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同步课堂(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同步课堂(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27 15:33:33

文档简介

24.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知识点1】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1
【知识点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
【知识点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3
【题型1】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 4
【题型2】两锐角互余 8
【题型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的应用 10
【题型4】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13
【题型5】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的应用 17
【题型6】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22
【知识点1】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1)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此结论是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推出,体现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它在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问题中常用来求边的长度和角的度数.
(3)注意:①该性质是直角三角形中含有特殊度数的角(30°)的特殊定理,非直角三角形或一般直角三角形不能应用;
②应用时,要注意找准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点明斜边.
1.(2024春 武陟县期中)如图,等边三角形DEF的顶点分别在等边三角形ABC的各边上,且DE⊥BC于E,若AB=1,则DB的长为(  )
A. B. C. D.
【答案】C
【分析】由题可证△BED≌△ADF,△ADF≌△CFE,则AD=BE,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因为,所以.
【解答】解:∵∠DEB=90°,
∴∠BDE=90°-60°=30°,
∴∠ADF=180-30°-60°=90°,
同理∠EFC=90°,
又∵∠A=∠B=∠C,DE=DF=EF,
∴△BED≌△ADF(AAS),△ADF≌△CFE(AAS),△BED≌△CFE(AAS),
∴AD=BE,
∵,
∴,
∴,
故选:C.
【知识点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外,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性质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
性质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斜边的中点)
性质4: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 性质5: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
1.(2024秋 房山区期末)如图,是一副三角板,用它们可以画出一些角.在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65°的角中,能画出的角有(  )
A.11个 B.10个 C.9个 D.8个
【答案】A
【分析】根据角的和差计算即可解答.
【解答】解:一副三角板中,角的度数有:30°,60°,90°,45°,
由这4个角中的两个可以作出15°,75°,105°,120°,135°,150°,165°,
所以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65°,
故选:A.
【知识点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1)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斜边的中点)
(2)定理:一个三角形,如果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以这条边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该定理可以用来判定直角三角形.
1.(2024春 娄星区校级期末)已知Rt△ABC中,∠ABC=90°,BD是斜边AC上的中线,若BD=5cm,则AC=(  )cm.
A.3 B.5 C.6 D.10
【答案】D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可得答案.
【解答】解:在Rt△ABC中,BD=5cm,BD是斜边AC上的中线,
∴,
∴AC=10cm.
故选:D.
【题型1】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
【典型例题】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在BC的延长线上,点E是AC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交AB于点F,且CE=CD,若EF=2,则DF的长为(  )
A.3 B.4 C.6 D.8
【答案】C
【解析】∵△ABC是等边三角形,点E是AC的中点,
∴∠ABC=∠ACB=∠BAC=60°,DE⊥AC,DE平分∠ABC,
∴,
∵CE=CD,
∴∠CED=∠CDE,
∵∠ACB=60°,且是△CDE的外角,
∴∠CED+∠CDE=∠ACB=60°,
∴∠CED=∠CDE=30°,
∴∠AEF=∠CED=30°,
在△AEF中,∠A=60°,且∠A+∠AEF+∠AFE=180°,
∴∠AFE=180°﹣∠A﹣∠AEF=180°﹣60°﹣30°=90°,即EF⊥AB,
∴△BEF中,∠BFE=90°,
在Rt△BEF中,∠ABE=30°,EF=2,
∴BE=2EF=2×2=4,
在△BDE中,∠EBD=∠D=30°,
∴DE=BE=4,
∴DF=DE+EF=4+2=6,
故选:C.
【举一反三1】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CB中,∠C=90°,∠A=30°,BC=2,则AB等于(  )
A.2 B.3 C.4 D.
【答案】C
【解析】∵在Rt△ABC中,∠A=30°,BC=2,
∴AB=2BC=4,
故选:C.
【举一反三2】如图,△ABC是边长为5的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BC,AC上,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若BD=2,则DF等于(  )
A.7 B.6 C.5 D.4
【答案】B
【解析】∵△ABC是等边三角形,
∴∠B=60°,
∵DE∥AB,
∴∠EDC=∠B=60°,
∵EF⊥DE,
∴∠DEF=90°,
∴∠F=30°,
∵∠ACB=∠EDC=60°,
∴△DEC是等边三角形,
∴ED=DC=BC﹣BD=5﹣2=3,
∵∠DEF=90°,∠F=30°,
∴DF=2DE=6.
故选:B.
