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46分)“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你收集了一本“时间的脚印”相册集,快翻开看看吧!生活剪影 感悟亲情暖
1.(7分)请你阅读首页的描述文字,完成练习。
翻开家庭相册,感受时光穿梭,看着一张张照片,脑海里熟悉的画面一帧帧闪过:爸爸妈妈带我游lǎn hóng 伟的长城,参观故宫那金碧huī huáng 的diàn 堂;儿童乐园里,妈妈一手挽着爸爸,一手牵着我,让我沉浸在甜蜜的爱里;那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们坐在快艇上,开心极了;回乡下老家,吃着外pó 买给我的gāo bǐng ,我一脸满足……
(1)请给语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挽着(wǎn miǎn)
沉浸(jìn qìn)
快艇(tíng tǐng)
(2)语段中有些字是用拼音代替的,请你把对应的汉字整齐地写在括号里。
二、学习剪影 显个人功底
2.(4分)好学的你一定能很快把下面的俗语和意思相近的成语连起来。
吃水不忘挖井人 沧海一粟
屋漏偏逢连夜雨 直言不讳
麦子掉进大海里 饮水思源
打开天窗说亮话 祸不单行
三、快来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准地找出答案。(每题2分,共10分)
3.(2分)下面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师北定中原日(军队)
B.直把杭州作汴州(简直)
C.但悲不见九州同(相同)
D.地履其黄(踩,踏)
4.(2分)填入句子横线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处心积虑 ②呕心沥血 ③兴高采烈 ④得意忘形
老师为了我们的学习 ,不辞劳苦。我们也应该虚心向老师学习,当受到老师的批评时,不要气馁,而是多反思不足;受到老师的表扬时,也不能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2分)琪琪学习懒散,不求上进,下列作为她勉励自己发奋学习的话语,不合适的一项是( )
A.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D.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6.(2分)下列句子中运用的描写方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B.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C.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D.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7.(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阅读时,为了提高阅读速度,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一直不用管它。
B.在阅读过程中,圈画一些关键词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加快阅读速度。
C.讲故事时,为了让故事有新鲜感,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细节。
D.朗读时,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情感。
三、解答题。
8.(6分)经过半个学期,你一定有了很大的进步,快来句子的海洋小试牛刀吧。
(1)说出来的话必须算数。(改为双重否定句)
(2)同学们迎着清晨的朝阳,认真地做广播体操。(修改病句)
(3)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用加点词语造句)
(4)照样子,用几句话把“气急败坏”的具体情景表现出来。
例:左右为难: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四、经典回顾 阅读促成长
9.(9分)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诗句“ ,穿尽红丝几万条”写的是 (节日)的习俗。
(2)爱国之情尽在文字中:梁启超赞颂“美哉, , !壮哉, , ”(《少年中国说》);陆游临终嘱托“王师北定中原日, ”(《示儿》);林升愤慨“ ,西湖歌舞几时休”(《题临安邸》);龚自珍呐喊“我劝天公重抖擞, ”(《己亥杂诗》)。
10.(4分)民间故事口耳相传,语言平实,深受人们的喜欢。请你判断下面的图片所对应的民间故事。(填序号)
A.《孟姜女》 B.《田螺姑娘》 C.《牛郎织女》 D.《梁山伯与祝英台》
五、时代剪影 榜样促前进
11.(6分)五年级(1)班开展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简单介绍一位爱国名人的故事。
(2)活动宣传展板上有这样两句话,请你仿照画线部分再写一句。
祖国是我们伟大的母亲,不辞辛劳地哺育了我们十四亿人民;祖国是实现我们梦想的摇篮,帮助我们走向理想的彼岸;祖国是
二、阅读与鉴赏。(24分)
12.(10分)课内阅读。
牛郎织女(节选)
一年一年过去,牛郎渐渐长大了。哥哥嫂子想独占爹娘留下来的家产,把他看成眼中钉。一天,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装得很亲热的样子说:“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老人家留下一点儿家产,咱们分了吧。一头牛,一辆车,都归你;别的归我。”
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说:“我们挑顶有用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你要知道好歹,赶紧离开这儿。天还早,能走就走吧。”
