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3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3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25 23:07:37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新课探究】
学习任务
课前自主预习
1.(1)中和反应
2.(1)酸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 烧杯 锥形瓶
(2)2~3 mL “0”刻度
3.(3)
指示剂 变色范围的pH
石蕊 <5.0红色 5.0~8.0紫色 >8.0蓝色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2无色 8.2~10.0粉红色 >10.0红色
4.(1)润洗 装液 装待测液 (2)控制滴定管的活塞 摇动锥形瓶 观察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3)溶液颜色从粉红色刚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5.2~3次
[问题思考] (1)提示:不一定。若酸和碱的元数相同,则所用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否则不相等。
(2)提示:石蕊的颜色变化不明显,会使滴定误差变大。
知识迁移应用
例1 B [解析] 由浓硫酸配制待测液需要容量瓶,故A不选;分液漏斗可用于萃取、分液,在滴定实验中不需要,故B选;锥形瓶中盛放待测酸,滴定实验需要锥形瓶,故C不选;碱式滴定管可盛放NaOH标准溶液,用于滴定酸,故D不选。
例2 (1)①BDCEAF ②22.80
(2)加入最后半滴NaOH溶液后,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3)0.107 0 (4)③⑤
[解析] (1)①在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盐酸时,实验步骤是洗涤、润洗、装标准液、赶气泡、调零、取待测液、滴加指示剂、进行滴定,为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测定值更接近真实值,一般是进行几次平行实验,舍弃偏差大的数值,取剩余几次的数值计算并求算平均值。
(2)酚酞的pH变色范围是8.2~10,pH<8.2时溶液呈无色,pH在8.2~10之间时呈粉红色,则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为加入最后半滴NaOH溶液后,溶液恰好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3)根据表中数据,三次平行实验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6.72 mL、27.31 mL、26.78 mL,第二次实验数据明显偏离正常的误差范围,舍去不用,剩余两次消耗NaOH溶液的平均值为26.75 mL,所以待测盐酸的浓度为=0.107 0 mol·L-1。
(4)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NaOH中含有KOH杂质,则所配标准溶液浓度偏低,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所测盐酸的浓度偏高,①不选;滴定前盛放盐酸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不影响消耗标准液的体积,所测盐酸的浓度不受影响,②不选;滴定前读数时仰视,滴定后俯视,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小,所测盐酸的浓度偏低,③选;滴定前未排出滴定管尖嘴的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气泡的体积也被当作标准液的体积,标准液的体积偏大,所测盐酸的浓度偏高,④不选;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润洗,盐酸的浓度偏低,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小,所测盐酸的浓度偏低,⑤选。
例3 A [解析] 润洗滴定管的方法:从滴定管上口加入3~5 mL所要盛装的酸或碱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全部滴定管内壁,然后将液体从滴定管下口放入烧杯中,故A错误;赶出碱式滴定管乳胶管中气泡的方法:将乳胶管向上弯折排出气泡,故B正确;用NaOH溶液滴定稀醋酸,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故C正确;当加入半滴NaOH溶液后,溶液变色,立即读数,可能导致测定结果偏小,应等待半分钟,颜色不恢复再读数,故D正确。
例4 A [解析] 未用标准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导致标准溶液被稀释,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锥形瓶用蒸馏水清洗后,用待测液润洗,导致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装盐酸的滴定管尖嘴处开始无气泡,滴定终点时有气泡,导致消耗标准液体积计算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滴定终点读数后,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标准液液滴,导致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半分钟内溶液颜色又很快恢复原色,过早判断滴定终点,导致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导致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
【课堂评价】
1.(1)× (2)× (3)√ (4)√ (5)× (6)×
[解析] (1)根据酸式滴定管的结构可知,在25.00 mL刻度以下还有一段没有刻度,但能盛装液体,所以盛装液体的总体积大于25.00 mL。
(2)中和滴定操作中,标准溶液浓度不宜过大,指示剂一般应加2~3滴,不宜过多。
(5)当观察到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再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6)量取20.00 mL待测液时需要用滴定管(或移液管)量取。
2.C [解析] 滴定管刻度精确到0.01 mL,则用25 mL滴定管进行中和滴定时,用去标准液的体积为21.70 mL,故A错误;量筒刻度精确到0.1 mL,可用量筒量取5.0 mL 1.00 mol·L-1的盐酸,故B错误;托盘天平称量精确到0.1 g,可用托盘天平称取5.6 g氯化钠固体,故C正确;广泛pH试纸只能精确到整数,不能测得pH为2.3,故D错误。
3.A [解析] 由题干图像信息可知,b点对应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20.00 mL,此时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c(H+)==0.10 mol·L-1,则pH=-lg c(H+)=-lg 0.10=1,A正确;由题干图像信息可知,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中H+浓度越来越小,对水的电离的抑制程度也越来越小,c点时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故水的电离程度:a4.D [解析] 锥形瓶装待测液时不能润洗,所以不能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锥形瓶,故①错误;锥形瓶用于盛装一定体积的待测液,故②正确;用石蕊作指示剂,变色不明显,故③错误;取一支酸式滴定管,洗涤干净,故④正确;酸式滴定管要用标准酸溶液润洗2~3次,不能直接向酸式滴定管中注入标准酸溶液,进行滴定,故⑤错误;滴定过程中,需要控制活塞和振荡锥形瓶,即一手旋转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另一手不停摇动锥形瓶,故⑥正确;滴定时两眼应该注视着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故⑦错误。第3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1.B [解析] 凡士林是一种软膏状有机物,有滑腻感,旋塞处涂抹凡士林可以润滑、防水渗出,若滴定管旋塞处存在轻微漏水现象,可在图中旋塞的a端和旋塞套内的c端涂抹凡士林,防止漏水,A正确;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由图可知,滴定的读数为20.60 mL,B错误; 滴定过程中,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以便及时判断滴定终点,C正确;排出碱式滴定管尖嘴中的气泡时,应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反应液,将尖嘴部分向上倾斜,然后轻轻挤压橡胶管中的玻璃球,快速放液赶出尖嘴中的气泡,D正确。
2.B [解析] 滴定前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无需干燥,其中的蒸馏水不计入加入试剂的体积,也就不影响滴定结果,故A项不符合题意;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用水洗净后一定要用相应待装溶液润洗,否则会稀释溶液,故B项符合题意;待测液和标准液都可以放在锥形瓶中,盛放在锥形瓶中的溶液其体积为已知量,故C项不符合题意;滴定前,滴定管中液体的凹液面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的某一刻度,“0”刻度以上没有刻度,故D项不符合题意。
3.C [解析] 用蒸馏水洗净滴定管后,必须再用标准液盐酸润洗滴定管,避免滴定管内的水分将标准液稀释,使标准液浓度减小,滴定时消耗体积增大,测定结果偏大,故A错误;用蒸馏水洗净后的锥形瓶,不能再用待测液润洗,避免润洗后待测液物质的量增加,测定结果偏大,故B错误;锥形瓶内多些水不影响滴定结果,因为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测定结果不会受到影响,故C正确;当溶液由红色刚变无色时,不能立即读数,必须等到溶液颜色半分钟不再变化时,才是滴定终点,故D错误。
4.C [解析] 酸式滴定管旋塞处应涂凡士林,起润滑和密封作用,碱式滴定管没有旋塞,通过挤压玻璃珠控制溶液滴加的速度,A错误;将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时,不需要借助烧杯或漏斗等玻璃仪器,以免污染试剂,造成更大误差,B错误;滴定时,通常用左手控制玻璃珠滴加溶液,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要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以判定滴定终点,C正确;NaOH溶液滴定H2C2O4溶液达到滴定终点时生成强碱弱酸盐Na2C2O4,溶液呈碱性,应选酚酞作指示剂,D错误。
5.D [解析] NaOH溶液滴定醋酸后生成醋酸钠,醋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A错误;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导致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偏小,则滴定时,用的标准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会变大,测得的醋酸浓度偏大,B错误;滴定过程中,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C错误;根据表中数据,三次实验消耗的NaOH标准溶液体积分别为20.02 mL、20.90 mL、19.98 mL,第2组实验具有较大误差,应舍弃,计算第1组数据得待测醋酸溶液的浓度为c1(CH3COOH)===0.100 1 mol·L-1,同理由第3组数据得c2(CH3COOH)=0.099 9 mol·L-1,则待测醋酸溶液的浓度为=
0.100 0 mol·L-1,D正确。
D [解析] NaOH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刚好生成NaCl,溶液呈中性,常温下pH=7,故A正确;由图像可知,只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在pH突变范围内,就能以极小的误差达到滴定终点,故B正确;由图示知,甲基红的变色范围更接近于中性,而甲基橙是在更酸性条件下变色,所以选择甲基红作指示剂时误差比甲基橙的小,故C正确;V(NaOH)=30.00 mL时,NaOH过量c(NaOH)==0.02 mol·L-1,c(H+)=
mol·L-1=5×10-13 mol·L-1,pH=-lg (5×10-13)=12.3,故D错误。
7.C [解析] 0.100 0 mol·L-1的醋酸溶液和盐酸,醋酸是弱电解质而部分电离、HCl是强电解质而完全电离,则醋酸溶液的pH>1、盐酸的pH=1,根据图知,Ⅱ曲线开始时pH>1,Ⅰ曲线开始时pH=1,则Ⅰ、Ⅱ分别表示盐酸和醋酸溶液的滴定曲线,故A正确;Ⅰ表示盐酸的滴定曲线,反应终点时NaCl溶液呈中性,可以选择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剂,故B正确;未滴加NaOH溶液时,0.100 0 mol·L-1醋酸溶液的pH为3,则有c(H+)=10-3 mol·L-1,常温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1.0×10-5,故C错误;滴定过程中,眼睛需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根据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判定终点,故D正确。
8.(1)①D ②20.80 mL ③D ④4.8 ⑤AD
(2)①Ⅱ ②
[解析] (1)①醋酸和HCl都能与水以任意比例相互混溶,该性质不能说明醋酸是弱酸,故A不选;醋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CO2,只能说明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不能说明醋酸是弱酸,故B不选;醋酸的水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说明醋酸的水溶液呈酸性,不能说明醋酸是弱酸,故C不选;室温下0.1 mol·L-1的醋酸溶液pH=3,c(H+)=0.001 mol·L-1,说明醋酸在水溶液中未完全电离,说明醋酸是弱酸,故选D。
②若滴定管中液面如题图所示,则该读数为20.80 mL。
③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醋酸,二者恰好反应时生成醋酸钠,醋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要选用在碱性条件下变色的指示剂酚酞,故选D。
④4组数据测定的V标准分别为20.01 mL、19.99 mL、21.00 mL、20.00 mL,第3组数据误差较大,应舍去,另外3组实验数据的平均值为20.00 mL,计算25 mL市售的白醋中醋酸质量为0.02 L×0.100 0 mol·L-1××60 g·mol-1=1.2 g,则市售100 mL白醋中醋酸的含量为×100 mL=4.8 g。
⑤滴定前,锥形瓶不能用待装液润洗,否则会导致V标准偏大,使测定结果偏高,故A选;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溶液变色后立即停止滴定,此时还未到达滴定终点,会使测定结果偏低,故B不选;初始读数正确,滴定终点时,读取标准溶液体积时俯视滴定管液面,会导致V标准偏小,会使测定结果偏低,故C不选;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滴定后尖嘴内无气泡,会导致V标准偏大,会使测定结果偏高,故D选。
(2)①醋酸为弱酸,盐酸为强酸,等浓度时醋酸的pH大,曲线Ⅱ为滴定盐酸曲线,曲线Ⅰ为滴定醋酸曲线。
②25 ℃,滴定醋酸溶液的pH=7时,c(H+)=c(OH-)=10-7 mol·L-1,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c(Na+)=
c(CH3COO-)== mol·L-1,c(CH3COOH)==
mol·L-1,反应后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常数Ka===。第3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 学习任务 酸碱中和滴定
【课前自主预习】
1.概念和原理
(1)概念:依据      ,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原理: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即c(H+)·V酸=c(OH-)·V碱,由此可计算c(H+),也可计算c(OH-)。
2.主要仪器及使用方法
(1)仪器:       (如图a)、      (如图b)、滴定管夹、铁架台、   、    、洗瓶。
(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3.主要试剂
(1)待测液。
(2)标准液。
(3)指示剂(利用酸碱指示剂明显的颜色变化,表示反应已完全,指示滴定终点)
指示剂 变色范围的pH
石蕊 <5.0   5.0~8.0   >8.0  
甲基橙 <3.1   3.1~4.4   >4.4  
酚酞 <8.2   8.2~10.0   >10.0  
注意:指示剂一般用酚酞或甲基橙,而不用石蕊(颜色变化不易分辨)。
4.滴定操作
(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滴定
(3)终点判断(以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为例,酚酞作为指示剂):接近终点时,改为加入半滴盐酸,直到因加入半滴盐酸后,           ,即达到滴定终点。读数并记录。
5.数据处理
为减少实验误差,滴定时,要求重复    ,根据c(NaOH)=,计算出每一次实验的浓度,再求平均值。
6.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 HCl溶液过程中的pH变化如图所示。当接近滴定终点时,很少量的碱就会引起溶液的pH突变。
[问题思考]
(1)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所用酸和碱的物质的量是否一定相等
(2)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为何一般不用紫色石蕊作指示剂
【核心知识讲解】
强酸(碱)滴定强碱(酸)、弱碱(酸)的pH曲线比较
 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醋酸的滴定曲线  盐酸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氨水的滴定曲线
 曲线起点不同:强碱滴定强酸、弱酸的曲线,强酸起点低;强酸滴定强碱、弱碱的曲线,强碱起点高
 突跃变化范围不同:强碱滴定强酸(强酸滴定强碱)的突跃变化范围大于强碱滴定弱酸(强酸滴定弱碱)的突跃变化范围
[特别提醒] 恰好中和=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滴定终点≠溶液呈中性。
【知识迁移应用】
例1 [2024·辽宁沈阳高二期中] 测定浓硫酸试剂中H2SO4含量的主要操作包括:①量取一定量的浓硫酸,稀释;②转移定容得待测液;③移取20.00 mL待测液,用0.100 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上述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为 ( )
        
