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上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上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5 21:2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1.通过阅读和梳理教材,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更替的基本史实,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2.识读西周分封制示意图和西周分封诸侯国示意图,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其作用。
3.从夏桀、商纣、周厉王腐朽残暴的表现中,认识国家衰亡的原因,了解人心向背对朝代更替的影响。
学习目标
二里头遗址是哪一朝代的都城遗址?
材料中提到的夏商周三代又是如何更替的?
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
——2018年5月28日举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夏 朝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地位:
约前2070年

阳城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自主阅读教材,梳理夏朝建立的相关信息。
材料一 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 《礼记·礼运》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想一想
结合材料,说说夏朝王位传承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一变化的标准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由传贤变为传子,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标准:血缘;说明“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曰:“济济有众,咸听朕命!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尔众士,奉辞罚罪。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
——《尚书》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乃召汤而囚困之夏台,已而释之。
——《史记·夏本纪》
结合材料,说说夏朝的统治措施都有哪些?
材料研读
建立军队
制定刑法
设置监狱
夏 朝 已 有 比 较 成 熟 的 国 家 形 态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二里头遗址平面图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二里头遗址考古出土了哪些器物?
青铜器是夏商西周三代文明的重要特征。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工艺技术较为复杂,种类齐全。其中,鼎、爵、斝(jiǎ)、盉(hé)等属于礼器……礼器可以反映等级身份……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反映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夏 朝 世 系 表
(传14世、17君,历经471年)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
-泄-不降-扃(jiōng)-厪( jǐn)-孔甲
-皋-发-桀(jié)
时日(桀)曷丧?予及汝亡。
—— 《尚书·汤誓》
暴 政
失去民心
《帝鉴图说》之脯林酒池
山东武梁祠汉刻拓片
手持戟把女仆当椅凳坐的桀
夏桀无道,不修德政,又嗜酒放纵,不但在自家酣饮,而且将各样禽兽的肉堆积成山,烹熟之后,悬挂起来;凿个大池子,将酒注入其中,池中可以行船,此即为“脯林酒池”。该画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为什么到桀就灭亡了?
自主阅读教材,梳理商朝建立及其建立者的统治措施。
商 朝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统治措施:
约前1600年


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走向强盛
二、商朝的统治
初识地图,你发现商朝都城发生了什么变化?
商朝多次迁都,最后迁都到殷。
结合材料,想一想为什么商朝多次迁都?
材料一 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尔谓朕曷震动万民以迁!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
——《尚书》
材料二 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史记·殷本纪》
环 境
内 乱
到商王盘庚时迁徙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因此,后人也称商朝为殷商。
二、商朝的统治
材料一 卜辞记载一次出兵人数可达三千或五千,最多时曾到一万三千人。商人在作战时有步兵,也有战车。战车用两匹或四匹马曳引。车上有几名用青铜兵器装备起来的战士。军队可能分为三支,卜辞有“王作三师,右、中、左”的记载。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监狱在商代也已出现,纣王曾把周文王拘禁在羑里,羑里即商监狱所在。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左传·昭公六年》
戴枷奴隶陶俑
殉葬奴隶墓葬
结合材料,说说商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研读
加强对奴隶的控制
增强军力
设置监狱
制定刑法
二、商朝的统治
对外:连年征伐,耗费国力
对内: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实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
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史记·殷本纪》
暴 政
失去民心
伐盂方之战是在帝辛九祀(年)十月出师,十祀(年)九月凯旋,历时一年。
——甲骨卜辞记载
二、商朝的统治
这一系列的统治措施是否让商朝永久的延续下去呢?
末代商王纣
公刘(周部落首领)虽在戎狄之间,复脩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
——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三、西周的兴衰
面对纣的暴政,谁奋起反抗推翻商朝的呢?如何推翻的呢?
周崛起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与商军决战,大获全胜。商朝灭亡。
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闻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右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三、西周的兴衰
西 周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统治制度:
前1046年
周武王
镐京
西周三百年历史,最重要者为封建政体之创兴。
——钱穆《国史大纲》
分封制
三、西周的兴衰
自主阅读教材,梳理西周建立及的相关信息。
即分封制
何为分封制?
材料一 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镐京与鲁曲阜,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其两中心。周人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抱殷宋于肘腋间,这是西周的一个立国形势,而封建大业即于此完成。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分封的原则是 “天子建国”和“诸侯立家",分封的目的是“以藩屏周”,分封的对象是同姓子弟、异姓亲戚功臣、旧邦之后,分封的内容是“授民授疆土”,由诸侯治理当地的土地和人民。据说周初分封了71国,姬姓有53个,占其中的绝对多数。这些受封的诸侯国对西周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用书
三、西周的兴衰
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研读
宗亲、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分封制的对象是谁?
分封制的依据是什么?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
授予管理土地和民众的权力
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统治
天子分封,那么受封的诸侯是否承担义务呢?
三、西周的兴衰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天 子
诸 侯
授民
授疆土
进献贡赋
服从调兵
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进行再分封
想一想
从示意图中,你能得出分封制怎样的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
积极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消极作用:西周后期,诸侯有较大独立性,力量强大,威胁周天子的统治。
结合材料,说说分封制的作用。
材料研读

技巧
分析评价某一个事件的作用,要一分为二、辨证的看待,既要看到积极,也要看到消极。
三、西周的兴衰
西周灭亡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朝政腐败,西周被犬戎所灭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周幽王
国人莫敢言,
道路以目
周厉王
烽火戏诸侯
三、西周的兴衰
国人暴动
知识拓展
礼乐制度
周天子 诸侯 大夫 士
用鼎 数量
乐舞规模 八横八纵 64人 六横六纵 36人 四横四纵 16个 /
为了巩固统治,周公制定的严格区分君臣、父子、夫妻等身份和亲疏、尊卑、贵贱等地位的礼仪,以及与这些礼仪相配套的乐舞。
三、西周的兴衰
知识拓展
合作讨论
通过本课学习,总结出夏、商、西周兴亡的共同原因有哪些?给我们哪些启示?
商汤灭夏
武王伐纣
开国君主
禹开启奴隶制王朝
亡国君主
桀把人当马骑
纣王炮烙之刑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昏庸残暴,荒淫无道,不得民心
励精图治,发展生产,顺应民心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商朝的统治
西周的兴衰
周厉王、周幽王:昏庸残暴
西周建立:1046年,牧野之战
夏桀:昏庸残暴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多次迁都——盘庚迁殷
商朝建立:约1600年
商纣:残暴无道
“家天下”: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
分封制和礼乐制度:巩固统治
得 道 多 助,失 道 寡 助
夏朝有二里头遗址,商朝有殷墟遗址,西周有丰镐遗址。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选择你感兴趣的一处遗址,为其写一篇宣传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