牛郎听哥哥嫂子这么说,想了想,说:“好,我这就走!”他想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那辆车不稀罕,幸亏那头老牛归了他,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
他就牵着老牛,拉着破车,头也不回,一直往前走,走出村子,走过树林,走到山里。从那以后,他白天上山打柴,柴装满一车,就让老牛拉着,到集市上去换粮食;夜晚就让老牛在车旁边休息,自己睡在车上。过了些日子,他在山前边盖了一间草房,又在草房旁边开辟了一块地,种些庄稼,这就算安了家。
(1)选文中画“ ”的部分是对哥哥嫂子的 和 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 。
(2)从画“ ”的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加点词“开辟”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打开通路;②开拓扩展;③开创,创立。在选文中的意思是 ,请重新选择一个解释再写一句话:你选择 (填序号), 。
(4)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3.(14分)课外阅读。
我的祖国(节选)
祖国是什么?也许这是每一个孩子都曾经问过的。我很小的时候也问过我的父亲和母亲,中国就是我的祖国。
可是祖国的概念在我幼小的心中依然模糊,直到有一天父亲和母亲带我去看电影《上甘岭》。一位美丽的志愿护士唱了一首歌,那优美的旋律深深打动了我幼小的心: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从此我就会唱这支歌了,我也慢慢懂得了祖国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祖国就是农村广阔的田野,宁静的村庄,密密的树林,还有绿色的山峦,清凉的小河。祖国就是城市宽阔的马路,高高的楼房,美丽的公园,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像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就像很多我在书中和电影里认识的人。他们勤劳善良,热情真诚,他们爱亲人,爱朋友,爱邻居,爱同事,也爱工作,爱和平……
有一天,母亲带着我坐火车去远行。当火车隆隆地驶过黄河大铁桥,我看见黄河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波涛滚滚,真的仿佛从天而降,一刻不停地向远方奔去……再看看□大地是那样辽阔□天空是那样高远□村庄□森林□山脉都在远方的地平线上旋转。白云在蓝天上悠悠飘荡,鸟儿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飞翔,风把人们的歌声和鸟儿的鸣唱传播到更加遥远的地方……
后来我当了作家,我用自己的笔写我少女时代生活的故事,也写壮丽的雪山,浩瀚的沙漠,神奇缥缈的星空。我渐渐懂得了,祖国不仅是我生长的土地,不仅是我感受温暖亲情的家园,祖国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我是其中之一。
(1)仔细阅读画“ ”的句子,填入方框中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2)填入选文最后一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为她学习,为她创造,为她工作
B.我为她工作,为她学习,为她创造。
C.我为她学习,为她工作,为她创造。
D.我为她创造,为她学习,为她工作。
(3)选择相关语句,填入下列导图中,体会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加深对祖国的认识的。(填序号)
①是辽阔的大地,是高远的天空
②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
③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作者引用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是想表达祖国的伟大和对祖国的热爱。
②“祖国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是说祖国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是伟大的。
③一开始“我”就清楚地知道祖国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④“我”当了作家,渐渐懂得了祖国的悠久历史。
(5)选文文辞优美,请任选一处,从修辞的角度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三、畅想与表达。(30分)
14.(30分) 你一定听过很多民间故事,请选择一个故事(课本以外的)通过“摘、删、概、改”进行缩写。
要求:题目自拟;注意有详有略,结构完整,情节连贯,保留核心信息;语句通顺,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和学校名称,不少于400字。
2024-2025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题号 3 4 5 6 7
答案 C B C C A
一、积累与运用。(46分)“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你收集了一本“时间的脚印”相册集,快翻开看看吧!生活剪影 感悟亲情暖
1.(7分)请你阅读首页的描述文字,完成练习。