A B C D
例2 某同学用 0.100 0 mol·L-1的 NaOH溶液滴定待测盐酸的浓度。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移取25.00 mL待测的盐酸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B.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NaOH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
D.取标准Na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 mL处
E.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1)①正确操作的顺序是        (用字母填写)。
②滴定中,滴定管液面的位置如图表示,其读数为    mL。
(2)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          。
(3)该同学记录的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待测盐酸的浓度是    mol·L-1。
实验 编号 待测盐酸 体积/mL 滴定前NaOH溶液 体积读数/mL 滴定后NaOH溶液 体积读数/mL
1 25.00 0.98 27.70
2 25.00 0.71 28.02
3 25.00 0.64 27.42
(4)以下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填序号)。
①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NaOH中含有KOH杂质
②滴定前盛放盐酸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③滴定前读数时仰视,滴定后俯视
④滴定前未排出滴定管尖嘴的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⑤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润洗
[归纳总结] 滴定管使用时的注意问题
(1)酸式滴定管只能盛装酸性、中性或强氧化性溶液,碱式滴定管只能盛装碱性溶液。
(2)起始读数时,如果滴定管内部有气泡,酸式滴定管可快速放液以赶出气泡;碱式滴定管可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赶出气泡,并使液面处于某一刻度,准确读数并记录。
(3)注意滴定管的刻度。刻度从上往下越来越大。滴定管的精确度是百分之一,即可精确到0.01 mL,同时全部容积大于它的最大刻度值,因为滴定管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
例3 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的稀醋酸,测定稀醋酸的浓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润洗滴定管的方法:从滴定管上口加入3~5 mL所要盛装的酸或碱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全部滴定管内壁,然后将液体从滴定管上口放入预置的烧杯中
B.赶出碱式滴定管乳胶管中气泡的方法如图所示
C.该滴定实验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D.当加入半滴NaOH溶液后,溶液变色,立即读数,可能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例4 使用酸碱中和滴定方法,用0.010 0 mol·L-1盐酸滴定锥形瓶中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使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
①未用标准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清洗后,用待测液润洗
③装盐酸的滴定管尖嘴处开始无气泡,滴定终点时有气泡
④滴定终点读数后,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标准液液滴
⑤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半分钟内溶液颜色又很快恢复原色
⑥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①③④ D.③④⑤
[归纳总结]
1.误差分析的依据
c待测·V待测=c标准·V标准;c待测=。
c标准、V待测均为定值,V标准偏大→c待测偏大,V标准偏小→c待测偏小。
2.常见的误差分析
以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氢氧化钠溶液为例:
步骤 操作 V标准 c待测
洗涤  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变大 偏高
 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溶液润洗 变小 偏低
 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变大 偏高
 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 不变 无影响
取液  放出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液体后气泡消失 变小 偏低
滴定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 变大 偏高
 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 变小 偏低
 部分酸液滴在锥形瓶外 变大 偏高
 溶液颜色较浅时滴入酸液过快,停止滴定后再加半滴NaOH溶液无变化 变大 偏高
读数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或前仰后俯) 变小 偏低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仰视读数(或前俯后仰) 变大 偏高
3.滴定管读数误差分析
滴定管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刻度线、凹液面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试分析下列图示读数对滴定结果的影响:
(1)如图甲,开始仰视读数,滴定完毕俯视读数,标准液体积变小,测定结果会偏小。
(2)如图乙,开始俯视读数,滴定完毕仰视读数,标准液体积变大,测定结果会偏大。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将凹液面在0刻度处的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
的液体全部放出,液体的体积为25.00 mL ( )
(2)中和滴定操作中所需标准溶液越浓越好,指示剂一般加入2~3 mL ( )
(3)中和滴定时眼睛必须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 )
(4)滴定实验中一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一手摇动锥形瓶 ( )
(5)当观察到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发生变化,立即停止滴定并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 )
(6)量取20.00 mL待测液时可用量筒量取 ( )
2.[2024·广东东莞五校高二期中联考] 下列叙述或数据正确的是 ( )
A.用25 mL滴定管进行中和滴定时,用去标准液的体积为21.7 mL
B.用量筒量取5.00 mL 1.00 mol·L-1的盐酸
C.用托盘天平称取5.6 g NaCl固体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3
3.[2024·黑龙江大庆中学高二期中] 室温下,向20.00 mL 0.40 mol·L-1 HCl溶液中滴入0.20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甲所示。忽略体积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b点溶液中pH=1
B.水的电离程度:bC.图乙进行该滴定实验不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D.滴定前,应该将锥形瓶洗净并烘干
4.①取一锥形瓶,用NaOH待测溶液润洗两次;
②在锥形瓶中放入25.00 mL NaOH待测溶液;
③加入几滴石蕊溶液作指示剂;
④取一支酸式滴定管,洗涤干净;
⑤直接往酸式滴定管中注入标准酸溶液,进行滴定;
⑥一手旋转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另一手不停摇动锥形瓶;
⑦两眼注视着滴定管内标准酸溶液液面的变化,直至滴定终点。
以上关于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④⑥⑦ B.①⑤⑥⑦
C.③⑤⑦ D.①③⑤⑦第3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 学习任务 酸碱中和滴定
1.[2024·黑龙江哈尔滨九中高二期中] 下列有关滴定管的判断、使用或操作有误的是 ( )
酸式滴定管 酸式/碱式滴定管
 A.涂抹凡士林在旋塞的a端和旋塞套内的c端,防止漏水  B.滴定管的读数为21.40 mL
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 碱式滴定管
 C.用HCl标准溶液滴定NaOH溶液  D.排出滴定管尖嘴中的气泡
2.滴定实验时,必须要按以下要求做的是 ( )
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要烘干
B.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用水洗净后用相应溶液润洗
C.待测液一定要放在锥形瓶中,标准液一定要放在滴定管中
D.滴定前读数要求精确,凹液面的最低点在平视时必须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上的某一刻度上
3.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不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 ( )
A.用蒸馏水洗净酸式滴定管后,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
B.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NaOH溶液润洗,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C.将NaOH溶液放入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后进行滴定
D.用酚酞作指示剂滴至红色刚变无色时即停止加盐酸
4.某学生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2C2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2C2O4溶液显碱性) ( )
A.碱式滴定管旋塞处应涂上少许凡士林,可防止漏液
B.将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应借助烧杯或漏斗等玻璃仪器
C.滴定时,通常用左手控制玻璃珠,使液体流速先快后慢,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D.可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
5.已知醋酸钠溶液显碱性,用0.100 0 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实验 编号 待测醋酸溶液 体积/mL NaOH标准溶液体积/mL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1 20.00 0.40 20.42
2 20.00 2.00 22.90
3 20.00 3.10 23.08
A.可选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B.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测得的醋酸浓度偏小
C.滴定过程中,眼睛注视滴定管中液面变化
D.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待测醋酸溶液的浓度为
0.100 0 mol·L-1
6.[2024·河北张家口一中高二期中] 室温下,向20.00 mL 0.100 0 mol·L-1盐酸中滴加0.100 0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lg 5≈0.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NaOH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pH=7
B.选择变色范围在pH突变范围内的指示剂,可减小实验误差
C.选择甲基红指示反应终点,误差比甲基橙的小
D.V(NaOH)=30.00 mL时,pH=13.3
7.[2024·北京顺义区一中高二期中] 25 ℃时,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Ⅰ、Ⅱ分别表示盐酸和醋酸溶液的滴定曲线
B.Ⅰ可以选择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剂
C.a点体系中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CH3COOH)≈1×10-6
D.滴定过程中,眼睛需始终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8.(14分)醋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1)国家规定酿造的食醋中每100 mL食醋中醋酸的含量不得低于3.5 g,某实验小组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某白醋中醋酸的含量[g·(100 mL)-1],设计如下实验:
Ⅰ.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5.00 mL白醋,配制成
250 mL待测白醋溶液。
Ⅱ.用酸式滴定管量取待测白醋溶液25.00 mL于锥形瓶中,加入1~2滴指示剂。
Ⅲ.用碱式滴定管盛装0.100 0 mol·L-1 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Ⅳ.重复滴定几次,数据记录如下表。
滴定 次数 待测溶液的 体积/mL 标准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mL 滴定后刻度/mL
1 25.00 1.05 21.06
2 25.00 1.98 21.97
3 25.00 0.20 21.20
4 25.00 0.45 20.45
①(2分)可以说明醋酸是弱酸的事实是    。
A.醋酸易溶于水
B.醋酸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C.醋酸的水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D.室温下0.1 mol·L-1的醋酸溶液pH=3
②(2分)若滴定管中液面如图所示,则该读数为        。
③(2分)已知醋酸钠溶液因水解显弱碱性。滴定实验中应选用的最佳指示剂为    。
A.甲基橙 B.淀粉
C.石蕊 D.酚酞
④(2分)由表中数据,计算市售的白醋中醋酸的含量为    g·(100 mL)-1。
⑤(2分)滴定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会使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A.滴定前,锥形瓶和碱式滴定管均用待装溶液润洗
B.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溶液变色后立即停止滴定
C.初始读数正确,滴定终点时,读取标准溶液体积时俯视滴定管液面
D.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滴定后尖嘴内无气泡
(2)若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分别测定体积均为20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滴定过程中的两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醋酸钠溶液因水解显弱碱性)
①(2分)表示盐酸与NaOH溶液的滴定图像的是曲线    (填“Ⅰ”或“Ⅱ”)。
②(2分)25 ℃,滴定醋酸溶液的pH=7时,根据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计算醋酸的电离常数Ka=       (用含V1或V2的代数式表示)。 (共110张PPT)
第3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学习任务 酸碱中和滴定
学习任务 酸碱中和滴定
【课前自主预习】
1.概念和原理
(1)概念:依据__________,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
的碱(或酸)的方法。
中和反应
(2)原理: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与碱提供的 的物质的量相等,
即,由此可计算,也可计算 。
2.主要仪器及使用方法
(1)仪器:____________(如图a)、
____________(如图b)、滴定管夹、
铁架台、______、________、洗瓶。
酸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
烧杯
锥形瓶
(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0”刻度
3.主要试剂
(1)待测液。(2)标准液。
(3)指示剂(利用酸碱指示剂明显的颜色变化,表示反应已完全,指示
滴定终点)
指示剂 变色范围的
石蕊 ______ ______ ______
甲基橙 ______ ______ ______
酚酞 ______ ________ ______
注意:指示剂一般用酚酞或甲基橙,而不用石蕊(颜色变化不易分辨)。
红色
紫色
蓝色
红色
橙色
黄色
无色
粉红色
红色
4.滴定操作
(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润洗
装液
装待测液
(2)滴定
控制滴定管的活塞
摇动锥形瓶
观察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3)终点判断(以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为例,酚酞作为指示剂):接
近终点时,改为加入半滴盐酸,直到因加入半滴盐酸后,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达到滴定终点。读
数并记录。
溶液颜色从粉红色刚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5.数据处理
为减少实验误差,滴定时,要求重复________,根据
,计算出每一次实验的浓度,再求平均值。

