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地理(七〉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國
第I卷(6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金
的
“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对于我们以地球为家园的人类来说是最重要的星球。据此完成1一2题。
1.太阳能量来源于
A.外部核聚变
B.内部核聚变
C.内部核裂变
D.银河系中心
2.下列哪项不属于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
A.风能发电
B.核能发电
C.利用煤炭取暖
D.水能发电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很多自然现象,以便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生活。请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云层的逆辐射作用强
B.大气的吸收作用强
茶
C.大气的散射作用强
D.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4.霜冻常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B.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C.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D.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强
右图为云南省元阳梯田景观图。读图,完成5~7题。
作n
冬5.图中包含的地球圈层有
A.水圈、生物圈
B.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毁
D.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6.图中各圈层
A.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存在着物质迁移但没有能量转化
C.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D.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辐射
灯
7.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B.生物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水圈是最活跃的圈层
D.岩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
右图为“世界洋流分布局部图”,读图完成810题。
北关洲
8.关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法回
海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大陆东岸为寒流
D.大洋东岸为暖流
南关洲
9.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洋流加快了海洋污染净化速度,缩小了污染范围
B.洋流将使沿海地区变得湿润
C.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D.P处洋流不参与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
49
10.墨西哥湾海底石油发生泄漏,下列四地最先受到污染的是
(
A.亚洲东海岸
B.非洲南部沿海
C.欧洲西海岸
D.南美洲东海岸
读下列地貌景观图,完成11~12题。
甲
丙
11.形成甲、乙地貌的主导因素是
A.流水堆积、火山爆发
B.流水侵蚀、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地壳运动
D.流水堆积、风力堆积
12.广西桂林常看到的地貌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某校学生利用河道模型、饮料瓶、沙子和水进行“流水作用与河流地
貌”的实验。先将颗粒大小不均的沙子均匀铺在河道的上部,接下来将
饮料瓶口对准河道正中,然后将饮料瓶中的水匀速倒入河槽。右图为某
同学绘制的“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实验装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一
14题。
13.实验结果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
A.甲处冲走的沙子多
B.乙处留下的沙子多
C.丙处小颗粒沙子堆积最多
D.丁处堆积的沙子比丙地多
14.该模型模拟的河段
A.主要为河流的上游,常见V型峡谷地貌
B.乙处适宜发展聚落
C.主要为河流中下游,常形成河流冲积平原
D.丁处适合修建河港
在中国的松过流域和三江平原分布着一种土壤(如右图),人们描述它“插
根筷子会发芽”。据此完成15~17题。
15.“插根筷子会发芽”是因为该土壤中
(
A.有机质多
B.空气含量多
C.矿物养分多
D.水分含量高
16.与该土壤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A.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弱
B.气温高,有机质不容易被分解
C.地势低平,河流挟带的养分容易富积
D.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土层深厚
17.为保持土壤持续的生产能力,对该类土壤合理利用的方式是
①秸秆还田②休耕、轮作③大水漫灌④掺熟石灰
A.①②
B.③④④
C.①④
D.②③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不仅
种类多,而且危害大。右图为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各区域主要自然灾害是
A.I一台风、寒潮
B.Ⅱ一洪涝、旱灾
C.Ⅲ一地震、泥石流
D.V一沙尘暴、洪涝
—50参考答案·地理
模拟卷(一)
1.B2.D3.A4.A5.B6.D7.A8.B9.D10.C11.C12.A13.B
14.C15.D16.C17.A18.B19.B20.A21.A22.D23.B24.B25.A
26.B27.C28.C29.A30.B31.A32.A
33.(7分)
(1)太阳BD
(2)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
(3)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
中,接收到的太阳光热适量
34.(5分)
(1)ADBC
(2)海陆间大循环
(3)甲慢小
【分析】本题以云南丽江古域三眼井示意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该区域河流主
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与三眼井的水体特征等知识点,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
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详解】(1)水循环的能量与动力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使表层
海水升温,水汽蒸发进入到大气层内,由于大气层内水平方向上的风的作用,使水汽
被揄送到陆地上空,从而形成降水,当降水达到地表后,一部分降水渗入到地下,另一
部分降水停留在地表,形成地表径流以及地下径流,由于地形导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
流流入海洋,所以按照水循环过程发生的逻辑顺序排序为ADBC。(2)根据图中信
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的河流主要为外流河,所以最终陆地上的河流会
注入海洋,因此该区城的河流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大循环。(3)“三眼井”
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饮用水、淘米洗莱和洗衣等对水质要求依次逆减,从图中可看
出三眼井的位置是逐渐降低的,推测淘米洗莱用水取自甲潭。与河水比较,“三眼井”
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所以“三眼井”的水体特征包括更新速度漫与水位变化较小。
35.(7分)
(1)海拔(地势)少逆辐射(2)地形平坦取水洪水
(3)地壳活动活跃,岩层(岩体)比较破碎:地形起伏大:降水量大且集中:植被覆盖较
差人类活动频繁,地表结构(植被)破坏大(任答两点即可)
36.(9分)
(1)A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
(2)D地,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临近森林公园、位于上风地带,环境优美;处在河流
上游、水质较好;交通比较便捷
(3)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就业压力增加,住房紧张、社会保障不足(任答两点即可)
(4)城市内芳增加绿地面积:改硬化地面为可下渗地面: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恢复或
保留天然河湖等湿地(言之有理可灼情给分)
37.(8分)
(1)④(2)①
(3)靠近河流,水源丰富;靠近城区,市场广阔;靠近公路,交通便利。(任答两点即可)
(4)C地处郊区,广阔的土地资源或土地价格低: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利于果树生长:
亚热带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富:生态环境优越。
模拟卷(二)
1.B2.C3.D4.C5.D6.B7.A8.B9.B10.B11.C12.C13.B
14.B15.A16.B17.C18.A19.B20.D21.B22.C23.C24.D25.B
26.A27.A28.C29.A30.D31.D32.B
33.(6分)
(1)①太阳辐射⑥地面辐射
(2)地面/地面辐射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3)④小
34.(6分)
(1)③①④②
石林石钟乳石笋
(2)B沉淀或沉积
35.(9分)
(1)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二、三产业快
速发展,经济效益高,吸引力强。
(2)主要由中西部省区流向东部沿海省区(或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
区)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人,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任答两点
即可)
(3)对迁入地:推动工业化发展;促进城镇化水平提高:优化产业结构。产生交通压
力,环境问题加剧等负面影响。(任答两点即可)
对迁出地: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文化联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换取
资金和技术,促进乡镇企业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的人地矛盾。可能会出现土
地撂荒等问题。(任答两点即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