翻开家庭相册,感受时光穿梭,看着一张张照片,脑海里熟悉的画面一帧帧闪过:爸爸妈妈带我游lǎn 览 hóng 宏 伟的长城,参观故宫那金碧huī huáng 辉煌 的diàn 殿 堂;儿童乐园里,妈妈一手挽着爸爸,一手牵着我,让我沉浸在甜蜜的爱里;那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们坐在快艇上,开心极了;回乡下老家,吃着外pó 婆 买给我的gāo bǐng 糕饼 ,我一脸满足……
(1)请给语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挽着(wǎn miǎn) wǎn
沉浸(jìn qìn) jìn
快艇(tíng tǐng) tǐng
(2)语段中有些字是用拼音代替的,请你把对应的汉字整齐地写在括号里。
【解答】(1)考查汉字读音。“挽”字只有一个读音“wǎn”,它有拉、牵引等意思,“挽着”就是用手拉住、牵住的意思,比如“挽着手”“挽着胳膊”等,所以这里应选“wǎn”。“浸”读“jìn”,有泡在液体里、逐渐等含义。“沉浸”本义是浸入水中,常比喻人处于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如“沉浸在喜悦中”“沉浸在回忆里”等;而“qìn”没有与之对应的常见汉字能组成“沉浸”这个词,所以选“jìn”。“艇”字读音为“tǐng”,指轻便的小船,“快艇”就是速度快的小船。
(2)考查看拼音写汉字。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故答案为:
(1)wǎn jìn tǐng;
(2)览 宏 辉煌 殿 婆 糕饼。
二、学习剪影 显个人功底
2.(4分)好学的你一定能很快把下面的俗语和意思相近的成语连起来。
吃水不忘挖井人 沧海一粟
屋漏偏逢连夜雨 直言不讳
麦子掉进大海里 饮水思源
打开天窗说亮话 祸不单行
【解答】“吃水不忘挖井人”指享受成果时,不忘记创造成果的人;“饮水思源”指喝水时想到水的源头,比喻不忘本、感恩。二者均强调“铭记根源、心怀感恩”,含义一致。
“屋漏偏逢连夜雨”形容原本处境艰难,又遭遇新的灾祸;“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二者均体现“坏事情接连出现”,语义相近。
“麦子掉进大海里”形容麦子在大海中极其渺小,几乎看不见;“沧海一粟”指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二者均侧重“事物体积或分量极轻,占比微小”,意思匹配。
“打开天窗说亮话”指毫无隐瞒地把话说明白;“直言不讳”指说话坦率,不隐瞒、不回避。二者均强调“坦诚、不遮掩地表达”,含义契合。
故答案为:
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
屋漏偏逢连夜雨——祸不单行
麦子掉进大海里——沧海一粟
打开天窗说亮话——直言不讳
三、快来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准地找出答案。(每题2分,共10分)
3.(2分)下面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师北定中原日(军队)
B.直把杭州作汴州(简直)
C.但悲不见九州同(相同)
D.地履其黄(踩,踏)
【解答】ABD.正确。
C.有误,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同:此处应解释为“统一”。
故选:C。
4.(2分)填入句子横线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处心积虑 ②呕心沥血 ③兴高采烈 ④得意忘形
老师为了我们的学习 ,不辞劳苦。我们也应该虚心向老师学习,当受到老师的批评时,不要气馁,而是多反思不足;受到老师的表扬时,也不能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答】①处心积虑:意思是形容蓄谋已久。
②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
③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昂,情绪热烈。
④得意忘形: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
根据语境,应依次选“呕心沥血”“得意忘形”。
故选:B。
5.(2分)琪琪学习懒散,不求上进,下列作为她勉励自己发奋学习的话语,不合适的一项是( )
A.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D.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解答】A.合适。“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意在告诫人们不应浪费时间,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勤奋努力,此句适合勉励琪琪发奋学习。
B.合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表达了年轻时应珍惜时光,努力奋斗,否则到老来会后悔莫及,此句同样适合勉励琪琪发奋学习。
C.不合适。“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意指只有通过辩论和探讨,才能明晰事理,此句与勉励学习无直接关联,更多强调的是辩论和探讨的重要性,故不适合勉励琪琪发奋学习。
D.合适。“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和不应虚度,应抓紧时间努力奋斗,此句适合勉励琪琪发奋学习。
故选:C。
6.(2分)下列句子中运用的描写方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B.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C.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D.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解答】A.相同。此句运用了对比的描写方法,将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与高楼门前的石狮子和大旗杆进行对比,突出了前者的可爱和风趣;