6.用溶液滴定
溶液过程中的 变化如图所示。当接近滴定终点时,很少量的碱就
会引起溶液的 突变。
[问题思考]
(1)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所用酸和碱的物质的量是否一定相等?
提示:不一定。若酸和碱的元数相同,则所用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
否则不相等。
(2)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为何一般不用紫色石蕊作指示剂?
提示:石蕊的颜色变化不明显,会使滴定误差变大。
【核心知识讲解】
强酸(碱)滴定强碱(酸)、弱碱(酸)的 曲线比较
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醋酸的滴定曲线 盐酸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氨水的滴定曲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线起点不同:强碱滴定强酸、弱酸的曲线,强酸起点低; 强酸滴定强碱、弱碱的曲线,强碱起点高
突跃变化范围不同:强碱滴定强酸(强酸滴定强碱)的突跃变化范围大于强碱滴定弱酸(强酸滴定弱碱)的突跃变化范围
[特别提醒] 恰好中和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滴定终点 溶液呈中性。
续表
【知识迁移应用】
例1 [2024·辽宁沈阳高二期中] 测定浓硫酸试剂中 含量的主
要操作包括:①量取一定量的浓硫酸,稀释;②转移定容得待测液;
③移取待测液,用的 溶液滴定。上述
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为( )
A. B. C. D.

