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西百色市平果市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第Ⅰ卷积累与运用(28分)
1.(2分)哪一个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 )
A.削弱 B.削皮 C.削减 D.剥削
2.(2分)下面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侵略 隐敝 B.忘怯 典礼
C.陷阱 拐弯 D.允诺 迟廷
3.(2分)“浸”这个字最有可能的意思是什么?( )
A.泡,使渗透
B.不许,制止
C.持久不变的
D.侵犯,夺取别人的权利
4.(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不会读“恃”,应该用音序查字法来查字典。
B.“舀”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爫”部,再查7画。
C.“匣”字共有7画,第七笔的笔画名称是“竖折”。
D.“幽、丘、乃、亩”都是独体字。
5.(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B.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C.这个速度跟鸵鸟比起来差远了——鸵鸟奔跑的最大速度约72千米每小时。
D.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
6.(2分)哪一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 )
A.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是我国的无价之宝。
B.请你不要把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当作理所当然。
C.大家同心协力,最终战胜了困难。
D.王老师在课堂上总是很严肃,经常让同学们眉开眼笑。
7.(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这句话是反问句。
B.“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和“我好像听到了妈妈的呼唤声。”都是比喻句。
C.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成转述句是: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D.“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和“大火连烧三天,整个北京城被烟云笼罩了。”意思一样。
8.(2分)哪一个句子没有毛病?( )
A.博物馆展出了来自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B.这学期,同学们的学习态度都有很大的提高。
C.老牛用温和的语气和慈祥的目光注视着牛郎织女。
D.对这里的情况,我们已经很熟悉了。
二、解答题。
9.(6分)默写句子。
(1)王师北定中原日, 。(陆游《示儿》)
(2) ,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 , ”表达了期待杰出人物涌现的愿望。
(4)时光易逝,陶渊明曾用“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 ”告诫我们要惜时奋进。
10.(6分)综合性学习。
如果你有机会到江西的南昌、九江等地游览,你一定会见到当地的一种特产名吃茶饼。且不说那茶饼味道怡人,连那茶饼的外包装也可以让你品味一番呢。
梁山好汉宋江浔阳楼醉题反诗,使得浔阳楼名扬天下。其实,早在唐代,浔阳楼就已是誉满江南的一座著名的茶酒楼了。因浔阳楼坐落在长江之滨,往来商贾官吏多聚于此,至宋朝,浔阳楼更是盛极一时。绵延的茶楼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培植了名扬天下的浔阳楼四宝——一酒、一菜、一茶、一点,酒为蓝桥风月酒,菜为东坡肉,茶为云雾茶,点为浔阳楼茶饼。 浔阳楼茶饼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朝,绵延至今千余年,有“香不见花、甜不顶口、皮脆馅酥”的特点,为江西四大传统糕点之一,伟大的北宋诗人苏东坡曾赋诗赞曰:“小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1)以上材料是“ ”这种特产的外包装说明书,说明书中的“商贾”“墨客”的意思分别是商人和 。
(2)从说明书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有一位古代著名的大诗人 曾到过此地,并赋诗赞赏;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古典名著《 》中宋江浔阳楼醉题反诗的故事。
(3)如果有外地朋友来做客,你要介绍一种家乡的小吃给他们,你会怎么说呢?请选择一种小吃介绍哦,比如油炸脆饼、五色糯米饭、卷筒粉、三角粽等。
三、第Ⅱ卷阅读与欣赏(42分)
11.(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题。
落花生(节选)
①“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②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③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④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⑤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mù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⑥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⑦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 )不好看,( )很有用。”
⑧我说:“那么,人( )做有用的人,( )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⑨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文中括号里填入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 所以 即使 也
B.如果 就 因为 所以
C.虽然 可是 要 不要
D.尽管 还 不是 而是
(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加点的“体面”指的是体贴。
B.父亲希望“我们”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有用的人。
C.选文借花生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做借物喻人。
D.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父亲认为花生即使成熟了,也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很可贵。
(3)家人在议花生时,所站的角度各不相同,父亲着眼于赞美花生的
A.味道
B.作用
C.价钱
D.品质
(4)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①爱mù
②榨(zhá zhà)油
(5)选文写桃子、石榴、苹果等水果“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上”,而花生却“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这是一种 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6)生活中,有许多人像花生一样,不追求名声,默默奉献。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请写一写。
12.(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题。
“硬翅膀”的纸飞机
①新上任的班主任葛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这一天,她正在给五年级的学生上课,在黑板上认真地板书。一向爱做恶作剧的张明叠了一只纸飞机,准备给这位( )的班主任老师一个特殊的“见面礼”,于是他使劲儿将纸飞机朝黑板方向抛去。
②可是,纸飞机还没飞到讲台就“熄火”了,“坠落”在讲台边。顿时,教室里一阵哄笑。当葛老师回身讲课时,又是一片安静。过了一会儿,当葛老师再次转身板书时,张明又抛出了一只纸飞机,这回纸飞机很争气,直飞黑板,( )地“撞”在葛老师的手臂上,又是一阵哄笑!