B.相同。此句运用了对比的描写方法,将它的果实与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进行对比,突出了它的果实不张扬的特点;
C.不同。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它的身子比作蓬松的球儿,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它的形态;
D.相同。此句运用了对比的描写方法,将前文的孤寂与不安稳与后文的“悠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这只鸟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
故选C。
7.(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阅读时,为了提高阅读速度,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一直不用管它。
B.在阅读过程中,圈画一些关键词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加快阅读速度。
C.讲故事时,为了让故事有新鲜感,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细节。
D.朗读时,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情感。
【解答】A.有误,遇到不懂的词语,在不影响内容理解的前提下,可以先不管它,继续一口气往下读。如果影响内容理解,需要查明词语意思。;
BCD.正确;
故选:A。
三、解答题。
8.(6分)经过半个学期,你一定有了很大的进步,快来句子的海洋小试牛刀吧。
(1)说出来的话必须算数。(改为双重否定句)
说出来的话不能不算数。
(2)同学们迎着清晨的朝阳,认真地做广播体操。(修改病句)
同学们迎着朝阳,认真地做广播体操。
(3)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用加点词语造句)
这个超市里不仅有新鲜的水果,还有美味的零食。
(4)照样子,用几句话把“气急败坏”的具体情景表现出来。
例:左右为难: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他得知自己的计划被破坏后,气得脸都涨红了,眼睛瞪得像铜铃,双手紧紧握拳,不停地在原地踱步,嘴里还不停地骂着:“太可恶了!简直不可饶恕!”
【解答】(1)双重否定句通过两个否定词表达肯定含义,语气更强烈。原句中“必须”表肯定,可用“不能不”替换,保持原意的同时符合双重否定结构。
(2)“朝阳”指早晨的太阳,与“清晨”语义重复,删去“清晨的”即可使句子简洁准确。
(3)“不仅……还……”表递进,后一分句意思比前一分句更进一层。造句时需体现逻辑上的递进,如先写事物的一个特点,再延伸更深入的特点。
(4)“气急败坏”形容慌张或恼怒。需结合动作(握拳、踱步)、神态(脸红、瞪眼)、语言(咒骂)等细节刻画人物状态,让情景生动具体。
故答案为:
(1)说出来的话不能不算数。
(2)同学们迎着朝阳,认真地做广播体操。
(3)这个超市里不仅有新鲜的水果,还有美味的零食。
(4)他得知自己的计划被破坏后,气得脸都涨红了,眼睛瞪得像铜铃,双手紧紧握拳,不停地在原地踱步,嘴里还不停地骂着:“太可恶了!简直不可饶恕!”
四、经典回顾 阅读促成长
9.(9分)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诗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写的是 乞巧节 (节日)的习俗。
(2)爱国之情尽在文字中:梁启超赞颂“美哉, 我少年中国 , 与天不老 !壮哉, 我中国少年 , 与国无疆 ”(《少年中国说》);陆游临终嘱托“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林升愤慨“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题临安邸》);龚自珍呐喊“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己亥杂诗》)。
【解答】(1)本题考查古诗与传统节日习俗的对应。“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出自林杰的《乞巧》,描绘的是乞巧节(七夕节)时,家家户户的女子望着秋月乞巧,穿红丝的习俗,所以第一空填“家家乞巧望秋月”,第二空填“乞巧节”。
(2)本题考查对爱国诗文的背诵与默写。《少年中国说》中,梁启超赞颂“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陆游《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对收复中原的期盼;林升《题临安邸》里“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抒发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传达出对变革和人才的渴望。
故答案为:
(1)家家乞巧望秋月 乞巧节;
(2)我少年中国 与天不老 我中国少年 与国无疆 家祭无忘告乃翁 山外青山楼外楼 不拘一格降人材。
10.(4分)民间故事口耳相传,语言平实,深受人们的喜欢。请你判断下面的图片所对应的民间故事。(填序号)
A.《孟姜女》 B.《田螺姑娘》 C.《牛郎织女》 D.《梁山伯与祝英台》
B D C A
【解答】图①:图中呈现的是一位女子在进行与纺织等相关的活动,符合《田螺姑娘》里田螺化身的姑娘默默为他人操持家务等情节,所以对应B。
