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五年级(上)期中模拟语文试卷
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阅读倡议。请根据拼音填写词语,倡议广大师生参与阅读节活动。
阅读可以qǐ dí 智慧,让人克服dǎn qiè ,克服lǎn duò ,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走进书籍的diàn táng ,用阅读lián jiē 你我,jīn jīn yǒu wèi 地读起来吧!让我们触摸文字脉搏,在阅读中lǐng lüè 生活百态,读出shī qíng huà yì 的人生!
二、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择。
2.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家雀(qiǎo) 嫩茎(jīng) 溃败(guì)
B.宁(nìng)可 洞穴(xué) 即使(jì)
C.殷(yīng)切 分量(fèn) 违抗(wěi)
D.哄(hōng)堂大笑 成熟(shú) 角色(jué)
3.下列词语中与“不可计数”的“数”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滥竽充数 B.不计其数 C.数据 D.数落
4.小吉发现来稿中常出现错别字,请帮她找出完全正确的一组。( )
A.树梢 讯期 嗜好 同心胁力
B.黎明 隐蔽 煤碳 难以致信
C.崩塌 象征 烦锁 民不聊生
D.渔船 爱慕 辛酸 金碧辉煌
5.“耦(ǒu)”这个字最可能的意思是什么?( )
A.相遇 B.刻刀 C.根茎 D.农具
6.下列成语中与其他个成语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举世闻名 B.呕心沥血 C.处心积虑 D.足智多谋
7.下列各组词语感彩相同的是( )
A.臭名远扬 智勇双全 B.足智多谋 顾全大局
C.呕心沥血 处心积虑 D.视死如归 贪生怕死
8.下面句子所描述的情景表现的成语是( )
渐渐地,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小镇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我每天一放下书包就直奔那里。几个月的工夫,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
A.应接不暇 B.牵肠挂肚 C.如饥似渴 D.不求甚解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父亲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我写的那首诗的不足之处。
B.这个秋天的事情真多,忙都忙不过来,真是多事之秋。
C.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把事情都讲清楚,免得大家心里有疙瘩。
D.老张做事不果断,前怕狼后怕虎,总是犹豫不决。
10.请选出下列句子中顿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C.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D.这家餐馆的招牌菜有白切鸡、蒸排骨、扇贝粉丝、烧乳鸽等。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讲民间故事的时候,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
B.阅读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必须先想办法弄清楚它的意思,再往下读。
C.结合更多的资料,可以帮助我们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知。
D.讲《猎人海力布》这个故事时,可以变换情节顺序,先讲海力布变成石头。
12.以下是莫言小时候的读书故事,对这段话的意思概括最准确的是( )
莫言童年时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他最大的乐趣,一有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他看“闲书”,怕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他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班主任家访时对他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他适当地看一些“闲书”,这样形势才略有好转。
A.莫言童年时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
B.父亲反对莫言看“闲书”。
C.莫言童年时迷恋看“闲书”。
D.莫言的班主任支持他看书。
四、根据课文及相关内容填空。
13.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诗中有陆游“ , ”的遗憾、悲愤;有林升“ , ”的追问。当然,诗中也有王维笔下那月照松林时“ , ”的幽静之美;有张继面对江枫渔火时那“ ,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孤寂忧愁。
五、根据情景按要求完成填空。
14.《牛郎织女》是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我能看图片猜出其它三个故事。
六、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完成各题。
15.运动是生活的调色板,为生活平添亮丽的色彩。请认真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任务。
小学生文文知道成都市在今年12月1日至8日再次举办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他的偶像孙颖莎将亲临现场参加比赛,他非常想去看。但他对“乒乓球混合赛”的比赛规则还不是很清楚,于是他在网上查到了乒乓球比赛的相关规则。请你阅读下面材料,看看你是否也能和文文一样购好票并看懂乒乓球混合赛。
材料一
本次赛事门票将于11月15日11时58分正式在大麦网开售,现购票页面已正式上线大麦网,球迷朋友们可进入“运动成都”公众号,点击“运动福利”,再点击“2024混团购票”直达购票页面,点击“想看”,待正式开票后即可收到通知。
比赛进场严格执行强实名购票政策,所有平台购票观众必须比对身份证和人脸后方可入场观赛。一个大麦网账号最多只能购买6张票(不含通票),一个身份证号同场次比赛只能购买1张票,儿童需购票入场。门票价格区间从80元至1480元不等,球迷们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价位。
——公众号“运动成都”
材料二
在一局比赛中,先得11分的一方为胜方,10平后,比分必须比对方多得2分为胜方。一场比赛应采用三局两胜制或五局三胜制或七局四胜制。相较于其他乒乓球赛事,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采用15局8胜制比赛规则。
——百度百科
(1)下列关于2024年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的描述,正确的是
A.门票在大麦网开售时间是11月15日11时58分。
B.观众购票后无需实名验证可直接入场。
C.比赛门票价格只有80元和1480元两种。
(2)关于比赛赛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五局三胜制
B.采用七局四胜制
C.采用15局8胜制
D.不同阶段赛制不同
(3)请你帮文文梳理一下通过“运动成都”公众号购买2024年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门票的具体步骤是:
①进入“运动成都”公众号;
② ;
③再点击“2024混团购票”;
④在页面上点击“想看”, 。
(4)决赛中,中国队对战韩国队。第二局,王楚钦、孙颖莎出现多次失误,一度大比分落后对手。后来王楚钦、孙颖莎追平比分,但最终以17:19丢掉混双比赛第二局。结合材料二,“在一局比赛中,先得11分的一方为胜方”。那么为什么第二局比分会打到17:19?