③年轻的葛老师转过身,表情淡定地望着在座的学生。教室里安静了许多,所有的学生都在等待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葛老师弯下身,拾起地上的两只纸飞机,慢慢地走到了张明的面前,笑着问:“这都是你的‘杰作’吧?”望着葛老师异样的表情,张明反而感到 ( )。教室里突然“凝固”了,没有一点响声……
④年轻的葛老师依然笑着问:“张明同学,你能回答老师一个简单的问题吗?”张明抬起头,用有些惭愧而又好奇的眼睛盯着葛老师。所有的目光也都齐刷刷地转向葛老师。“你能告诉我,为什么第一只纸飞机没能‘撞’到我,第二只却准确地‘撞’到我了吗?”张明 ( )地回答:“第……第……第一只纸飞机太软了,飞不起来,第二只我是用硬纸叠的。”
⑤葛老师走向讲台,严肃地对同学们说:“说得好!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其实都是一只纸飞机,软纸叠的纸飞机永远飞不起来,它没有硬翅膀,只有练就了一对硬翅膀,才能飞得又高又远!”望着已经被深深吸引住的学生,葛老师不失时机地说:“如果我们每一天都在无所谓地浪费时间,而不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学习上,那么我们的翅膀永远不会变硬,也永远飞不高飞不远!”说完,葛老师把第二只纸飞机抛向空中,所有的目光随着那双“硬翅膀”在移动……
⑥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从某个角度看,我们每个人也都是一只纸飞机,软纸叠的纸飞机永远飞不起来,因为它没有硬翅膀。只有练就了一对硬翅膀,才能飞得又高又远!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成为一只带有“硬翅膀”的“纸飞机”。
(1)联系上下文,给文中的空白处选择合适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知所措
②初来乍到
③支支吾吾
④不偏不倚
A.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①③②④
(2)下列不属于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活动描写
(3)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短文的结构方式是“总——分”。
B.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C.第①自然段“一个特殊的‘见面礼’”中的“见面礼”指的是纸飞机。
D.本文主要写张明用纸飞机对新来的葛老师做恶作剧,老师没有生气,而是借纸飞机教育引导同学们,只有练就了一对硬翅膀,才能飞得又高又远。同学们深受教育。
(4)文中张明的心理活动跌宕起伏,第④段中面对葛老师再次笑着提问,张明的心理活动是
A.高兴,好奇
B.开心,期待
C.惭愧,好奇
D.幸灾乐祸
(5)你喜欢文中的葛老师吗?请从文中找出一处描写葛老师的句子,并写下你的批注。
句子:
批注:
(6)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只有练就了一对硬翅膀,才能飞得又高又远”这句话的理解。
13.(1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一】2023年冬季以来,哈尔滨凭借冰雪旅游火爆出圈。“身穿羽绒服,头戴大盖帽”“坐在行李箱,双脚不着地”“喜欢雪地大漂移”……当具备以上几个特征,你将被识别为“南方小土豆”。让东北司机遇到你秒变夹子音,让东北大姨为你摆盘端上冻梨,由此展开一场“被宠上天”的东北之旅。哈尔滨文旅的火爆,充分体现了“顾客至上”的理念。
【材料二】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在2023年7月8日上映,首日累计票房破亿,成为2023年暑期档第一部适合全年龄段观看的电影,片中有多首唐诗名句的视觉化呈现,深受孩子们追捧。这是一部以唐代历史为背景的电影,借助顶级动画技术展现出大唐多地盛景,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气象万千的盛唐风貌,诠释独属中国人的浪漫。《长安三万里》的热映,让“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出游新主题:松州、洞庭湖、黄鹤楼、长安城、瘦西湖、梁园、潼关、白帝城……这些在诗词里流传千年的故地,再次成为热门景点。
【材料三】据相关报道,仅在今年3月份的前20天,天水市的游客接待量就高达23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14亿元。且在3月20日,天水市还达成了单日接待游客17.7万人次、旅游收入1.05亿元的新纪录,数据增长率分别为15.61%、14.26%。期间麦积山、伏羲庙等热门景区,也迎来了游客的爆发式增长。此外,为了让外地游客品尝到地道的天水麻辣烫,天水市精心打造了麻辣烫一条街,筛选全市39家口碑较好、受网友追捧的天水麻辣烫经营者入驻。为了方便外地游客,天水还专门开设了麻辣烫公交车专线。
(1)哈尔滨的旅游特色是
A.美食
B.冰雪
C.文化
D.影视
(2)下面不属于“南方小土豆”特征的一项是
A.喜欢雪地大漂移
B.身穿羽绒服,头戴大盖帽
C.遇到司机秒变夹子音
D.坐在行李箱,双脚不着地
(3)根据以上材料,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综合收入近14亿元”中的“近”可以删去。
B.“顾客至上”的理念是哈尔滨文旅火爆的重要原因之一。
C.今年3月份的第20日,天水市单日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收入创下新纪录。
D.天水市打造麻辣烫一条街是为了让外地游客品尝到地道的天水麻辣烫,推广当地特色美食文化。
(4《长安三万里》中深受孩子们追捧的是
A.历史人物
B.唐代服饰
C.动画技术
D.唐诗名句的视觉化呈现
(5)《长安三万里》里出现了许多旅游景点,如洞庭湖、黄鹤楼、长安城、白帝城……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点,写一句你由这个景点想到的诗句。
(6)读完这三则材料,你能为家乡旅游业发展提出哪些建议呢?(比如,可以像天水市那样打造美食街,把好吃的集中起来,还可以开设专门的公交车专线,方便游客去品尝等。)
四、第Ⅲ卷表达与交流(30分)
14.(30分) 题目:晒一晒
提示:“晒”已经成为十分流行的网络用语,“晒”就是与人一起分享。晒一晒我的心爱之物,与人分享物品的独特与美好;晒一晒我的老师,与人分享老师的可爱与幽默;晒一晒一本好书、一处美景、一种对未来家乡的奇思妙想……同学们,你想“晒”点儿什么呢?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把想“晒”的内容写具体。③字数不少于400字。
