机碳流动性增强,造成溶解有机碳输出量增加,B正确;5~6月勒拿河流域并未完全进入雨季,降水不多,因而下渗并不严重,且下渗严重会使溶解有机碳输出量减少,C错误;若因生物总量增加,则7~10月输出量也应增加,而表中数据呈减少趋势,D错误。故选B。]
3.D 4.B [第3题,由材料“北川河流域位于黄河上游半干旱区,蒸发(腾)总量较大”可知,该流域位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大规模人工造林前,该流域植被覆盖率低,气温年较差比较大,植物年蒸腾量较小,降水年内变化较大,A、B、C错误;大规模人工造林前,蒸发(腾)总量大,而植物稀少,植物蒸腾量小,因此土壤年蒸发量较大,D正确。故选D。第4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植被覆盖率快速增加过程中,地表植被覆盖度提高,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使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变慢,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变小,A、C错误;在植被阻滞作用下,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减慢,下渗量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多,地下水水位上升,B正确,D错误。故选B。]
5.D 6.C [第5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温带季风气候;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④为地中海气候。因此从④地到②地可以体现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选D。第6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地植被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错误;②地气候温和湿润,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B错误;③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因此太阳能、风能丰富,C正确;④为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于冬季,D错误。故选C。]
7.A 8.C 9.C [第7题,根据纬度可知,温哥华位于温带地区,地处沿海,位于大陆西岸,降水较多,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类型最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或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第8题,加拿大纬度较高,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植被类型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加拿大大部分地区纬度高于50°,温带植被分布少。第9题,温哥华位于沿海地区,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植被主要是森林;莱斯布里奇位于内陆地区,且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植被主要是荒漠和草原,所以影响温哥华与莱斯布里奇植被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植被类型的分布主要受气候条件中的气温和降水影响,土壤和光照对植被分布影响小;温哥华与莱斯布里奇纬度相差不大,海拔也相差较小,热量差异不大。]
10.B 11.C [第10题,天山和阴山的纬度相当,都是东西向山脉,基带的自然带与当地水平地带是一致的。阴山的基带为典型草原带,天山的基带为荒漠带,二者的差异是由水分差异导致的。阴山距海近,天山距海远,这体现了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正确。第11题,同一山体,森林带与草原带的分布主要是由水热组合差异决定的,森林带的水热组合要优于草原带。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受到天山北坡的抬升,在北坡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南坡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且南坡为阳坡,气温较高,蒸发较强,故南坡土壤水分不足,不适合需水较多的森林发育,只适合需水较少的草类生长,故A、B错误,C正确。天山南坡有草原、草甸,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较肥沃,D错误。故选C。]
12.D 13.B [第12题,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得,该山脉北坡基带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位于甲自然带之上,因此可以推断甲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乙上部为针叶林带,下部为落叶阔叶林带,可以推断乙为针阔叶混交林带。故选D。第13题,根据材料可得,该山地位于我国,南坡为阳坡,且为夏季风的迎风坡,水热条件较北坡更好。因此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北坡比南坡低,主要原因是北坡水热条件比较差。故选B。]
14.B 15.A [第14题,生物资源种类的丰富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该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二是生态系统的优越性。读图可知,Ⅱ地带降水量最大,垂直高度变化大,自然环境复杂程度大,自然带为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植被类型多;且Ⅱ地带坡度大,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因此,生物资源种类也会更多。Ⅰ地带生存环境优越,但海拔低,坡度小,受人类活动影响大,生物多样性少于Ⅱ地带。Ⅲ、Ⅳ地带生存环境较差。第15题,根据题意和图可知,山顶处海拔高,气温低;山顶年降水量为1 643.5毫米,降水丰富,光照弱;山顶的风速为5.9米/秒,风力比较大,蒸发强;山顶坡度较陡,土层较薄,土壤贫瘠。故山顶处由于气温低、风速大,多矮林分布。]
16.D 17.B 18.A [第16题,读图可知,I草甸区位于海拔4 000米左右,海拔较高,处于森林带以上,靠近永久冰雪带,位于冰川季节性消融区,热量条件较差,不利于植被生存;该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地表岩石风化作用强烈,多砾石(角砾)分布,植被数量较少,土壤发育差,土壤贫瘠,D正确。第17题,读图可知,Ⅰ草甸区所在位置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草甸类型为高山草甸。在高山草甸之上,热量条件继续变差,导致自然环境更加恶劣,不利于植被生长,可能分布高寒荒漠。故选B。第18题,该山地位于天山北坡,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北坡山地冰川将持续融化,最终消失。因此,在早期冰川融水增多,水分条件改善,山地森林带面积扩大,下限降低,上限升高;后来由于冰川融化,冰川萎缩退化,冰雪融水减少,水分条件不足,山地森林带面积减小,下限升高,上限降低。故选A。]
19.B 20.D [第19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东南信风及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该地森林植被多为热带雨林,所以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森林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湿热,B项正确。第20题,该地的森林多为热带雨林,因气候湿热,枯枝落叶分解快,植被吸收养分的能力强,加上降水多,淋溶作用强,土壤中有机质贫乏,土壤留存养分少、肥力差,所以该地有“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之称,D项正确。]
21.(1)随着离河岸距离的增加,不同植被层盖度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灌木层的变化波动最小,草本层的变化波动最大;灌木层盖度较低,距河岸800米以外灌木层盖度极低。
(2)来源:地下水。理由:随着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地下水水位下降,乔木和灌木之间对水分的竞争加剧,由于乔木竞争力较强,导致灌木层盖度下降甚至消失。
(3)胡杨群落植被盖度在离河岸距离650米左右达到最大,该区域有机质输入多,土壤肥力较高;在距河岸500米以内,地下水位波动较大,土壤盐分较高,土壤较贫瘠;在距河岸800米以外,地下水位低,植被盖度低,土壤肥力较低。
22.(1)受高大山脉限制难以向内陆延伸;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荒漠带向南北方向延伸。
(2)对西风的阻挡作用增强;P地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明显,降水减少,形成荒漠景观。
(3)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主要表现在:山麓自然带不同;自然带种类与数量不同;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高度不同。
主导因素:纬度位置。
解析 第(1)题,主要从地形和洋流方面分析。第(2)题,从图2中可以看出,MN一线剖面地形不断隆起,海拔升高,阻挡了西风,导致P地降水减少,形成荒漠景观。第(3)题,甲、乙两处都位于山地东侧,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主要从基带、自然带种类与数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