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中考(2025)真题汇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中考(2025)真题汇编(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26 17:0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5 四川)若尔盖草原夏日的清晨,露珠像一颗颗珍珠挂在草尖上。露珠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升华 D.汽化
2.(2025 广元)下列关于水循环过程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海水吸热升华成水蒸气
B.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滴
C.冬天,水蒸气在高空急剧降温,放热凝固成小冰晶
D.部分冰晶下落吸热熔化成小水滴,汇聚成江海
3.(2025 长春)冰块加入饮料中逐渐变小,冰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
4.(2025 内蒙古)寒冷的冬天,在冰雕制作现场,刚制作完的冰雕比周围成品显得棱角分明。冰雕师傅解释:“新冰雕经过几天的‘风化’后就会变得圆润。”师傅说的“风化”指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汽化 D.升华
5.(2025 辽宁)厨房不仅是加工食材的场所,也是充满物态变化的“实验室”。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过一会儿瓶外壁变湿了,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
A.液化 B.熔化 C.凝固 D.汽化
6.(2025 长沙)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其中一个环节是把糖块加热成液态糖浆,此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华 C.熔化 D.汽化
7.(2025 广东)如图,丹霞山云雾缭绕,如诗如画。在阳光照射下,云雾中的小水珠变成水蒸气,此过程属于(  )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8.(2025 北京)在青藏铁路工程中,为了保证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铁路两侧竖立了许多热棒。如图所示,热棒是封闭的中空长棒,下端插在冻土中,上端装有散热片,里面填充低沸点的液态氨作为“制冷剂”。在寒冷的季节,空气温度低于冻土层温度,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通过液态氨与气态氨的相互转化,使冻土层温度降低、厚度增加,这样即使到了暖季热棒不再工作,冻土也不会完全融化,冻土层因温度变化对路基产生的影响变小。关于热棒在工作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氨吸收冻土的热量变为气态氨是升华现象
B.气态氨上升到热棒上端放出热量液化为液态氨
C.热棒的作用是把热量从空气中传到冻土中
D.冻土层从热棒吸收热量,厚度增加
9.(2025 广西)小明在清晨锻炼时发现路边的小草和树叶上结有露珠。查阅资料得知,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该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10.(2025 宜宾)如图,下列描述晶体凝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符合实际的是(  )
A. B.
C. D.
二.多选题(共2小题)
(多选)11.(2025 烟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处处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
B.“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冰的形成是凝固吸热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雾的形成是液化放热
(多选)12.(2025 云南)云南是旅游胜地,关于如图中的自然景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元阳梯田的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图乙中梅里雪山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图丙中腾冲温泉上方的“白气”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图丁中西双版纳雨林的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三.填空题(共9小题)
13.(2025 辽宁)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水沸腾时,观察到大量气泡不断上升、体积变    ,温度计的示数    。
14.(2025 宜宾)夏天出汗的人用扇子扇感到凉快,是因为    吸热;用扇子扇一支干燥的温度计,温度计的示数    (填“降低”或“不变”)。
15.(2025 黑龙江)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    ℃;这片树叶的长度为     cm。
16.(2025 大兴安岭)有一种新型黑色碳粉材料。在激光的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    为碳蒸气,字迹消失。再经过特殊冷却装置,碳蒸气直接    成碳粉。纸张和碳粉可以重复使用,有效节约资源。(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7.(2025 陕西)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可以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这种物态变化叫作    。如图,将干冰放在试管中,试管周围会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干冰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从空气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导致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浮在空气中,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
18.(2025 安徽)北宋人宋敏求在《春明退朝录》中记载,青州“盛冬浓霜,屋瓦皆成百花之状”。这里“百花”状的霜是由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的。
19.(2025 苏州)如图所示,用镊子取几块干冰放入瓶中,将气球套在瓶口。干冰因    变为气态,使气球逐渐变大,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在瓶底形成白霜。(填物态变化名称)
20.(2025 德阳)我国古代著作《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古代劳动者“煮海水制盐”的方法,制盐过程中水逐渐减少的原因是水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要    热。
