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五年级(上)期中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五年级(上)期中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6 14:4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五年级(上)期中模拟语文试卷
一、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
1.(6分)阅读倡议。请根据拼音填写词语,倡议广大师生参与阅读节活动。
阅读可以qǐ dí     智慧,让人克服dǎn qiè     ,克服lǎn duò     ,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走进书籍的diàn táng     ,用阅读lián jiē     你我,jīn jīn yǒu wèi     地读起来吧!让我们触摸文字脉搏,在阅读中lǐng lüè     生活百态,读出shī qíng huà yì     的人生!
二、选择题(共1小题,满分2分,每小题2分)
2.(2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家雀(qiǎo) 嫩茎(jīng) 溃败(guì)
B.宁(nìng)可 洞穴(xué) 即使(jì)
C.殷(yīng)切 分量(fèn) 违抗(wěi)
D.哄(hōng)堂大笑 成熟(shú) 角色(jué)
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39分)
3.(4分)小吉遇到了两个含“滥”字的词语,她查字典了解到“滥”有不同含义,你认为分别对应哪个解释?填序号。
滥:làn
①流水没溢;
②不加选择,不加节制;
③浮泛不合实际。
(1)今年春节的公益广告新颖精致,没有一句陈词滥调。    
(2)春晚节目必须确保质量,宁缺勿滥。    
4.(7分)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只填序号)
①应接不     ②路不拾     ③    世闻名
④心旷神     ⑤臭名远     ⑥人     年丰
上面词语中,形容国泰民安的两个词语是     和     ;形容名声传得很广,但感彩不同的两个词语是     和     。
5.(7分)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挨打(āi) 间隔(jiàn) 玲珑剔透(tī)
B.计划(huà) 勉强(qiáng) 张冠李戴(guān)
C.沉浸(jìng) 侵略(qīn) 人影绰绰(chāo)
D.削弱(xuē) 上卿(qīnɡ) 拗不过(niù)
(2)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态度生硬 湖水澄澈 绒毛细腻
B.悠然漫步 焦急催促 真诚接待
C.商议对策 传播知识 销毁罪证
D.香气深厚 结构严谨 构思精密
(3)下列对课文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蔺相如(顾全大局)
B.花生(朴实无华)
C.海力布(向往自由)
D.冀中人民(勇于创造)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林鸣为了港珠澳大桥的焊接工作呕心沥血,是我们的榜样。
B.你这种前怕狼后怕虎的做法会使你一事无成的。
C.王强是一个诡计多端的人,任何问题到他那里都能迎刃而解。
D.我们要同心协力,这样才能渡过难关。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信赖,往往制造出美好的境界。
B.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地方。
C.半决赛就被淘汰出局,我还有何面貌再见教练?
D.这几年,清洁机器人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
(6)将“成熟季节,奶奶基本天天能捡拾回来一篮”这句话放在最恰当的位置    
①等到秋收季节,桐果陆续成熟。②每天在菜地里都会有不少的桐果落下来。③奶奶总会一大早就挎上个竹篮走到菜地里,捡拾落在菜园子里的桐果。④回来后,堆在门前空坪一角。⑤积少成多,天晴时就扒拉出来晾晒,桐果外壳也就裂开来。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7)下列诗句不能体现“爱国”这一主题的是    
A.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B.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6.(6分)请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语段。(1个错别字,4处语病,改对3处即可)
李小刚非常喜欢酷爱阅读,尽管一读书,他就会忘记吃饭和休息。因为他的勤奋克苦,作文水平不断增加。在全市的小学生作文大赛中,他不负众望,夺得了小学生习作优秀比赛第一名。
7.(10分)根据自己的积累填空。
(1)漫游在古诗词的海洋中,我们常常被“情”所打动,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     ”的爱国情;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    ”的读书情;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的孤寂情,纳兰性德的“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的思乡情,都体现在其中。
(2)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三个关键词:一是惜时,葛洪说:“    ,    。”二是会读书,《论语》有言:“    ,    ,是知也。”三是勤俭,朱用纯说:“    ,    ;     ,    。”
(3)由图,我想到了民间故事《    》,每年的农历     月     日,即     节,图中的两位主人公会在鹊桥相会,林杰写过与他们相关的诗句:“    ,    。”
8.(5分)考考你,健康小顾问。
有的同学喜欢咬笔头;有的同学不记得饭前便后应洗手;有的同学夏天喜欢吃很多的冷饮;有的同学特喜欢吃油炸食品。这些生活和饮食习惯都很不好。请你这个健康小顾问从中选出一个,用你所知道的知识,劝说同学们一定要改掉这个坏习惯。
   
四、阅读与鉴赏。(共2小题,满分23分)
9.(10分)课内阅读。
鸟的天堂(节选)
①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林大树卧在水面上。
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数不胜数——    靠近——   
(2)选文①段从     ,    ,    3个方面写出了榕树之大。
(3)选文②段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是一铢生命力旺盛的树?