2024-2025学年广西百色市平果市五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C A A D D B D
一、第Ⅰ卷积累与运用(28分)
1.(2分)哪一个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 )
A.削弱 B.削皮 C.削减 D.剥削
【解答】“削”是一个多音字,有“xuē”和“xiāo”两个读音。读音“xuē”:有减少、除去、像刀削那样去掉等意思,常用于一些书面语、复合词中。读音“xiāo”:表示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或一截。
A.读音相同,“削弱”意思是力量、势力减弱,使变弱。“削”应读“xuē”。
B.读音不同,“削皮”就是用刀把物体的外皮去掉。“削”应读“xiāo”。
C.读音相同,“削减”指从已定的数目中减去。“削”应读“xuē”。
D.读音相同,“剥削”指无偿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或产品,主要是凭借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来进行的。“削”应读“xuē”。
故选:B。
2.(2分)下面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侵略 隐敝 B.忘怯 典礼
C.陷阱 拐弯 D.允诺 迟廷
【解答】A.有误,“隐敝”应为“隐蔽”,“隐蔽”指借助别的东西遮盖掩藏。
B.有误,“忘怯”应为“忘却”,“忘却”即忘记。
C.正确。
D.有误,“迟廷”应为“迟延”,“迟延”就是耽搁、拖延。
故选:C。
3.(2分)“浸”这个字最有可能的意思是什么?( )
A.泡,使渗透
B.不许,制止
C.持久不变的
D.侵犯,夺取别人的权利
【解答】从字形上看,“浸”是左右结构,左边为“氵”,在汉字中,“氵”部首通常与水有关。像“洗”“泡”“浇”等字,都因为有“氵”而带有水的动作含义。从词汇角度,有“浸泡”这个词,如“把黄豆浸泡在水里”,很明显是将黄豆放在水里泡的意思;还有“浸透”,比如“汗水浸透了衣服”,体现出液体(汗水)渗透进物体(衣服)的意思。这些常见词汇都表明“浸”与水的浸泡、渗透动作紧密相关。
故选:A。
4.(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不会读“恃”,应该用音序查字法来查字典。
B.“舀”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爫”部,再查7画。
C.“匣”字共有7画,第七笔的笔画名称是“竖折”。
D.“幽、丘、乃、亩”都是独体字。
【解答】A.有误,不会读“恃”,应该用部首查字法来查字典。
BCD.正确。
故选:A。
5.(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B.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C.这个速度跟鸵鸟比起来差远了——鸵鸟奔跑的最大速度约72千米每小时。
D.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句中的“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四个词语属于并列关系,都是生活日用品,应该使用顿号进行停顿。
故选:D。
6.(2分)哪一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 )
A.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是我国的无价之宝。
B.请你不要把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当作理所当然。
C.大家同心协力,最终战胜了困难。
D.王老师在课堂上总是很严肃,经常让同学们眉开眼笑。
【解答】ABC.恰当。
D.不恰当,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结合词义可知,与前半句“王老师在课堂上总是很严肃”的语境不契合。
故选:D。
7.(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这句话是反问句。
B.“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和“我好像听到了妈妈的呼唤声。”都是比喻句。
C.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成转述句是: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D.“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和“大火连烧三天,整个北京城被烟云笼罩了。”意思一样。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把珍珠鸟比做成“球儿”,是比喻句。“我好像听到了妈妈的呼唤声”这句话仅仅表达了一种感觉或相似的情况,而不是使用了比喻性的语言,因此并不是比喻句。
故选:B。
8.(2分)哪一个句子没有毛病?( )
A.博物馆展出了来自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B.这学期,同学们的学习态度都有很大的提高。
C.老牛用温和的语气和慈祥的目光注视着牛郎织女。
D.对这里的情况,我们已经很熟悉了。
【解答】A.有语病,语序不当。可将“几千年前”和“刚出土”调换顺序。
B.有语病,搭配不当。“学习态度”不能和“提高”搭配,可将“态度”改为“成绩”。
C.有语病,搭配不当。“温和的语气”不能和“注视”搭配,可将“温和的语气和”去掉。
D.没有语病。
故选:D。
二、解答题。
9.(6分)默写句子。
(1)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2)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 我劝天公重抖擞 , 不拘一格降人材 ”表达了期待杰出人物涌现的愿望。
(4)时光易逝,陶渊明曾用“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 , 岁月不待人 ”告诫我们要惜时奋进。