21.(2025 江西)按照规划,我国将在2026年发射嫦娥七号月球探测器,前往月球南极寻找水冰。如果能找到冰,可以让冰     热量,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将有利于人类在月球上建立活动基地并进行深空探索。
四.作图题(共1小题)
22.(2025 泸州)如表是小泸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数据,请你在坐标纸上描点并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时间/min 0 1 2 3 4 5
温度/℃ 92.0 94.1 96.2 98.0 98.0 98.0
五.简答题(共3小题)
23.(2025 吉林)在夏天,如果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上几个冰块,而不是直接加冷水。请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24.(2025 黑龙江)黑龙江的冬天,白雪皑皑,风景如画。南方的朋友们在这里见到了美丽的雾凇,同时也品尝到了东北的特色食品——冻豆腐。冻豆腐的制作过程是人们把含较多水分的鲜豆腐完全冷冻,吃的时候放入锅中和其他食材一起炖煮,豆腐会出现许多小孔,吸满浓浓的汤汁,吃起来很美味。
请根据文中信息,写出涉及到的两种物态变化,并简要写出分析依据。
25.(2025 自贡)“霜降”时节,清晨常能在路边的草地上见到霜,日出后,草叶上的霜逐渐消失,叶面又变湿了。请结合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解释霜的形成和消失的原因。
六.实验探究题(共10小题)
26.(2025 广元)“天和”学习小组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他们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安装错误之处是    。
(2)纠错后,他们进行实验并收集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由此可知水的沸点    100℃,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地大气压强    标准大气压。(均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27.(2025 长春)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除了图甲中提供的实验器材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     ℃。
(3)计时4min后,水开始沸腾,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沸腾过程中需要     。
(4)已知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但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7℃。请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物理问题:    ?
28.(2025 武汉)某小组在探究萘熔化过程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得到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1)萘的熔点为     ℃,从萘开始熔化到所有萘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填“10”“15”“25”或“35”)min。
(2)萘在AB段和CD段升温较慢的是     段,可能是因为固态萘的比热容     液态萘的比热容。
29.(2025 内蒙古)小丽看到妈妈熬制奶茶时,反复地将沸腾的奶茶从锅中舀出再从高处倒回。妈妈解释:“这样做可以降低奶茶的温度,防止奶茶溢出,多熬一会儿,味道更香浓。”小丽好奇这样做能否降低温度,于是在实验室用水代替奶茶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将水加热至沸腾,再将适量的水舀出后倒回,用温度传感器采集数据,得到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分析图像可知:
(1)水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    。水的沸点为    ℃,说明当地的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
(2)将舀出的水倒回烧杯至水再次沸腾的过程中,烧杯中水的温度变化特点是    。她据此推断,奶茶也有类似情形。
30.(2025 长沙)图甲是小星改进后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管开口。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小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他观察到水从第5分钟开始沸腾,由图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     ;
(3)小星在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后,在A管口连接抽气泵抽气使烧瓶内气压减小,水再次沸腾。由此可知,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     。
31.(2025 吉林)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
    90 92 94 96 98 98 98 ……
(1)请将表格中的横线处补充完整。
(2)加热过程中,酒精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    。
(3)加热4min后水开始沸腾,此时观察到的现象应为图    所示。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
32.(2025 绥化)图甲是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不考虑水的质量变化等因素)
(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
(2)下列措施中,能使冰受热均匀的是    (选填字母)。
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
B.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冰中
C.通过水给试管加热
(3)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如图丙,冰在B点时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C点时的内能。
(5)冰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    。
(6)实验后,某同学根据图丙计算出冰的比热容是    J/(kg ℃)。
33.(2025 大兴安岭)实验小组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试管中装有适量碎冰,烧杯中盛有适量热水,烧杯中水面略高于试管中碎冰的上表面。组装完成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2)①点燃酒精灯前,对实验装置进行检查,发现烧杯中的温度计安装出现错误,该错误是:    。改正错误并检查无其他错误后,继续实验。
②点燃酒精灯后,一边观察实验现象,一边记录加热时间和温度计示数。图乙是试管中温度计在某时刻的示数,其读数是     ℃。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象。绘制试管中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绘制烧杯中物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丁所示。