   
(4)“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中两个“真”字意思相同吗?
   
(5)“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抒发了作者     之情。
10.(13分)课外阅读。
空城计
公元228年,诸葛亮带兵讨伐中原,由于先锋马谡不遵守诸葛亮的部署,又不听从副将王平的劝告,致使汉中咽喉——街亭失守。
诸葛亮闻知街亭失守后,立即部署全军撤退。由于战事需要,诸葛亮身边的武将都被分派了出去。蜀军退守到西城时,诸葛亮身边也只剩下一些文官。正在此时,哨兵飞马来报:司马懿带领十五万大军蜂拥而来。众人听后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眺望,只见尘烟滚滚,魏军分两路冲杀过来。诸葛亮明白,此时他如果慌乱,必将导致全军覆没。因此,他神态自若,传令收起旌旗,各军各守营寨,有擅自出入和大声说话者“杀”。诸葛亮又命令:“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每个城门口都派二十名士兵,扮成老百姓,洒水、扫街,不要惊慌。”一切安排妥当,诸葛亮带着两个书童,搬琴走上城楼,点上两炷香,悠然自得地弹起琴来。
司马懿前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笑着不肯相信便下令停止行进,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悠闲地弹琴。城门外有二十多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见此情景,心中非常疑惑,越看越害怕。他的人子司马昭说:“莫非城中无兵,诸葛亮故意迷惑我们?”司马懿摇摇头说:“诸葛亮办事历来谨慎,从不冒险。今天城门大开,城中必有埋伏。我们如果进城,定会中了他的诡计,赶快退兵吧!”
城楼上的诸葛亮,脸上泰然无事,手心里却捏了一把汗,他看到司马懿撤退了,不由得拍手大笑起来。
(1)带着问题阅读是提高阅读速度的一种方法。请你带着“诸葛亮是如何实施空城计的?”这一问题快速阅读第2自然段,简单概括出相关内容。
①   
②   
③   
(2)下列对诸葛亮能成功实施“空城计”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知己知彼,思虑周详。
B.司马懿生性多疑,用兵谨慎。
C.蜀国的增援军队马上就到。
D.诸葛亮临危不惧,沉着应对。
(3)文中共写到了诸葛亮的两次“笑”,请你从文中找到他的具体表现,并思考这两次“笑”的原因。
①满面笑容,原因是:   
②    ,原因是:   
(4)下列歇后语与本文所讲的故事有关的一句是     。
A.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B.半夜弹琴——暗中作乐
C.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谨慎    
倘若    
(6)诸葛亮为什么“脸上泰然无事,手心里却捏了一把汗”?
五、习作。(共1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0分)
11.(30分)习作
题目:①二十年后的学校 ②二十年后的我家
提示: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身边的事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
要求:(1)选择一个题目,把想象到的场景或事件梳理一下,先列提纲,再习作。(2)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让读者感受到变化带来的美好。
2024-2025学年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五年级(上)期中模拟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小题)
题号 2
答案 D
一、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
1.(6分)阅读倡议。请根据拼音填写词语,倡议广大师生参与阅读节活动。
阅读可以qǐ dí  启迪  智慧,让人克服dǎn qiè  胆怯  ,克服lǎn duò  懒惰  ,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走进书籍的diàn táng  殿堂  ,用阅读lián jiē  连接  你我,jīn jīn yǒu wèi  津津有味  地读起来吧!让我们触摸文字脉搏,在阅读中lǐng lüè  领略  生活百态,读出shī qíng huà yì  诗情画意  的人生!
