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给水加热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 给水加热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首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8-25 17:35:09

文档简介

2. 给水加热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道水沸腾是水在100摄氏度时迅速地变成水蒸气的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习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表示这两种现象及其发生的条件。
2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记录、整理数据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全面的进行观察,养成分析图表的能力。
2新设计
我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记录、分析试验数据上。因材,我将本节课的实验单进行了改动,改动的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验单简单明了的知道要观察和分析的对象,并能够利用学生擅长的画图、文字、数据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操作。在实验单中,我融合了折线图表记录和画图两种方法表现水的沸腾过程。
在上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分析:怎样利用这张试验单?试验单需要填写哪些项目?下面的文字记录分别应该在什么时候填写?这样,学生在心目中首先明确了要观察的主要目标。然后学生在试验中边观察边填写实验记录单,在观察时有目标、有时间顺序的进行。
最后,我们得到的这张记录单不仅能够观察出温度的变化,还会使学生认识到水量变少了,那么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少掉的水哪里去了?再结合记录单中对气泡的记录,学生就会在潜意识中认识到少的水变化成为气体状态上升到空气中了,从而从本质上理解了水由液体状态转化为气体状态的现象。这样,水变成水变成水蒸气就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眼前,变为具象的可以理解的依据。在参考这张记录单建立科学概念时,学生会认识到沸腾的温度和水的变化两个方面,从而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节约了时间,见到了效果。
一张记录单的改进,使学生在实验中有明确的目的,在实验后,有分析的条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从而通过依托空间智能接受并掌握数据,进而通过分析图表、数据得到知识。
3学情分析
关于沸腾这种现象,五年级学生大多知道水开了,水面能像波浪一样翻滚,开水很热,但是不知道翻滚的水是水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上升造成的现象。学生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蒸发的相关知识,并在课堂上以分组实验的方式测试了不同温度下发生的蒸发现象,作了初步记录,归纳出了蒸发是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发生的温度为常温状态。在以往的教学沸腾中我发现:学生只关注水表面的变化,而忽视对容器下部的水的观察,进而忽视水沸腾本质上是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导致学生在建立科学概念时由于缺少感性的认识而出现的不能理解归纳水沸腾的本质是水变成水蒸气这个科学概念的现象。五年级学生已经进行了两年的科学课学习,有了初步的记录、分析表格能力。但是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10-11岁),决定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完善,面对单一的数据形式的图表还不能迅速作出判断和归纳。特别是书中这种只强调现象一方面变化的记录表格,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就认识不到同样重要的另一方面。因此教师就要完善不足,悉心培养,从而引导学生细致全面看问题,促进学生正确的科学概念形成。
4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水沸腾是水在100摄氏度时迅速地变成水蒸气的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习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表示这两种现象及其发生的条件。
难点: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归纳概括沸腾的特点,建立沸腾是水的形状变化,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的概念。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了解前认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声音并提问:这是什么声音?(引导学生回忆沸腾的现象,导出学生前概念)
学生预设回答:水开的声音,沸腾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杯常温的水要想变为开水(沸腾),需要什么条件?
预设学生回答:需要加热,用酒精灯烧……(上节课学生刚学过酒精灯的使用)
教师引导:在加热过程中谁会有什么变化呢?
预设学生回答:温度会升高,会冒小气泡等(教师随时板书)
教师继续深挖学生想法,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小气泡什么时候出现?在水的哪个部分出现?水面为什么会翻滚?是什么在晃动水面?
意图:学生对烧开水司空见惯,但是通过我对学生课前的前测和以往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很少有学生观察过小气泡即水蒸气的冒出时间及部位,这不仅代表着学生还没意识到对小气泡进行观察,还为下面形成“水变成水蒸气”的概念形成带来了障碍。因此我在这个环节中抛出这个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对熟悉的现象提出不熟悉的问题),又为下面建立科学概念打下基础。
活动2【活动】活动探究实验现象
二、实验探究沸腾的现象
1、认识实验单的使用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温度用什么工具测量?怎样随时知道水是多少摄氏度?测量时应注意些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问题: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随时观察……
谈话:如果不记录下来,我们整理资料时就会记不清,看看老师发给你的记录单,看看你准备怎样填写?
教师和学生一起认识总结试验单的使用的方法,鼓励学生自己会分析使用记录单记录。教师可以辅导学生粗读一边实验记录单,讨论什么时候应该填写什么项目。例如对加热前水温和水量的观察应在实验前填写,这样还能加强学生印象,为后面的水量对比做数据基础。实验单为每人一张,这样,在观察时,学生就能全员参与,避免出现“我不负责记录,我可以不观察”的现象出现,而且在实验单上穿插了旧知识的复习,每人一张还能使学生全部回忆蒸发和水蒸气的知识,最主要的是在每个人都记录、画图的过程中,学生就会积累第一手的感性资料,这是其他人替代不了的,这样,学生在后面的归纳概括环节中由感性的资料到理性的概念形成的升华,为本节课的概念形成打下基础。
