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五年级(上)期中模拟语文试卷
一、【活动一:温故知新,实现阅读功底】
1.阅读倡议。请根据拼音填写词语,倡议广大师生参与阅读节活动。
阅读可以qǐ dí 智慧,让人克服dǎn qiè ,克服lǎn duò ,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走进书籍的diàn táng ,用阅读lián jiē 你我,jīn jīn yǒu wèi 地读起来吧!让我们触摸文字脉搏,在阅读中lǐng lüè 生活百态,读出shī qíng huà yì 的人生!
二、选择题(共7小题)
2.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家雀(qiǎo) 嫩茎(jīng) 溃败(guì)
B.宁(nìng)可 洞穴(xué) 即使(jì)
C.殷(yīng)切 分量(fèn) 违抗(wěi)
D.哄(hōng)堂大笑 成熟(shú) 角色(jué)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父亲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我写的那首诗的不足之处。
B.这个秋天的事情真多,忙都忙不过来,真是多事之秋。
C.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把事情都讲清楚,免得大家心里有疙瘩。
D.老张做事不果断,前怕狼后怕虎,总是犹豫不决。
4.以下是莫言小时候的读书故事,对这段话的意思概括最准确的是( )
莫言童年时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他最大的乐趣,一有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他看“闲书”,怕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他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班主任家访时对他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他适当地看一些“闲书”,这样形势才略有好转。
A.莫言童年时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
B.父亲反对莫言看“闲书”。
C.莫言童年时迷恋看“闲书”。
D.莫言的班主任支持他看书。
5.小林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创造性复述故事”比赛,下列哪种方法你不建议小林使用?( )
A.代入角色,入情入境。 B.变换顺序,灵活复述。
C.脱离文本,生动演绎。 D.大胆想象,补充细节。
6.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A.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B.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C.一阵微风吹过,金色的水稻随风摆动,犹如金色的海洋。
D.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B.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C.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D.松鼠每年春、秋季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
8.以下不是“有一定速度地阅读”阅读策略的一项是( )
A.带着问题,用较快速度默读。
B.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词析句,细致品读。
C.用较快的速度默读,集中注意力读,不回读。
D.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默读。
三、【活动二:学以致用,拓展阅读积累】一本好书,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挡得住世间风雨;一位安静的读书人,带有一种独特的气质,经得住人生高低。
9. 赏诗文之韵。
(1)珍惜时间是“盛年不重来, 。 ,岁月不待人”的劝告;爱惜粮食是“一粥一饭, ;半丝半缕, ”的叮嘱。
(2)我们爱语文,爱的是“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减之一分则嫌短, ,黛之一忽则嫌黑”的白鹭;爱的是“ ,非是藉秋风”的夏蝉;爱的是“ ,清泉石上流”的悠闲;爱的是“我劝天公重抖擞, ”的抱负;爱的是“问渠那得清如许? ”内心的澄明。
(3)“ , ,是知也”告诉我们对待学习要有诚实的态度;“心既到矣, ”告诉我们读书的方式。
(4)少年爱祖国就要扛起肩上的责任,因为“ , ,少年强则国强”。
10. 诗词我们的文化宝库。《示儿》中有陆游浓浓的爱国情:王师北定中原日, ;《己亥杂诗》中有龚自珍深切的呼吁: , ;《山居秋暝》中有王维笔下的美景: ,清泉石上流;《枫桥夜泊》中有张继回荡千年的钟声: , ;《观书有感》中有朱熹读书的感悟:问渠那得清如许? ;《长相思》中有纳兰性德夜不能寐的乡愁:“风一更,雪一更, ,故园无此声。”
11.根据具体要求用“骄傲”各写一个句子。
(自豪)
(自视高人一等,看不起别人)
四、【活动三:醉心阅读,汲阅读之华】
12.民间故事篇。
(1)文化墙上展示了几张中国民间故事的图片,请你写上对应的故事名称或人物。
名称:《 》人物: 、 (写出两个即可)
(2)选择一个民间故事讲给别人听,你认为怎样做可以讲得生动、吸引人?
①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来讲述,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②讲故事时可以适当丰富故事的细节。
③先讲故事中最让人震撼、最不可思议的地方。
④讲故事时把故事内容记清楚,一字不落地背下来。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牛郎织女》的故事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许多诗词中都写到了这个故事,下列诗句中没有包含这个故事的一项是
A.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B.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C.漫道天孙解专巧,却教鸟鹊为成桥。
D.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4)小雷同学讲故事时喜欢用书面语,小雪同学却喜欢用俗语,你会用吗?请帮帮小雪同学选出合适的俗语(填序号)。
①前怕狼后怕虎 ②一个巴掌拍不响 ③鼻子都气歪了 ④赶鸭子上架
A.狼气急败坏地对小羊说:“你帮我的水弄脏了。”
B.让一个没有体育细胞的人去参加篮球比赛真是强人所难。
(5)书法篇。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以下哪一幅是他的作品?