图②:画面展现的是一男一女依依惜别的场景,这与《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两人分别的情节相契合,所以对应D。
图③:图中有人物在鹊桥上相会,这是《牛郎织女》故事里七夕鹊桥会的经典画面,所以对应C。
图④:图中是一位女子在长城边,符合《孟姜女》中孟姜女哭长城的情节,所以对应A。
故答案为:
①B;②D;③C;④A。
五、时代剪影 榜样促前进
11.(6分)五年级(1)班开展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简单介绍一位爱国名人的故事。
邓稼先:邓稼先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他放弃了国外优厚的条件,毅然回到祖国,投身于中国的核武器研究事业。在当时科研条件极其艰苦、设备简陋的情况下,他带领团队刻苦钻研,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计算,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2)活动宣传展板上有这样两句话,请你仿照画线部分再写一句。
祖国是我们伟大的母亲,不辞辛劳地哺育了我们十四亿人民;祖国是实现我们梦想的摇篮,帮助我们走向理想的彼岸;祖国是 祖国是一幅壮美的画卷,展现着华夏大地的绚丽多姿。
【解答】(1)根据自己的积累简单介绍一位爱国名人的故事即可。如:邓稼先:邓稼先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他放弃了国外优厚的条件,毅然回到祖国,投身于中国的核武器研究事业。在当时科研条件极其艰苦、设备简陋的情况下,他带领团队刻苦钻研,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计算,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2)例句是“祖国是……”的句式,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祖国。如:祖国是一座巍峨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正确方向。
故答案为:
(1)邓稼先:邓稼先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他放弃了国外优厚的条件,毅然回到祖国,投身于中国的核武器研究事业。在当时科研条件极其艰苦、设备简陋的情况下,他带领团队刻苦钻研,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计算,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2)祖国是一幅壮美的画卷,展现着华夏大地的绚丽多姿。
二、阅读与鉴赏。(24分)
12.(10分)课内阅读。
牛郎织女(节选)
一年一年过去,牛郎渐渐长大了。哥哥嫂子想独占爹娘留下来的家产,把他看成眼中钉。一天,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装得很亲热的样子说:“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老人家留下一点儿家产,咱们分了吧。一头牛,一辆车,都归你;别的归我。”
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说:“我们挑顶有用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你要知道好歹,赶紧离开这儿。天还早,能走就走吧。”
牛郎听哥哥嫂子这么说,想了想,说:“好,我这就走!”他想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那辆车不稀罕,幸亏那头老牛归了他,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
他就牵着老牛,拉着破车,头也不回,一直往前走,走出村子,走过树林,走到山里。从那以后,他白天上山打柴,柴装满一车,就让老牛拉着,到集市上去换粮食;夜晚就让老牛在车旁边休息,自己睡在车上。过了些日子,他在山前边盖了一间草房,又在草房旁边开辟了一块地,种些庄稼,这就算安了家。
(1)选文中画“ ”的部分是对哥哥嫂子的 神态 和 语言 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 虚伪和无情 。
(2)从画“ ”的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加点词“开辟”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打开通路;②开拓扩展;③开创,创立。在选文中的意思是 开拓扩展 ,请重新选择一个解释再写一句话:你选择 ① (填序号), 探险家们决定开辟一条新的登山路线,以挑战自我 。
(4)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解答】(1)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装得很亲热的样子说:‘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老人家留下一点儿家产,咱们分了吧。一头牛,一辆车,都归你;别的归我。’”“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说:‘我们挑顶有用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你要知道好歹,赶紧离开这儿。天还早,能走就走吧。’”“装得很亲热的样子”“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是对哥哥和嫂子的神态描写,“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老人家留下一点儿家产,咱们分了吧。一头牛,一辆车,都归你;别的归我。”“我们挑顶有用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你要知道好歹,赶紧离开这儿。天还早,能走就走吧。”是对哥哥和嫂子的语言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虚伪和无情。
