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化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化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25 22:4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试卷
化学学科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O-32 Cl-35.5 Fe-56 Cu-64
选择题(共39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可使用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N2O4)燃料组合。其中关于N2O4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B.是一种助燃剂 C.具有可燃性 D.具有强还原性
2.以NaIO3为原料制备I2时发生反应:2NaIO3+6NaHSO3=2NaI+6NaH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的结构示意图为 B.IO中I元素的化合价为+6
C.SO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D.H2SO4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3.下列物质组成或性质与分离提纯方法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蛋白质能水解,可用饱和(NH4)2SO4溶液提纯蛋白质
B.乙醚与青蒿素组成元素相同,可用乙醚提取青蒿素
C.不同的烃密度不同,可通过分馏从石油中获得汽油、柴油
D.CCl4难溶于水、比水易溶解I2,可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I2
4.以菱镁矿(主要成分是MgCO3,含少量FeCO3)为原料制取高纯氧化镁需要经历酸浸、调pH、
过滤、灼烧等操作。下列实验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配制稀H2SO4 B.用装置乙测定溶液的pH
C.用装置丙过滤悬浊液 D.用装置丁灼烧Mg(OH)2固体
5.铝土矿除主要成分Al2O3·nH2O,还存在多种第三周期元素如Mg、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半径:r(Al3+)>r(Mg2+) B.热稳定性:H2O>H2S
C.碱性:Al(OH)3>Mg(OH)2 D.电离能:I1(Al)>I1(Mg)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6~8题:
氮的氢化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NH3在纯氧中燃烧生成N2,在Pt-Rh催化下被O2氧化为NO。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与水生成HNO2 [Ka(HNO2)=4.6×10 4]和HNO3。肼(N2H4)具有还原性,可用于燃料电池。
6.下列有关反应N2+3H22NH3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由sp转变为sp3
B.估算反应的ΔH = 6E(N-H)-E(NN)-3E(H-H)(E表示键能)
C.其他条件相同,增大,H2的平衡转化率下降
D.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NH3的平衡产率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NO3的结构式可表示为
B.NO的键角比NO的大
C.N2H4分子中有σ键和π键
D.HNO3和HNO2的酸性不同与O—H键的极性强弱相关
8.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稀硝酸洗去银镜:3Ag+4H++NO=3Ag++NO↑+2H2O
B.NaOH溶液吸收NO2:2NaOH+2NO2=2NaNO3+H2
C.NH3在纯氧中燃烧:4NH3+5O24NO+6H2O
D.N2H4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N2H4+4OH--4e-= N2↑+4H2O
9.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Fe2O3(s)FeCl3(aq)Fe(s)
B.Ca(ClO)2(aq)HClO(aq)O2(g)
C.CuSO4(aq)[Cu(NH3)4]SO4(aq)Cu2O(s)
D.NH3·H2O(aq) (NH4)2SO3(aq)(NH4)2SO4(aq)
10.CuCl难溶于水和乙醇,在潮湿空气中易被氧化。以碱性蚀刻废液中的[Cu(NH3)4]Cl2为原料制备CuCl的部分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NH3)4]Cl2溶于水所得溶液中c(NH3)∶c(Cl-)=2∶1
B.“酸溶”时不用稀硝酸的主要原因是硝酸易挥发
C.“还原”后溶液的pH增大
D.“洗涤”时先用水再用乙醇可提高产品的纯度
11.常温下,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Ba(NO3)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沉淀为BaSO3