13.课外阅读。
《故乡的洋槐花》
在故乡,在滩涂,在谷雨走过,农舍瓦屋,家前屋后,乡间小路,单朵或成片,随处可见那凝固的、长在大地上的“云朵”。洁白的洋槐花,一团团、一簇簇盛开在春天的阳光里,绽放在乡土的气息中。
春临滩涂,背着书包的孩童如快乐的小鸟,穿行在密密匝匝的槐花丛中。依次开放的洋槐花,染白了一树树、一片片。洋槐花为蝶形花冠,样子别致,上身微黄短小,下身洁白如裙摆。春洇(yīn)开了,那纤弱、柔曼的花朵从衣胞里也慢慢舒展,在苍翠欲滴、郁郁葱葱的枝叶间小心翼翼地窥探着春光流年,这些春天的使者,宛似浓缩的折扇,又像一串串风铃沙沙摇曳。在属于春天的日子里,她们眨着眼睛,一朵朵、一排排,挤挤挨挨,相互簇拥,守望这美好时光。
槐花飘香,引来了蝴蝶、小蜜蜂,这些小精灵们在温暖的阳光里,在洋槐花丛中飞来飞去,翩翩起舞,流连忘返,蜜蜂嗡嗡吮吸着这明媚的春光,吮吸着花的精髓,酿造出甘美的槐花蜜。
在那个青黄不接的年代,满树的槐花,浓得拨不开。猴子一样的孩童争先恐后地蹿到树上,他们坐在枝丫上,一把一把捋着槐花,将它们装入篮中,塞入嘴里,满嘴的甘甜,清香芬芳,一直甜到肺,一阵阵欢笑从树上洒落,留在了春风里。
在这个季节里,洋槐花被一篮篮提回家,家家户户的门前晒场上,芦苇编织的柴席上,铺满了成片成片的洋槐花,乡邻们翻晒着洋槐花,花朵在他们的手中飞扬,在他们的期待中风干。冬天到了,农人的餐桌上,槐花面疙瘩就成了难得的美味,吃了一碗了,还要眼巴巴地望着锅里有没有,这时便有温暖的一勺加到碗里……
望不够的槐花,闻不够的槐花,吃不够的槐花,如今正与我们渐行渐远。
而我,总在梦境,徜徉于故乡的槐花纷纷落落、层层叠叠铺就的回家的路。
(1)围绕故乡的洋槐花作者回忆了哪些内容?用你学过的梳理信息的方法梳理下列内容。
(2)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孩子的 描写。从这个句子中,我看到一群 的孩子。
(3)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景物的 (动态/静态)描写,写出了洋槐花的特点,表现了春天的家乡 。
(4)选出对“这时便有温暖的一勺加到碗里”中的“温暖”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A.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槐花面疙瘩让人暖和。
B.美味的槐花面疙瘩,给了农人舌尖上的温暖。
C.农人能够再喝上一碗槐花面疙瘩后的满足和幸福感。
D.由添加槐花面疙瘩中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5)“在属于春天的日子里,她们眨着眼睛,一朵朵、一排排,挤挤挨挨,相互簇拥,守望这美好时光。”写一写这个句子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6)作者借故乡的洋槐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14.伏羲,蛇首人身的神秘始祖,在古老的神话故事中,被尊为智慧的化身。恰逢蛇年,关于他的传说更是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人们讲述着他的故事,传承着对智慧与勇气的崇敬。
伏羲结网捕鱼
传说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位人身蛇尾的神,名为伏羲。
有一天,伏羲正带着部落里的人在河里捉鱼。突然,河水汹涌澎湃,龙王站在浪尖上,恶狠狠地喝道:“谁叫你们捉鱼的,你们是要让我断子绝孙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个约定:捉鱼可以,但不能用手。
龙王走了以后,部落里的人躁动起来,开始向伏羲抱怨:“不用手,我们怎么能捉到鱼呢?”伏羲平静地说:“不着急,让我想想,办法肯定会有的。”
第一天,伏羲没有想出办法。
第二天,伏羲还是没有想出办法。
第三天,伏羲有些烦闷,一心想着如何才能不用手就把鱼从水里捉上来。天气已经有些炎热了,他慢慢走到一株大树底下,倚靠在树干上,半躺在那里。
这时,他看到一只蜘蛛从树枝后面钻出来,开始在两根树枝之间织网。蜘蛛左一下,右一下,很快就织成了一张小小的网。网织好后,蜘蛛爬到角落里耐心地等着猎物落网。
很快就有一只苍蝇嗡嗡嗡地飞过来,一头扎进网里。它拼命挣扎,却怎么也无法从网中脱身。这时,蜘蛛从角落里爬过来,苍蝇便成了它的一顿美餐。
伏羲目睹了整个过程,脑子里灵光一闪,兴奋得跳了起来,喊道:“有了,我有办法了!”旁边的人忙问:“什么办法?你有什么办法?”