【解答】(1)书写时注意“祭、翁”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青、楼”的正确写法。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的意思是,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需要更多杰出人才的迫切愿望,同时也希望朝廷能够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地选拔和任用人才。书写时注意“抖、擞、降”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注意“勉、励、待”的正确写法。
故答案为:
(1)家祭无忘告乃翁;
(2)山外青山楼外楼;
(3)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4)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10.(6分)综合性学习。
如果你有机会到江西的南昌、九江等地游览,你一定会见到当地的一种特产名吃茶饼。且不说那茶饼味道怡人,连那茶饼的外包装也可以让你品味一番呢。
梁山好汉宋江浔阳楼醉题反诗,使得浔阳楼名扬天下。其实,早在唐代,浔阳楼就已是誉满江南的一座著名的茶酒楼了。因浔阳楼坐落在长江之滨,往来商贾官吏多聚于此,至宋朝,浔阳楼更是盛极一时。绵延的茶楼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培植了名扬天下的浔阳楼四宝——一酒、一菜、一茶、一点,酒为蓝桥风月酒,菜为东坡肉,茶为云雾茶,点为浔阳楼茶饼。 浔阳楼茶饼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朝,绵延至今千余年,有“香不见花、甜不顶口、皮脆馅酥”的特点,为江西四大传统糕点之一,伟大的北宋诗人苏东坡曾赋诗赞曰:“小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1)以上材料是“ 浔阳楼茶饼 ”这种特产的外包装说明书,说明书中的“商贾”“墨客”的意思分别是商人和 文人 。
(2)从说明书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有一位古代著名的大诗人 苏轼 曾到过此地,并赋诗赞赏;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古典名著《 水浒传 》中宋江浔阳楼醉题反诗的故事。
(3)如果有外地朋友来做客,你要介绍一种家乡的小吃给他们,你会怎么说呢?请选择一种小吃介绍哦,比如油炸脆饼、五色糯米饭、卷筒粉、三角粽等。
【解答】(1)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结合材料中提到“如果你有机会到江西的南昌、九江等地游览,你一定会见到当地的一种特产名吃茶饼。”和第②段中“浔阳楼茶饼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朝,绵延至今千余年”可知,材料主要是介绍浔阳楼茶饼。在第①段“让来往商贾墨客多聚于此”的“商贾”一词,在古汉语中常用来指代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即商人。在现代汉语中,“商贾”仍然保留着这一含义,常用来形容那些从事商业经营的人。“墨客”一词,“墨”,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客”,人,“墨客”指文人学士,即文人,也指擅长文章的人或读书人。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第②段中“伟大的北宋诗人苏东坡曾赋诗赞曰:‘小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可知,这句话直接指出了苏东坡不仅到访过浔阳楼,还对当地的茶饼赞不绝口,留下了诗句作为见证。由此推测出苏轼一定是去过江西,吃过茶饼才能够赋诗赞美。结合材料中第①段“梁山好汉宋江浔阳楼醉题反诗,使浔阳楼名扬天下。”可知,这句话告诉我们,浔阳楼因为宋江的这一壮举而闻名遐迩,成为了《水浒传》中一个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因此故事出自《水浒传》。
(3)考查推荐介绍。题干要求,选择一种当地特色的小吃进行介绍。介绍时,选择的小吃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能够代表家乡的文化和风味。这样既能展示家乡的独特魅力,又能激发外地朋友的好奇心。在介绍小吃时,可以穿插一些与之相关的故事或传说,增加趣味性和文化深度。小吃的口感是吸引食客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介绍时,可以详细描述小吃的味道、口感和食用体验,让外地朋友仿佛已经品尝到了这种小吃。示例:如果有外地朋友来做客,我会介绍家乡的卷筒粉给他们。卷筒粉是我们这里的特色小吃,皮薄馅多,口感滑嫩。里面的馅料有猪肉、豆芽、黄瓜丝等,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上辣椒酱或蒜泥,吃起来既鲜美又爽口。每次有朋友来,我都会带他们去品尝,大家都赞不绝口。
故答案为:
(1)浔阳楼茶饼 文人;
(2)苏东坡 水浒传;
(3)如果有外地朋友来做客,我会介绍家乡的卷筒粉给他们。卷筒粉是我们这里的特色小吃,皮薄馅多,口感滑嫩。里面的馅料有猪肉、豆芽、黄瓜丝等,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上辣椒酱或蒜泥,吃起来既鲜美又爽口。每次有朋友来,我都会带他们去品尝,大家都赞不绝口。
三、第Ⅱ卷阅读与欣赏(42分)
11.(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题。
落花生(节选)
①“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②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③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④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⑤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mù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⑥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⑦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 )不好看,( )很有用。”