七、阅读《神奇的竹子》,完成各题。
16.
石油妙用无穷
①被誉为“工业的血液”的石油,是重要的燃料来源与工业原料。它有多少用途呢?
②从地下开采出来的石油,叫作原油。原油一般不能直接使用。人们掌握加工原油的办法,认识石油的秘密,经历了三个阶段。
③最初,人们只是用来点灯。在公元三、四世纪,我国玉门一带的人民就已用石油来点灯。直到1745年,人们才懂得用加热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制取煤油。由于人们开采石油仅仅局限于提炼煤油供照明用,因此那时石油产量很有限。在提炼煤油时,首先得到的是汽油。但汽油不能点灯,见火就猛烈燃烧,人们还不知道它的用途,把它当作一种“危险的废物”成桶成桶地倒进海里。
④直到1885年汽车出现,汽油才一下子由废变宝,成为宝贵的液体燃料。随着汽车、螺旋桨飞机、坦克、汽艇、摩托车的大量出现,汽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于是,人们大量开采石油,从中提取汽油,作为液体燃料。同时,人们还从石油中提取柴油,作为柴油机的燃料,用来开动轮船、拖拉机、内燃机等。后来,人们发明了喷气式飞机,它用航空煤油作为燃料,使煤油也从灯油“改行”成为液体燃料。这样,人们对石油的利用进入了第二阶段——作液体燃料。开采与提炼石油成了重要而又庞大的新兴工业。此外,人们还从石油中提取各种润滑油;石油经过脱蜡制得的石蜡,可用来制造蜡烛、蜡笔、蜡纸等蜡制品;至于炼油后剩下来的固体残渣——沥青,则大量用来铺筑油马路和制造油毛毡。石油的用途越来越多了。
⑤在化学工业取得迅速发展以后,人们发现石油中大约含有五百多种化合物。于是,人们用化学方法对石油进行综合利用,进一步变无用为有用,变少用为多用,石油的利用也进入了第三阶段———作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这种化学工业,称为“石油化学工业”。
⑥石油经过化学加工,可以提炼乙烯、丙烯、丁烯等各种化工原料,以及农药、洗衣粉、炸药、糖精、染料、香料等许多重要产品。有人认为以石油为原料制成的化工产品约有3000种,也有人说5000种,还有人说10000种。究竟是多少,现在无法精确统计,而且这数字每天都在增加之中。如果说世界上真的有聚宝盆的话,那么石油就是聚宝盆!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我们对石油的认识将越来越深入,石油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作者:叶永烈 选文有改动
(1)看到课题,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我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文章,边读边思考。
(2)小语同学在读到第②自然段时提出一个问题:人们认识石油的秘密,分为哪三个阶段?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文章,完成下列图表。
(3)判断题。
1)从地下开采的石油叫煤油,一般不能直接使用。
2)小语阅读第④自然段时,不理解“油毛毡”的意思,她认为这个词语不影响阅读,跳开了继续往下读。这样做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
3)煤油、汽油、柴油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4)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说明它在现代工业发展中具有像人的血液那样至关重要的地位。
(4)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石油就是聚宝盆!”这句话的理解。
八、阅读《哭泣的圆明园》,完成各题。
17.阅读。
父爱安全网
1998年8月的一个夜晚,梁冬华刚哄女儿入睡,突然洪水扑进,水流量之大、涨幅之快,实在少见,稍一迟疑,水已涨至大腿。“不好啦!决堤了!”外面传来村民的惊慌呼叫。
在这危急时刻,他抱起熟睡的女儿就往外冲,谁知一个巨浪打来,将父女逼进屋内,水一下子涨至腹部。“女儿不能浸水,否则有生命危险。”想到这,梁冬华急中生智,抓住浮在水面的塑料盆,将女儿放在里面,划着盆护着女儿顺流从敞开的后门游出。
外面一片漆黑。梁冬华原想护着女儿游向村后的小山,可是洪水太急,他的腿又受伤了,已力不从心,只好顺流而下。梁冬华护着盆中的女儿,犹如汪洋中的一条小船,就这样漂流着。
这句话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已筋疲力竭,接连呛了好几口水。就在这时,他们漂到了一片树林里。梁冬华抓住一根树枝,顺着水势将女儿推向树干。这是一棵三叉树,树的分叉部分正好嵌上装女儿的盆。他将女儿安置好,才抱着树干稍作休息。
洪魔卷起巨浪呼啸而来,水仍在上涨。梁冬华明白:自己早晚会坚持不住,离开这棵树,父女必然葬身洪流。
怎么办呢?必须想个办法救下女儿才行!梁冬华一手抱树,一手脱下衬衣。他使劲用牙用手将衬衣撕成布条,结成两根布绳,在盆子上套了一个十字捆,系在树上。惟恐不牢,他又脱下自己的长裤,用同样的方法将盆子绑成井字形,分别系在三根树叉上,还在盆周围绕了几圈,布条如同网一样将盆子紧紧网住。
做完这一切,梁冬华已经没有丝毫力气了……
天亮后,救灾部队的战士在营救群众时,发现了树杈上的孩子,望着盆中熟睡的小女孩,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这是人世间多么伟大的一种爱呀!