伏羲说:“蜘蛛就是我的师父,它已经告诉我办法了。”
旁边的人莫名其妙,伏羲顾不上解释,迫不及待地跑到山上,找到一种有韧性的葛藤。他把葛藤交叉编织,织成蜘蛛网的样子,又在网的两端各绑上一根树枝,这样一张简陋的渔网就完成了。
伏羲把他的渔网拿到河边,放进水里,过了一会儿,他把渔网从水里提起来,渔网里竟然全是蹦跳的鱼虾,他欣喜地发现这可比以前用手捉的鱼多十倍都不止呢!
周围的人又惊又喜,高呼起来。
从此,伏羲就教人们如何织网,如何用网捕鱼。他部落里的人学会了,周边部落里的人也学会了。一传十,十传百,远近的人都学会了。从那以后,鱼虾就成为人类重要的食物之一。
(1)请按事情发展顺序缩写这个故事,150字左右。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莫名其妙:
迫不及待:
(3)伏羲之所以说“蜘蛛就是我的师父”,是因为
(4)阅读短文,把伏羲心情变化补充完整。
→烦闷→ → →
(5)下列对故事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协商,龙王同意伏羲和部落里的人在河里捉鱼,但不能用手。
B.是蜘蛛告诉伏羲,通过结网的方式可以捕到更多的鱼。
C.伏羲第一次做的渔网虽然简陋,但比用手捉的鱼要多十几倍。
D.伏羲不仅教会本部落的人用网捕鱼,还教会了其他部落的人。
(6)阅读文中画“____”的句子,试着把画面写具体。
(7)结合故事,说说伏羲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任务四:水到渠成,书内心感悟】
15.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心爱的东西.如玩具、学习用品……请你以“我最心爱的 ”为题,写一篇习作,表达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五年级(上)期中模拟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题号 2 3 4 5 6 7 8
答案 D B C C B A B
一、【活动一:温故知新,实现阅读功底】
1.阅读倡议。请根据拼音填写词语,倡议广大师生参与阅读节活动。
阅读可以qǐ dí 启迪 智慧,让人克服dǎn qiè 胆怯 ,克服lǎn duò 懒惰 ,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走进书籍的diàn táng 殿堂 ,用阅读lián jiē 连接 你我,jīn jīn yǒu wèi 津津有味 地读起来吧!让我们触摸文字脉搏,在阅读中lǐng lüè 领略 生活百态,读出shī qíng huà yì 诗情画意 的人生!
【解答】故答案为:
启迪 胆怯 懒惰 殿堂 连接 津津有味 领略 诗情画意
二、选择题(共7小题)
2.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家雀(qiǎo) 嫩茎(jīng) 溃败(guì)
B.宁(nìng)可 洞穴(xué) 即使(jì)
C.殷(yīng)切 分量(fèn) 违抗(wěi)
D.哄(hōng)堂大笑 成熟(shú) 角色(jué)
【解答】A.有误,“溃败”的“溃”应读作“kuì”。
B.有误,“即使”的“即”应读作“jí”。
C.有误,“殷切”的“殷”应读作“yīn”,“违抗”的“违”应读作“wéi”。
D.正确。
故选: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父亲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我写的那首诗的不足之处。
B.这个秋天的事情真多,忙都忙不过来,真是多事之秋。
C.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把事情都讲清楚,免得大家心里有疙瘩。
D.老张做事不果断,前怕狼后怕虎,总是犹豫不决。
【解答】A.正确。直言不讳:说话直爽,毫不隐讳。题干中父亲说出我的不足之处,符合语境。
B.有误,多事之秋: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用来形容动荡不安的政局。本句指的是这个秋天的事情真多,与语境不符。
C.正确。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题干中说将事情讲清楚,符合语境。
D.正确。前怕狼后怕虎:形容顾虑重重,畏缩不前。也说前怕龙后怕虎。题干中“犹豫不决”可知老张做事不干脆利落,符合语境。
故选:B。
4.以下是莫言小时候的读书故事,对这段话的意思概括最准确的是( )
莫言童年时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他最大的乐趣,一有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他看“闲书”,怕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他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班主任家访时对他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他适当地看一些“闲书”,这样形势才略有好转。
A.莫言童年时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
B.父亲反对莫言看“闲书”。
C.莫言童年时迷恋看“闲书”。
D.莫言的班主任支持他看书。
【解答】从原文信息可以看出,莫言童年时的生活环境较为艰苦,没有电影、电视等娱乐设施,于是阅读成为了他最大的乐趣。尽管父亲反对他阅读所谓的“闲书”,但由于班主任的支持,他依然有机会阅读各种书籍。因此,选项C最为全面地概括了莫言童年时的读书经历。
故选:C。
5.小林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创造性复述故事”比赛,下列哪种方法你不建议小林使用?( )
A.代入角色,入情入境。 B.变换顺序,灵活复述。
C.脱离文本,生动演绎。 D.大胆想象,补充细节。
【解答】A、B、C方法合适。
C.不合适。创造性的复述,不能改变原故事的主要内容,不能脱离文本。
故选:C。