①分析图丙中图象可知,图丙中     (选填“AB”“BC”或“CD”)段图象能够反映冰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②分析图丁中图象可知,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
(4)小明发现,试管中的碎冰完全熔化成水以后,继续加热,t3时刻以后的温度变化特点与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相同,所以他认为t3时刻以后试管中的水沸腾了。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请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
(5)实验小组对实验进行评估,认为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用时过长。若重新实验,使用原装置给同样多的碎冰加热,要明显缩短加热时间,对加入烧杯中的水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选填“提高水的初温”或“减少水的质量”)。
34.(2025 福建)防冻液是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特殊液体。为判断某防冻液在最低气温为﹣25℃的某地区能否使用,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
(1)烧杯中装有适量防冻液,置于制冷剂中,用温度传感器每隔1min记录防冻液的温度,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观察到14 20min防冻液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分析图像可知:防冻液在凝固过程中温度    ,凝固点为    ℃,由此判断该防冻液    在该地区使用。
(2)装制冷剂的容器外壁出现霜,这是空气中水蒸气    形成的小冰晶。
35.(2025 湖南)小伟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小烧杯中的水能否沸腾。两个烧杯中装有初温相同的纯净水,当大烧杯中水温接近90℃时,每隔2min分别记录一次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为获取实验数据,本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有烧杯、温度计和     。
(2)如图丙,温度计的示数为     ℃。
(3)本次实验中,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烧杯的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温度保持不变,小烧杯的水中始终没有大量气泡产生,温度也保持不变。此时小烧杯中的水是否沸腾,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解答】解:夏天的清晨,草尖上常出现露珠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故选:B。
2.【解答】解: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故A错误;
B、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滴,故B错误;
C、水蒸气在高空急剧降温,放热凝华成小冰晶,故C错误;
D、小冰晶吸热熔化成雨水,故D正确。
故选:D。
3.【解答】解:冰块是固态的,加入饮料中后逐渐变小,是因为冰块吸收饮料的热量,由固态变成了液态,这个过程叫做熔化。而凝固是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液化是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解答】解:“风化”是指水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
故选:D。
5.【解答】解: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过一会儿瓶外壁变湿了,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瓶外壁形成的,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解答】解:把糖块加热成液态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解答】解:在阳光照射下,云雾中的小水珠吸收热量,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此过程属于汽化,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解答】解:A、液态氨吸收冻土的热量变为气态氨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
B、气态氨上升到热棒上端液化为液态氨,此过程中放出热量,故B正确;
C、热棒的作用是把热量从冻土中传到空气中,故C错误;
D、冻土层被热棒吸收热量,厚度增加,故D错误。
故选:B。
9.【解答】解:小明在清晨锻炼时发现路边的小草和树叶上结有露珠,它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形成的。
故选:C。
10.【解答】解:晶体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在温度﹣时间图像中,凝固前温度随时间下降,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表现为一段水平线段,凝固结束后,温度继续随时间下降。A、图像中温度随时间上升,这是吸热升温过程,不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故A错误。
B、图像中温度一直下降,没有温度不变的阶段,是非晶体凝固图像特点,不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故B错误。
C、图像开始温度下降,然后有一段水平线段表示温度不变(凝固过程),最后温度继续下降,符合晶体凝固温度随时间变化特点,故C正确。
D、图像中温度先上升,然后有水平线段,最后又上升,这是晶体熔化的温度﹣时间图像特点,不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故D错误。
故选:C。
二.多选题(共2小题)
11.【解答】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是放热过程,故A错误;
B、冰的形成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是放热过程,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是放热过程,故C正确;
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是放热过程,故D正确。
故选:CD。
12.【解答】解:A、元阳梯田的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而汽化是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故A错误。
B、梅里雪山的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B正确。
C、腾冲温泉上方的“白气”是温泉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故C错误。
D、西双版纳雨林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正确。
故选:BD。