[解析] 由浓硫酸配制待测液需要容量瓶,故A不选;
分液漏斗可用于萃取、分液,在滴定实验中不需要,故B选;
锥形瓶中盛放待测酸,滴定实验需要锥形瓶,故C不选;
碱式滴定管可盛放 标准溶液,用于滴定酸,故D不选。
例2 某同学用的 溶液滴定待测盐酸的浓度。
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移取待测的盐酸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 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次
C.把盛有标准 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使滴定管尖嘴充
满溶液
D.取标准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 处
E.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 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
液面的刻度
(1)①正确操作的顺序是_________(用字母填写)。
[解析] 在用标准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盐酸时,实验步骤是洗涤、
润洗、装标准液、赶气泡、调零、取待测液、滴加指示剂、进行滴
定,为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测定值更接近真实值,一般是进行几
次平行实验,舍弃偏差大的数值,取剩余几次的数值计算并求算平
均值。
②滴定中,滴定管液面的位置如图表示,其读数为______ 。
22.80
(2)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最后半滴溶液后,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解析]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时溶液呈无色,
在 之间时呈粉红色,则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为加入最后半滴
溶液后,溶液恰好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某同学用的 溶液滴定待测盐酸的浓度。
(3)该同学记录的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待测盐酸
的浓度是________ 。
实验 编号 待测盐酸体积/ 滴定前 溶液体 积读数/ 滴定后 溶液体
积读数/
1 25.00 0.98 27.70
2 25.00 0.71 28.02
3 25.00 0.64 27.42
[解析] 根据表中数据,三次平行实验消耗 溶液的体积分别为
、、 ,第二次实验数据明显偏离正常的
误差范围,舍去不用,剩余两次消耗溶液的平均值为 ,
所以待测盐酸的浓度为 。
实验 编号 待测盐酸体积/ 滴定前 溶液体 积读数/ 滴定后 溶液体
积读数/
1 25.00 0.98 27.70
2 25.00 0.71 28.02
3 25.00 0.64 27.42
(4)以下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中含有 杂质
②滴定前盛放盐酸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③滴定前读数时仰视,滴定后俯视
④滴定前未排出滴定管尖嘴的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⑤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润洗
③⑤
[解析] 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中含有 杂质,则所配标准溶液浓度
偏低,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所测盐酸的浓度偏高,①不选;
滴定前盛放盐酸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不影响消耗标准液的
体积,所测盐酸的浓度不受影响,②不选;
滴定前读数时仰视,滴定后俯视,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小,所测盐酸的浓
度偏低,③选;
滴定前未排出滴定管尖嘴的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气泡的体积也被当
作标准液的体积,标准液的体积偏大,所测盐酸的浓度偏高,④不选;
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润洗,盐酸的浓度偏低,消耗标
准液的体积偏小,所测盐酸的浓度偏低,⑤选。
[归纳总结] 滴定管使用时的注意问题
(1)酸式滴定管只能盛装酸性、中性或强氧化性溶液,碱式滴定管只
能盛装碱性溶液。
(2)起始读数时,如果滴定管内部有气泡,酸式滴定管可快
速放液以赶出气泡;碱式滴定管可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赶出
气泡,并使液面处于某一刻度,准确读数并记录。
(3)注意滴定管的刻度。刻度从上往下越来越大。滴定管的精确度是
百分之一,即可精确到 ,同时全部容积大于它的最大刻度值,
因为滴定管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
A.润洗滴定管的方法:从滴定管上口加入 所要盛装的酸或碱液,
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全部滴定管内壁,然后将液体从滴定管
上口放入预置的烧杯中
B.赶出碱式滴定管乳胶管中气泡的方法如图所示
C.该滴定实验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D.当加入半滴 溶液后,溶液变色,立即读数,可能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例3 用溶液滴定 的稀醋酸,测定稀
醋酸的浓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解析] 润洗滴定管的方法:从滴定管上口加入 所要盛装的酸或
碱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全部滴定管内壁,然后将液体从
滴定管下口放入烧杯中,故A错误;
赶出碱式滴定管乳胶管中气泡的方法:将乳胶管向上弯折排出气泡,故
B正确;
用 溶液滴定稀醋酸,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故C正确;
当加入半滴 溶液后,溶液变色,立即读数,可能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应等待半分钟,颜色不恢复再读数,故D正确。
例4 使用酸碱中和滴定方法,用 盐酸滴定锥形瓶中
未知浓度的 溶液,下列操作使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①未用标准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清洗后,用待测液润洗
③装盐酸的滴定管尖嘴处开始无气泡,滴定终点时有气泡
④滴定终点读数后,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标准液液滴
⑤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半分钟内溶液颜色又很快恢复原色
⑥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①③④ D.③④⑤