6.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A.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B.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C.一阵微风吹过,金色的水稻随风摆动,犹如金色的海洋。
D.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解答】例句“我的母亲”重复出现三次,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A.句子把“田”比作“画”,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一致。
C.句子把“金色的水稻”比作“金色的海洋”,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露出了笑脸”“点头微笑”把果子当作人来写,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B。
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B.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C.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D.松鼠每年春、秋季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
【解答】A.有误,并列词语间用顿号,如: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B、C、D正确。
故选A。
8.以下不是“有一定速度地阅读”阅读策略的一项是( )
A.带着问题,用较快速度默读。
B.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词析句,细致品读。
C.用较快的速度默读,集中注意力读,不回读。
D.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默读。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词析句,细致品读,不利于提高阅读速度。
故选:B。
三、【活动二:学以致用,拓展阅读积累】一本好书,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挡得住世间风雨;一位安静的读书人,带有一种独特的气质,经得住人生高低。
9. 赏诗文之韵。
(1)珍惜时间是“盛年不重来, 一日难再晨 。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的劝告;爱惜粮食是“一粥一饭, 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 ”的叮嘱。
(2)我们爱语文,爱的是“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增之一分则嫌长 ,减之一分则嫌短, 素之一忽则嫌白 ,黛之一忽则嫌黑”的白鹭;爱的是“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的夏蝉;爱的是“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的悠闲;爱的是“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的抱负;爱的是“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内心的澄明。
(3)“ 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告诉我们对待学习要有诚实的态度;“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告诉我们读书的方式。
(4)少年爱祖国就要扛起肩上的责任,因为“ 少年智则国智 ,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解答】(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出自魏晋陶渊明的《杂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摘自《朱子家训 全文》,解释: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2)分别出自郭沫若的《白鹭》,唐代虞世南的《蝉》,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
(3)分别出自《论语》,朱熹的《读书有三到》。
(4)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故答案为:
(1)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 当思来处不易 恒念物力维艰;
(2)增之一分则嫌长 素之一忽则嫌白 居高声自远 明月松间照 不拘一格降人材 为有源头活水来;
(3)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眼口岂不到乎;
(4)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10. 诗词我们的文化宝库。《示儿》中有陆游浓浓的爱国情: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己亥杂诗》中有龚自珍深切的呼吁: 我劝天公重抖擞 , 不拘一格降人材 ;《山居秋暝》中有王维笔下的美景: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枫桥夜泊》中有张继回荡千年的钟声: 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观书有感》中有朱熹读书的感悟: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长相思》中有纳兰性德夜不能寐的乡愁:“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解答】分别出自陆游的《示儿》;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王维的《山居秋暝》;张继的《枫桥夜泊》;朱熹的《观书有感》;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故答案为:
