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爱护胃和肠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 爱护胃和肠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首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8-25 18:10:16

文档简介

14. 爱护胃和肠 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在课标中的位置属于生命世界领域——健康生活之一:生理与健康,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本课选自首师大版《科学》第4册,《关爱健康》单元的第二课《爱护胃和肠》第一课时,主要介绍消化器官的位置、形态等特点。
本课在本单元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讲完饮食与健康后,对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份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对消化器官各部分名称、位置及形态进行研究。在对本课学习后,学生将对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有充分了解,最后再进行第二课时的学习,即消化器官的功能及保健,学生将在了解消化器官的结构及功能的基础上,知道保护消化器官的重要性及方法。
2教学目标
在观察、讨论、感知的过程中,知道消化器官的形态、位置,做出人体消化器官的模型。
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成果,愿意合作交流。
能够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修正认知,建立科学概念
3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现状来看,在前测中发现本班学生知道食物在身体里会被消化、吸收、转化成能量以及排泄。知道食物进入身体后会经过哪些部位,但是对消化道各部位的具体位置、形状等了解的不是很清楚。
从学生的技能现状看:学生在前段学习中,初步掌握了观察实验的方法,如能够按一定顺序观察,但缺乏有针对性的观察,抓不住物体的主要特征,描述和解释的能力较弱,表达时不够完整;但是使用模型,建立模型的能力较弱。
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看:他们喜欢生动活泼、动口、动手、动脑交替进行的课堂
4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消化器官的位置及形态特点。
难点:建立消化器官模型。
5教学准备
1.教学媒体的准备:课件
2.实验用具的准备:人体半身模型、人体轮廓图等
3.学生用具准备:橡皮泥、剪刀、彩纸、胶棒、人体消化器官前测]等
6教学评价
对学生建立模型情况的的评价:
A级:能按顺序说出消化器官的名称,并画在人体轮廓图上,位置及形态正确,较好的完成活动中的任务;
B级:能按顺序说出消化器官的名称,并画在人体轮廓图上,位置及形态基本正确,能基本完成任务;
C级:不能按顺序说出消化器官的名称,画出的消化器官出现较大问题,无法完成活动中的任务或出现较大问题。
7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一、出示学生吃东西的图片并提问
1.提出:同学们,我们吃的食物多得像一座小山,但是,我们并没有长得像一座小山。我们吃下的食物去了哪里?
2.学生思考、回答。
3.教师板书学生所说的:消化、吸收、转化、排出体外
活动2【讲授】发现问题
二、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猜想并探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一)猜测:
师:展示学生课前画的食物的旅行路线。
生:实物投影展示并介绍自己所认为的食物旅行线路
教师把不同学生的汇报记录在黑板上
(二)找出前测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组成、顺序、位置、形态
学生找不同的地方: 1. 有哪些 (食物经过哪些地方)
2. 位置
3. 形状
4.顺序
教师记录副板书
活动3【活动】解决问题1:解决消化器官的名称及顺序
三、通过视频,学习消化器官的组成及顺序
教师利用动画演示食物正确的旅行路线。
学生观看课件,认真倾听,并按要示记录所需要的信息并汇报(第一次修改,主要修改消化器官各部分组成名称)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修改板书,按正确的顺序记录消化器官的组成(即食物旅行的路线)。
教师适时简介肝胆胰脏会分泌消化液参与消化,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和胰等,虽然他们不在消化道内但是他们也会参与消化
活动4【活动】解决问题2:通过观察人体模型,学习消化器官的形态大小
四、通过人体模型学习消化器官
1.摸一摸,感受大小、形状;
2.摆一摆,感受位置 学生观察人体模型,组内讨论并按顺序汇报消化器官的位置、形态。
3.再次修改人体消化器官图。 学生修改记录单并展示。(第二次修改,主要修改消化器官的位置和形态、大小等)
活动5【练习】强化及评价
五、分组抽签活动:
活动一: 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捏出人体的消化器官,贴在人体轮廓图上;
活动二: 用电脑拼出人体的消化器官
活动三: 在纸上画出消化器官,剪下来,并贴在人体轮廓图上。
学生分组抽签选择活动,并汇报活动结果。
老师指导并根据各组活动结果予以评价。
8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将基于学生前概念教学和围绕核心概念搭建脚手架的教学理念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消化器官模型,学生的智力、能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均得到了发展。
回顾本课的教学,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体现了课前对消化器官的认知水平,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教学,以学定教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不关注学生整体情况,只偏重某一水平的学生进行教学,大部分的学生在课堂中收获较少的问题。
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是认知消化器官的组成、形态及位置,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分了三个层次:利用视频初步感知,利用模型进一步感知,用橡皮泥、贴纸强化的方法搭建脚手架,逐步建立模型,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 在整节课中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到强化概念,都是学生在主动学习及合作学习过程中完成。
课件11张PPT。食物的旅行 我们吃的食物多得像一座小山,但是,我们并没有长得像一座小山。我们吃下的食物去了哪里? 怎样才能知道谁画的“旅行图”正确呢?(食物的消化.swf)要求:
1.一边听一边记录食物进入身体后经过哪些部位
2.还有哪些器官也参与了消化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咽要求:
按顺序观察人体模型中的消化器官,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并互相说一说消化器官各部分的位置、形状等特点。任务一:请你们分工合作,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捏出
人体的消化器官,并贴在人体轮廓图上;任务二:请你们用电脑拼出人体的消化器官;任务三:在纸上画出消化器官,剪下来,并贴在人体轮
廓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