【解答】故答案为:
启迪 胆怯 懒惰 殿堂 连接 津津有味 领略 诗情画意
二、选择题(共1小题,满分2分,每小题2分)
2.(2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家雀(qiǎo) 嫩茎(jīng) 溃败(guì)
B.宁(nìng)可 洞穴(xué) 即使(jì)
C.殷(yīng)切 分量(fèn) 违抗(wěi)
D.哄(hōng)堂大笑 成熟(shú) 角色(jué)
【解答】A.有误,“溃败”的“溃”应读作“kuì”。
B.有误,“即使”的“即”应读作“jí”。
C.有误,“殷切”的“殷”应读作“yīn”,“违抗”的“违”应读作“wéi”。
D.正确。
故选:D。
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39分)
3.(4分)小吉遇到了两个含“滥”字的词语,她查字典了解到“滥”有不同含义,你认为分别对应哪个解释?填序号。
滥:làn
①流水没溢;
②不加选择,不加节制;
③浮泛不合实际。
(1)今年春节的公益广告新颖精致,没有一句陈词滥调。  ③ 
(2)春晚节目必须确保质量,宁缺勿滥。  ② 
【解答】(1)广告没有一句不合实际的,故选③。
(2)春晚节目宁可缺少,也不要不加选择地上,故选②。
故答案为:
(1)③;
(2)②。
4.(7分)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只填序号)
①应接不  暇  ②路不拾  遗  ③ 举  世闻名
④心旷神  怡  ⑤臭名远  扬  ⑥人  寿  年丰
上面词语中,形容国泰民安的两个词语是  ②  和  ⑥  ;形容名声传得很广,但感彩不同的两个词语是  ③  和  ⑤  。
【解答】①应接不暇 ②路不拾遗 ③举世闻名
④心旷神怡 ⑤臭名远扬 ⑥人寿年丰
形容国泰民安的两个词语是②和⑥;形容名声传得很广,但感彩不同的两个词语是③和⑤。
故答案为:
①暇 ②遗 ③举
④怡 ⑤扬 ⑥寿
②⑥;③⑤
5.(7分)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D 
A.挨打(āi) 间隔(jiàn) 玲珑剔透(tī)
B.计划(huà) 勉强(qiáng) 张冠李戴(guān)
C.沉浸(jìng) 侵略(qīn) 人影绰绰(chāo)
D.削弱(xuē) 上卿(qīnɡ) 拗不过(niù)
(2)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D 
A.态度生硬 湖水澄澈 绒毛细腻
B.悠然漫步 焦急催促 真诚接待
C.商议对策 传播知识 销毁罪证
D.香气深厚 结构严谨 构思精密
(3)下列对课文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C 
A.蔺相如(顾全大局)
B.花生(朴实无华)
C.海力布(向往自由)
D.冀中人民(勇于创造)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林鸣为了港珠澳大桥的焊接工作呕心沥血,是我们的榜样。
B.你这种前怕狼后怕虎的做法会使你一事无成的。
C.王强是一个诡计多端的人,任何问题到他那里都能迎刃而解。
D.我们要同心协力,这样才能渡过难关。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A.信赖,往往制造出美好的境界。
B.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地方。
C.半决赛就被淘汰出局,我还有何面貌再见教练?