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明月松间照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为有源头活水来 聒碎乡心梦不成
11.根据具体要求用“骄傲”各写一个句子。
(自豪) 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自视高人一等,看不起别人) 他刚考了满分,就骄傲起来。
【解答】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即可。
故答案为:
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他刚考了满分,就骄傲起来。
四、【活动三:醉心阅读,汲阅读之华】
12.民间故事篇。
(1)文化墙上展示了几张中国民间故事的图片,请你写上对应的故事名称或人物。
名称:《 八仙过海 》人物: 铁拐李 、 汉钟离 (写出两个即可)
(2)选择一个民间故事讲给别人听,你认为怎样做可以讲得生动、吸引人? B
①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来讲述,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②讲故事时可以适当丰富故事的细节。
③先讲故事中最让人震撼、最不可思议的地方。
④讲故事时把故事内容记清楚,一字不落地背下来。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牛郎织女》的故事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许多诗词中都写到了这个故事,下列诗句中没有包含这个故事的一项是 A
A.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B.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C.漫道天孙解专巧,却教鸟鹊为成桥。
D.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4)小雷同学讲故事时喜欢用书面语,小雪同学却喜欢用俗语,你会用吗?请帮帮小雪同学选出合适的俗语(填序号)。
①前怕狼后怕虎 ②一个巴掌拍不响 ③鼻子都气歪了 ④赶鸭子上架
A.狼气急败坏地对小羊说:“你帮我的水弄脏了。” ③
B.让一个没有体育细胞的人去参加篮球比赛真是强人所难。 ④
(5)书法篇。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以下哪一幅是他的作品? B
【解答】(1)观察第一幅图可知,图中两人书生打扮,彬彬有礼,而且有蝴蝶,可以联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讲述了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 杭城求学,与梁山伯相识并结为兄弟,最终因门第观念和家族压力无法结合,选择殉情化蝶的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悲剧色彩,展现了爱情的伟大与无奈。故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观察第二幅图可知,图中有八个人,他们施展不同的法术在过河,可以联想到“八仙过海”的故事。《八仙过海》是在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神话传说之一。故事中,八仙——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以及曹国舅,各自凭借独特的法术,不用舟船便轻松过海。这一传说后来演变为比喻,意指各自展示本领或方法,相互竞技。因此,民间流传着“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
(2)①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来讲述,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采用这种方式能够让听众更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在讲《田螺姑娘》时,以田螺姑娘的口吻来叙述,模仿她温柔的语气,再加上一些轻柔的动作,如模仿田螺姑娘做饭时的淘米、洗菜动作等,以及脸上呈现出温柔、羞涩的表情,能让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仿佛真实地出现在听众面前,极大地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②丰富的细节能让故事更加饱满和生动。例如在讲《牛郎织女》时,可以详细描述牛郎在老牛的指引下见到织女时,织女的穿着打扮,“她穿着一身五彩斑斓的纱衣,上面绣着精美的云朵和花朵图案,每一针每一线都仿佛闪烁着光芒,她的头发如黑色的绸缎般顺滑,眼睛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闪烁着温柔而明亮的光芒”。这样的细节描写能让听众更清晰地想象出故事场景和人物形象,沉浸在故事之中。
③先讲故事中最让人震撼、最不可思议的地方,这种方式可以迅速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比如讲《神笔马良》时,一开始就说“你们知道吗?有个叫马良的孩子,他有一支神奇的笔,只要用这支笔画什么,什么就会变成真的!有一次他画了一头牛,那头牛竟然从画里走了出来,帮农民伯伯耕地呢!”这样能让听众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来的故事发展,想要弄清楚马良是怎么得到神笔的,又用它还做了哪些事等。