父爱就像梁冬华用布条编成的网,看似粗糙,孩子睡在里面却很安全。父爱像缕缕阳光,能给孩子一生的温暖。
(1)梳理全文,完成表格。
洪水突然灌进屋里 抱起熟睡的女儿往外冲
让女儿坐进塑料盆顺流游出
漂至一片树林
把衣服撕成布条,将盆子牢牢捆绑于树叉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急中生智:
力不从心:
(3)读画线句子,完成批注。
(4)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父亲的形象,请用“ ”画出一处,写写你的思考。
我认为父亲 ,我的理由是
(5)关于这篇文章,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安全网”指父亲在洪水中为女儿构建的实际保护,将抽象的父爱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父爱的内涵。
B.文章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凭借真实且饱含深情的叙述,将这份生死之际的父爱展现得淋漓尽致。
C.文章结尾不直接点明主题,而是留下思考的空间,让读者自己体会。
D.文章开头在描写洪水决堤场景时,语言简洁有力,为后文紧张的情节发展奠定了基调。
九、快乐习作(共2小题)
18.题目:我的 是
我的奶奶是“消防员”,因为她古道热肠,经常帮助别人解决邻里纠纷;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因为他是护林员,视“树”如子;我的妈妈是“侦探”,因为我和爸爸做错了任何事她都能发现……我们熟悉的人真是各有特点!请你选一两件能突出这一特点的事件展示一下他的风采吧!别忘记先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哟!400字左右。
19.习作
题目:①二十年后的学校 ②二十年后的我家
提示: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身边的事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
要求:(1)选择一个题目,把想象到的场景或事件梳理一下,先列提纲,再习作。(2)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让读者感受到变化带来的美好。
2024-2025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五年级(上)期中模拟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D D D C B C B C B C
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阅读倡议。请根据拼音填写词语,倡议广大师生参与阅读节活动。
阅读可以qǐ dí 启迪 智慧,让人克服dǎn qiè 胆怯 ,克服lǎn duò 懒惰 ,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走进书籍的diàn táng 殿堂 ,用阅读lián jiē 连接 你我,jīn jīn yǒu wèi 津津有味 地读起来吧!让我们触摸文字脉搏,在阅读中lǐng lüè 领略 生活百态,读出shī qíng huà yì 诗情画意 的人生!
【解答】故答案为:
启迪 胆怯 懒惰 殿堂 连接 津津有味 领略 诗情画意
二、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择。
2.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家雀(qiǎo) 嫩茎(jīng) 溃败(guì)
B.宁(nìng)可 洞穴(xué) 即使(jì)
C.殷(yīng)切 分量(fèn) 违抗(wěi)
D.哄(hōng)堂大笑 成熟(shú) 角色(jué)
【解答】A.有误,“溃败”的“溃”应读作“kuì”。
B.有误,“即使”的“即”应读作“jí”。
C.有误,“殷切”的“殷”应读作“yīn”,“违抗”的“违”应读作“wéi”。
D.正确。
故选:D。
3.下列词语中与“不可计数”的“数”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滥竽充数 B.不计其数 C.数据 D.数落
【解答】“数”多音字,读“shù”时,数目。读“shǔ”时,点算。故“不计其数”的“数”读音为:shù,“不可计数”的“数”读音为:shǔ。
“不可计数”的“数”读“shǔ”。
A.“滥竽充数”的“数”读“shù”;
B.“不计其数”的“数”读“shù”;
C.“数据”的“数”读“shù”;
D.“数落”的“数”读“shǔ”。
所以与“不可计数”的“数”读音相同的一项是D。
故选:D。
4.小吉发现来稿中常出现错别字,请帮她找出完全正确的一组。( )
A.树梢 讯期 嗜好 同心胁力
B.黎明 隐蔽 煤碳 难以致信
C.崩塌 象征 烦锁 民不聊生
D.渔船 爱慕 辛酸 金碧辉煌
【解答】A.有误,汛期:洪水季节,江河定时性的水位上涨时期。故“讯期”的“讯”错误。同心协力:统一认识,共同努力。故“同心胁力”的“胁”错误。
B.有误,煤炭:即“煤”。植物残体经受不同程度的腐解转变而成的一种黑色或褐黑色固体可燃矿物物质。故“煤碳”的“碳”错误。难以置信:不容易相信。故“难以致信”的“致”错误。
C.有误,烦琐:繁杂琐碎。故“烦锁”的“锁”错误。
D.正确。
故选:D。
5.“耦(ǒu)”这个字最可能的意思是什么?( )
A.相遇 B.刻刀 C.根茎 D.农具
【解答】“耦”字偏旁是“耒”,“耒”指古代的一种农具,说明“耦”与原始农具有关。
故选:D。
6.下列成语中与其他个成语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举世闻名 B.呕心沥血 C.处心积虑 D.足智多谋
【解答】A.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为褒义词。B.呕心沥血:形容苦思冥想,费尽心血。为褒义词。C.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为贬义词。D.足智多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为褒义词。
A、B、D都是褒义词,C是贬义词。故选:C。
7.下列各组词语感彩相同的是( )
A.臭名远扬 智勇双全 B.足智多谋 顾全大局
C.呕心沥血 处心积虑 D.视死如归 贪生怕死
【解答】A.不同,分别是贬义词、褒义词;
B.相同,都是褒义词;
C.不同,分别是褒义词、贬义词;
D.不同,分别是褒义词、贬义词;
故选:B。
8.下面句子所描述的情景表现的成语是( )
渐渐地,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小镇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我每天一放下书包就直奔那里。几个月的工夫,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
A.应接不暇 B.牵肠挂肚 C.如饥似渴 D.不求甚解
【解答】A.应接不暇:原形容美景很多,来不及观赏。现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多,应付不过来。与题干语境不相符。
B.牵肠挂肚:形容非常想念。与题干语境不相符。
C.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如同饿了渴了急需饮食那样。与题干语境相符。
D.不求甚解: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入了解。与题干语境不相符。
故选:C。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父亲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我写的那首诗的不足之处。
B.这个秋天的事情真多,忙都忙不过来,真是多事之秋。
C.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把事情都讲清楚,免得大家心里有疙瘩。
D.老张做事不果断,前怕狼后怕虎,总是犹豫不决。
【解答】A.正确。直言不讳:说话直爽,毫不隐讳。题干中父亲说出我的不足之处,符合语境。
B.有误,多事之秋: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用来形容动荡不安的政局。本句指的是这个秋天的事情真多,与语境不符。
C.正确。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题干中说将事情讲清楚,符合语境。
D.正确。前怕狼后怕虎:形容顾虑重重,畏缩不前。也说前怕龙后怕虎。题干中“犹豫不决”可知老张做事不干脆利落,符合语境。
故选:B。