[解析] 未用标准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导致标准溶液被稀释,消耗标准液
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锥形瓶用蒸馏水清洗后,用待测液润洗,导致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
结果偏高;
装盐酸的滴定管尖嘴处开始无气泡,滴定终点时有气泡,导致消耗标准液
体积计算偏小,测定结果偏低;
滴定终点读数后,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标准液液滴,导致消耗标准
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半分钟内溶液颜色又很快恢复原色,过早判断滴定
终点,导致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
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导致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
偏低。
[归纳总结]
1.误差分析的依据
;
均为定值,偏大偏大,偏小偏小。
2.常见的误差分析
以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氢氧化钠溶液为例:
步骤 操作
洗涤 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变大 偏高
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溶液润洗 变小 偏低
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变大 偏高
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 不变 无影响
取液 放出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液体后气泡消失 变小 偏低
步骤 操作
滴定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 变大 偏高
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 变小 偏低
部分酸液滴在锥形瓶外 变大 偏高
溶液颜色较浅时滴入酸液过快,停止滴定后再加半滴 溶液无变化 变大 偏高
续表
步骤 操作
读数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或前仰后俯) 变小 偏低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仰视读数(或前俯后仰) 变大 偏高
续表
3.滴定管读数误差分析
滴定管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刻度线、凹液面最低点在同一水平
线上。试分析下列图示读数对滴定结果的影响:
(1)如图甲,开始仰视读数,
滴定完毕俯视读数,标准液
体积变小,测定结果会偏小。
(2)如图乙,开始俯视读数,
滴定完毕仰视读数,标准液
体积变大,测定结果会偏大。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将凹液面在0刻度处的 的酸式滴定管中的液体全部放出,液体
的体积为 ( )
×
[解析] 根据酸式滴定管的结构可知,在 刻度以下还有一段没
有刻度,但能盛装液体,所以盛装液体的总体积大于 。
(2)中和滴定操作中所需标准溶液越浓越好,指示剂一般加入
( )
×
[解析] 中和滴定操作中,标准溶液浓度不宜过大,指示剂一般应加
滴,不宜过多。
(3)中和滴定时眼睛必须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

(4)滴定实验中一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一手摇动锥形瓶( )

(5)当观察到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发生变化,立即停止滴定并记下滴定
管液面读数( )
×
[解析] 当观察到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
来的颜色,再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6)量取 待测液时可用量筒量取( )
×
[解析] 量取 待测液时需要用滴定管(或移液管)量取。
2.[2024·广东东莞五校高二期中联考]下列叙述或数据正确的是
( )
A.用滴定管进行中和滴定时,用去标准液的体积为
B.用量筒量取 的盐酸
C.用托盘天平称取 固体
D.用广泛试纸测得某溶液的 为2.3

