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优秀教学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优秀教学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6 08:5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战马嘶鸣
刀剑碰撞
学习目标:了解秦秦统一的原因,认识秦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意义;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第3课 秦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了解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商鞅
吕不韦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
——《吕氏春秋·仲春纪·贵生》
“圣王之道要矣,岂越越多业哉……圣王得仁义约要之道以化天下,天下化之,岂必越越然轻易多为民之事也。”
——《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圣王见王致之于兵也,故兴国而责之于兵。入其国,观其治,兵用者强,因以知民之见用者也?”
——《商君书》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圣王何以为“圣”
二、暴君何以为“暴”
一、乱民何以为“乱”
材料一:“战者,国之残也……府库殚竭,百姓疲敝,而诸侯之攻伐无已时。”——《战国策·齐策五》
顺天应时
一、圣王何以为 “圣”——何以通圣
统一的原因
长期战乱,百姓渴望统一
赵 布币
晋 布币
魏 布币

蚁鼻钱
齐 刀币
秦 半两钱
楚 卢金
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
一、圣王何以为 “圣”——何以通圣
统一的原因
据险致胜
“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贾谊《过秦论》
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宫,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纪·求贤令》
聚力成势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广纳贤才,励精图治
尊奉法家,变法图强,奖励耕战,奠定统一基础
一、圣王何以为 “圣”——何以称圣
统一的过程
前230年 灭韩
前228年 灭赵
前223年 灭楚
前225年 灭魏
前222年 灭燕
前221年 灭齐
完成统一
远交近攻
BC221年
建秦,定都咸阳
控制西南
北击匈奴
征服南越
一、圣王何以为 “圣”——何以成圣
巩固统一的措施
1.皇帝制度
①皇帝独尊:决策独断随意
②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
③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
2.三公九卿制
一、圣王何以为 “圣”——何以成圣
巩固统一的措施
3.郡县制
分封制
郡县制
特点
作用
郡守和县令由皇帝任免
地方官制明确分工,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模式,加强了中央集权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核心)
一、圣王何以为 “圣”——何以成圣
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统一颁布法律
车同轨
修直道、驰道
书同文
一、圣王何以为 “圣”——何以达圣
统一的意义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既并天下,乃诏令四方:“六国贵族,皆可各归故土,复其旧爵,以安人心。”又命丞相王绾统掌天下文书,许诸地沿用旧俗,唯岁贡咸阳而已。关中、关东之民,可各从其俗,婚姻、衣冠、礼制皆不相强。
——《秦制通考》
请同学们扮演历史侦探,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判断出史料的真伪,并说明原因。
【课堂活动】
史料A
史料B


一、圣王何以为 “圣”——何以达圣
统一的意义
版图确立
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此后古代中国版图的基本框架
民族认同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促进各族交往交流交融
经济文化发展
政治建构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开创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大一统王朝的制度基础。
(核心)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既并天下,乃诏令四方:“六国贵族,皆可各归故土,复其旧爵,以安人心。”又命丞相王绾统掌天下文书,许诸地沿用旧俗,唯岁贡咸阳而已。关中、关东之民,可各从其俗,婚姻、衣冠、礼制皆不相强。
——《秦制通考》
二、暴君何以为 “暴”——穷奢极欲
秦的暴政
他山之石,为君作驾
【课堂活动】
观察右侧图示并阅读秦《泰山刻石》文章节选内容,评价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的行为做法。
二、暴君何以为 “暴”——穷奢极欲
秦的暴政
他山之石,为君作驾
史料:
皇帝临立,作制明〔法〕,〔臣下修饬〕。廿〔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寴 远黎,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者产得宜,〔皆有法式〕……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体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昆〔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垂戒〕。
——李斯《泰山石刻》“始皇刻辞”
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并且用刻石方式宣扬自己的显赫业绩,宣称“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然而就在一次出巡途中,随从车辆被刺客掷出的铁椎击中,秦始皇侥幸逃生。后来,又有人在陨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这都说明外表强盛的秦朝,存在着严重的统治危机。
——教材“历史纵横”
二、暴君何以为 “暴”——穷奢极欲
秦的暴政
歌功颂德无休止
大兴土木,赋役沉重
(二 世 皇 帝 ) 兴 万 乘 之 驾 ,而 作 阿 房 之 宫 , 发 闾 左 之 戍 , 收 太 半 之 赋 , 百 姓之 随 逮 肆 刑 挽 辂 首 路 死 者 ,一旦 不 知 千 万 之 数 。 天 下 敖 然 若 焦 热 , 倾 然 若 苦 烈 ,上 下 不 相 宁 , 吏 民 不 相 僇 。
材料一:
——《淮南子》
材料二:
御中发征,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
——秦简《徭律》
严刑峻法催人愤
阶级矛盾激化
二、暴君何以为 “暴”——穷奢极欲
秦的暴政
材料三:
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坑儒
焚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
钳制思想
苦秦久矣!
三、乱民何以为 “乱”——不堪重负
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阶级之间、阶级内部矛盾继续激化
人民不堪重负,起身反抗
公元209年,秦始皇去世,秦二世即位
公元208年,陈胜、吴广起义反抗秦王朝
湖南益阳兔子山秦二世即位诏书
三、乱民何以为 “乱”——不堪重负
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楚汉战争
VS
刘邦
项羽
约法三章
善于听谏、纳谏
用人得当
刚愎自用
不善用人
纵容烧杀劫掠
思考:刘邦的胜利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制作一幅思维导图,下节课挑选部分同学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
【基础】
思考:秦的 “统一多民族国家”与我们当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有何区别或联系?
【拓展】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从“圣王”到“暴乱”,我们能学会什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