10.请选出下列句子中顿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C.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D.这家餐馆的招牌菜有白切鸡、蒸排骨、扇贝粉丝、烧乳鸽等。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用逗号,如: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故选:C。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讲民间故事的时候,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
B.阅读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必须先想办法弄清楚它的意思,再往下读。
C.结合更多的资料,可以帮助我们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知。
D.讲《猎人海力布》这个故事时,可以变换情节顺序,先讲海力布变成石头。
【解答】A.正确。民间故事在传承过程中本身就具有变异性,不同地区、不同讲述者会有不同的演绎。当我们讲述民间故事时,大胆想象并为故事增加合理情节,能使故事更加丰富生动,吸引听众。例如在讲述《牛郎织女》时,可以合理想象牛郎和织女在天上的生活细节,让故事更具趣味性和感染力,符合民间故事的讲述特点,所以A选项说法正确。
B.不正确。阅读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不一定要先弄清楚其意思再往下读。如果一味地停下来查找词义,可能会打断阅读思路,影响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和阅读的连贯性。对于一些不影响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生词,可以先跳过,在阅读完后再根据上下文或查阅资料来理解。只有当这个词语对理解关键内容或情节起重要作用时,才需要及时弄清楚其含义。所以B选项说法过于绝对,不正确。
C.正确。课文内容往往只是一个相对简洁的呈现,结合更多资料,如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类似主题的其他作品等,能让我们从多个角度去认识课文。比如学习《将相和》,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各国关系等资料,能帮助我们更深入理解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物形象以及故事背后的意义,从而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知,所以C选项说法正确。
D.正确。在讲述故事时,改变情节顺序是一种常见的讲述技巧,被称为“倒叙”。先讲《猎人海力布》中“海力布变成石头”这一结局,能设置悬念,激发听众的好奇心,让他们更迫切地想知道海力布为什么会变成石头,从而更专注地倾听故事。这种方式可以为故事增添独特的吸引力,所以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2.以下是莫言小时候的读书故事,对这段话的意思概括最准确的是( )
莫言童年时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他最大的乐趣,一有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他看“闲书”,怕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他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班主任家访时对他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他适当地看一些“闲书”,这样形势才略有好转。
A.莫言童年时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
B.父亲反对莫言看“闲书”。
C.莫言童年时迷恋看“闲书”。
D.莫言的班主任支持他看书。
【解答】从原文信息可以看出,莫言童年时的生活环境较为艰苦,没有电影、电视等娱乐设施,于是阅读成为了他最大的乐趣。尽管父亲反对他阅读所谓的“闲书”,但由于班主任的支持,他依然有机会阅读各种书籍。因此,选项C最为全面地概括了莫言童年时的读书经历。
故选:C。
四、根据课文及相关内容填空。
13.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诗中有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 但悲不见九州同 ”的遗憾、悲愤;有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 西湖歌舞几时休 ”的追问。当然,诗中也有王维笔下那月照松林时“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的幽静之美;有张继面对江枫渔火时那“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孤寂忧愁。
【解答】分别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故答案为: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月落乌啼霜满天
五、根据情景按要求完成填空。
14.《牛郎织女》是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我能看图片猜出其它三个故事。
《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 《孟姜女哭长城》
【解答】观察图片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
六、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完成各题。
15.运动是生活的调色板,为生活平添亮丽的色彩。请认真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任务。
小学生文文知道成都市在今年12月1日至8日再次举办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他的偶像孙颖莎将亲临现场参加比赛,他非常想去看。但他对“乒乓球混合赛”的比赛规则还不是很清楚,于是他在网上查到了乒乓球比赛的相关规则。请你阅读下面材料,看看你是否也能和文文一样购好票并看懂乒乓球混合赛。
材料一
本次赛事门票将于11月15日11时58分正式在大麦网开售,现购票页面已正式上线大麦网,球迷朋友们可进入“运动成都”公众号,点击“运动福利”,再点击“2024混团购票”直达购票页面,点击“想看”,待正式开票后即可收到通知。
比赛进场严格执行强实名购票政策,所有平台购票观众必须比对身份证和人脸后方可入场观赛。一个大麦网账号最多只能购买6张票(不含通票),一个身份证号同场次比赛只能购买1张票,儿童需购票入场。门票价格区间从80元至1480元不等,球迷们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价位。
——公众号“运动成都”
材料二
在一局比赛中,先得11分的一方为胜方,10平后,比分必须比对方多得2分为胜方。一场比赛应采用三局两胜制或五局三胜制或七局四胜制。相较于其他乒乓球赛事,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采用15局8胜制比赛规则。
——百度百科
(1)下列关于2024年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门票在大麦网开售时间是11月15日11时58分。
B.观众购票后无需实名验证可直接入场。
C.比赛门票价格只有80元和1480元两种。
(2)关于比赛赛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采用五局三胜制
B.采用七局四胜制
C.采用15局8胜制
D.不同阶段赛制不同
(3)请你帮文文梳理一下通过“运动成都”公众号购买2024年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门票的具体步骤是:
①进入“运动成都”公众号;
② 点击“运动福利” ;
③再点击“2024混团购票”;
④在页面上点击“想看”, 待正式开票后即可收到通知 。
(4)决赛中,中国队对战韩国队。第二局,王楚钦、孙颖莎出现多次失误,一度大比分落后对手。后来王楚钦、孙颖莎追平比分,但最终以17:19丢掉混双比赛第二局。结合材料二,“在一局比赛中,先得11分的一方为胜方”。那么为什么第二局比分会打到17:19?