三.填空题(共9小题)
13.【解答】解:水沸腾时,观察到大量气泡不断上升、体积变大,到达水面破裂;
水沸腾时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不变。
故答案为:大;不变。
14.【解答】解:夏天出汗的人用扇子扇感到凉快,汗液蒸发会吸收人体表面的热量,从而使人感到凉快。而干燥的温度计表面没有液体,不存在蒸发吸热的现象,用扇子扇只是加快了空气流动,空气温度并未改变,所以温度计示数不变。
故答案为:蒸发;不变。
15.【解答】解: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面在0℃以下,温度计的示数为﹣7℃。
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树叶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5.80cm对齐,所以树叶的长度为d=5.80cm﹣1.00cm=4.80cm;
故答案为:﹣7;4.80。
16.【解答】解:在激光的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本来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而冷却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碳粉是凝华。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
17.【解答】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可以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这种物态变化叫作升华。将干冰放在试管中,试管周围会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干冰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导致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浮在空气中,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
故答案为:升华;吸收;液化。
18.【解答】解:“百花”状的霜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故答案为:凝华。
19.【解答】解: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会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这个过程叫升华。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瓶子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小冰晶,附着在瓶底,这个过程叫凝华。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
20.【解答】解:我国古代著作《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古代劳动者“煮海水制盐”的方法,制盐过程中水逐渐减少的原因是水发生了汽化(蒸发)现象,此过程要吸热。
蒸发是指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一般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在煮海水制盐过程中,通过加热使海水温度升高,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海水中的水分由液态变为气态,从而使水逐渐减少。而液体变为同温度的气体时需要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汽化;吸。
21.【解答】解:冰变为水属于熔化现象,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吸收;熔化。
四.作图题(共1小题)
22.【解答】解:依次找出不同时间对应的温度,描点连线,如图所示:
五.简答题(共3小题)
23.【解答】解:在饮料中加上几个冰块,冰块熔化吸热,饮料放出热量后温度下降。
24.【解答】解:凝固:依据是“把含较多水分的鲜豆腐完全冷冻”,鲜豆腐中有大量的水,冷冻过程中,水的温度降低到凝固点以下,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冰,这一过程属于凝固现象。熔化:依据是“吃的时候放入锅中和其他食材一起炖煮,豆腐会出现许多小孔”,炖煮时,冻豆腐中的冰会吸收热量,由固态变为液态,形成小孔,这符合熔化的物态变化过程。凝固:豆腐中的水由液态变成了固态的冰。
25.【解答】解:“霜降”时节,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 0℃以下。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于0℃的草地等物体表面时,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霜。日出后,太阳辐射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霜会通过两种方式消失,一种是直接升华为水蒸气,即固态的霜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进入空气中;
另一种更为常见的方式是熔化成水,固态的霜吸收热量变成液态水,使叶面变湿。在通常情况下,温度升高后,霜大多先通过熔化成水的方式消失。
六.实验探究题(共10小题)
26.【解答】解:(1)温度计的使用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壁和容器底,甲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容器底;
(2)水沸腾时,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98℃,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为100℃,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故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故答案为:(1)玻璃泡接触到了容器底;(2)低于;低于。
27.【解答】解:(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需要测量不同时刻的温度,故还需要记录加热时间的秒表;
(2)温度计分度值为1℃,示数为94℃。
(3)根据图像知,4分钟后吸热温度不变,是沸腾状态,故水沸腾的规律:水沸腾后,继续吸热而温度保持不变,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
(4)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但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7℃,沸点不同,可能是周围大气压的影响,故可探究水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故答案为:(1)秒表;(2)94;(3)不变;持续吸热;(4)水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28.【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该物质从第10分钟开始,物质虽然吸热,但其温度不再升高,由此可知,此物质为晶体,因为它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由于此时对应的温度为80℃,所以可以确定其熔点为80℃;到第25分钟物体的温度又开始上升,此时物体已熔化完毕,从开始熔化到熔化完毕,共用时15分钟;