D.这几年,清洁机器人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
(6)将“成熟季节,奶奶基本天天能捡拾回来一篮”这句话放在最恰当的位置  B 
①等到秋收季节,桐果陆续成熟。②每天在菜地里都会有不少的桐果落下来。③奶奶总会一大早就挎上个竹篮走到菜地里,捡拾落在菜园子里的桐果。④回来后,堆在门前空坪一角。⑤积少成多,天晴时就扒拉出来晾晒,桐果外壳也就裂开来。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7)下列诗句不能体现“爱国”这一主题的是  D 
A.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B.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解答】(1)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正确认读。A.有误,中“挨打”的“挨”读“ái”。B.有误,“勉强”的“强”读“qiǎng”。C.有误,“沉浸”的“浸”读“jìn”,“人影绰绰”的“绰”读“chuò”。D.读音都正确。故选:D。
(2)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搭配。ABC.正确;D.有误,“香气深厚”表述不当,应是“香气浓郁”。故选:D。
(3)本题考查对课文人物和事物特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选项海力布的主要特点是舍己为人,他为了救乡亲们牺牲自己,而不是向往自由。故选:C。
(4)本题考查成语和俗语的恰当运用。ABD.正确;C选项错误,诡计多端”是贬义词,不能用来形容正面人物,这里可以用“足智多谋”等词,该选项错误。故选:C。
(5)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A.有误,“信赖,往往制造出美好的境界”,“制造”用词不当,应是“创造”。B.有误,“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地方”,主宾搭配不当,应是“正是桂花盛开的时候”。C.有误,“半决赛就被淘汰出局,我还有何面貌再见教练?”“面貌”用词不当,可改为“脸面”。D.正确。故选:D。
(6)本题考查句子在段落中的合理位置。把“成熟季节,奶奶基本天天能捡拾回来一篮”放在②③之间最合适。①讲桐果成熟,②说每天有桐果落下,然后插入此句,接着③说奶奶去捡拾,逻辑通顺。放在①②之间会破坏①对成熟时间的介绍;③④之间和④⑤之间插入会破坏句子原有的动作连贯性。故选:B。
(7)本题考查对诗句主题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是描写七夕节牛郎织女相会的民俗场景,没有爱国主题。故选:D。
故答案为:
(1)D;
(2)D;
(3)C;
(4)C;
(5)D;
(6)B;
(7)D。
6.(6分)请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语段。(1个错别字,4处语病,改对3处即可)
李小刚非常喜欢酷爱阅读,尽管一读书,他就会忘记吃饭和休息。因为他的勤奋克苦,作文水平不断增加。在全市的小学生作文大赛中,他不负众望,夺得了小学生习作优秀比赛第一名。
【解答】重复啰嗦,将“非常喜欢”或“酷爱”删去;关联词用错,将“尽管”改为“只要”,在“作文”前加是“所以”;错别字,将“克”改为“刻”;词序有误,将“优秀”移到“习作”前。
故答案为:
李小刚酷爱阅读,只要一读书,他就会忘记吃饭和休息。因为他的勤奋刻苦,所以作文水平不断增加。在全市的小学生作文大赛中,他不负众望,夺得了小学生优秀习作比赛第一名。
7.(10分)根据自己的积累填空。
(1)漫游在古诗词的海洋中,我们常常被“情”所打动,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的爱国情;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的读书情;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的孤寂情,纳兰性德的“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的思乡情,都体现在其中。
(2)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三个关键词:一是惜时,葛洪说:“ 不饱食以终日  , 不弃功于寸阴  。”二是会读书,《论语》有言:“ 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三是勤俭,朱用纯说:“ 一粥一饭  , 当思来处不易  ;  半丝半缕  , 恒念物力维艰  。”
(3)由图,我想到了民间故事《 牛郎织女  》,每年的农历  七  月  七  日,即  七夕  节,图中的两位主人公会在鹊桥相会,林杰写过与他们相关的诗句:“ 家家乞巧望秋月  , 穿尽红丝几万条  。”
【解答】(1)本题考查对经典古诗词情感表达与诗句的准确记忆。陆游的《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诗人至死都期盼着南宋军队能收复中原失地,其拳拳爱国之心溢于言表。朱熹《观书有感 其一》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水之清澈源于不断有活水注入,比喻知识的获取需要不断学习、思考,体现了浓厚的读书求知之情。张继《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通过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抒发了诗人羁旅途中的孤寂忧愁。纳兰性德《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描绘了风雪交加的夜晚,行军在外的诗人被风雪声搅扰得无法入睡,思念故乡,因为故乡不会有这样的风雪声,深刻地表达了思乡之情。
(2)本题考查对名言警句的积累与理解。葛洪所说“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强调了不能整天吃饱无所事事,不能放弃哪怕一寸光阴的努力,突出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倡导对待知识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这是关于读书学习方法与态度的经典表述。朱用纯讲“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意思是对于一碗粥、一顿饭,应当想到其得来是不容易的;对于半根丝、半缕线,也要经常想到物力的艰难,以此劝诫人们要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