【解答】(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通读材料,结合题目中给出的选项可知,A.门票在大麦网开售时间是11月15日11时58分。描述正确。B.观众购票后无需实名验证可直接入场。描述有误,可结合文中的“比赛进场严格执行强实名购票政策,所有平台购票观众必须比对身份证和人脸后方可入场观赛”来理解。C.比赛门票价格只有80元和1480元两种。描述有误,可结合文中的“门票价格区间从80元至1480元不等”这句话来理解。故选:A。
(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通读材料,结合题目中给出的选项和“一场比赛应采用三局两胜制或五局三胜制或七局四胜制。相较于其他乒乓球赛事,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采用15局8胜制比赛规则”可知,关于比赛赛制,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采用15局8胜制。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通读材料,结合文中的“本次赛事门票将于11月15日11时58分正式在大麦网开售,现购票页面已正式上线大麦网,球迷朋友们可进入‘运动成都’公众号,点击‘运动福利’,再点击‘2024混团购票’直达购票页面,点击‘想看’,待正式开票后即可收到通知”这段内容和题目中给出的通过“运动成都”公众号购买2024年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门票的具体步骤可知,第②步应填写的内容是:点击“运动福利”。第④步中应填写“待正式开票后即可收到通知”。
(4)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通读材料,结合文中的“在一局比赛中,先得11分的一方为胜方,10平后,比分必须比对方多得2分为胜方”这句话可知,决赛中,中国队对战韩国队。第二局,王楚钦、孙颖莎出现多次失误,一度大比分落后对手。后来王楚钦、孙颖莎追平比分,但最终以17:19丢掉混双比赛第二局。第二局比分会打到17:19的原因是:因为双方在这一局进行了激烈的拉锯战。具体来说,中国队在开局时以1:7落后,但他们没有放弃,而是连续追分,最终将比分追至17:19,与韩国队打平。在这场比赛中,王楚钦和孙颖莎展现了顽强拼搏的精神,尤其是在第二局,他们在1:7落后的不利局面下,连追6分,将比分追至10:10平。随后,双方又经过一分一分的争夺,最终打到了17:19。尽管中国队在这一局惜败,但他们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尊重和喝彩。
故答案为:
(1)A;
(2)C;
(3)②点击“运动福利”;
④待正式开票后即可收到通知;
(4)因为双方在这一局进行了激烈的拉锯战。具体来说,中国队在开局时以1:7落后,但他们没有放弃,而是连续追分,最终将比分追至17:19,与韩国队打平。在这场比赛中,王楚钦和孙颖莎展现了顽强拼搏的精神,尤其是在第二局,他们在1:7落后的不利局面下,连追6分,将比分追至10:10平。随后,双方又经过一分一分的争夺,最终打到了17:19。尽管中国队在这一局惜败,但他们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尊重和喝彩。
七、阅读《神奇的竹子》,完成各题。
16.
石油妙用无穷
①被誉为“工业的血液”的石油,是重要的燃料来源与工业原料。它有多少用途呢?