⑧我说:“那么,人( )做有用的人,( )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⑨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文中括号里填入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C
A.因为 所以 即使 也
B.如果 就 因为 所以
C.虽然 可是 要 不要
D.尽管 还 不是 而是
(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A.文中加点的“体面”指的是体贴。
B.父亲希望“我们”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有用的人。
C.选文借花生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做借物喻人。
D.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父亲认为花生即使成熟了,也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很可贵。
(3)家人在议花生时,所站的角度各不相同,父亲着眼于赞美花生的 D
A.味道
B.作用
C.价钱
D.品质
(4)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①爱mù 慕
②榨(zhá zhà)油 zhà
(5)选文写桃子、石榴、苹果等水果“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上”,而花生却“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这是一种 对比 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更加鲜明地表现了花生的品质。
(6)生活中,有许多人像花生一样,不追求名声,默默奉献。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请写一写。
【解答】(1)考查关联词。结合第⑦段中“它( )不好看,( )很有用。”可知,前后之间存在转折关系,故填入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结合第⑧段中“人( )做有用的人,( )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可知,这两句之前存在选择关系,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故填入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要……不要……”。故选:C。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A.说法有误。“体面”指的是外表好看、有面子,而不是体贴。BCD.正确。故选:A。
(3)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第②段可知,姐姐首先提到“花生的味道很美”,这是从味道的角度来评价花生。结合第③段可知,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这是从花生的作用或功能角度来评价。结合第④段可知,“我”提到“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这是从价格或经济性的角度来评价花生。结合第⑤段可知,这段话明确表达了父亲对花生品质的赞美——它虽然外表不起眼,但内在却充满了价值。父亲通过对比其他水果的张扬与花生的内敛,进一步强调了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故选:D。
(4)考查看拼音写汉字、汉字读音。结合语境可知,“爱mù”是表达表示喜爱、向往。故填写“慕”。“榨”是一个形声字,从木,窄声,本义指压出物体里汁液的器具,如“油榨”“酒榨”等。在“榨油”这个词中,“榨”表示通过挤压等方式从植物种子或果实中提取油脂的过程,因此读作zhà。而zhá并不是“榨”的正确读音,在汉语中并没有这个发音对应“榨”的情况。“榨(zhà)油”表示通过压榨等方式从植物中提取油分。
(5)考查写作手法。选文写桃子、石榴、苹果等水果“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上”,而花生却“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这是一种对比的写法。通过对比桃子、石榴、苹果等水果的鲜艳外观和高挂枝头的显眼位置,与花生埋在地里、矮矮生长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花生默默无闻、不张扬的特质。这种对比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花生与众不同的生长方式和品质。这种对比写法强化了文章的主题,即赞美花生般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
(6)考查开放探究。阅读题干可知,问题的核心是要我们找出并描述生活中像花生一样的人,即那些不追求名声,默默奉献的人。结合短文可知,这些人应该是低调、不张扬,不追求个人的名声和荣誉,而是默默地为他人或社会做出贡献。结合生活实际可知,这样的人可能是在工作中默默付出的同事,也可能是在社区里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或者是家庭中默默支持家人的亲人。
故答案为:
(1)C;
(2)A;
(3)D;
(4)①慕;②zhà;
(5)对比 更加鲜明地表现了花生的品质;
(6)当然有。比如我的老师,他总是默默无闻地为我们付出,无论是学习上的指导还是生活上的关心,他都做得无微不至。他从不追求名利,只是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学生们奉献着。
12.(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题。
“硬翅膀”的纸飞机
①新上任的班主任葛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这一天,她正在给五年级的学生上课,在黑板上认真地板书。一向爱做恶作剧的张明叠了一只纸飞机,准备给这位( )的班主任老师一个特殊的“见面礼”,于是他使劲儿将纸飞机朝黑板方向抛去。
②可是,纸飞机还没飞到讲台就“熄火”了,“坠落”在讲台边。顿时,教室里一阵哄笑。当葛老师回身讲课时,又是一片安静。过了一会儿,当葛老师再次转身板书时,张明又抛出了一只纸飞机,这回纸飞机很争气,直飞黑板,( )地“撞”在葛老师的手臂上,又是一阵哄笑!