[解析] 滴定管刻度精确到,则用 滴定管进行中和滴定
时,用去标准液的体积为 ,故A错误;
量筒刻度精确到,可用量筒量取 的盐酸,
故B错误;
托盘天平称量精确到,可用托盘天平称取 氯化钠固体,故
C正确;
广泛试纸只能精确到整数,不能测得为 ,故D错误。
3.[2024·黑龙江大庆中学高二期中]室温下,向
溶液中滴入 溶液,溶
液的与所加 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甲所示。忽略体积变化,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点溶液中
B.水的电离程度:
C.图乙进行该滴定实验不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D.滴定前,应该将锥形瓶洗净并烘干

[解析] 由题干图像信息可知,点对应加入 溶液的体积为 ,
此时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

则 ,A正确;
由题干图像信息可知,随着溶液的加入,
溶液中 浓度越来越小,对水的电离的抑制程度
也越来越小, 点时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水的
电离程度最大,故水的电离程度: ,
B错误;
已知酚酞的变色范围在 ,则图乙进行该滴定实验即强碱滴
定强酸,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C错误;
滴定前锥形瓶中含有少量的蒸馏水对实验无影响,故不需将锥形瓶
烘干,D错误。
4.①取一锥形瓶,用 待测溶液润洗两次;
②在锥形瓶中放入 待测溶液;
③加入几滴石蕊溶液作指示剂;
④取一支酸式滴定管,洗涤干净;
⑤直接往酸式滴定管中注入标准酸溶液,进行滴定;
⑥一手旋转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另一手不停摇动锥形瓶;
⑦两眼注视着滴定管内标准酸溶液液面的变化,直至滴定终点。
以上关于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④⑥⑦ B.①⑤⑥⑦ C.③⑤⑦ D.①③⑤⑦

[解析] 锥形瓶装待测液时不能润洗,所以不能用待测 溶液润洗锥形
瓶,故①错误;
锥形瓶用于盛装一定体积的待测液,故②正确;
用石蕊作指示剂,变色不明显,故③错误;
取一支酸式滴定管,洗涤干净,故④正确;
酸式滴定管要用标准酸溶液润洗 次,不能直接向酸式滴定管中注入
标准酸溶液,进行滴定,故⑤错误;
滴定过程中,需要控制活塞和振荡锥形瓶,即一手旋转滴定管的玻璃活塞,
另一手不停摇动锥形瓶,故⑥正确;
滴定时两眼应该注视着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故⑦错误。
1.某学生在中和滴定的实验中,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 溶液去滴定
某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其实验过程如下:
A.取一支有玻璃活塞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又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
的溶液润洗,然后装入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 溶液
B.调节好液面后,记下液面刻度读数
C.取一支有玻璃活塞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后,加入待测盐酸,向
未经待测盐酸润洗的洁净锥形瓶中滴入 待测盐酸
D.加入酚酞溶液10滴(酚酞有弱酸性),摇匀
E.滴定时边滴边轻轻摇匀,眼睛始终注视着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F.当滴到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时,立即停止滴定,并立即记下液面
刻度读数
G.再重复滴定两次
H.根据三次滴定消耗的 溶液体积的平均值进行计算
(若有较大误差值则舍去)
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哪些操作是错误的?_________(填字母)。
ACDF
[解析] 带玻璃活塞的滴定管是酸式滴定管,不能装 溶液,A错误。
酸式滴定管未用待测盐酸润洗,使取出的盐酸变稀,导致测量结果偏低,
C错误。
指示剂用量过多,因为酚酞有弱酸性,使消耗的 溶液增加,导致测定
结果偏高,D错误。
指示剂刚好变色且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才停止滴定;滴定结束,
立刻记下液面刻度读数,此时滴定管内壁上尚有部分液体未流下来, 错误。
2.常温下,用硫酸滴定 溶液,中和后加水
至 。若滴定时终点判断有误差:①多加了1滴硫酸;②少加了1滴硫
酸(设1滴为)。则①和②中 相差___。
4
[解析] ①多加了1滴硫酸时,溶液呈酸性,则
, 。
2.常温下,用硫酸滴定 溶液,中和后加水
至 。若滴定时终点判断有误差:①多加了1滴硫酸;②少加了1滴硫
酸(设1滴为)。则①和②中 相差___。
4
②少加了1滴硫酸时,则剩余的物质的量为 硫酸未中和
的部分,溶液呈碱性, ,
, ,所以①和
②中 相差4。
3.室温条件下,用的溶液分别滴定、 、的溶
液,三种酸溶液的体积均为 ,浓度均为 ,滴定
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酸性强弱:
B.滴定这三种酸时,均可选择酚酞作
指示剂
C.电离常数
D.的电离方程式为

[解析] 相同浓度时 越小酸性越强,由题图可知酸性强弱顺序为
,故A错误;
酚酞的 变色范围为 ,酸碱中和生成的盐显中性或者碱性,都可
以选酚酞作指示剂,所以用强碱滴定题给三种酸时,均可选择酚酞作指示
剂,故B正确;
由题图可知, 时,溶液的 ,

, ,故C错误;
溶液的,则 为强酸,其电离方程式为
,故D错误。
4.Ⅰ.食醋是日常饮食中的一种调味剂,国家标准规定酿造食醋中醋酸
含量不得低于。用标准 溶液可以测定食醋中醋酸
的浓度,以检测食醋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某品牌白醋的醋酸浓度测
定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应选______作指示剂(填“酚酞”“甲基橙”或“石蕊”),该滴定
达到终点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酚酞
当加入最后半滴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解析] 用标准 溶液滴定醋酸溶液,属于强碱滴定弱酸,选择酚
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溶液由酸性变为弱碱性,现象为当加入
最后半滴 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2)某次实验滴定开始和结束时,碱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
所用溶液的体积为______ 。
26.10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消耗 溶液的体积为

(3)用标准的 溶液滴定上述稀释后的醋酸溶液,
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滴定 次数 待测溶液的体积/ 标准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0.02 25.01
2 0.70 25.71
3 0.50 24.2
则该白醋中醋酸含量为______ 。
0.036
[解析] 第3组实验数据与前两组数据偏差较大,舍去,根据1、2两组实验
数据可知消耗溶液的平均体积为 ,消耗待测液的体积也是
,且醋酸与按照物质的量之比 进行反应,则待测液的浓
度等于 溶液的浓度,为 ,
滴定 次数 待测溶液的体积/ 标准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0.02 25.01
2 0.70 25.71
3 0.50 24.2
该白醋中醋酸含量为