②从地下开采出来的石油,叫作原油。原油一般不能直接使用。人们掌握加工原油的办法,认识石油的秘密,经历了三个阶段。
③最初,人们只是用来点灯。在公元三、四世纪,我国玉门一带的人民就已用石油来点灯。直到1745年,人们才懂得用加热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制取煤油。由于人们开采石油仅仅局限于提炼煤油供照明用,因此那时石油产量很有限。在提炼煤油时,首先得到的是汽油。但汽油不能点灯,见火就猛烈燃烧,人们还不知道它的用途,把它当作一种“危险的废物”成桶成桶地倒进海里。
④直到1885年汽车出现,汽油才一下子由废变宝,成为宝贵的液体燃料。随着汽车、螺旋桨飞机、坦克、汽艇、摩托车的大量出现,汽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于是,人们大量开采石油,从中提取汽油,作为液体燃料。同时,人们还从石油中提取柴油,作为柴油机的燃料,用来开动轮船、拖拉机、内燃机等。后来,人们发明了喷气式飞机,它用航空煤油作为燃料,使煤油也从灯油“改行”成为液体燃料。这样,人们对石油的利用进入了第二阶段——作液体燃料。开采与提炼石油成了重要而又庞大的新兴工业。此外,人们还从石油中提取各种润滑油;石油经过脱蜡制得的石蜡,可用来制造蜡烛、蜡笔、蜡纸等蜡制品;至于炼油后剩下来的固体残渣——沥青,则大量用来铺筑油马路和制造油毛毡。石油的用途越来越多了。
⑤在化学工业取得迅速发展以后,人们发现石油中大约含有五百多种化合物。于是,人们用化学方法对石油进行综合利用,进一步变无用为有用,变少用为多用,石油的利用也进入了第三阶段———作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这种化学工业,称为“石油化学工业”。
⑥石油经过化学加工,可以提炼乙烯、丙烯、丁烯等各种化工原料,以及农药、洗衣粉、炸药、糖精、染料、香料等许多重要产品。有人认为以石油为原料制成的化工产品约有3000种,也有人说5000种,还有人说10000种。究竟是多少,现在无法精确统计,而且这数字每天都在增加之中。如果说世界上真的有聚宝盆的话,那么石油就是聚宝盆!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我们对石油的认识将越来越深入,石油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作者:叶永烈 选文有改动
(1)看到课题,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石油有哪些妙用 ?我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文章,边读边思考。
(2)小语同学在读到第②自然段时提出一个问题:人们认识石油的秘密,分为哪三个阶段?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文章,完成下列图表。
(3)判断题。
1)从地下开采的石油叫煤油,一般不能直接使用。 ×
2)小语阅读第④自然段时,不理解“油毛毡”的意思,她认为这个词语不影响阅读,跳开了继续往下读。这样做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 √
3)煤油、汽油、柴油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
4)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说明它在现代工业发展中具有像人的血液那样至关重要的地位。 √
(4)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石油就是聚宝盆!”这句话的理解。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结合文章标题“石油妙用无穷”可知,该文主要是介绍石油的妙用。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石油有哪些妙用?我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文章,边读边思考。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结合文章内容第③自然段“最初,人们只是用来点灯。在公元三、四世纪,我国玉门一带的人民就已用石油来点灯。”可知,第一阶段时间是:公元三、四世纪。用途是:用来点灯。
结合文章内容第④自然段“直到1885年汽车出现,汽油才一下子由废变宝,成为宝贵的液体燃料。”可知,第二阶段时间是:1885年。用途是:作液体燃料。
结合文章内容第⑤自然段“在化学工业取得迅速发展以后,人们发现石油中大约含有五百多种化合物。于是,人们用化学方法对石油进行综合利用,进一步变无用为有用,变少用为多用,石油的利用也进入了第三阶段———作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可知,第三阶段时间是:化学工业取得迅速发展以后。用途是:作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1)有误。结合文章内容第②自然段“从地下开采出来的石油,叫作原油。原油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可知,“从地下开采的石油叫煤油,一般不能直接使用。”表述有误。
2)正确。
3)正确。
4)正确。
(4)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
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完成此题。“聚宝盆”的意思是:传说中装满金银珠宝而且取之不尽的盆,比喻资源丰富的地方。结合文章内容可知,从石油中,不仅可以提炼出汽油、煤油、柴油和润滑油,而且石油经过化学加工,可以提炼乙烯、丙烯、丁烯等各种化工原料,以及农药、洗衣粉、炸药、糖精、染料、香料等许多重要产品,并且提炼出的产品种类每天都在增加,最后的残渣提炼出沥青,所以说石油就是“聚宝盆”。
故答案为:
(1)石油有哪些妙用;
(2)公元三、四世纪 1885年;
用来点灯 作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3)1)×;
2)√;
3)√;
4)√;
(4)“聚宝盆”的意思是:传说中装满金银珠宝而且取之不尽的盆,比喻资源丰富的地方。结合文章内容可知,从石油中,不仅可以提炼出汽油、煤油、柴油和润滑油,而且石油经过化学加工,可以提炼乙烯、丙烯、丁烯等各种化工原料,以及农药、洗衣粉、炸药、糖精、染料、香料等许多重要产品,并且提炼出的产品种类每天都在增加,最后的残渣提炼出沥青,所以说石油就是“聚宝盆”。
八、阅读《哭泣的圆明园》,完成各题。
17.阅读。
父爱安全网
1998年8月的一个夜晚,梁冬华刚哄女儿入睡,突然洪水扑进,水流量之大、涨幅之快,实在少见,稍一迟疑,水已涨至大腿。“不好啦!决堤了!”外面传来村民的惊慌呼叫。
在这危急时刻,他抱起熟睡的女儿就往外冲,谁知一个巨浪打来,将父女逼进屋内,水一下子涨至腹部。“女儿不能浸水,否则有生命危险。”想到这,梁冬华急中生智,抓住浮在水面的塑料盆,将女儿放在里面,划着盆护着女儿顺流从敞开的后门游出。
外面一片漆黑。梁冬华原想护着女儿游向村后的小山,可是洪水太急,他的腿又受伤了,已力不从心,只好顺流而下。梁冬华护着盆中的女儿,犹如汪洋中的一条小船,就这样漂流着。
这句话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把“梁冬华护着盆中的女儿”比作“汪洋中的一条小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梁冬华和女儿在洪水中的渺小、无助,突出了当时情况的危险。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已筋疲力竭,接连呛了好几口水。就在这时,他们漂到了一片树林里。梁冬华抓住一根树枝,顺着水势将女儿推向树干。这是一棵三叉树,树的分叉部分正好嵌上装女儿的盆。他将女儿安置好,才抱着树干稍作休息。
洪魔卷起巨浪呼啸而来,水仍在上涨。梁冬华明白:自己早晚会坚持不住,离开这棵树,父女必然葬身洪流。
怎么办呢?必须想个办法救下女儿才行!梁冬华一手抱树,一手脱下衬衣。他使劲用牙用手将衬衣撕成布条,结成两根布绳,在盆子上套了一个十字捆,系在树上。惟恐不牢,他又脱下自己的长裤,用同样的方法将盆子绑成井字形,分别系在三根树叉上,还在盆周围绕了几圈,布条如同网一样将盆子紧紧网住。
做完这一切,梁冬华已经没有丝毫力气了……
天亮后,救灾部队的战士在营救群众时,发现了树杈上的孩子,望着盆中熟睡的小女孩,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这是人世间多么伟大的一种爱呀!