B 将CH3CH2X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冷却,滴加AgNO3溶液有沉淀生成 CH3CH2X中X为Cl原子
C 向2 mL 0.1 mol·L 1 NaCl溶液中滴加2滴 0.1 mol·L 1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振荡试管,再滴加4滴0.1 mol·L 1 KI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Cl)>Ksp(AgI)
D 在瓷片催化下,将石蜡隔绝空气,加强热,所得到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色褪去 石蜡裂解产生了乙烯
12.利用如图装置进行“铁件镀铜”实验,观察到阴极表面产生无色气体,一段时间后,气体减少,表面有红色固体,经检验,电解液中有Fe2+。下列分析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阴极表面产生气体的反应可能为2H++2e- = H2↑
B.Cu覆盖在Fe电极表面,导致气体减少
C.向电解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不会变成血红色
D.电镀完成后,阳极减少的质量等于阴极增加的质量
13.温度为T1时,将一定量的H2和1mol CO混合气充入固定容积的容器,发生下列反应:
I CO(g)+3H2(g)=CH4(g)+H2O(g) H1
II CO(g)+H2O(g)=H2(g)+CO2(g) H2=-41.2 kJ·mol 1
平衡时H2和CO的转化率(α)及CH4和CO2的物质的量(n)随起始投料比变化如题13图所示。[选择性以CH4为例,表示为×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对应物质的选择性为33.3%
B. H1>0
C.图中曲线①表示平衡时H2的转化率随
的变化
D. =1,温度为2025-04-17T16:34:21.808T2时,反应II的K=1,
则T2>T1
非选择题(共61分)
14. (14分)以钴铜矿[主要成分为CoOOH、Cu2(OH)2CO3、Fe2O3,另含少量SiO2及含砷化合物]制备锂电池正极原料Co3O4,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铜萃取原理为:,有机溶剂RH密度比水小;
②沉钴所得固体为CoC2O4;
③Co3O4也称钴酸亚钴,化学式也可为Co(CoO2)2。
(1)“酸浸”液中钴以形式存在,则“酸浸”液中的金属阳离子还有 ▲ 。适当升高温度可加快酸浸速率,但温度过高时钴的浸出率明显降低,其可能的原因是 ▲ 。
(2)实验室用分液漏斗模拟萃取除铜,加入萃取剂后充分振荡静置后,分离出含铜有机溶剂的具体实验操作为 ▲ 。
(3)“除铁”时溶液中的及部分转化为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4)CoC2O4若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焙烧”会生成Co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15.(16分)ClO2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气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可用于饮用水消毒,常通过CaO2与H2SO4酸化的NaClO3反应制备。CaO2能与H2O缓慢反应生成Ca(OH)2。
(1)制备C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已知NaClO3受热分解温度约为300℃,其他条件不变,研究温度对NaClO3转化率、ClO2 收率的影响,结果如题15图所示。收率(%) = (实际产物量 / 理论产物量)×100%
①当温度高于55℃,随着温度升高,NaClO3转化率下降的原因是 ▲ 。
②当温度高于60℃,随着温度升高,NaClO3转化率与ClO2收率之间的差值有增大趋势的
原因是 ▲ 。
(3)研究发现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Cl-。若加入HgSO4(掩蔽Cl-),ClO2收率瞬间降低,但一段时间后又检测到溶液中有Cl-存在,最终ClO2收率也没有改变,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验证的实验方法是 ▲ 。
(4)测定ClO2气体(含有一种能将碱性KI溶液氧化的杂质气体)纯度的实验如下:
Ⅰ.将标准状况下20 mL的ClO2气体样品通入过量的碱性KI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为ClO2+I —ClO+I2),滴加Na2S2O3溶液将产生的I2完全消耗(反应为2S2O+ I2= S4O+2I-);
Ⅱ.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醋酸调至酸性,淀粉作指示剂,用0.1000 mol·L 1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ClO+I +H+—Cl +I2),此步骤消耗Na2S2O3溶液20 mL。