(3)本题考查对民间故事与古诗词的综合知识。从图中可以联想到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他们被银河隔开,每年农历七月七日七夕节时,会通过鹊桥相会。林杰《乞巧》中的“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虽主要描写的是七夕时妇女们乞巧的场景,但也与牛郎织女的传说相关,因为七夕节既包含了对女子心灵手巧的祈愿,也有对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纪念,所以此诗句可与该故事相联系。
故答案为:
(1)家祭无忘告乃翁 为有源头活水来 江枫渔火对愁眠 故园无此声;
(2)不饱食以终日 不弃功于寸阴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一粥一饭 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
(3)牛郎织女 七 七 七夕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8.(5分)考考你,健康小顾问。
有的同学喜欢咬笔头;有的同学不记得饭前便后应洗手;有的同学夏天喜欢吃很多的冷饮;有的同学特喜欢吃油炸食品。这些生活和饮食习惯都很不好。请你这个健康小顾问从中选出一个,用你所知道的知识,劝说同学们一定要改掉这个坏习惯。
 同学你好,我发现你经常吃一些油炸的食品,这是一个不好的饮食习惯。油炸食品虽然喷香可口,但吃多了对身体不好的,容易使人发胖,而且会使人增加得癌症的机会。所以为了身体健康,改掉这个不好的饮食习惯吧。 
【解答】好吃油炸食品是一个很不好的饮食习惯,要通过吃油炸食品会引发什么样的健康问题等方面去劝告。
故答案为:
同学你好,我发现你经常吃一些油炸的食品,这是一个不好的饮食习惯。油炸食品虽然喷香可口,但吃多了对身体不好的,容易使人发胖,而且会使人增加得癌症的机会。所以为了身体健康,改掉这个不好的饮食习惯吧。
四、阅读与鉴赏。(共2小题,满分23分)
9.(10分)课内阅读。
鸟的天堂(节选)
①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林大树卧在水面上。
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数不胜数—— 不可计数  靠近—— 逼近 
(2)选文①段从  树枝  , 树干  , 树根  3个方面写出了榕树之大。
(3)选文②段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是一铢生命力旺盛的树?
 茂盛、翠绿、明亮 
(4)“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中两个“真”字意思相同吗?
 不相同,第一个“真”是指真实、本来的意思,形容它的样子。第二个“真”是副词,指确实的确的意思。 
(5)“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抒发了作者  对榕树的喜爱与赞美  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近义词。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再去找意思相近的词。
数不胜数:形容数量多得难以计算。近义词:不可计数。
靠近:意思是指相距不远,尤指地点、时间或程度。近义词:逼近。
(2)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结合课文第①自然段“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可知,从树枝、树干。树根3个方面写出了榕树之大。
(3)本题考查找关键词。结合课文第②自然段“榕树正催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可知,茂盛、翠绿、明亮,3个词语可以看出这是一铢生命力旺盛的树。
(4)本题考查字词解释。结合课文第①自然段“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可知,真面目的“真”指的是榕树本来的样子。结合课文第①自然段“真是一株大树”可知,这里的“真”是的确的意思。
(5)本题考查情感的理解。“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是一个感叹句,赞叹了榕树的美丽,整篇文章也从颜色等方面描写了榕树的美丽,可以看出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榕树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
(1)不可计数 逼近;
(2)树枝 树干 树根;
(3)茂盛、翠绿、明亮;
(4)不相同,第一个“真”是指真实、本来的意思,形容它的样子。第二个“真”是副词,指确实的确的意思。
(5)对榕树的喜爱与赞美。
10.(13分)课外阅读。
空城计
公元228年,诸葛亮带兵讨伐中原,由于先锋马谡不遵守诸葛亮的部署,又不听从副将王平的劝告,致使汉中咽喉——街亭失守。
诸葛亮闻知街亭失守后,立即部署全军撤退。由于战事需要,诸葛亮身边的武将都被分派了出去。蜀军退守到西城时,诸葛亮身边也只剩下一些文官。正在此时,哨兵飞马来报:司马懿带领十五万大军蜂拥而来。众人听后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眺望,只见尘烟滚滚,魏军分两路冲杀过来。诸葛亮明白,此时他如果慌乱,必将导致全军覆没。因此,他神态自若,传令收起旌旗,各军各守营寨,有擅自出入和大声说话者“杀”。诸葛亮又命令:“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每个城门口都派二十名士兵,扮成老百姓,洒水、扫街,不要惊慌。”一切安排妥当,诸葛亮带着两个书童,搬琴走上城楼,点上两炷香,悠然自得地弹起琴来。
司马懿前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笑着不肯相信便下令停止行进,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悠闲地弹琴。城门外有二十多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见此情景,心中非常疑惑,越看越害怕。他的人子司马昭说:“莫非城中无兵,诸葛亮故意迷惑我们?”司马懿摇摇头说:“诸葛亮办事历来谨慎,从不冒险。今天城门大开,城中必有埋伏。我们如果进城,定会中了他的诡计,赶快退兵吧!”