④讲故事时把故事内容记清楚,一字不落地背下来,这种做法相对比较刻板,会使讲述过程缺乏灵活性和感染力,难以根据听众的反应和现场氛围进行调整,也不利于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可能会让故事听起来比较生硬,所以不太利于把故事讲得生动、吸引人。
故选:B。
(3)A.符合题意。该诗句出自李商隐的《嫦娥》,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云母屏风后,面对烛影,直至银河渐落、晓星下沉的情景,主要是通过环境氛围的渲染,表达嫦娥在月宫中的孤独寂寞,没有涉及牛郎织女的故事。
B.不符合题意。该诗句出自林杰的《乞巧》,“七夕”点明了时间,是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牵牛织女渡河桥”直接描述了牛郎织女在七夕这天渡过鹊桥相会的情景,明显包含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C.不符合题意。“天孙”指织女,诗句意思是不要说织女特别擅长巧妙的技艺,还得依靠鸟鹊来为她搭成桥梁,这里的“成桥”就是指鹊桥,讲述的是牛郎织女依靠鹊桥相会的故事。
D.不符合题意。该诗句出自杜牧的《秋夕》,描绘了宫女在天阶上躺着观看牵牛织女星的画面,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宫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自身的孤独寂寞,包含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故选:A。
(4)①前怕狼后怕虎:比喻强迫他人去做他们无法胜任的事情。
②一个巴掌拍不响:意为单独一方无法完成某事,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③鼻子都气歪了:形容人特别生气。
④赶鸭子上架:比喻强迫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A.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与“鼻子都气歪了”对应,故选③。
B.强人所难:勉强人家去做他不能做或不愿做的事情。与“赶鸭子上架”对应,故选④。
(5)ACD.不符合题意。
B.符合题意。结合题干中对欧阳询的介绍可知,欧阳询的书法以楷书主,因此排除AD,结合“用笔方整,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可知,B项图片符合要求,这是欧阳询的作品《九成宫醴泉铭》。
故选:B。
故答案为:
(1)八仙过海 铁拐李 汉钟离;
(2)B;
(3)A;
(4)A.③;
B.④;
(5)B。
13.课外阅读。
《故乡的洋槐花》
在故乡,在滩涂,在谷雨走过,农舍瓦屋,家前屋后,乡间小路,单朵或成片,随处可见那凝固的、长在大地上的“云朵”。洁白的洋槐花,一团团、一簇簇盛开在春天的阳光里,绽放在乡土的气息中。
春临滩涂,背着书包的孩童如快乐的小鸟,穿行在密密匝匝的槐花丛中。依次开放的洋槐花,染白了一树树、一片片。洋槐花为蝶形花冠,样子别致,上身微黄短小,下身洁白如裙摆。春洇(yīn)开了,那纤弱、柔曼的花朵从衣胞里也慢慢舒展,在苍翠欲滴、郁郁葱葱的枝叶间小心翼翼地窥探着春光流年,这些春天的使者,宛似浓缩的折扇,又像一串串风铃沙沙摇曳。在属于春天的日子里,她们眨着眼睛,一朵朵、一排排,挤挤挨挨,相互簇拥,守望这美好时光。
槐花飘香,引来了蝴蝶、小蜜蜂,这些小精灵们在温暖的阳光里,在洋槐花丛中飞来飞去,翩翩起舞,流连忘返,蜜蜂嗡嗡吮吸着这明媚的春光,吮吸着花的精髓,酿造出甘美的槐花蜜。
在那个青黄不接的年代,满树的槐花,浓得拨不开。猴子一样的孩童争先恐后地蹿到树上,他们坐在枝丫上,一把一把捋着槐花,将它们装入篮中,塞入嘴里,满嘴的甘甜,清香芬芳,一直甜到肺,一阵阵欢笑从树上洒落,留在了春风里。
在这个季节里,洋槐花被一篮篮提回家,家家户户的门前晒场上,芦苇编织的柴席上,铺满了成片成片的洋槐花,乡邻们翻晒着洋槐花,花朵在他们的手中飞扬,在他们的期待中风干。冬天到了,农人的餐桌上,槐花面疙瘩就成了难得的美味,吃了一碗了,还要眼巴巴地望着锅里有没有,这时便有温暖的一勺加到碗里……
望不够的槐花,闻不够的槐花,吃不够的槐花,如今正与我们渐行渐远。
而我,总在梦境,徜徉于故乡的槐花纷纷落落、层层叠叠铺就的回家的路。
(1)围绕故乡的洋槐花作者回忆了哪些内容?用你学过的梳理信息的方法梳理下列内容。
(2)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孩子的 动作 描写。从这个句子中,我看到一群 活泼、顽皮 的孩子。
(3)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景物的 动态 (动态/静态)描写,写出了洋槐花的特点,表现了春天的家乡 美丽与生机 。
(4)选出对“这时便有温暖的一勺加到碗里”中的“温暖”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D
A.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槐花面疙瘩让人暖和。
B.美味的槐花面疙瘩,给了农人舌尖上的温暖。
C.农人能够再喝上一碗槐花面疙瘩后的满足和幸福感。