③年轻的葛老师转过身,表情淡定地望着在座的学生。教室里安静了许多,所有的学生都在等待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葛老师弯下身,拾起地上的两只纸飞机,慢慢地走到了张明的面前,笑着问:“这都是你的‘杰作’吧?”望着葛老师异样的表情,张明反而感到 ( )。教室里突然“凝固”了,没有一点响声……
④年轻的葛老师依然笑着问:“张明同学,你能回答老师一个简单的问题吗?”张明抬起头,用有些惭愧而又好奇的眼睛盯着葛老师。所有的目光也都齐刷刷地转向葛老师。“你能告诉我,为什么第一只纸飞机没能‘撞’到我,第二只却准确地‘撞’到我了吗?”张明 ( )地回答:“第……第……第一只纸飞机太软了,飞不起来,第二只我是用硬纸叠的。”
⑤葛老师走向讲台,严肃地对同学们说:“说得好!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其实都是一只纸飞机,软纸叠的纸飞机永远飞不起来,它没有硬翅膀,只有练就了一对硬翅膀,才能飞得又高又远!”望着已经被深深吸引住的学生,葛老师不失时机地说:“如果我们每一天都在无所谓地浪费时间,而不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学习上,那么我们的翅膀永远不会变硬,也永远飞不高飞不远!”说完,葛老师把第二只纸飞机抛向空中,所有的目光随着那双“硬翅膀”在移动……
⑥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从某个角度看,我们每个人也都是一只纸飞机,软纸叠的纸飞机永远飞不起来,因为它没有硬翅膀。只有练就了一对硬翅膀,才能飞得又高又远!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成为一只带有“硬翅膀”的“纸飞机”。
(1)联系上下文,给文中的空白处选择合适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B
①不知所措
②初来乍到
③支支吾吾
④不偏不倚
A.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①③②④
(2)下列不属于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D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活动描写
(3)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A.这篇短文的结构方式是“总——分”。
B.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C.第①自然段“一个特殊的‘见面礼’”中的“见面礼”指的是纸飞机。
D.本文主要写张明用纸飞机对新来的葛老师做恶作剧,老师没有生气,而是借纸飞机教育引导同学们,只有练就了一对硬翅膀,才能飞得又高又远。同学们深受教育。
(4)文中张明的心理活动跌宕起伏,第④段中面对葛老师再次笑着提问,张明的心理活动是 C
A.高兴,好奇
B.开心,期待
C.惭愧,好奇
D.幸灾乐祸
(5)你喜欢文中的葛老师吗?请从文中找出一处描写葛老师的句子,并写下你的批注。
句子: 葛老师走向讲台,严肃地对同学们说:“说得好!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其实都是一只纸飞机,软纸叠的纸飞机永远飞不起来,它没有硬翅膀,只有练就了一对硬翅膀,才能飞得又高又远!”
批注: 这段文字通过语言和神态描写展现了一位富有哲理、善于启发学生的教师形象。葛老师通过纸飞机的比喻,将深奥的道理转化为易于理解、直观的形象。这种教学方式既生动又富有启发性,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6)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只有练就了一对硬翅膀,才能飞得又高又远”这句话的理解。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①“不知所措”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符合张明面对葛老师异样表情时的心理状态。
②“初来乍到”形容刚刚来到一个新地方,对这里的情况还不熟悉。
③“支支吾吾”指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
④不偏不倚:指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的态度。
结合第①段中“新上任的班主任葛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可知,这符合葛老师新上任的情境。应选“初来乍到”,故选②。
结合第②段中“这回纸飞机很争气,直飞黑板”可知,这里形容纸飞机准确地“撞”到葛老师的手臂上。应选“不偏不倚”,故选④。
结合第③段中“望着葛老师异样的表情,张明反而感到( )。”可知张明不知道怎么了,应选“不知所措”,故选①。
结合第④段中“第……第……第一只纸飞机太软了,飞不起来,第二只我是用硬纸叠的。”可知,这里用“支支吾吾”符合张明回答葛老师问题时吞吞吐吐的状态。故选③。
故选:B。
(2)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理解和运用。阅读第③段划线句子“葛老师弯下身,拾起地上的两只纸飞机,慢慢地走到了张明的面前,笑着问:‘这都是你的‘杰作’吧?’”可知,这句话中描述了葛老师弯下身、拾起纸飞机、走到张明面前的动作。这属于动作描写。句子中描述了葛老师说的话:“这都是你的‘杰作’吧?”这是语言描写;通过“笑着问”可以看出葛老师的神态是微笑的。这句话中没有直接描述葛老师的内心活动或想法,因此不属于心理活动描写。故选:D。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A.有误。这篇短文的结构方式并不是简单的“总——分”。虽然文章最后两段有总结性的表述,但整个文章更多地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即张明叠纸飞机、纸飞机撞击老师、老师利用纸飞机进行教育等情节)来叙述的,并在叙述中逐渐展开主题。因此,将文章的结构方式概括为“总——分”是不准确的。
B、C、D正确。
故选:A。
(4)本题考查人物情感分析。
结合第④段中“张明抬起头,用有些惭愧而又好奇的眼睛盯着葛老师。”可知,张明因为恶作剧被葛老师发现而感到惭愧,同时又被葛老师的问题所吸引而感到好奇。故选:C。
(5)本题考查阅读策略和方法。
阅读题干可知,题干要求我们仔细阅读文本,特别是关注那些直接描述葛老师言行举止、神态表情或内心活动的句子。我们需要筛选出那些能够体现葛老师性格特征、教育理念或与学生互动方式的句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批注是对所选句子的理解和评价,需要基于文本内容,结合个人感受和思考。撰写批注时,批注可以包括对葛老师性格、教育方式的评价,也可以是对句子所蕴含的教育意义或人生哲理的解读。
示例:句子:葛老师走向讲台,严肃地对同学们说:“说得好!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其实都是一只纸飞机,软纸叠的纸飞机永远飞不起来,它没有硬翅膀,只有练就了一对硬翅膀,才能飞得又高又远!”