【举一反三3】在△ABC中,∠ACB=90°,∠D=15°,AC=2,AB=BD,则BD=  .
【答案】4
【解析】∵AB=BD,
∴∠BAD=∠D=15°,
∴∠ABC=30°,
∴AB=2AC=4,
∴BD=4,
故答案为:4.
【举一反三4】如图,在△ABC中,∠B=∠C=60°,点D为AB边的中点,DE⊥BC于E,若BE,则AC的长为  .
【答案】2
【解析】∵∠B=∠C=60°,
∴AB=AC,
∴△ABC是等边三角形,
∴AC=AB,
∵DE⊥BC于E,
∴∠BED=90°,
∴∠BDE=30°,
∴BD=2BE=1,
∵D平分AB,
∴AB=2BD=2,
∴AC=AB=2,
故答案为:2.
【举一反三5】学习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追本溯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相关定理或结论.
[结论证明]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已知: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
求证:.
【答案】证明:延长BC到D,使得BC=CD,连接AD,
∵BC=CD,AC⊥BC,
∴AB=AD,
∵∠ACB=90°,∠A=30°,
∴∠B=90°﹣30°=60°,
∴△ABD是等边三角形,
∴AB=BD,
∵,
∴,
故答案为:.
【题型2】两锐角互余
【典型例题】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等于65°,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  )
A.65° B.35° C.25° D.45°
【答案】C
【解析】由题意知,另一个锐角的度数为90°﹣65°=25°,
故选:C.
【举一反三1】在Rt△ABC中,∠C=90°,若∠A=50°,则∠B等于 (  )
A.55° B.50° C.45° D.40°
【答案】D
【解析】∵Rt△ABC中,∠C=90°,∠A=50°,
∴∠A+∠B=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B=40°.
故选:D.
【举一反三2】()在Rt△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连接AD,∠CAD:∠DAB=2:5,∠ADC的度数为(  )
A.55° B.65° C.75° D.85°
【答案】C
【解析】∵∠CAD:∠DAB=2:5,
∴令∠CAD=2x°,DAB=5x°,
∵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
∴DA=DB,
∴∠B=∠DAB=5x°,
∵∠C=90°,
∴∠B+∠DAB+∠CAD=90°,
∴5x+5x+2x=90,
∴x=7.5,
∴∠ADC=∠B+∠DAB=10x°=75°.
故选:C.
【举一反三3】如图,已知AC⊥BC于点C,CD⊥AB于点D,∠A=56°,则∠DCB的度数是(  )
A.30° B.45° C.56° D.60°
【答案】C
【解析】∵CD⊥AB,AC⊥BC,
∴∠ADC=∠CDB=∠ACB=90°,
∵∠A=56°,
∴∠ACD=90°﹣56°=34°,
∴∠DCB=90°﹣34°=56°,
故选:C.
【举一反三4】如图,在△ABC中,∠C=90°,∠A=∠EDB,则∠AED=  °.
【答案】90
【解析】∵∠C=90°,
∴∠A+∠B=90°,
∵∠A=∠EDB,
∴∠B+∠EAB=90°,
∴∠BED=90°,
∴∠AED=90°.
故答案为:90.
【举一反三5】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比∠B的3倍还多10°,则∠A的大小为  .
【答案】90°或70°
【解析】当∠A为直角时,∠A=90°,
当∠C为直角时,∠A+∠B=90°,
∵∠A比∠B的3倍还多10°,
∴∠A=3∠B+10°,
∴3∠B+10°+∠B=90°,
∴∠B=20°,
∴∠A=70°,
故答案为:90°或70°.
【举一反三6】一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是65°,另一个锐角是  °.
【答案】25
【解析】设另一个锐角的度数为x,
则x+65°=90°,
解得:x=25°,
故答案为:25.
【题型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的应用
【典型例题】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其中∠A=30°,D是斜梁AB的中点,BC,DE垂直于横梁AC,DC=8 cm,则DE的长为(  )
A.2 cm B.4 cm C.6 cm D.8 cm
【答案】B
【解析】∵∠A=30°,DC=8 cm,D是斜梁AB的中点,
∴CDAB,
∴AB=2CD=2×8=16,
∵∠A=30°,
∴BCAB=8,
∵BC、DE垂直于横梁AC,
∴BC∥DE,
∵点D是斜梁AB的中点,
∴DEBC8=4 cm.
故选:B.