父爱就像梁冬华用布条编成的网,看似粗糙,孩子睡在里面却很安全。父爱像缕缕阳光,能给孩子一生的温暖。
(1)梳理全文,完成表格。
洪水突然灌进屋里 抱起熟睡的女儿往外冲
被巨浪逼进屋,水涨至腹部 让女儿坐进塑料盆顺流游出
漂至一片树林 抓住树枝,将女儿推向树干安置好
明白自己坚持不住,女儿有危险 把衣服撕成布条,将盆子牢牢捆绑于树叉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急中生智: 在紧急关头,突然想出了办法。文中指梁冬华在女儿不能浸水的危急时刻,想到用塑料盆救女儿的办法。
力不从心: 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文中指梁冬华想护着女儿游向小山,但因腿受伤和洪水太急,没办法做到。
(3)读画线句子,完成批注。
(4)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父亲的形象,请用“ ”画出一处,写写你的思考。
我认为父亲 勇敢且充满智慧、深爱女儿 ,我的理由是 在自己筋疲力竭且身处险境时,还能冷静地用衣服做成布条固定盆子,想尽办法保护女儿,体现出对女儿深深的爱以及面对危险时的勇敢和智慧。
(5)关于这篇文章,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A.题目中的“安全网”指父亲在洪水中为女儿构建的实际保护,将抽象的父爱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父爱的内涵。
B.文章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凭借真实且饱含深情的叙述,将这份生死之际的父爱展现得淋漓尽致。
C.文章结尾不直接点明主题,而是留下思考的空间,让读者自己体会。
D.文章开头在描写洪水决堤场景时,语言简洁有力,为后文紧张的情节发展奠定了基调。
【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仔细阅读文章,按照事件发展顺序,找到与表格中已有信息对应的情节,概括填写。比如“让女儿坐进塑料盆顺流游出”之前,对应的情节是“谁知一个巨浪打来,将父女逼进屋内,水一下子涨至腹部”;“漂至一片树林”后,梁冬华的行动是“抓住一根树枝,顺着水势将女儿推向树干”;“把衣服撕成布条,将盆子牢牢捆绑于树叉”前,对应的情况是“梁冬华明白,自己早晚会坚持不住,离开这棵树,父女必然葬身洪流”。
(2)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
先解释词语本意,再结合文章中具体的语境,说明词语在文中所表达的意思。
(3)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
判断出句子使用的比喻修辞手法,分析本体和喻体,阐述该修辞在展现情境和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4)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从文中找出对父亲动作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语句,通过分析这些细节所展现的父亲的行为,总结出父亲的人物形象特点。
(5)考查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句段作用。
ABD.正确。
C.有误。文章结尾“父爱就像梁冬华用布条编成的网,看似粗糙,孩子睡在里面却很安全。父爱像缕缕阳光,能给孩子一生的温暖”直接点明了主题,并非留下思考空间让读者自己体会。
故答案为:
(1)被巨浪逼进屋,水涨至腹部;抓住树枝,将女儿推向树干安置好;明白自己坚持不住,女儿有危险;
(2)在紧急关头,突然想出了办法。文中指梁冬华在女儿不能浸水的危急时刻,想到用塑料盆救女儿的办法。
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文中指梁冬华想护着女儿游向小山,但因腿受伤和洪水太急,没办法做到。
(3)比喻 把“梁冬华护着盆中的女儿”比作“汪洋中的一条小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梁冬华和女儿在洪水中的渺小、无助,突出了当时情况的危险。
(4)梁冬华一手抱树,一手脱下衬衣。他使劲用牙用手将衬衣撕成布条,结成两根布绳,在盆子上套了一个十字捆,系在树上。
勇敢且充满智慧、深爱女儿;在自己筋疲力竭且身处险境时,还能冷静地用衣服做成布条固定盆子,想尽办法保护女儿,体现出对女儿深深的爱以及面对危险时的勇敢和智慧。
(5)C。
九、快乐习作(共2小题)
18.题目:我的 是
我的奶奶是“消防员”,因为她古道热肠,经常帮助别人解决邻里纠纷;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因为他是护林员,视“树”如子;我的妈妈是“侦探”,因为我和爸爸做错了任何事她都能发现……我们熟悉的人真是各有特点!请你选一两件能突出这一特点的事件展示一下他的风采吧!别忘记先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哟!400字左右。
【解答】范文:
我的爸爸是工作狂