城楼上的诸葛亮,脸上泰然无事,手心里却捏了一把汗,他看到司马懿撤退了,不由得拍手大笑起来。
(1)带着问题阅读是提高阅读速度的一种方法。请你带着“诸葛亮是如何实施空城计的?”这一问题快速阅读第2自然段,简单概括出相关内容。
① 收起旌旗,各军各守营寨。 
② 打开城门各派二十士兵假扮百姓洒扫。 
③ 自己带书童去城楼上悠闲地弹琴。 
(2)下列对诸葛亮能成功实施“空城计”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诸葛亮知己知彼,思虑周详。
B.司马懿生性多疑,用兵谨慎。
C.蜀国的增援军队马上就到。
D.诸葛亮临危不惧,沉着应对。
(3)文中共写到了诸葛亮的两次“笑”,请你从文中找到他的具体表现,并思考这两次“笑”的原因。
①满面笑容,原因是: 为了迷惑司马懿大军,让其不敢进城。 
② 高兴地笑  ,原因是: 吓退敌军。 
(4)下列歇后语与本文所讲的故事有关的一句是  C  。
A.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B.半夜弹琴——暗中作乐
C.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谨慎  慎重 
倘若  假如 
(6)诸葛亮为什么“脸上泰然无事,手心里却捏了一把汗”?
【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第三段“他神态自若,传令收起旌旗,各军各守营寨,有擅自出入和大声说话者‘杀’。诸葛亮又命令:‘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每个城门口都派二十名士兵,扮成老百姓,洒水、扫街,不要惊慌。’一切安排妥当,诸葛亮带着两个书童,搬琴走上城楼,点上两炷香,悠然自得地弹起琴来。”可知诸葛亮通过:收起旌旗,各军各守营寨;打开城门各派二十士兵假扮百姓洒扫;自己带书童去城楼上悠闲地弹琴,这三个措施实施空城计。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ABD选项正确,根据文章第二段可知“由于战事需要,诸葛亮身边的武将都被分派了出去,蜀军退守到西城时,诸葛亮身边只剩下一些文官”“此时他如果慌乱,必将导致全军覆没。”可知,C选项错误。故选:C。
(3)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第四段“司马懿笑着不肯相信,便下令停止行进,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悠闲地弹琴。”此处诸葛亮笑是为了迷惑司马懿大军,让其不敢进城。最后一段“他看到司马懿撤退了,不由得拍手大笑起来。”是因为吓退敌军,高兴地笑。
(4)考查歇后语。根据文章内容“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悠闲地弹琴。城门内外有二十多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见此情景,心中非常疑惑,越看越害怕”可知,本文讲述的诸葛亮以空城计故弄玄虚,故选:C。
(5)考查了近义词.谨慎:言行慎重小心,以免发生有害或不幸的事情.近义词是“慎重”。倘若: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中,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使。
(6)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文章第二段可知“由于战事需要,诸葛亮身边的武将都被分派了出去,蜀军退守到西城时,诸葛亮身边只剩下一些文官”“此时他如果慌乱,必将导致全军覆没。”可知,因为诸葛亮知道城中无兵,若司马懿带兵进城,必将全军覆没。
故答案为:
(1)①收起旌旗,各军各守营寨 ②打开城门各派二十士兵假扮百姓洒扫 ③自己带书童去城楼上悠闲地弹琴;
(2)C;
(3)为了迷惑司马懿大军,让其不敢进城 高兴地笑 吓退敌军;
(4)C;
(5)慎重 假如;
(6)诸葛亮知道城中无兵,若司马懿带兵进城,必将全军覆没。
五、习作。(共1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0分)
11.(30分)习作
题目:①二十年后的学校 ②二十年后的我家
提示: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身边的事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
要求:(1)选择一个题目,把想象到的场景或事件梳理一下,先列提纲,再习作。(2)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让读者感受到变化带来的美好。
【解答】范文①:
二十年后的学校
现在已经是2043年了,我已成为一名著名的发明家。这二十年来,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科技也在不断进步,学校一定会焕然一新。我想起了我的小学生活是那样无忧无虑,而现在,爽朗的笑声在何处呢?我为什么不去看看我的母校呢?对,立即起程!