批注:这段文字通过语言和神态描写展现了一位富有哲理、善于启发学生的教师形象。葛老师通过纸飞机的比喻,将深奥的道理转化为易于理解、直观的形象。这种教学方式既生动又富有启发性,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6)本题考查主旨大意。
通读文本可知,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其中“硬翅膀”比喻个人的能力、技能、知识、经验等内在素质,“飞得又高又远”则比喻个人在事业、学业、生活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进步。在作答时,可以从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出发,阐述练就“硬翅膀”(如学习能力、专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等)对于实现个人价值、追求更高目标的重要性。
例: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只有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能力、锤炼品质,练就一对“硬翅膀”,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自信和勇气,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远的梦想。同时,练就“硬翅膀”也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需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和成长。
故答案为:
(1)B;
(2)D;
(3)A;
(4)葛老师走向讲台,严肃地对同学们说:“说得好!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其实都是一只纸飞机,软纸叠的纸飞机永远飞不起来,它没有硬翅膀,只有练就了一对硬翅膀,才能飞得又高又远!”
这段文字通过语言和神态描写展现了一位富有哲理、善于启发学生的教师形象。葛老师通过纸飞机的比喻,将深奥的道理转化为易于理解、直观的形象。这种教学方式既生动又富有启发性,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5)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只有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能力、锤炼品质,练就一对“硬翅膀”,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自信和勇气,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远的梦想。同时,练就“硬翅膀”也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需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和成长。
13.(1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一】2023年冬季以来,哈尔滨凭借冰雪旅游火爆出圈。“身穿羽绒服,头戴大盖帽”“坐在行李箱,双脚不着地”“喜欢雪地大漂移”……当具备以上几个特征,你将被识别为“南方小土豆”。让东北司机遇到你秒变夹子音,让东北大姨为你摆盘端上冻梨,由此展开一场“被宠上天”的东北之旅。哈尔滨文旅的火爆,充分体现了“顾客至上”的理念。
【材料二】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在2023年7月8日上映,首日累计票房破亿,成为2023年暑期档第一部适合全年龄段观看的电影,片中有多首唐诗名句的视觉化呈现,深受孩子们追捧。这是一部以唐代历史为背景的电影,借助顶级动画技术展现出大唐多地盛景,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气象万千的盛唐风貌,诠释独属中国人的浪漫。《长安三万里》的热映,让“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出游新主题:松州、洞庭湖、黄鹤楼、长安城、瘦西湖、梁园、潼关、白帝城……这些在诗词里流传千年的故地,再次成为热门景点。
【材料三】据相关报道,仅在今年3月份的前20天,天水市的游客接待量就高达23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14亿元。且在3月20日,天水市还达成了单日接待游客17.7万人次、旅游收入1.05亿元的新纪录,数据增长率分别为15.61%、14.26%。期间麦积山、伏羲庙等热门景区,也迎来了游客的爆发式增长。此外,为了让外地游客品尝到地道的天水麻辣烫,天水市精心打造了麻辣烫一条街,筛选全市39家口碑较好、受网友追捧的天水麻辣烫经营者入驻。为了方便外地游客,天水还专门开设了麻辣烫公交车专线。
(1)哈尔滨的旅游特色是 B
A.美食
B.冰雪
C.文化
D.影视
(2)下面不属于“南方小土豆”特征的一项是 C
A.喜欢雪地大漂移
B.身穿羽绒服,头戴大盖帽
C.遇到司机秒变夹子音
D.坐在行李箱,双脚不着地
(3)根据以上材料,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A.“综合收入近14亿元”中的“近”可以删去。
B.“顾客至上”的理念是哈尔滨文旅火爆的重要原因之一。
C.今年3月份的第20日,天水市单日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收入创下新纪录。
D.天水市打造麻辣烫一条街是为了让外地游客品尝到地道的天水麻辣烫,推广当地特色美食文化。
(4《长安三万里》中深受孩子们追捧的是 D
A.历史人物
B.唐代服饰
C.动画技术
D.唐诗名句的视觉化呈现