D.由添加槐花面疙瘩中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5)“在属于春天的日子里,她们眨着眼睛,一朵朵、一排排,挤挤挨挨,相互簇拥,守望这美好时光。”写一写这个句子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6)作者借故乡的洋槐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槐花飘香,引来了蝴蝶、小蜜蜂,这些小精灵们在温暖的阳光里,在洋槐花丛中飞来飞去,翩翩起舞,流连忘返,蜜蜂嗡嗡吮吸着这明媚的春光,吮吸着花的精髓,酿造出甘美的槐花蜜”可以概括为:洋槐花吸引蝴蝶、蜜蜂。结合“猴子一样的孩童争先恐后地蹿到树上,他们坐在枝丫上,一把一把捋着槐花,将它们装入篮中,塞入嘴里,满嘴的甘甜,清香芬芳,一直甜到肺,一阵阵欢笑从树上洒落,留在了春风里”可以概括为:孩童们争先恐后地摘槐花、吃槐花。结合“在这个季节里,洋槐花被一篮篮提回家,家家户户的门前晒场上,芦苇编织的柴席上,铺满了成片成片的洋槐花,乡邻们翻晒着洋槐花,花朵在他们的手中飞扬,在他们的期待中风干”可以概括为:乡邻们晒槐花。结合“冬天到了,农人的餐桌上,槐花面疙瘩就成了难得的美味,吃了一碗了,还要眼巴巴地望着锅里有没有,这时便有温暖的一勺加到碗里……”可以概括为:乡邻们吃槐花面疙瘩。
(2)考查描写手法、形象分析。句子“猴子一样的孩童争先恐后地蹿到树上,他们坐在枝丫上,一把一把捋着槐花,将它们装入篮中,塞入嘴里,满嘴的甘甜,清香芬芳,一直甜到肺,一阵阵欢笑从树上洒落,留在了春风里”中的“蹿”“捋”“塞”等动词,是对孩子的动作描写,表现孩子们争抢摘槐花的急切与满足。从这个句子中,我看到一群活泼、顽皮的孩子。
(3)考查描写手法、句子理解与赏析。句子“春洇开了,那纤弱、柔曼的花朵从衣胞里也慢慢舒展,在苍翠欲滴、郁郁葱葱的枝叶间小心翼翼地窥探着春光流年,这些春天的使者,宛似浓缩的折扇,又像一串串风铃沙沙摇曳”是对景物的动态描写,写出了洋槐花柔美、灵动的特点,表现了春天家乡的美丽与生机。
(4)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这时便有温暖的一勺加到碗里”中的“温暖”指的是由添加槐花面疙瘩中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故选:D。
(5)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在属于春天的日子里,她们眨着眼睛,一朵朵、一排排,挤挤挨挨,相互簇拥,守望这美好时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洋槐花盛开的情景,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洋槐花的喜爱之情。
(6)考查体会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回忆故乡洋槐花的盛开、采摘、食用等场景,表达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故乡风土人情的眷恋,以及对渐行渐远的乡土文化的怅惘。
故答案为:
(1)景:洋槐花吸引蝴蝶、蜜蜂;事:孩童们争先恐后地摘槐花、吃槐花;乡邻们晒槐花;乡邻们吃槐花面疙瘩;
(2)动作 活泼、顽皮;
(3)动态 美丽与生机;
(4)D;
(5)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洋槐花盛开的情景,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洋槐花的喜爱之情;
(6)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故乡风土人情的眷恋,以及对渐行渐远的乡土文化的怅惘。
14.伏羲,蛇首人身的神秘始祖,在古老的神话故事中,被尊为智慧的化身。恰逢蛇年,关于他的传说更是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人们讲述着他的故事,传承着对智慧与勇气的崇敬。
伏羲结网捕鱼
传说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位人身蛇尾的神,名为伏羲。
有一天,伏羲正带着部落里的人在河里捉鱼。突然,河水汹涌澎湃,龙王站在浪尖上,恶狠狠地喝道:“谁叫你们捉鱼的,你们是要让我断子绝孙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个约定:捉鱼可以,但不能用手。
龙王走了以后,部落里的人躁动起来,开始向伏羲抱怨:“不用手,我们怎么能捉到鱼呢?”伏羲平静地说:“不着急,让我想想,办法肯定会有的。”
第一天,伏羲没有想出办法。
第二天,伏羲还是没有想出办法。
第三天,伏羲有些烦闷,一心想着如何才能不用手就把鱼从水里捉上来。天气已经有些炎热了,他慢慢走到一株大树底下,倚靠在树干上,半躺在那里。
这时,他看到一只蜘蛛从树枝后面钻出来,开始在两根树枝之间织网。蜘蛛左一下,右一下,很快就织成了一张小小的网。网织好后,蜘蛛爬到角落里耐心地等着猎物落网。
很快就有一只苍蝇嗡嗡嗡地飞过来,一头扎进网里。它拼命挣扎,却怎么也无法从网中脱身。这时,蜘蛛从角落里爬过来,苍蝇便成了它的一顿美餐。
伏羲目睹了整个过程,脑子里灵光一闪,兴奋得跳了起来,喊道:“有了,我有办法了!”旁边的人忙问:“什么办法?你有什么办法?”
伏羲说:“蜘蛛就是我的师父,它已经告诉我办法了。”
旁边的人莫名其妙,伏羲顾不上解释,迫不及待地跑到山上,找到一种有韧性的葛藤。他把葛藤交叉编织,织成蜘蛛网的样子,又在网的两端各绑上一根树枝,这样一张简陋的渔网就完成了。
伏羲把他的渔网拿到河边,放进水里,过了一会儿,他把渔网从水里提起来,渔网里竟然全是蹦跳的鱼虾,他欣喜地发现这可比以前用手捉的鱼多十倍都不止呢!
周围的人又惊又喜,高呼起来。
从此,伏羲就教人们如何织网,如何用网捕鱼。他部落里的人学会了,周边部落里的人也学会了。一传十,十传百,远近的人都学会了。从那以后,鱼虾就成为人类重要的食物之一。
(1)请按事情发展顺序缩写这个故事,150字左右。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莫名其妙: 指旁边的人巨额得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迫不及待: 指伏羲来不及解粹,就非常急切地跑到山上。
(3)伏羲之所以说“蜘蛛就是我的师父”,是因为 他从蜘蛛网捕食的过程中得到了结网捕鱼的灵感。
(4)阅读短文,把伏羲心情变化补充完整。
平静 →烦闷→ 兴奋 → 着急 → 欣喜
(5)下列对故事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经过协商,龙王同意伏羲和部落里的人在河里捉鱼,但不能用手。
B.是蜘蛛告诉伏羲,通过结网的方式可以捕到更多的鱼。
C.伏羲第一次做的渔网虽然简陋,但比用手捉的鱼要多十几倍。