叮铃铃闹钟响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妈妈做好了早餐,疲惫不堪的爸爸说:“让我多睡一会儿,昨天因为工作只睡了两小时。”说完爸爸又开始呼呼大睡了。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伴随着好听的音乐,爸爸的老板打来了电话,他起床去工作了。我的爸爸,他是一名货车司机,有时候为了赶货,要连夜开车,几乎常年在外奔波。
一天早上,我刚背好书包准备去上学,突然,一个人闯入了家中,只见他黑眼圈,像只大熊猫,皮肤黝黑,我疑惑地问妈妈:“这个人是谁啊?”“这是你的爸爸呀。”啊?爸爸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啦?紧接着,爸爸饭都没吃,脸也没洗,一股脑跑到床上,3、2、1,呼……巨大的鼾声像咆哮的狮子,爸爸这是多少天没睡觉呀。6小时、12小时、24小时,爸爸还在睡。
终于过了一天半的时候,爸爸醒了,他揉了揉睡眼惺忪的眼睛,挠了挠快要飞上天的头发,接着随便扒拉了几口饭,又奔向他的工作岗位了,留下的只有他那忙碌的背影。
望着爸爸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爸爸工作这么疯狂,其实是为了这个家,为了省钱,他只能吃点咸菜,煮点泡面凑活,每天不分昼夜地穿梭于公路上,睡觉时间很少,而且经常黑白颠倒。
我的爸爸,他就是个工作狂。
19.习作
题目:①二十年后的学校 ②二十年后的我家
提示: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身边的事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
要求:(1)选择一个题目,把想象到的场景或事件梳理一下,先列提纲,再习作。(2)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让读者感受到变化带来的美好。
【解答】范文①:
二十年后的学校
现在已经是2043年了,我已成为一名著名的发明家。这二十年来,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科技也在不断进步,学校一定会焕然一新。我想起了我的小学生活是那样无忧无虑,而现在,爽朗的笑声在何处呢?我为什么不去看看我的母校呢?对,立即起程!
我驾起刚研制成功的超光速能量车,按一下蓝色按钮,在2秒钟内就到达了母校。咦?母校呢?我看了看,地图有一个红色的按纽,我好奇地按了一下,就被超速电光机送入学校。
呵!真想不到,学校竟然变成了特殊的地下室。学校的大门没有改变,但仔细一看,我的母校竟然变成了“世界一级学校”!哈哈,真了不起呀!我放眼望去,人呢?我看到墙上又有一个浅绿色的按钮,我轻轻一按,又被送往下一层,啊,好多同学在玩游戏。我感觉童年并没有流逝,它还在,还留在我心中。我走过去,问:“你们好,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当然可以!”他们爽快地答应了,“小朋友,我想请教一下,现在的学校怎么会在地下室呢?”“这个呀,是为了减少学校的占地面积,中国的人口急速上升,每人平均占地面积也在减少。所以校长想出了这个办法。”“真是太妙了!“在欢快的笑声中,结束了短暂的课间十分钟,超速电光机将所有同学送回了教室。我请求老师让我听一堂课,老师欣然同意:“欢迎你!”
“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上课的礼节还是没有变,希望就这样永远地传下去。“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长征》。”这时,我注意到黑板上有一个小机器,上面有黄色和紫色的按纽。老师按了一下黄色按纽,要板书的内容就全部显现在黑板上了,再一按紫色按纽,黑板上的字就全部消失了。这可减轻了教师不少负担呐!
课后,该改作业了,这可不用老师亲自动手,同学们只要把作业都放在“作业机”里就行了。这台机器能帮助老师批改作业,并且准确无误,如果发现同学们的作业有错误,它就会显示在屏幕上。这样,教师就不会太辛苦了。
唉,短短的一小时就这样过去了,我又驾上超光速能量车回到了家。虽然只有60分钟,但它是那样得回忆……不知再过二十年,我的母校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范文②:
二十年后的我家
二十年后的我家,是一个充满科技感的家。家里的一切都由智能系统控制,我只需用语音命令,就可以让家里变得井井有条。
首先,家里的温度和湿度都会自动调节,让人感觉舒适。家里的照明系统也非常智能,可以根据光线的强弱自动调节,让家里,始终保持明亮舒适。厨房里的智能厨具,可以根据我输入的菜谱自动烹饪,让我可以轻松享受美食。家里的清洁工作也全部交给了智能机器人,它们可以自动清洁地板、窗户、家具等,让我不再需要亲自动手。
在娱乐方面,家里的智能系统可以根据我的喜好,推荐电影、音乐和书籍。我只需要轻轻一按,就可以在家里享受到最新的电影和音乐。家里的智能电视也可以通过语音控制,让我可以随时观看我喜欢的节目。
最让我惊喜的是,家里的智能系统可以和我进行对话,它可以理解我的需求,帮助我解决问.题。比如,我可以问它天气情况,它会立即告诉我;我可以问它某个问题的答案,它也会尽力帮我找到。
二十年后的我家,是一个充满科技感的家,它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也让我感到无比的惊喜。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科技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