【举一反三1】将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已知∠α=60°,点B,C表示的刻度分别为1 cm,3 cm,则线段AC的长为(  )
A.1 cm B.2 cm C.3 cm D.4 cm
【答案】B
【解析】如图:
由题意得:∠A=60°,BC=3﹣1=2( cm),BC∥DE,
∴∠ACB=∠α=60°,
∴∠ABC=180°﹣∠A﹣∠ACB=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AC=BC=2 cm,
故选:B.
【举一反三2】如图,在Rt△ABC中,∠C=90°,∠ABC=30°,AB=10,将△ABC沿CB方向向右平移得到.△DEF.若四边形ABED的面积为15,则平移距离为  .
【答案】3
【解析】在Rt△ABC中,∠ABC=30°,AB=10,
∴ACAB=5,
∵△ABC沿CB向右平移得到△DEF,
∴AD=BE,AD∥BE,
∴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ED的面积等于15,
∴AC BE=15,即5BE=15,
∴BE=3,
即平移距离等于3.
故答案为:3.
【举一反三3】如图,在△ABC中,∠A=∠C=15°,AB=5,求△ABC的面积.
【答案】解:延长AB,作CD⊥AB的延长线于点D,
∵∠A=∠C=15°,AB=5,
∴BC=AB=5,∠DBC=∠A+∠BCA=30°,
∴,
∴△ABC的面积为:.
【举一反三4】如图,在△ABC中,∠ABC=60°,AB=14,D为BC上一点,AD=AC,CD=6,求BD的长.
【答案】解:过点A作AE⊥BC,垂足为E,
∴∠AEB=90°,
∵∠ABC=60°,
∴∠BAE=90°﹣∠ABC=30°,
∵AB=14,
∴BEAB=7,
∵AD=AC,AE⊥CD,
∴DE=CECD=3,
∴BD=BE﹣DE=7﹣3=4,
∴BD的长为4.
【题型4】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典型例题】()如图,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中线AD⊥中线CE,且相交于F,已知AC=4,则AB的长为(  )
A.2 B.4 C. D.
【答案】B
【解析】∵AD、CE是△ABC的中线,
∴F是△ABC的重心,
∴EF:CF=1:2,
令EF=x,则CF=2x,
∴CE=EF+CF=3x,
∵∠ACB=90°,
∴CEAB,
∵E是AB的中点,
∴AE=CE=3x,
∴AF2=AE2﹣EF2=8x2,
∵AC2=CF2+AF2,
∴(2x)2+8x2=42,
∴x,
∴AB=2CE=6x=4.
故选:B.
【举一反三1】在Rt△ABC中,如果斜边上的中线CD=2,那么AB的长为(  )
A.1 B.2 C.4 D.
【答案】C
【解析】∵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B=2CD=4,
故选:C.
【举一反三2】如图,在Rt△ABC中,D是斜边BC的中点,连接AD,若AB=5,AD=6.5,则AC=  .
【答案】12
【解析】∵在Rt△BAC中,∠BAC=90°,D为斜边BC的中点,AD=6.5,
∴BC=2AD=13,
由勾股定理得:AC12.
故答案为:12.
【举一反三3】如图,△ABC中,∠ABC=90°,点D是AC边的中点,AC=4,则BD的长为  .
【答案】2
【解析】在△ABC中,∵∠ABC=90°,点D为斜边AC的中点,
∴AC=2BD,
∵AC=4,
∴BD=2.
故答案为:2.
【举一反三4】如图,在△ABC和△ADC中,∠ABC=∠ADC=90°,联结AC与BD交于点O,M,N分别是AC、BD的中点.求证:MN垂直平分BD.
【答案】证明:如图,
连接BM,DM,
∵∠ABC=∠ADC=90°,
∴BMAC, CM=DMAC,
∴BM=DM,
∵点N是BD的中点,
∴MN⊥BD,
∴MN垂直平分BD.
【举一反三5】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已知:在Rt△ABC,∠ACB=90°,CD是AB边上的中线.
求证:CDAB.
【答案】证明:如图,延长CD到E,使得DE=CD,连接AE,BE.
∵点D为AB的中点,
∴AD=BD.
∴四边形ACBE是平行四边形.
∵∠ACB=90°,
∴平行四边形ACBE是矩形.
∴AB=CE,
∴CDCE,
∵AB=CE,
∴CDAB.