D.伏羲不仅教会本部落的人用网捕鱼,还教会了其他部落的人。
(6)阅读文中画“____”的句子,试着把画面写具体。
(7)结合故事,说说伏羲是一个怎样的人。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突然,河水汹涌澎湃,龙王站在浪尖上,恶狠狠地喝道:‘谁叫你们捉鱼的,你们是要让我断子绝孙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个约定:捉鱼可以,但不能用手”“伏羲目睹了整个过程,脑子里灵光一闪,兴奋得跳了起来,喊道:‘有了,我有办法了’”“从此,伏羲就教人们如何织网,如何用网捕鱼。他部落里的人学会了,周边部落里的人也学会了。一传十,十传百,远近的人都学会了。从那以后,鱼虾就成为人类重要的食物之一”,概括为:洪水泛滥,人们无法用手捕鱼,陷入困境。伏羲观察蜘蛛织网捕猎,灵机一动,用葛藤编织成渔网。他用渔网捕鱼,收获颇丰,并教会人们使用渔网,解决了食物问题。渔网捕鱼技术迅速传播,成为人类重要的捕鱼方式。从那以后,鱼虾就成为人类重要的食物之一。
(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莫名其妙”指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结合“旁边的人莫名其妙,伏羲顾不上解释”分析,这里指旁边的人巨额得奇怪,说不出道理来。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结合“伏羲顾不上解释,迫不及待地跑到山上,找到一种有韧性的葛藤”分析,文中指伏羲来不及解释,就非常急切地跑到山上。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这时,他看到一只蜘蛛从树枝后面钻出来,开始在两根树枝之间织网……伏羲目睹了整个过程,脑子里灵光一闪,兴奋得跳了起来,喊道:‘有了,我有办法了!’旁边的人忙问:‘什么办法?你有什么办法’”分析,他从蜘蛛网捕食的过程中得到了结网捕鱼的灵感。
(4)本题考查人物心情分析。结合“伏羲平静地说:‘不着急,让我想想,办法肯定会有的’”“伏羲目睹了整个过程,脑子里灵光一闪,兴奋得跳了起来”“旁边的人莫名其妙,伏羲顾不上解释,迫不及待地跑到山上,找到一种有韧性的葛藤”“伏羲把他的渔网拿到河边,放进水里,过了一会儿,他把渔网从水里提起来,渔网里竟然全是蹦跳的鱼虾,他欣喜地发现这可比以前用手捉的鱼多十倍都不止呢”,概括为:平静、兴奋、着急、欣喜。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C、D正确;
B.有误,结合“伏羲目睹了整个过程,脑子里灵光一闪,兴奋得跳了起来,喊道:‘有了,我有办法了分析,可知选项错误。
故选:B。
(6)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围绕“周围的人又惊又喜,高呼起来”,合理想象当时的画面即可。
(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本文主要写了伏羲受到蜘蛛结网捕苍蝇的启发,发明了渔网,教会了人们用网捕鱼的故事。文章赞扬了伏羲遇事冷静,善于观察、学习、创造,心系百姓、造福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故答案为:
(1)龙王想阻止人们捉鱼,提出可以捉鱼,但不能用用捉。人们无法用手捕鱼,陷入困境。伏羲观察蜘蛛织网捕猎,受到启发,用葛藤编织成渔网。他用渔网捕鱼,收获到蹦跳的鱼虾。伏羲教会人们织网捕鱼,解决了食物问题,渔网捕鱼技术逐渐传播开来。从那以后,鱼虾就成为人类重要的食物之一。
(2)指旁边的人巨额得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指伏羲来不及解粹,就非常急切地跑到山上;
(3)他从蜘蛛网捕食的过程中得到了结网捕鱼的灵感。
(4)平静 兴奋 着急 欣喜;
(5)B;
(6)周围的人先是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紧接着脸上绽放出惊喜的笑容。他们兴奋地挥舞着手臂,嘴里高声呼喊着:“太好了!真是太棒了!”声音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7)伏羲是一个遇事冷静,善于观察、学习、创造,心系百姓、造福人类、具有无私奉献的人。
五、【任务四:水到渠成,书内心感悟】
15.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心爱的东西.如玩具、学习用品……请你以“我最心爱的 ”为题,写一篇习作,表达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解答】范文:
我最心爱的玩具
我有许多玩具,比如乐高拼装积木、变形金刚、仿真冲锋枪、智力拼图、遥控飞机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玩具是乐高积木。
乐高是一种可以自由拼接组装的塑料积木,它通常用一个盒子做为外包装,里面装的零件从几十块到几百块不等,每块都是一边有圆圆的凸粒、另一边有嵌入凸粒的孔。这些零件颜色不同,大小不一,拼出来的东西也各式各样,变化无穷。
记得我第一次玩乐高时,心情非常高兴。我照着说明书把零件一块块拼起来,组装成功之后,就是一个形状逼真的挖掘机。后来,我把“挖掘机”拆了,但说明书早已被妈妈扔掉,于是我就照自己的想像力去拼。呵呵,我居然拼出了一辆汽车。然后我又把汽车拆掉,继续拼新的模型……经过了这次有趣的尝试以后,我就爱上了乐高。
现在,我已经拼成了很多乐高模型,有汽车、船只、手枪、飞机……其中最酷的是一艘航空母舰。它由大约一千块零件组成,结构十分复杂。因为拼装难度大,被列为发烧级乐高,我在爸爸妈妈的协助下,断断续续用了一个月才拼成它。拼成后的航母模型长约一米,宽约二十厘米,高约三十厘米。甲板上“停泊”着一些战斗机,船身还隐藏着一些机关,有可以升降的工作台,有发射炮弹的舷窗,还有装着救生艇的后备仓。家里没有柜子能容下这个体形庞大的家伙,我只好让它呆在书房的空床上,和爸爸玩战斗游戏的时候,它是我的军事装备之一。
这就是乐高,我最心爱的玩具,请你和我一起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