①计算气体样品中ClO2体积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②若气体样品中含Cl2,测定结果将 ▲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6. (15分)飞机乘客座位上方的氧气面罩连接的并不是一个带有开关阀门的氧气瓶,而是一种名为“氧气蜡烛”的装置,该装置中含有和三种主要成分。这三种物质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氧气。
(1)其中和都能分解产生相应的氯化物和,则等物质的量的和分解生成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2)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在实验室中常常利用重晶石(主要成分为)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①“步骤”设计如下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制备BaS并检验所产生的气体X。
实验过程中B中品红褪色,C中颜色变浅,D中无现象,G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气体X的成分为 ▲ (填化学式);装置C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 ▲ ,长颈漏斗的作用是 ▲ 。
②“步骤”中溶液与双氧水、氨水反应析出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 。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纯度合格的。检验沉淀已洗净的操作方法是 ▲ 。
17.(16分)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制备方法受到广泛研究和关注。
(1)CO催化电解制乙酸。
①将CO通入附着催化剂的多孔石墨电极,以KOH溶液为电解液,电解装置如题17图-1所示。生成的CH3COOK经处理后得到乙酸。阴极上CO生成CH3COO 的电极反应式为 ▲ 。
②C8H15NO6是一种来源广、价格低的化工原料。其他条件不变,改进工艺,以KOH和C8H15NO6的混合液为电解液也可制备乙酸,电解装置如题17图-2所示。从装置和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改进后的优点有 ▲ 。
(2)CH4光催化制乙酸。
在光照条件下,以PdO/Pd为催化剂,向反应器中匀速通入一定比例的CH4和H2O进行反应。H2O在Pd表面产生· OH。生成乙酸的一种机理如题17图-3所示。
①步骤Ⅵ过程中形成碳碳单键,在答题卡的题17图中补全X的结构。步骤VIII需在加热条件下,加入物质Y实现转化,Y可能为 ▲ (填字母)。
A.CO B.O2 C.H2
= 2 \* GB3 ②催化剂中Pd元素总量一定,乙酸的产量和光催化效率随PdO的含量变化如题17图-4所示。当PdO的含量大于10 μmol时,随着PdO含量的增加,乙酸的产量逐渐减少,原因是 ▲ 。
若催化剂中不含PdO时,在Pd上的反应仍遵循上述反应机理,则反应得到的有机产物有C2H6、 ▲ (填结构简式)。
③在该光催化条件下,O2比H2O更易活化,生成更多的· OH。若用O2代替部分H2O进行实验,随着O2含量的上升,甲烷的消耗量略有增加,乙酸的产量却不升反降,原因是 ▲ 。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B。2. C;3. D。4. C。5. B。
6. A 7. C 8. A
9. B。10. D。11. C。
12. D。13. D。
14. (1) ①. Fe2+、Cu2+ ②. 温度过高,SO2的溶解度降低
(2)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再打开活塞从下口放出水层,待水层完全放出后再将含铜有机溶液从上口倒出
(3)
(4)
15. (1)
(2) ①. 温度升高,CaO2发生副反应:2CaO2+2H2O=2Ca(OH)2+O2↑,使参与还原NaClO3的CaO2的量减少 ②. 温度升高,CaO2将还原为Cl2(或Cl2O),ClO2分解产生Cl2和O2
(3) ①. Cl-作反应的催化剂 ②.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体积和浓度的H2SO4酸化的NaClO3溶液,控制温度为25℃,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NaCl,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CaO2,比较化学反应速率
(4) ①. 56% ②. 不变
16. (1)3:4 (2) ①. 、CO ②. 除去CO中的,防止干扰F中气体成分的检验 ③. 安全瓶,防堵塞 ④. ⑤.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加入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若无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沉淀已洗干净
17. (1) ①. ②. 乙酸的产量更高;无需使用离子交换膜,装置更简单(或成本更低)
(2) ①. 或(与Pd相连虚线、实线不作要求) ②. B ③. 光催化效率降低,甲烷转化率下降;Pd含量减少,表面产生的量减少;Pd含量减少,甲烷的吸附量减少 ④. ⑤. 装置中产生大量的,直接将甲烷氧化为
题17图-1 题17图-2
题17图-3
题17图-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