【题型5】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的应用
【典型例题】如图,公路AC、BC互相垂直,公路AB的中点M与点C被湖隔开,若测得AB的长为3.2 km,则M,C之间的距离是(  )
A.0.8 km B.1.6 km C.2.0 km D.3.2 km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ABC中,∠ACB=90°,M是AB的中点,
∴MCAB3.2=1.6(km).
故选:B.
【举一反三1】如图,一根木棍斜靠在与地面(OM)垂直的墙(ON)上,设木棍中点为P,若木棍A端沿墙下滑,且B沿地面向右滑行.在此滑动过程中,点P到点O的距离(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在木棍滑动的过程中,点P到点O的距离不发生变化,
理由是:连接OP,
∵∠AOB=90°,P为AB中点,AB=2a,
∴OPAB=a,
即在木棍滑动的过程中,点P到点O的距离不发生变化,永远是a,
故选:B.
【举一反三2】某公园的人工湖周边修葺了三条湖畔小径,如图小径MO,NO恰好互相垂直,小径MN的中点P与点O被湖隔开,若测得小径MN的长为1 km,则P,O两点间距离为(  )
A.0.5 km B.0.75 km C.1 km D.2 km
【答案】A
【解析】连接OP,
∵MO⊥NO,
∴∠MON=90°,
∵P是MN中点,
∴POMN1=0.5(km),
∴P,O两点间距离为0.5 km.
故选:A.
【举一反三3】如图,一根木棍斜靠在与地面(OM)垂直的墙(ON)上,设木棍中点为P,若木棍A端沿墙下滑,且B沿地面向右滑行.在此滑动过程中,点P到点O的距离(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在木棍滑动的过程中,点P到点O的距离不发生变化,
理由是:连接OP,
∵∠AOB=90°,P为AB中点,AB=2a,
∴OPAB=a,
即在木棍滑动的过程中,点P到点O的距离不发生变化,永远是a,
故选:B.
【举一反三4】如图,△ABC中,∠A=60°,AB=4,AC=6,BD,CE是△ABC的两条高,连接DE,分别取BC,DE的中点M,N,则MN的长是(  )
A.2 B. C. D.
【答案】C
【解析】连接MD,ME,
∵BD,CE是△ABC的两条高,M是BC中点,
∴EMBC,DMBC,
∴ME=MD,
∵∠A=60°,∠ADB=90°,
∴ADAB4=2,
∴BDAD=2,
∵CD=AC﹣AD=6﹣2=4,
∴BC2,
∴ME=MD,
∵EMBC,M是BC中点,
∴ME=MB,
∴∠MBE=∠MEB,
同理:∠MCD=∠MDC,
∴∠MBE+∠MCD=∠MEB+∠MDC,
∵∠A=60°,
∴∠MBE+∠MCD=180°﹣∠A=120°,
∵∠MBE+∠MCD+∠MEB+∠MDC+∠BME+∠CMD=360°,
∴∠BME+∠CMD=120°,
∴∠DME=180°﹣(∠BME+∠CMD)=60°,
∴△MED是等边三角形,
∵N是DE中点,
∴MN⊥DE,
∴MNMD.
故选:C.
【举一反三5】如图,BE、CF分别是△ABC的高,M为BC的中点,EF=5,BC=8,则△EFM的周长是  .
【答案】13
【解析】∵BE、CF分别是△ABC的高,M为BC的中点,BC=8,
∴在Rt△BCE中,EMBC=4,
在Rt△BCF中,FMBC=4,
又∵EF=5,
∴△EFM的周长=EM+FM+EF=4+4+5=13.
【举一反三6】如图,在△ABC中,CF⊥AB于F,BE⊥AC于E,M为BC的中点,EF=4,BC=6,则△EFM的周长是  .
【答案】10
【解析】∵CF⊥AB,M为BC的中点,
∴MF是Rt△BFC斜边上的中线,
∴FMBC6=3,
同理可得,MEBC6=3,
又∵EF=4,
∴△EFM的周长=EF+ME+FM=4+3+3=10.
【举一反三7】如图,BE、CF分别是△ABC的高,M为BC的中点,EF=5,BC=8,则△EFM的周长是  .
【答案】13
【解析】∵BE、CF分别是△ABC的高,M为BC的中点,BC=8,
∴在Rt△BCE中,EMBC=4,
在Rt△BCF中,FMBC=4,
又∵EF=5,
∴△EFM的周长=EM+FM+EF=4+4+5=13.