(2)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从“他想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那辆车不稀罕,幸亏那头老牛归了他,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的句子中,我感受到了牛郎对于自己家的老牛的重视和珍惜,他认为老牛是最亲密的伙伴,因此留下老牛比什么都重要。
(3)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根据上下文,“过了些日子,他在山前边盖了一间草房,又在草房旁边开辟了一块地,种些庄稼”,这里的“开辟”是指牛郎在草房旁边开拓出一块空地来种庄稼,因此,选文中的“开辟”意思是开拓扩展。故选②。接着,选择另一个解释来造句。若选择解释①“打开通路”,可以造句为:“探险家们决定开辟一条新的登山路线,以挑战自我。”
(4)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选文主要描述了牛郎在被哥哥嫂子赶出家门后的生活境遇和努力。他带着老牛和破车进入山里,通过白天打柴换粮食,夜晚与老牛为伴的方式生活,并最终在山前安了家。因此,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牛郎被赶出家门后,与老牛相依为命,在山中自力更生并安了家。”这句话简洁明了地概括了选文的主要内容。
故答案为:
(1)神态 语言 虚伪和无情;
(2)牛郎对于自己家的老牛的重视和珍惜,他认为老牛是最亲密的伙伴,因此留下老牛比什么都重要。
(3)开拓扩展 ①探险家们决定开辟一条新的登山路线,以挑战自我。
(4)牛郎被赶出家门后,与老牛相依为命,在山中自力更生并安了家。
13.(14分)课外阅读。
我的祖国(节选)
祖国是什么?也许这是每一个孩子都曾经问过的。我很小的时候也问过我的父亲和母亲,中国就是我的祖国。
可是祖国的概念在我幼小的心中依然模糊,直到有一天父亲和母亲带我去看电影《上甘岭》。一位美丽的志愿护士唱了一首歌,那优美的旋律深深打动了我幼小的心: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从此我就会唱这支歌了,我也慢慢懂得了祖国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祖国就是农村广阔的田野,宁静的村庄,密密的树林,还有绿色的山峦,清凉的小河。祖国就是城市宽阔的马路,高高的楼房,美丽的公园,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像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就像很多我在书中和电影里认识的人。他们勤劳善良,热情真诚,他们爱亲人,爱朋友,爱邻居,爱同事,也爱工作,爱和平……
有一天,母亲带着我坐火车去远行。当火车隆隆地驶过黄河大铁桥,我看见黄河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波涛滚滚,真的仿佛从天而降,一刻不停地向远方奔去……再看看□大地是那样辽阔□天空是那样高远□村庄□森林□山脉都在远方的地平线上旋转。白云在蓝天上悠悠飘荡,鸟儿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飞翔,风把人们的歌声和鸟儿的鸣唱传播到更加遥远的地方……
后来我当了作家,我用自己的笔写我少女时代生活的故事,也写壮丽的雪山,浩瀚的沙漠,神奇缥缈的星空。我渐渐懂得了,祖国不仅是我生长的土地,不仅是我感受温暖亲情的家园,祖国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我是其中之一。 我为她学习,为她工作,为她创造。
(1)仔细阅读画“ ”的句子,填入方框中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
B.,,,、、
C.、,,、、
D.,、,、、
(2)填入选文最后一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我为她学习,为她创造,为她工作
B.我为她工作,为她学习,为她创造。
C.我为她学习,为她工作,为她创造。
D.我为她创造,为她学习,为她工作。
(3)选择相关语句,填入下列导图中,体会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加深对祖国的认识的。(填序号)
①是辽阔的大地,是高远的天空
②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
③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作者引用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是想表达祖国的伟大和对祖国的热爱。 √
②“祖国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是说祖国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是伟大的。 √
③一开始“我”就清楚地知道祖国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
④“我”当了作家,渐渐懂得了祖国的悠久历史。 ×
(5)选文文辞优美,请任选一处,从修辞的角度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解答】(1)考查标点符号。