(4)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白醋中醋酸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_____
(填编号)。
A.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 溶液
B.滴定前盛放白醋稀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滴定过程中振摇时有液滴溅出
D.读取 溶液体积时,开始时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E.碱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D
[解析] 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 溶液,
标准溶液的浓度偏小,消耗 溶液偏多,醋酸浓度偏高,A错误;
滴定前盛放白醋稀溶液的锥形瓶洗净后没有干燥,不影响实验中白醋浓度
的测定,白醋浓度数值无误差,B错误;
滴定过程中振摇时有液滴溅出,醋酸的物质的量减少,消耗 溶液的体
积偏小,测得醋酸的浓度值偏低,C正确;
读取 溶液体积时,开始时仰视读数,结束时俯视读数,计算所得
的消耗量偏小,醋酸的浓度值偏低,D正确;
碱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计算所得的消耗量
偏大,醋酸的浓度值偏高, 错误。
Ⅱ. 在医学上常用作补血剂。某课外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方
法测定某补血剂中亚铁离子的含量。
步骤一:取20片补血剂样品除去糖衣、研磨、溶解、过滤,将滤液
配成 溶液。
步骤二:取上述溶液 于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稀硫酸酸化后,
逐渐滴加 的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记录消
耗 溶液的体积 (假定药品中其他成分不与 反应,且
)。
步骤三:重复“步骤二”次,平均消耗 溶液的体积为

(5)步骤一 (取20片补血剂样品除去糖衣、研磨、溶解、过滤,将滤液
配成 溶液)中配制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玻璃棒
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容量瓶
胶头滴管
[解析] 配制步骤一的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玻璃棒
外,还需要 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6)该补血剂中亚铁离子的含量为____ 片。
28
[解析] 平均消耗溶液的体积为,消耗 的物质
的量为,根据离子方程式可知,消耗 的物质的
量为 ,则20片补血剂中含有 的物质的量为
,因此1片补血剂中含有 亚铁离子,
亚铁离子含量为 片。
20片补血剂样品→ 溶液→ 取→ 滴加 的溶液 → 消耗 →
练习册
学习任务 酸碱中和滴定
1.[2024·黑龙江哈尔滨九中高二期中]下列有关滴定管的判断、使用或操
作有误的是( )
酸式滴定管
酸式/碱式滴定管
A.涂抹凡士林在旋塞的 端和旋塞套内的 端,防止漏水 B.滴定管的读数为

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碱式滴定管
C.用标准溶液滴定 溶液 D.排出滴定管尖嘴中的气泡
续表
[解析] 凡士林是一种软膏状有机物,有滑腻感,旋塞处涂抹凡士林可以润
滑、防水渗出,若滴定管旋塞处存在轻微漏水现象,可在图中旋塞的端和
旋塞套内的 端涂抹凡士林,防止漏水,A正确;
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由图可知,滴定的读数为 ,B错误;
滴定过程中,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以便及时判断滴定终点,
C正确;
排出碱式滴定管尖嘴中的气泡时,应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反应液,将尖
嘴部分向上倾斜,然后轻轻挤压橡胶管中的玻璃球,快速放液赶出尖嘴中
的气泡,D正确。
2.滴定实验时,必须要按以下要求做的是( )
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要烘干
B.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用水洗净后用相应溶液润洗
C.待测液一定要放在锥形瓶中,标准液一定要放在滴定管中
D.滴定前读数要求精确,凹液面的最低点在平视时必须在“0”刻度或
“0”刻度以上的某一刻度上

[解析] 滴定前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无需干燥,其中的蒸馏水不计入加入
试剂的体积,也就不影响滴定结果,故A项不符合题意;
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用水洗净后一定要用相应待装溶液润洗,否则会稀释溶
液,故B项符合题意;
待测液和标准液都可以放在锥形瓶中,盛放在锥形瓶中的溶液其体积为已
知量,故C项不符合题意;
滴定前,滴定管中液体的凹液面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的某一刻度,“0”
刻度以上没有刻度,故D项不符合题意。
3.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 溶液,下列操作不会引起实验误
差的是( )
A.用蒸馏水洗净酸式滴定管后,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
B.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溶液润洗,后装入 溶液
进行滴定
C.将 溶液放入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后
进行滴定
D.用酚酞作指示剂滴至红色刚变无色时即停止加盐酸

[解析] 用蒸馏水洗净滴定管后,必须再用标准液盐酸润洗滴定管,避免
滴定管内的水分将标准液稀释,使标准液浓度减小,滴定时消耗体积增大,
测定结果偏大,故A错误;
用蒸馏水洗净后的锥形瓶,不能再用待测液润洗,避免润洗后待测液物质
的量增加,测定结果偏大,故B错误;
锥形瓶内多些水不影响滴定结果,因为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
测定结果不会受到影响,故C正确;
当溶液由红色刚变无色时,不能立即读数,必须等到溶液颜色半分钟不再
变化时,才是滴定终点,故D错误。
4.某学生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 溶液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
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溶液显碱性 ( )
A.碱式滴定管旋塞处应涂上少许凡士林,可防止漏液
B.将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应借助烧杯或漏斗等玻璃仪器
C.滴定时,通常用左手控制玻璃珠,使液体流速先快后慢,右手摇动锥形
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D.可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

[解析] 酸式滴定管旋塞处应涂凡士林,起润滑和密封作用,碱式滴定管
没有旋塞,通过挤压玻璃珠控制溶液滴加的速度,A错误;
将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时,不需要借助烧杯或漏斗等玻璃仪器,以免污染
试剂,造成更大误差,B错误;
滴定时,通常用左手控制玻璃珠滴加溶液,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要注视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以判定滴定终点,C正确;
溶液滴定溶液达到滴定终点时生成强碱弱酸盐 ,
溶液呈碱性,应选酚酞作指示剂,D错误。
5.已知醋酸钠溶液显碱性,用 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
度的醋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 编号 待测醋酸溶液体 积/ 标准溶液体积/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1 20.00 0.40 20.42
2 20.00 2.00 22.90
3 20.00 3.10 23.08
A.可选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B.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测得的醋酸浓度偏小
C.滴定过程中,眼睛注视滴定管中液面变化
D.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待测醋酸溶液的浓度为

[解析] 溶液滴定醋酸后生成醋酸钠,醋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应
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A错误;
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导致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偏小,则滴定时,用
的标准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会变大,测得的醋酸浓度偏大,B错误;
滴定过程中,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C错误;
根据表中数据,三次实验消耗的 标准溶液体积分别为、
、 ,第2组实验具有较大误差,应舍弃,
计算第1组数据得待测醋酸溶液的浓度为
,
实验 编号 待测醋酸溶液体 积/ 标准溶液体积/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1 20.00 0.40 20.42
2 20.00 2.00 22.90
3 20.00 3.10 23.08
同理由第3组数据得 ,则待测醋酸溶液的
浓度为 ,D正确。
实验 编号 待测醋酸溶液体 积/ 标准溶液体积/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1 20.00 0.40 20.42
2 20.00 2.00 22.90
3 20.00 3.10 23.08
6.[2024·河北张家口一中高二期
中]室温下,向
盐酸中滴加
溶液,
溶液的随 溶液体积的变化
如图所示。已知 。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A. 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
B.选择变色范围在 突变范围内
的指示剂,可减小实验误差
C.选择甲基红指示反应终点,误
差比甲基橙的小
D. 时,