【题型6】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典型例题】已知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长为10,斜边上的高为,两直角边的比为3:4,则较短边的长为(  )
A.3 B.6 C.8 D.5
【答案】B
【解析】如图:设BC边为3x,则AC边为4x,
则AC BCAB CD,
即3x×4x,
解得:x=2,3x=6,
∴较短边的长为,6.
故选:B.
【举一反三1】如图,从旗杆AB的顶端A向地面拉一条绳子,绳子底端恰好在地面P处,若旗杆的高度为3.2米,则绳子AP的长度不可能是(  )
A.3 B.3.3 C.4 D.5
【答案】A
【解析】∵旗杆的高度为AB=3.2米,
∴AP>AB,
∴绳子AP的长度不可能是:3米.
故选:A.
【举一反三2】如图,在△ABD中,∠D=90°.C是BD上一点,已知CB=7,AB=15,AD=9,则DC的长是(  )
A.5 B.9 C.6 D.15
【答案】A
【解析】∵∠D=90°,AB=15,AD=9,
∴,
∴DC=BD﹣CB=12﹣7=5,
故选:A.
【举一反三3】Rt△ABC中,∠B=90°,AB=10,BC=6,则AC=  .
【答案】2
【解析】在Rt△ABC中,∠B=90°,AB=10,BC=6,
∴AC2,
故答案为:2.
【举一反三4】如图,在△ABC中,CD⊥AB于点D.若AC,CD=5,BC=13,求AB的长.
【答案】解:因为CD⊥AB,所以∠CDA=∠CDB=90°.
在Rt△ADC中,AD.
在Rt△BDC中,BD.
所以AB=AD+BD=3+12=15.24.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知识点1】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1
【知识点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
【知识点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2
【题型1】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 3
【题型2】两锐角互余 4
【题型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的应用 5
【题型4】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6
【题型5】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的应用 8
【题型6】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10
【知识点1】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1)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此结论是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推出,体现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它在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问题中常用来求边的长度和角的度数.
(3)注意:①该性质是直角三角形中含有特殊度数的角(30°)的特殊定理,非直角三角形或一般直角三角形不能应用;
②应用时,要注意找准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点明斜边.
1.(2024春 武陟县期中)如图,等边三角形DEF的顶点分别在等边三角形ABC的各边上,且DE⊥BC于E,若AB=1,则DB的长为(  )
A. B. C. D.
【知识点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外,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性质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
性质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斜边的中点)
性质4: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 性质5: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
1.(2024秋 房山区期末)如图,是一副三角板,用它们可以画出一些角.在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65°的角中,能画出的角有(  )
A.11个 B.10个 C.9个 D.8个
【知识点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1)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斜边的中点)
(2)定理:一个三角形,如果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以这条边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该定理可以用来判定直角三角形.
1.(2024春 娄星区校级期末)已知Rt△ABC中,∠ABC=90°,BD是斜边AC上的中线,若BD=5cm,则AC=(  )cm.
A.3 B.5 C.6 D.10
【题型1】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
【典型例题】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在BC的延长线上,点E是AC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交AB于点F,且CE=CD,若EF=2,则DF的长为(  )
A.3 B.4 C.6 D.8
【举一反三1】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CB中,∠C=90°,∠A=30°,BC=2,则AB等于(  )
A.2 B.3 C.4 D.
【举一反三2】如图,△ABC是边长为5的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BC,AC上,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若BD=2,则DF等于(  )
A.7 B.6 C.5 D.4
【举一反三3】在△ABC中,∠ACB=90°,∠D=15°,AC=2,AB=BD,则BD=  .
【举一反三4】如图,在△ABC中,∠B=∠C=60°,点D为AB边的中点,DE⊥BC于E,若BE,则AC的长为  .
【举一反三5】学习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追本溯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相关定理或结论.
[结论证明]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已知: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
求证:.
【题型2】两锐角互余
【典型例题】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等于65°,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  )
A.65° B.35° C.25° D.45°
【举一反三1】在Rt△ABC中,∠C=90°,若∠A=50°,则∠B等于 (  )
A.55° B.50° C.45° D.40°
【举一反三2】()在Rt△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连接AD,∠CAD:∠DAB=2:5,∠ADC的度数为(  )
A.55° B.65° C.75° D.85°
【举一反三3】如图,已知AC⊥BC于点C,CD⊥AB于点D,∠A=56°,则∠DCB的度数是(  )
A.30° B.45° C.56° D.60°
【举一反三4】如图,在△ABC中,∠C=90°,∠A=∠EDB,则∠AED=  °.
