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昼夜交替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在太阳的照射下,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约24小时。
2、初步学会演示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3、通过研究昼夜交替现象,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能认识科学需要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乎逻辑的推理能力。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思维方式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的展开是以具体形象为基础的。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看到、体验到,才能去认识某个事物或某种规律,进而建立基本思路。对于宇宙单元的教学来讲,契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将宏观的物象直观化,不易观察的物体可视化,变难为易,使学生在实践基础上深入理解。
在生活中,学生自身感觉不到地球的自转运动,那么,让学生扮成地球,亲身体验。对学生来讲,平日在地球上看到现象时与做模拟实验时,身处的方位是不同的:前者处在地球上,后者处在宇宙中。所以先要将空间方位理解清楚。在模拟实验中,设计了用即时贴剪成大一些的圆点贴于地球仪自己所在的位置上,以此确定观察点,并以观察点为基准,确定东西方向,即处在宇宙中,观察原本实际生活中的自己,而现象再现的实验又是一次空间换位,即从宇宙中换位到地球上。这次实验,实际上是现象的还原。要从宇宙之中,换位到自己成为地球亲身体验的实验方法。如何实现有效的方位转换,就要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每天生活在地球上,看到什么——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现象,换位到扮地球时,同样应该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才是地球在真正地自转。此时,启发学生,想象用头做地球,自己的眼睛就是模拟实验中的“观察点”,再据观察点判断东、西方向。学生便很顺利地判断出“东”与“西”
,虽然此时的东西方向与上一模拟实验中东西方向相对于学生的左右正好是相反的,但是由于空间方位转换到位,学生理解并不困难,从而顺利突破了确定东西方向这一最大的难点。
3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及其规律。
难点: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地球》一课,了解了许多关于地球的事情。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地球上发生的自然现象。
师:我们首先观察图片。
师:(1)这两张照片分别是什么时间拍的?
(2)白天用一个字来说,可以叫做什么?
(板书:昼)
黑夜用一个字来说呢?(板书:夜)
(3)我们看到了,昼是明亮的,夜是黑暗的,亮与暗是谁造成的?
太阳光照射到的地方是昼,太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就是夜。
(4)我们这个地方有昼和夜吗?那现在就是?那再过12小时呢,再过12小时呢,我们看到白天和黑夜就这样不停的交替着,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昼夜交替现象”
(
板书:交替)
师: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停地交替呢?猜测一下
活动2【讲授】二: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推测
1、学生分组汇报对昼夜交替现象的猜测。
2、师板书可能的情况、板书时注意四种运动形式的顺序
(1)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自转并绕太阳转。
师:四种解释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呢?在研究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体验一下地球、太阳的不同转法。
活动3【活动】三:实验证明
述:为了证明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1)每组都一个地球仪,用手电筒表示太阳,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
(2)观察“地球”的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了?哪个部分没有被照亮?想一想,这两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3)在“地球”上贴小纸人,你怎样转才能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温馨小提示:
(1)、调节手电筒跟地球仪的距离,差不多正好能照亮半个地球仪。
(2)、确定一个点来观察昼夜交替现象。
(3)、有顺序的选择你们要验证的情况,讨论方法后再进行。
(4)、当几个同学在做时,其他同学一起来观察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并记录结果.
指名学生读出来。
分小组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昼夜交替试验记录单
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试验情况
能否解释昼夜交替
1、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自传并绕太阳转
分组展示,其余小组提出改进意见
师:四种运动形式都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在这四种解释中,我们有没有发现他们共同的特征呢?
这四种解释中最多只有一个解释是符合现实的,到底是哪一种解释呢?在没有新的证据时,我们很难判断这些解释方法的对与错。下面请同学们仔细欣赏一组短片,希望能从里面发现有用的证据。
出示四种假设视频
师:现在你能判断哪种解释符合现实情况么?为什么?
生谈收获
感谢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研究了昼夜交替这一现象,通过我们的合作,希望你们有所收获
师小结:对于一个自然现象人们可能会有多种解释,但要找到符合真实情况的解释我们需要的更多的信息和证据,当我们获得的证据越多,我们就越可能对我们看到的现象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我们也就越接近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