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斜面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研讨活动,认识斜面能够省力,且是越平缓越省力。
2 .通过模拟实验,发展设计实验、提出问题的能力。
3.在实验中意识到处理数据应具有科学严谨的态度。 4.在实验中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五年级研究过摩擦力,知道滚动摩擦力最小,能熟练使用测力计;研究过推力和拉力,知道推力等于拉力;研究过杠杠,已经有简单机械的探究经验。
3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认识斜面能够省力,且是越平缓越省力。
难点:设计实验,探究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情境导入,引出探究问题
1、 问题情景:视频——滚油桶,
提问:怎样最省力最省事的把油桶运送到车上?
2、 介绍什么叫斜面:这样斜搭的木板叫斜面。
板书:斜面 ?比直接搬省力)
活动2【活动】二、 设计模拟实验证明斜面省力
1、 明确模拟实验:你如何能证明斜面真的省力?
出示材料,明确每组小车的重量是一样的。
(1) 让学生充分讨论:如何模拟运油桶?也就是说,在这个模拟实验中,谁模拟谁?(知道小车模拟油桶,测力计模拟等于推力,铁架台高度模拟汽车货斗高度,木板模拟搬油桶板子。更要明确用测力计在木版拉上模拟用斜面向上推,用测力计直接拉模拟直接抬)
(2) 模拟实验设计:你如何能证明斜面省力。
孩子讨论,明确对比实验斜面推比直接抬(提)省力。注意对比公平性问题,什么是唯一不同的条件(直接用测力计拉与用斜面拉),什么是必须保证相同的条件(同样高度,同一个测力计,同一个小车,同样匀速拉动)。
2、 小组实验,并进行实验记录。
要求:(1)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尽量保证实验的公平性,并且及时记录下自己的实验结果。
(2)提问:我们在实验中只实验一次就记录一次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可不可以? (至少三次,取平均数才比较科学,如果其中一次数值差距太大,还应该进行第四次舍去差距大的再求平均数)
3、 学生小组合作,开始实验,教师巡视。
4、 小组汇报:要求:汇报实验结果。
组织学生观察数据,得出结论,验证猜想。再横向观察实验结果,尤其抓住小车重量相同的进行对比,让学生去发现重量相同的小车在同样的斜面上所用力并不相同,从而提出新的猜想。
板书:斜度越小越省力?
活动3【活动】三、证明斜面更省力
1、那么怎样能证明斜度越小越更省力呢?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2、简单交流汇报实验(角度设计。)
3、设计实验:如何证明自己的猜想?(主要设计不同坡度的对比实验,设计斜面角度实验只能改变斜面角度,不能改变高度,高度必须保持不变才能保证是模拟实验,因此板子可以抬高,但是测量高度不能变)。
4、学生小组合作,动手研究不同情况下斜面用力大小,及时记录。
5、汇报数据和自己组的发现。
6、汇总数据,说一说我们有什么共同的发现。(要求先纵向对比实验单,再来横向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别的发现(能够意识到斜面平缓省力费时,斜面陡费力省时)
板书:斜度越小越省力
活动4【练习】四、解释生活中的斜面现象
说一说,生活中都哪些地方用到了斜面。出示桥梁、山路图片,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斜面问题。
课件26张PPT。首师大出版社《科学》第六册第四课
斜面
简单机械的作用(杠杆、滑轮、轮轴) 省事方便
省力 要把油桶运到车上,使用什么样的简单机械能达到省事省力的目的?
这块斜搭的木板称为“斜面”斜面真的省力吗?这些材料给你什么启发?
怎样证明使用斜面是否省力?用斜面拉起重物真的
比直接提起重物省力吗?注意:
1.正确使用测力计:调“零”,平视,匀速
2.避免误差:测量3次,取平均数结论:斜面省力问题:
使用哪块木板更省力?猜想斜面长,坡度小,较省力;
斜面短,坡度陡,较不省力。怎样做实验证明呢?解决问题桥梁的引桥为什么设计的这么长?桥面引桥长,则坡度小,所以……盘山公路山里的公路为什么不修建成笔直的?螺旋状楼梯只是为了美观吗??泰山楼梯大约有6366级的台阶,如果只设计3000级台阶,会怎样?练习:1.利用盘山公路运送物品有利的是什么? 2.如何在塔内修建一个梯子,使上塔顶容易攀登? 3.判断 (1) 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 ( ) (2)利用斜面更容易攀登。 ( ) 还有一些生活物品也用到了斜面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