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空气的组成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蜡烛燃烧消耗空气的实验探究,学生能够认识到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氮气的性质与用途。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性质的差异,分析空气的成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空气的组成》是首师大版科学四年级(下)《生活中的空气》单元第一课。本课主要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与思考的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本课是三年级的空气知识的延伸,也是学习氧气、二氧化碳的必要知识准备。www.21-cn-jy.com
学生情况:三年级的学习使学生已经了解到空气确实存在,它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知道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并且可以流动。但对空气的组成成分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是它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会非常感兴趣。教学中我会多采用做实验的方法,变无色为有色,变无形为有形,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但是空气成分中的氧气氮气这些名称以及它们在空气中所占的比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需要自学和讲述,所以本节课采用实验、自学和讲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支持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氮气。21教育网
教学难点:验证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的实验操作;根据气体能否支持燃烧,分析空气的成分。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疑激趣,引入新课
1、提问: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会出现什么现象?
2、演示实验
活动2【讲授】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活动一:实验探究燃烧只用去一部分空气
1、讨论:为什么蜡烛逐渐熄灭了?
2、板贴空气(或氧气),记录学生的想法。
3、引导:这些都是你们的猜测,你们能看见杯子里的气体确实减少了吗?
4、组织实验探究,验证学生的猜想
(1)组织学生设计实验:
①
提供学生实验材料:带有玻璃片的蜡烛,玻璃杯,盛有红水的水槽,火柴。
②
组织分组讨论。
③
组织学生汇报方案,描述实验步骤。
(2)教师引导修正实验方案:
①将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到装有红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
②手持玻璃杯的底部,竖直地罩在蜡烛上。
③仔细观察蜡烛及杯中水位的变化并填写实验记录。
(3)讲解注意事项(点燃蜡烛后立刻熄灭火柴,将它放回火柴盒内;杯口要落在玻璃片内;成功的小组保留实验结果)。21cnjy.com
(4)组织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5)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并且讲述自己的思考或质疑。
(6)记录实验现象,板画一个大杯子,将水位的上升与蜡烛的熄灭记录在黑板上。
(7)讲解:我们把可以支持燃烧的这部分气体叫做氧气。
活动二:实验探究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1、提问:现在杯内还剩下大部分空气,为什么它没有被蜡烛消耗掉?请同学们猜测一下。
2、思考:你能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一下?提供材料:火柴一支。
3、引导学生设计、交流实验方案。
4、ppt出示实验步骤:
①倒置水杯(两种方法:一只手托住玻璃片,另一只手按住杯子,从水槽中拿出;将水槽中的水倒入另外的水槽,带浅水槽一起翻过来。)21·cn·jy·com
②验证气体:点燃火柴,沿杯口滑动玻璃片打开杯口的一部分,将燃烧的火柴伸入杯子内,观察现象。
5、组织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6、组织实验结果汇报。
7、思考: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
8、讲解:空气中这部分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活动三:介绍空气的成分
1、提问:通过这两个实验,你们对空气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出示课题《空气的组成》。
2、ppt出示: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包括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组成空气的各种气体是混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彼此分开的。
3、出示实物饼状图,组织学生猜测相应的气体部分并贴于饼状图内。
(三)课后延伸:我们周围的空气从哪里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