2、辅导学生实验,在辅导时注意辅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
教师谈话: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操作?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学生讨论回答,预设学生的回答有:加热时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在加热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等。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利用上节课教学学过的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的方法给水加热,每三分钟观察一次水温、水中小气泡冒出的位置、时间以及气泡的大小和密集程度,用画图和记录的方法记录在实验单的图表中。
备注:每三分钟观察一次实验现象是通过这几年反复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在这三分钟时间内,水的变化一般不会太大,间隔时间太长则会忽视一些现象的产生,间隔时间太短则会使学生失去观察的兴趣。
学生实验,在实验中注意观察水温、气泡记录在烧杯中,按照观察到的现象如实记录,例如气泡的大小、多少以及方位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教师巡视指导,在指导时注意提醒学生观察细小的气泡冒出的时间位置,以及在沸腾时气泡的位置和特征(成串在底部冒出),辅导学生填写在实验单上的相应位置。
活动3【活动】整理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认识到沸腾现象和本质。
计时结束,教师引导学生收拾实验材料,将实验单填写完整。
1.完成表格并进行分析。
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分为3个层次:
学生直接看记录单能够知道什么?(如水量减少了,温度上升到了100℃,气泡由少变多,由小变大等)
学生预设回答:在记录单中能直接得到的认知就是水量减少了,气泡出现变多了,温度上升到了98℃--100℃。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学会看图,在图表上直接获得资料。
教师引导分析:水烧开的温度是多少摄氏度?到了这个温度之后,温度还继续上升吗?水量减少了,而出现了很多气泡,说明什么问题?减少的水变成了什么?
请学生依据实验单上记录结果回答问题。
学生看图,通过观察试验单中自己的记录讨论分析问题:水减少了,而气泡增多了,证明水变成了气泡了。而水变成的气泡就是水蒸气,也就是说水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使水面翻滚。
鼓励学生总结发现:一般情况下,在3分钟左右会出现细小的,数目不多的小气泡,从底部出现。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些小气泡会逐渐变大,逐渐成串冒出,并会由慢变快的上升到水面之上,导致水面翻滚。
引导学生画折线分析:学生把温度变化连成折线。(水烧开的温度是100℃,烧开之后温度不继续上升。)酒精灯还在加热,而温度没有上升,哪“热”哪去了?
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认识,水的温度不再上升,但是酒精灯还在持续加热,酒精灯释放出的热哪去了?这说明水的沸腾会不会吸收热?
预设学生回答:热在沸腾的过程中被吸收了,水沸腾要吸收热。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沸腾的概念:通过记录,我们得到了很多数据资料,请你试着总结一下,沸腾是什么样的过程?
预设学生回答: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在变化过程中要吸收热。
教师小结:我们把水加热到100℃,水就会迅速的变成水蒸气,并且不断的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沸腾。
活动4【练习】归纳概括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教师通过出示教具引导学生分析:讲桌上同时放置的同样多的水,没有经过加热沸腾,现在是多少毫升?你们各组的烧杯中,还剩下多少毫升水?
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小组内被加热的水的水量,在对比蒸发的水量,认识到沸腾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快。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蒸发变化速度慢,沸腾变化速度快。
避免学生出现对比不明显的结果,教师在此环节中通过实物对比来帮助学生分析蒸发和沸腾的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快慢。养成学生依据事实、依据数据说话的习惯。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蒸发和沸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问题:都是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
四、巩固和延伸
谈话:今天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在历史上也有一位科学家曾经对沸腾现象做过这么细致的观察,他就是后来的改良蒸汽机的瓦特。(播放视频)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这么良好的观察记录习惯,今后会有更大的收获。
通过有着同样观察沸腾现象经历的瓦特的故事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课件11张PPT。 给 水 加 热听,这是什么声音? 1.没加热时,水温是 。水量是 ml。
2.蒸发进行的温度是 水沸腾的时候温度是 。
常温下, 会变成 ,飞散在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变化过程 。水蒸气是 、 、 、的气体。
3.看实验结束后的图表分析:
将温度变化连成线,思考温度是怎样变化的,这说明在烧水的过程中 (吸收,不吸收)酒精灯燃烧产生的热。沸腾后水温还上升吗?
小气泡是一开始就有的还是逐渐产生的? 小气泡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静止后水量是 ml。水减少了,气泡多出来了,说明:

准备好了吗?计时开始!实验结束,思考我们的问题吧!3.看实验结束后的图表分析:
将温度变化连成线,思考温度是怎样变化的,这说明在烧水的过程中 (吸收还是不吸收)酒精灯燃烧产生的热。沸腾后水温还上升吗?
小气泡是一开始就有的还是逐渐产生的? 小气泡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静止后水量是 ml。水减少了,气泡多出来了,说明:

通过记录你发现了什么? 当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在北京地区通常是98℃--100 ℃之间时,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且不断的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沸腾温度:水被加热到98—100摄氏度
变化:水变成水蒸气
温度:水被加热到98-100摄氏度
变化:水变成水蒸气
水 水蒸气吸热变化速度快变化速度慢蒸汽机是谁发明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