【举一反三5】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比∠B的3倍还多10°,则∠A的大小为  .
【举一反三6】一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是65°,另一个锐角是  °.
【题型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的应用
【典型例题】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其中∠A=30°,D是斜梁AB的中点,BC,DE垂直于横梁AC,DC=8 cm,则DE的长为(  )
A.2 cm B.4 cm C.6 cm D.8 cm
【举一反三1】将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已知∠α=60°,点B,C表示的刻度分别为1 cm,3 cm,则线段AC的长为(  )
A.1 cm B.2 cm C.3 cm D.4 cm
【举一反三2】如图,在Rt△ABC中,∠C=90°,∠ABC=30°,AB=10,将△ABC沿CB方向向右平移得到.△DEF.若四边形ABED的面积为15,则平移距离为  .
【举一反三3】如图,在△ABC中,∠A=∠C=15°,AB=5,求△ABC的面积.
【举一反三4】如图,在△ABC中,∠ABC=60°,AB=14,D为BC上一点,AD=AC,CD=6,求BD的长.
【题型4】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典型例题】()如图,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中线AD⊥中线CE,且相交于F,已知AC=4,则AB的长为(  )
A.2 B.4 C. D.
【举一反三1】在Rt△ABC中,如果斜边上的中线CD=2,那么AB的长为(  )
A.1 B.2 C.4 D.
【举一反三2】如图,在Rt△ABC中,D是斜边BC的中点,连接AD,若AB=5,AD=6.5,则AC=  .
【举一反三3】如图,△ABC中,∠ABC=90°,点D是AC边的中点,AC=4,则BD的长为  .
【举一反三4】如图,在△ABC和△ADC中,∠ABC=∠ADC=90°,联结AC与BD交于点O,M,N分别是AC、BD的中点.求证:MN垂直平分BD.
【举一反三5】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已知:在Rt△ABC,∠ACB=90°,CD是AB边上的中线.
求证:CDAB.
【题型5】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的应用
【典型例题】如图,公路AC、BC互相垂直,公路AB的中点M与点C被湖隔开,若测得AB的长为3.2 km,则M,C之间的距离是(  )
A.0.8 km B.1.6 km C.2.0 km D.3.2 km
【举一反三1】如图,一根木棍斜靠在与地面(OM)垂直的墙(ON)上,设木棍中点为P,若木棍A端沿墙下滑,且B沿地面向右滑行.在此滑动过程中,点P到点O的距离(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判断
【举一反三2】某公园的人工湖周边修葺了三条湖畔小径,如图小径MO,NO恰好互相垂直,小径MN的中点P与点O被湖隔开,若测得小径MN的长为1 km,则P,O两点间距离为(  )
A.0.5 km B.0.75 km C.1 km D.2 km
【举一反三3】如图,一根木棍斜靠在与地面(OM)垂直的墙(ON)上,设木棍中点为P,若木棍A端沿墙下滑,且B沿地面向右滑行.在此滑动过程中,点P到点O的距离(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判断
【举一反三4】如图,△ABC中,∠A=60°,AB=4,AC=6,BD,CE是△ABC的两条高,连接DE,分别取BC,DE的中点M,N,则MN的长是(  )
A.2 B. C. D.
【举一反三5】如图,BE、CF分别是△ABC的高,M为BC的中点,EF=5,BC=8,则△EFM的周长是  .
【举一反三6】如图,在△ABC中,CF⊥AB于F,BE⊥AC于E,M为BC的中点,EF=4,BC=6,则△EFM的周长是  .
【举一反三7】如图,BE、CF分别是△ABC的高,M为BC的中点,EF=5,BC=8,则△EFM的周长是  .
【题型6】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典型例题】已知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长为10,斜边上的高为,两直角边的比为3:4,则较短边的长为(  )
A.3 B.6 C.8 D.5
【举一反三1】如图,从旗杆AB的顶端A向地面拉一条绳子,绳子底端恰好在地面P处,若旗杆的高度为3.2米,则绳子AP的长度不可能是(  )
A.3 B.3.3 C.4 D.5
【举一反三2】如图,在△ABD中,∠D=90°.C是BD上一点,已知CB=7,AB=15,AD=9,则DC的长是(  )
A.5 B.9 C.6 D.15
【举一反三3】Rt△ABC中,∠B=90°,AB=10,BC=6,则AC=  .
【举一反三4】如图,在△ABC中,CD⊥AB于点D.若AC,CD=5,BC=13,求AB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