我驾起刚研制成功的超光速能量车,按一下蓝色按钮,在2秒钟内就到达了母校。咦?母校呢?我看了看,地图有一个红色的按纽,我好奇地按了一下,就被超速电光机送入学校。
呵!真想不到,学校竟然变成了特殊的地下室。学校的大门没有改变,但仔细一看,我的母校竟然变成了“世界一级学校”!哈哈,真了不起呀!我放眼望去,人呢?我看到墙上又有一个浅绿色的按钮,我轻轻一按,又被送往下一层,啊,好多同学在玩游戏。我感觉童年并没有流逝,它还在,还留在我心中。我走过去,问:“你们好,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当然可以!”他们爽快地答应了,“小朋友,我想请教一下,现在的学校怎么会在地下室呢?”“这个呀,是为了减少学校的占地面积,中国的人口急速上升,每人平均占地面积也在减少。所以校长想出了这个办法。”“真是太妙了!“在欢快的笑声中,结束了短暂的课间十分钟,超速电光机将所有同学送回了教室。我请求老师让我听一堂课,老师欣然同意:“欢迎你!”
“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上课的礼节还是没有变,希望就这样永远地传下去。“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长征》。”这时,我注意到黑板上有一个小机器,上面有黄色和紫色的按纽。老师按了一下黄色按纽,要板书的内容就全部显现在黑板上了,再一按紫色按纽,黑板上的字就全部消失了。这可减轻了教师不少负担呐!
课后,该改作业了,这可不用老师亲自动手,同学们只要把作业都放在“作业机”里就行了。这台机器能帮助老师批改作业,并且准确无误,如果发现同学们的作业有错误,它就会显示在屏幕上。这样,教师就不会太辛苦了。
唉,短短的一小时就这样过去了,我又驾上超光速能量车回到了家。虽然只有60分钟,但它是那样得回忆……不知再过二十年,我的母校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范文②:
二十年后的我家
二十年后的我家,是一个充满科技感的家。家里的一切都由智能系统控制,我只需用语音命令,就可以让家里变得井井有条。
首先,家里的温度和湿度都会自动调节,让人感觉舒适。家里的照明系统也非常智能,可以根据光线的强弱自动调节,让家里,始终保持明亮舒适。厨房里的智能厨具,可以根据我输入的菜谱自动烹饪,让我可以轻松享受美食。家里的清洁工作也全部交给了智能机器人,它们可以自动清洁地板、窗户、家具等,让我不再需要亲自动手。
在娱乐方面,家里的智能系统可以根据我的喜好,推荐电影、音乐和书籍。我只需要轻轻一按,就可以在家里享受到最新的电影和音乐。家里的智能电视也可以通过语音控制,让我可以随时观看我喜欢的节目。
最让我惊喜的是,家里的智能系统可以和我进行对话,它可以理解我的需求,帮助我解决问.题。比如,我可以问它天气情况,它会立即告诉我;我可以问它某个问题的答案,它也会尽力帮我找到。
二十年后的我家,是一个充满科技感的家,它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也让我感到无比的惊喜。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科技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