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昼夜交替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学生前概念的测查,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入手,逐步完善学生的已有认知,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水平1:学生知道昼与夜的形成,地球自转的意义。
水平2:学生知道昼夜的形成,地球自转会引发昼夜交替现象,了解北京所处位置是在白天还是黑夜。
水平3:学生知道昼夜的形成,深刻体会到半球亮与半球暗的成因,地球自转会引发昼夜交替现象,了解北京所处位置是在白天还是黑夜的具体某一时段。
2.通过整理分析实验数据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水平1:学生知道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时北京的昼与夜是不同的。
水平2:学生知道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时北京的昼与夜是不同的。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同时,引发学生对季节的猜想。
水平3:学生知道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时昼与夜是不同的。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同时,引发学生对季节的猜想。并理解体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3. 通过体验自己认识的不断改变,学习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的过程与方法的迁移。
2学情分析
本课是基于首师大版第四册,《共有的家园》这一单元内容的展开部分,这一单元包括地球、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爱护地球家园四课内容。第一课地球,学生了解到的相关知识是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从地球的外形到内部结构,我们在不断的深入了解地球,课本还介绍了关于地球仪的相关知识,呈现了关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同时为昼夜交替以及四季变化两课做了铺垫。昼夜交替一课,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知道了昼夜交替这一现象的成因是地球的自转,同时还研究了自转的方向以及自转的周期。接下来课程又研究了关于地球的另一种运动—公转,给地球带来的四季变化。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伴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很容易联想到,北京在一年四季中昼夜长短的不同,对于昼夜长短的变化问题,学生还是很感兴趣,因此,本课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所产生的复合运动所引起的现象进行进一步探究。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这两种运动共同作用下,再加之地球的倾斜,地球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现象,比如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等等,从而使学生更准确的理解生活中的现象,同时激发学生去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学生前概念的测查,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入手,完善学生的已有认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北京昼与夜的观察、测量、理解与分析。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回顾、评价旧知
1、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之前的内容。老师利用实验材料将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情景模拟出来。
2、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以北京为例,怎么让它从白天变成黑夜呢?(——引出自转)
活动2【活动】提出问题,引发猜想
1、无论地球在何种位置(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太阳都将地球照射的半球亮,半球暗。那地球上的各个位置它们的昼夜情况是怎样的呢?
2、地球上的位置很多,我们今天就以北京为例进行昼夜的研究。并寻找相关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的观点是:地球上各个位置的昼夜等长,和昼夜长度不等。)
活动3【活动】实验探究分析
1、利用实验来研究北京的昼与夜的长度,观察比较它们的长度是否相等。 (在之前的课程中,同学们学习到了地球上的某个位置,昼与夜的分界在哪里,白天是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2、根据学生的观察实验情况和表现,教师判断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学生在观察北京的白天有多长的时候,过于关注北京这个点了,他们能找到北京的白天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但白天是一个过程,如何找到这个过程成为了关键。)
在师生共同讨论后,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操作方法。
(师生共同找出相应的方法,重点观察实验材料中预先设计好的北京纬线圈,理解纬线圈的意义及变式,测量昼夜的时长)
3、组织学生进一步实验测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4、收集实验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再结合自己在课前时的观点,谈谈你自己的想法。(学生发现,当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时,整个地球虽然被照的半球亮,半球暗,但北京的昼夜却在发生着变化。学生也自发的去挖掘这些变化的数据所含的意义。)
5、深度剖析这些实验数据,发现北京在公转到不同位置时,可能处于什么季节之中。
6、分析今天实验过程中,得到数据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个预设的北京的纬线圈,在解决教学难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7、引导学生发现纬线圈倾斜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地球的倾斜(地轴倾斜,角度不变)。
8、结合以上所有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产生北京昼夜变化的总体因素都包括哪些。
活动4【活动】知识的拓展与迁移
1、教师整体的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2、引发学生思考,如果要研究上海的昼夜变化,如何利用实验材料去研究。(知识的迁移)
3、提出极昼与极夜的现象,拓展学生的思维。(知识的迁移)
课件9张PPT。昼夜交替研究方法:
1、利用纸屏将地球的昼与夜分隔开。
2、观察北京的昼与夜是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3、比较北京的昼夜长短,看看它们是否相等。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要仔细,测量要准确,注意读数方法。
2、实验应该多次测量,认真记录,减少误差。
3、结合你自己的数据及小组其他成员的数据,思考自己的观点是否得到了证明。 北京的昼夜变化
与哪些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