结合句子“再看看□大地是那样辽阔□天空是那样高远□村庄□森林□山脉都在远方的地平线上旋转”可知,“再看看”后用逗号,“大地是那样辽阔”“天空是那样高远”是两个分句,中间用逗号,“村庄”“森林”“山脉”是并列的词语,用顿号,故选B。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阅读文章,结合“直到有一天父亲和母亲带我去看电影《上甘岭》”“有一天,母亲带着我坐火车去远行……”可知,这是我学习并获取知识的阶段;结合“后来我当了作家,我用自己的笔写我少女时代生活的故事,也写壮丽的雪山,浩瀚的沙漠,神奇缥缈的星空”可知,这是我工作、创造的阶段。即先学习,再工作,最后创造,符合逻辑顺序。故选C。
(3)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阅读文章可知,看《上甘岭》后,“我也慢慢懂得了祖国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对应③;远行时,看到“大地是那样辽阔……村庄、森林、山脉都在远方的地平线上旋转”,对应①;当作家后,“祖国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对应②。
(4)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①正确。结合“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可知,作者引用《上甘岭》主题曲,体现对祖国的热爱。
②正确。结合“我渐渐懂得了,祖国不仅是我生长的土地,不仅是我感受温暖亲情的家园,祖国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我是其中之一”可知,“祖国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体现祖国是共同的母亲,伟大。
③错误。结合“可是祖国的概念在我幼小的心中依然模糊”可知,一开始“我”对祖国概念模糊。
④错误。结合“后来我当了作家,我用自己的笔写我少女时代生活的故事,也写壮丽的雪山,浩瀚的沙漠,神奇缥缈的星空。我渐渐懂得了,祖国不仅是我生长的土地,不仅是我感受温暖亲情的家园,祖国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我是其中之一”可知,当作家后懂得的是祖国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不是悠久历史。
(5)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
作答时,从文中任选一处句子,然后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即可,答案不唯一。比如“一位美丽的志愿护士唱了一首歌,那优美的旋律深深打动了我幼小的心: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此句中,直接引用的歌词部分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一句,“听惯了”与“看惯了”结构对称,“艄公的号子”与“船上的白帆”均为偏正短语,词性、句式两两相对,符合对偶的修辞特征,既让语言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也简洁凝练地勾勒出河边家园的生活场景,强化了对故土的眷恋感。
故答案为:
(1)B;
(2)C;
(3)③;①;②;
(4)①√;
②√;
③×;
④×;
(5)当火车隆隆地驶过黄河大铁桥,我看见黄河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波涛滚滚,真的仿佛从天而降,一刻不停地向远方奔去……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作金色的巨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波涛滚滚、气势磅礴的样子,展现出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畅想与表达。(30分)
14.(30分) 你一定听过很多民间故事,请选择一个故事(课本以外的)通过“摘、删、概、改”进行缩写。
要求:题目自拟;注意有详有略,结构完整,情节连贯,保留核心信息;语句通顺,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和学校名称,不少于400字。
【解答】范文:
缩写《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期,秦始皇为抵御北方匈奴侵扰,下令全国征集民夫修建万里长城,无数家庭因此破碎。
有一对新婚夫妇,妻子孟姜女美丽善良、勤劳贤淑,丈夫范喜良是个普通农民青年,因长相俊秀、性格温和被选中去修长城。新婚不久,范喜良就被迫离开家乡,前往遥远的边疆。
孟姜女在家日夜思念丈夫,盼他早日归来。然而几年过去,丈夫杳无音信。于是,她决定亲自前往长城寻找。一路上,她历经千辛万苦,风餐露宿,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
孟姜女焦急地向人询问丈夫的下落,却得到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范喜良已经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累死,尸体被埋在了长城之下。听到这个噩耗,孟姜女悲痛欲绝,她跑到长城边,放声大哭起来。她的哭声凄凉哀怨,仿佛能穿透云霄、震撼天地。突然,一段长城在她的哭声中崩塌了,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骨。
孟姜女抱着丈夫的尸骨,哭得死去活来。她的深情和执着感动了天地神灵,也让在场的人动容。最终,人们将范喜良的尸骨安葬好,孟姜女带着无尽的悲伤回到了家乡。这个故事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苦难,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弘扬了人间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