(5)《长安三万里》里出现了许多旅游景点,如洞庭湖、黄鹤楼、长安城、白帝城……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点,写一句你由这个景点想到的诗句。
(6)读完这三则材料,你能为家乡旅游业发展提出哪些建议呢?(比如,可以像天水市那样打造美食街,把好吃的集中起来,还可以开设专门的公交车专线,方便游客去品尝等。)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材料一中“2023年冬季以来,哈尔滨凭借冰雪旅游火爆出图。”可知,哈尔滨的旅游特色是“冰雪”。故选:B。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材料一中“‘身穿羽绒服,头戴大盖帽’‘坐在行李箱,双脚不着地’‘喜欢雪地大漂移’……当具备以上几个特征,你将被识别为“南方小土豆”。”可知,“南方小土豆”的特征包括“身穿羽绒服,头戴大盖帽”“坐在行李箱,双脚不着地”“喜欢雪地大漂移”,而“遇到司机秒变夹子音”是东北司机对“南方小土豆”的特殊反应,并非其特征。故选:C。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说明语言。
A.说法有误。“近”表示接近但未达到,如果删去,则变成了确切的14亿元,这与原文意思不符,因此不能删去。
B、C、D正确。
故选:A。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材料二中“片中有多首唐诗名句的视觉化呈现,深受孩子们追捧。”可知,唐诗名句的视觉化呈现是深受孩子们追捧的原因。故选:D。
(5)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识记和理解。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我们知道有多个景点可供选择,包括洞庭湖、黄鹤楼、长安城、白帝城等。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因此在选择时可以结合自己所熟知的诗句。不要张冠李戴。如:我看到洞庭湖就想到“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阅读三则材料可知,这三则材料分别涉及哈尔滨的冰雪旅游、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对旅游的影响以及天水市的旅游发展和美食推广。根据题干要求需要提出建议。提出的建议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借鉴材料中的成功经验或针对材料中提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哈尔滨的材料中,可以提炼出“冰雪旅游”和“顾客至上”的理念。从《长安三万里》的材料中,可以注意到文化元素(如唐诗)对旅游的推动作用,以及电影与旅游的结合。从天水市的材料中,可以学习到打造美食街、开设公交车专线等具体措施对提升旅游体验的作用。建议不应局限于材料中提到的方法,还可以结合当前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如智慧旅游、生态旅游等)提出新的、有创意的建议。例:①结合哈尔滨的旅游文化,可以贯彻“顾客至上”的理念,提升旅游服务质量。②借鉴天水的旅游方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故答案为:
(1)B;
(2)C;
(3)A;
(4)D;
(5)我看到洞庭湖就想到“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6)①像哈尔滨那样,充分利用家乡的独特资源如自然风光。②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如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加强对家乡旅游资源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第Ⅲ卷表达与交流(30分)
14.(30分) 题目:晒一晒
提示:“晒”已经成为十分流行的网络用语,“晒”就是与人一起分享。晒一晒我的心爱之物,与人分享物品的独特与美好;晒一晒我的老师,与人分享老师的可爱与幽默;晒一晒一本好书、一处美景、一种对未来家乡的奇思妙想……同学们,你想“晒”点儿什么呢?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把想“晒”的内容写具体。③字数不少于400字。
【解答】范文:
晒一晒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很美,我喜欢家乡的每一个地方,但我最喜欢的是家乡的大山。
家乡的山上布满了茂密的树林,林中树木笔直地站立着,像一排排士兵守着自己的家园。从远处看,山上像盖了一层绿色的地毯。
春天,树木发出了嫩绿的新芽,山野变得郁郁葱葱。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有红的、黄的、白的……远远望去,山野又换上了彩色的衣裳。而这时的我喜欢和姐姐到山上玩耍。
夏天,山上的树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像一把把大伞,我们可以躲到树下乘凉。山上的小花也都躲在树的下面偷偷开放。
秋天,大山就像穿上了一件金色的衣服。树木变成了金黄色,地上也铺满金黄色的叶子。庄稼丰收了,果子熟透了,我们可以到树上摘野果子吃。有时候还在地上打滚,身上也都是黄色的。
冬天,大山又披上了白色的衣服,像一个美丽的仙女。我和姐姐喜欢上山玩滑力坡,有一次,姐姐滑进了人家的菜园子,把我逗得哈哈大笑,一高兴忘记我正站在塑料布上,结果我滑倒了,从山上滚了下来。我们笑得更厉害了,在地上边笑边打滚。山是白的,树是白的,我们的全身也是白的,我们感觉很开心。
这就是家乡的山,这儿是不是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