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发霉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8. 发霉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首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8-26 09:3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8.
发霉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认识霉的形态和生长条件。
(二)
能力目标
1、能利用放大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2、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地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3、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霉菌的特点。
4、初步具有探索事物发霉的兴趣,发展学生想像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养成讲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学情分析
学生对物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在学习了蜡、生锈两课之后,知道了物质的变化,不仅有形态的改变,还会产生新的物质,知道了一些科学概念。在以往的实验中,他们还积累了一些探究的思维方法。本节课通过学生这些已经掌握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21cnjy.com
3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
难点:设计有控制变量地探究性实验。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大屏幕出示各种发霉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各种发霉的现象。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板书:发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问: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现象?举例说明。
2交流:你带来了什么发霉的物品?
3讨论:关于霉,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活动2【讲授】(一)学生观察霉的样子
讲述:请大家仔细观察带来的发霉的物品,小组分工合作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并在记录单上画出或用文字描述出你看到的霉的样子。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如:放大镜、镊子等。(注意事项:观察时,注意卫生,戴上手套。观察完毕,把发霉的物体倒进垃圾袋里,把桌子擦干净。)
各组进行观察实验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霉是一种微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21教育网
活动3【活动】(二)探究发霉的条件
1.大胆进行假设。
(1)提问:你们知道在哪些条件下可以使我们观察的这些物体容易发霉吗?请大家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想,再请各个小组把这些条件写下来。www.21-cn-jy.com
(2)各小组汇报猜想结果。
2.设计实验方案。
(1)讲述:同学们的推想是否正确,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下面先请各小组根据桌子上的实验材料(面包片、塑封袋、滴管、水)设计几个对比实验。2·1·c·n·j·y
(2)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要求把设计意图写下来。
(3)小组派代表利用实物投影仪汇报交流。
活动4【活动】学生讨论及实验记录
第一组:让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探究霉菌的生长和水分多少的关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二组:在第三块和第四块面包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然后,把第三块面包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中,第四块面包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创设不同的温度条件,以观察霉菌的生长速度。)21·cn·jy·com
......例如空气、光照……条件对霉菌生长速度的影响
小结:在我们假设的条件中,选择一个进行研究,在改变这个条件的同时,其他条件不能改变。初步设计如下实验记录单:21·世纪
教育网
探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设计者:
1、我的猜想:容易发霉的的条件可能是:
2、我的实验方案是:
实验材料:
改变条件:
不变条件:
实验过程:
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
我的结论:
活动5【作业】三:布置作业
1根据刚才我们设计的实验方法,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实验,每天观察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下次上课时带上你们的研究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
2思考:如果一个苹果只是有一点发霉,我把发霉的地方挖掉,这个苹果还能不能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