(2)由Q=cmΔt知AB段和CD段物质的质量m相同,由图象知,AB段升高30℃,加热时间为10min,即1min升高3℃,CD段升高20℃,加热时间为10min,即1min升高2℃,说明吸收相同的热量CD段升高的温度少,比热容大,固态萘的比热容小于液态萘的比热容。
故答案为:(1)80;15;(2)CD;小于。
29.【解答】解:水沸腾时,需持续吸热但其温度保持不变;由图像可知水温达到98℃时不在上升说明沸点为98℃;由于液体的沸点会随着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当地气压小于标准气压;
将舀出的水倒回烧杯时,由于舀出的水温度较低,会使烧杯中的水的整体温度降低,之后继续加热,水吸收热量温度增高,直到达到液体沸点时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不变;98;低于;(2)先降低后升高到沸点。
30.【解答】解:(1)图甲中温度计的分度值1℃,温度计的示数是96℃;
(2)由图乙可知,水在5min时到达99℃后,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
(3)在A管口连接抽气泵抽气使烧瓶内气压减小,原本不沸腾的水又沸腾了,由此可知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
故答案为:(1)96;(2)不变;(3)降低。
31.【解答】解:(1)表格中横线后面是对应时间下的水的温度/℃;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酒精燃烧,将酒精的化学能转化为火的内能,水从火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3)加热4min后水开始沸腾,水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的过程中变大,到达水面后破裂气泡破裂,释放出里面的水蒸气,故选甲。从表中数据可知,水沸腾过程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温度/℃;(2)内能;(3)甲;保持不变。
32.【解答】解:(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整烧杯的位置,因为烧杯的位置需要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来确定。所以应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安装;
(2)通过水给试管加热是采用“水浴法”加热、不停地搅拌或者使用碎冰块,都使冰块受热均匀,升温过程缓慢,便于记录实验数据;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物体中,正确使用温度计,不能使物质均匀受热,故选:AC;
(3)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在0℃以下,示数为﹣4℃;
(4)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因而B点到C点需要吸热,使得内能增大,故B点内能小于C点;
(5)根据图像知,冰熔化中吸热温度不变,属于晶体,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6)同一个热源,相同时间吸热相等,故开始4分钟冰吸热升温6℃;而水10﹣14分钟的相同时间吸热相等,升温的3℃;
根据Q吸=cmΔt;质量和热量相同时,比热容与温度变化成反比,故冰升高的温度是水的2倍,比热容是水的一半,故为2.1×103J/(kg ℃)。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
(2)AC;(3)﹣4;
(4)小于;
(5)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6)2.1×103。
33.【解答】解:(1)因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安装器材时需要先确定石棉网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装实验器材;
(2)①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
②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在0摄氏度的下边,所以其示数为﹣3℃;
(3)①由图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BC段是熔化过程;
②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4)不正确,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确定的温度,且继续吸热;试管中的水从烧杯中的水吸热,达到确定的温度时,与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5)要明显缩短加热时间,同时要能使装有碎冰的部分浸在水中通过水浴加热,使碎冰受热均匀,所以可以适当提高烧杯中水的初温。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
(2)①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②﹣3;
(3)①BC;②保持不变;
(4)不正确,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确定的温度,且继续吸热;试管中的水从烧杯中的水吸热,达到确定的温度时,与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5)提高水的初温。
34.【解答】解:(1)防冻液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题中“14﹣20min 防冻液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可知,防冻液是晶体,所以其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
在温度﹣时间图像中,凝固过程对应的水平线段所对应的温度就是凝固点。从图像中可看出,14﹣20min 防冻液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不变,此温度即为凝固点。图像中该温度为 35° C。
一般选择防冻液时,其冰点应至少比当地历史最低气温低10° C﹣15° C。该地区最低气温为 25° C,而防冻液凝固点为 35° C, 35° C< 25° C,且满足比当地最低气温低10° C以上的要求,所以该防冻液可以在该地区使用。
(2)装制冷剂的容器外壁出现霜,这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因为制冷剂温度很低,使容器外壁温度也很低,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于0° C的容器外壁时,会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形成霜。
故答案为:(1)不变;﹣35;可以;(2)凝华。
35.【解答】解:(1)实验时要用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
(2)由图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温度计示数为92℃;
(3)由题知,小烧杯的水中始终没有大量气泡产生,不符合液体沸腾时的现象,所以此时小烧杯中的水未沸腾;由图像可知最终小烧杯内水温(接近95℃)低于实验时水的沸点(100℃),不满足液体沸腾的条件,所以此时烧杯中的水未沸腾。
故答案为:(1)秒表;(2)92;(3)未沸腾;依据有:①小烧杯的水中始终没有大量气泡产生,不符合液体沸腾时的现象;②由图像可知最终小烧杯内水温低于实验时水的沸点,不满足液体沸腾的条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