[解析] 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时,刚好生成 ,溶液呈中性,
常温下 ,故A正确;
由图像可知,只要指示剂的变色
范围在 突变范围内,就能以极
小的误差达到滴定终点,故B正确;
由图示知,甲基红的变色范围更接近于中性,而甲基橙是在更酸性条件下变色,所以选择甲基红作指示剂时误差比甲基橙的小,故C正确;
时, 量,c



故D错误。
7.[2024·北京顺义区一中高二期中] 时,用
溶液分别滴定 的盐
酸和醋酸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Ⅱ分别表示盐酸和醋酸溶液的滴
定曲线
B.Ⅰ可以选择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剂
C. 点体系中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D.滴定过程中,眼睛需始终注视锥形
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解析] 的醋酸溶液和盐酸,醋酸是弱电解质而部分电离、
是强电解质而完全电离,则醋酸溶液的、盐酸的 ,
根据图知,Ⅱ曲线开始时 ,Ⅰ曲线
开始时 ,则Ⅰ、Ⅱ分别表示
盐酸和醋酸溶液的滴定曲线,故A正确;
Ⅰ表示盐酸的滴定曲线,反应终点时
溶液呈中性,可以选择酚酞或甲基橙作
指示剂,故B正确;
未滴加溶液时,醋酸溶液的 为3,则有
,常温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故C错误;
滴定过程中,眼睛需注视锥形瓶内
溶液颜色的变化,根据锥形瓶中溶液
颜色变化判定终点,故D正确。
8.(14分)醋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1)国家规定酿造的食醋中每食醋中醋酸的含量不得低于 ,
某实验小组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某白醋中醋酸的含量 ,
设计如下实验:
Ⅰ.用酸式滴定管量取白醋,配制成 待测白醋溶液。
Ⅱ.用酸式滴定管量取待测白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
滴指示剂。
Ⅲ.用碱式滴定管盛装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Ⅳ.重复滴定几次,数据记录如下表。
滴定 次数 待测溶液的体积/ 标准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25.00 1.05 21.06
2 25.00 1.98 21.97
3 25.00 0.20 21.20
4 25.00 0.45 20.45
①(2分)可以说明醋酸是弱酸的事实是___。
A.醋酸易溶于水
B.醋酸能与溶液反应生成
C.醋酸的水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D.室温下的醋酸溶液
D
[解析] 醋酸和 都能与水以任意比例相互混溶,该性质不能说明醋
酸是弱酸,故A不选;
醋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 ,只能说明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不
能说明醋酸是弱酸,故B不选;
醋酸的水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说明醋酸的水溶液呈酸性,不能
说明醋酸是弱酸,故C不选;
室温下的醋酸溶液 , ,说
明醋酸在水溶液中未完全电离,说明醋酸是弱酸,故选D。
②(2分)若滴定管中液面如图所示,则该读数为__________。
[解析] 若滴定管中液面如题图所示,则该读数为 。
③(2分)已知醋酸钠溶液因水解显弱碱性。滴定实验中应选用的最佳
指示剂为___。
A.甲基橙 B.淀粉 C.石蕊 D.酚酞
[解析] 用已知浓度的 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醋酸,二者恰好反应
时生成醋酸钠,醋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要选用在碱性条件下变色
的指示剂酚酞,故选D。
D
Ⅲ.用碱式滴定管盛装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④(2分)由表中数据,计算市售的白醋中醋酸的含量为____

4.8
滴定 次数 待测溶液的体积/ 标准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25.00 1.05 21.06
2 25.00 1.98 21.97
3 25.00 0.20 21.20
4 25.00 0.45 20.45
白醋→ 待测白醋溶液 → 取
[解析] 4组数据测定的分别为、、 、
,第3组数据误差较大,应舍去,另外3组实验数据的平均
值为,
滴定 次数 待测溶液的体积/ 标准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25.00 1.05 21.06
2 25.00 1.98 21.97
3 25.00 0.20 21.20
4 25.00 0.45 20.45
计算 市售的白醋中醋酸质量为
,则市售白醋中醋酸的含量为

白醋→ 待测白醋溶液 → 取
⑤(2分)滴定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会使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
A.滴定前,锥形瓶和碱式滴定管均用待装溶液润洗
B.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溶液变色后立即停止滴定
C.初始读数正确,滴定终点时,读取标准溶液体积时俯视滴定管液面
D.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滴定后尖嘴内无气泡
AD
[解析] 滴定前,锥形瓶不能用待装液润洗,否则会导致 偏大,
使测定结果偏高,故A选;
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溶液变色后立即停止滴定,此时还未到达滴定
终点,会使测定结果偏低,故B不选;
初始读数正确,滴定终点时,读取标准溶液体积时俯视滴定管液面,
会导致 偏小,会使测定结果偏低,故C不选;
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滴定后尖嘴内无气泡,会导致 偏大,
会使测定结果偏高,故D选。
(2)若用溶液分别测定体积均为 ,浓度
均为 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滴定过程中的两条滴定曲线如
图所示。(醋酸钠溶液因水解显弱碱性)
①(2分)表示盐酸与 溶液的滴定图像的是曲线___(填“Ⅰ”或“Ⅱ”)。

[解析] 醋酸为弱酸,盐酸为强酸,等浓度时醋酸的 大,曲线Ⅱ为
滴定盐酸曲线,曲线Ⅰ为滴定醋酸曲线。
②(2分),滴定醋酸溶液的时,根据加入 溶液的体
积,计算醋酸的电离常数_ ______(用含或 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 ,滴定醋酸溶液的 时,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
,, 反应后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常数

快速核答案
新课探究
学习任务 酸碱中和滴定
【课前自主预习】
1.(1)中和反应
2.(1)酸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 烧杯 锥形瓶 (2) “0”
刻度 3.(3)红色 紫色 蓝色 红色 橙色 黄色 无色 粉红色 红色
4.(1)润洗 装液 装待测液 (2)控制滴定管的活塞 摇动锥
形瓶 观察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3)溶液颜色从粉红色刚好
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5.
[问题思考]
(1)提示:不一定。若酸和碱的元数相同,则所用酸和碱的物质的
量相等,否则不相等。 (2)提示:石蕊的颜色变化不明显,会使滴
定误差变大。
【知识迁移应用】
例1 B 例2 (1)① ②22.80 (2)加入最后半滴
溶液后,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3) (4)③⑤
例3 A 例4 A
课堂评价
1.(1)× (2)× (3)√ (4)√ (5)× (6)×
2.C 3.A 4.D
练习册
1.B 2.B 3.C 4.C 5.D 6.D 7.C
8.(1)①D ② ③D ④4.8 ⑤AD (2)①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