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5《影长的四季变化》练习(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一天中,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
A. 长→短→长
B. 短→长→短
C. 一直变长
D. 一直变短
一年中,北半球正午物体的影子最长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下列关于影长与太阳高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高度越高,物体影子越长
B. 太阳高度越低,物体影子越短
C. 太阳高度越高,物体影子越短
D. 影长与太阳高度无关
一年中,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地球上不同季节影长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且地轴倾斜
C. 太阳绕地球转动
D. 月球绕地球转动
下列现象中,与影长的四季变化无关的是( )。
A. 昼夜长短变化
B. 四季更替
C. 月球圆缺变化
D. 气温变化
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下列物体中影子最长的是( )。
A. 1 米高的竹竿
B. 2 米高的竹竿
C. 3 米高的竹竿
D. 4 米高的竹竿
南半球正午物体影子最长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下列关于太阳高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B. 正午太阳高度通常是一天中最高的
C. 同一地点,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D. 太阳高度越大,气温一定越低
一年中,北半球从春季到夏季,正午物体的影子会( )。
A. 变长
B. 变短
C. 不变
D. 先变长后变短
下列实验中,能模拟影长四季变化的是( )。
A. 改变手电筒与物体的距离,观察影子长度变化
B. 改变手电筒的照射角度,观察影子长度变化
C. 改变物体的高度,观察影子长度变化
D. 改变物体的形状,观察影子长度变化
同一地点,冬季和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主要是因为( )。
A. 地球自转速度不同
B. 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
C. 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不同
D. 地球的大小不同
下列关于影长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影长的日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B. 影长的季节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C. 影长变化与太阳高度变化密切相关
D. 影长变化与地球的运动无关
一天中,正午时分物体的影子( )。
A. 最长
B. 最短
C. 中等长度
D. 无法确定
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且地轴倾斜引起的是( )。
A. 影长的日变化
B. 影长的季节变化
C. 太阳东升西落
D. 昼夜交替
二、判断题(对的填 “T”、错的填 “F”)
一天中,物体的影子长度不会发生变化。( )
太阳高度越高,物体的影子越短。( )
一年中,北半球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
影长的季节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无关。( )
同一时间,不同高度的物体,影子长度相同。( )
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影长的季节变化也相反。( )
地轴倾斜是导致影长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
一天中,清晨和傍晚的太阳高度最低,物体影子最长。( )
影长的变化只与太阳的位置有关,与地球的运动无关。( )
同一地点,冬季正午的太阳高度比夏季低,所以影子更长。( )
模拟影长的季节变化时,改变手电筒的照射角度可以模拟太阳高度的变化。( )
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倾斜方向发生改变。( )
影长的日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
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影长相同。( )
太阳高度角为 90° 时,物体的影子最短,甚至没有影子。( )
三、填空题
一天中,物体影子的长度随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时太阳高度最高,物体影子( );( )和( )时太阳高度最低,物体影子( )。
一年中,北半球( )季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物体影子( );( )季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物体影子( )。
影长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地球的( )和( )引起的。
太阳高度是指( )与( )的夹角,太阳高度越大,物体影子( )。
在模拟影长的季节变化实验中,用( )模拟太阳,用( )模拟物体,通过改变( )来模拟不同季节的太阳高度变化。
四、简答题
简述一天中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为什么一年中同一地点的正午影长会随季节变化?请结合地球的运动说明原因。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A 解析:一天中,太阳高度先升高后降低,影子长度则先变短后变长,即长→短→长,所以选 A。
D 解析:北半球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物体影子最长,所以选 D。
C 解析:太阳高度与影长成反比,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所以选 C。
B 解析:北半球夏季正午太阳高度最高,所以选 B。
B 解析:地球公转且地轴倾斜导致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进而使影长变化,所以选 B。
C 解析:月球圆缺变化是月球公转引起的,与影长四季变化无关,所以选 C。
D 解析:同一时间、地点,物体越高,影子越长,所以选 D。
B 解析:南半球夏季时正午太阳高度最低(与北半球相反),影子最长,所以选 B。
D 解析:太阳高度越大,气温通常越高,D 说法错误,其他选项正确,所以选 D。
B 解析:北半球从春季到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升高,影子变短,所以选 B。
B 解析:改变手电筒照射角度可模拟太阳高度变化,进而模拟影长季节变化,所以选 B。
B 解析: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导致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所以选 B。
C 解析:影长变化与太阳高度密切相关,A、B、D 说法错误,所以选 C。
B 解析: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物体影子最短,所以选 B。
B 解析:影长的季节变化由地球公转且地轴倾斜引起,A、C、D 由自转引起,所以选 B。
二、判断题
F 解析:一天中影子长度随太阳高度变化而变化,该说法错误。
T 解析:太阳高度与影长成反比,该说法正确。
T 解析:北半球夏季正午太阳高度最高,该说法正确。
F 解析:影长的季节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该说法错误。
F 解析:不同高度的物体,影子长度不同,物体越高影子越长,该说法错误。
T 解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影长季节变化也相反,该说法正确。
T 解析:地轴倾斜是影长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该说法正确。
T 解析:清晨和傍晚太阳高度最低,影子最长,该说法正确。
F 解析:影长变化与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密切相关,该说法错误。
T 解析:北半球冬季正午太阳高度低,影子长,该说法正确。
T 解析:改变手电筒照射角度可模拟太阳高度变化,该说法正确。
F 解析: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该说法错误。
T 解析:地球自转导致影长日变化,该说法正确。
F 解析: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正午影长不同,该说法错误。
T 解析:太阳高度角 90° 时,物体影子最短或无影子,该说法正确。
三、填空题
正午;最短;清晨;傍晚;最长 解析:一天中影长随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影长最短,早晚最长。
夏;最短;冬;最长 解析:北半球影长的季节变化,夏季最短,冬季最长。
公转;地轴倾斜 解析:影长季节变化的两大原因,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
太阳光线;地平面;越短 解析:太阳高度的定义及与影长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
手电筒;竹竿(或其他物体);手电筒的照射角度 解析:模拟实验的器材及变量控制,通过改变照射角度模拟太阳高度变化。
四、简答题
一天中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早晨影子较长,随着太阳升高,影子逐渐变短,正午时影子最短,下午影子又逐渐变长,傍晚时影子最长。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太阳的位置在天空中不断变化,太阳高度随之发生变化。太阳高度越高,物体的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低,物体的影子越长。地球自转一周,太阳高度呈现出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从而使影子长度呈现出由长到短再到长的变化。
解析:按时间顺序描述影长变化规律,结合地球自转和太阳高度变化说明原因,逻辑清晰。
一年中同一地点的正午影长随季节变化的原因: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且倾斜方向不变。由于地轴倾斜,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北半球夏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高,物体影子短;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低,物体影子长。南半球则相反。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共同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进而使影长随季节变化。
解析:从地球公转、地轴倾斜、太阳直射点移动等方面说明影长季节变化的原因,体现地球运动与影长变化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