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A 卷(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5:D C D B B
6-10:A C C A D
11-15:A D A C B
16-20:C B C D D
21-25:A C D B C
二、材料解析题(50 分)
26.(16 分)
(1)发展状况:品种不断增加;从专供皇室到成为民间和茶马贸易的重要商品;商品化程
度不断提高,民间茶坊增多(每点 2 分,共 6 分)。
(2)历史意义:解决了战马短缺问题;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经济控制;增加了财政收入;
推动了西南边疆与中原的文化交融(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
(3)活动主题:“探寻茶马古道,领略千年商贸文化”(1 分)。
活动方案:参观茶马古道博物馆,了解古道的历史和文化;实地走访茶马古道部分路段,感
受其沿途风光和历史遗迹;采访当地居民,了解茶马古道对当地的影响(至少两项活动,每
项 1 分,共 3 分,活动合理即可)。
27.(16 分)
(1)特点:学校教育体系完善(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私学兴盛(家塾、乡学、书院、
私塾等);教学内容丰富(以儒家经典为主,涉及多种学科)(每点 2 分,共 6 分)。
(2)重要影响:突破门第限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培养经世致用之才;巩固王朝统治的
思想基础;促进文化知识的下移;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动力(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
(3)有益经验:重视教育体系建设;注重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关注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打破教育的门第限制(每点 2 分,任答 2 点得 4 分,言之有理即可)。
28.(18 分)
(1)繁华表现:商业繁荣,东西市商品丰富多样;对外交往频繁,有众多外国使节和胡商;
城市布局规整,街道宽阔,昼夜喧闹(每点 2 分,任答 2 点得 4 分)。
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开放的对外政策;交通便利(每点 2 分,任答 2
点得 4 分)。
(2)陆上交通路线:以大都为中心,通往亚洲和欧洲各地(3 分)。海上交通路线:从沿海
港口出发,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3 分) 。
(3)认识:我国古代对外交往历史悠久;对外交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开放的
对外政策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对外交往中应秉持平等互利、友好往来的原则(每点 2 分,任
答 2 点得 4 分,言之有理即可)。
B 卷(20 分)
29.(20 分)
(1)示例:杜甫推介词: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活于唐由盛转衰时期,其诗
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如“三吏”“三别”,被誉为“诗史”。他的诗风格沉郁顿挫,情感真
挚深沉,艺术成就极高,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深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4 分,
人物信息准确、事迹和评价合理即可)
(2)要点:采煤前需辨色掘挖;采煤时用竹筒排除毒气;依据煤层情况开采;用支板防止
崩塌(每点 1 分,共 4 分)。
方法:了解文献的时代背景;明确文献作者的立场和意图;结合其他史料相互印证;关注文
献的细节信息等(每点 2 分,任答 2 点得 4 分,言之有理即可)。
(3)示例:
题目:《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推动社会发展》
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显著。隋唐时雕版印刷术用于书籍等的印刷,促进文化传播;宋元时期,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应用广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明清时,《本草纲目》《农政全
书》《天工开物》等科技著作总结了前人经验。这些科技成就不仅推动了国内经济文化的发
展,还传播到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8 分,主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述
合理,逻辑清晰即可)2024-2025学年下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
5.他经过四年长途跋涉到达天竺,访遍名寺研习佛法,10多年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此后主持译经工作。由此可知
历史试题
A.“遣唐使”来华学习先进制度
B.玄奘西行促进中国佛教发展
本试卷分A卷和B卷两部分,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C.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中国文化
D.郑和下西洋显示明朝的强盛
注意事项:
6.图2中的文物最能反映出唐朝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振皮擦擦千净后,再途涂其它答案绒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宇笔,将答策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量内。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通卡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A卷(100分)
阁立本的《步幸图》
唐蕃会盟碑及碑文局部拓片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图2
1.含嘉仓是隋朝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该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容。
A,和谐的民族关系
B.科举制发展完善
仓容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达12米。这一现象可以印证南潮
C.丰富的文化生活
D.统治者重用贤才
A.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
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7.
《新唐书》载,(安史之乱后)”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地
C.结束了长期分裂混战局面
D.社会经济快速恢复发展
方上“将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这一现象所反映的唐代社会危机是
2.唐朝建立后,“增损隋律”,制定唐律,尽削前朝“烦峻之法“用法务在宽简”。这反映了
A.外戚干政
B.宦官专权
C.藩镇割据
D.殖民侵扰
唐朝统治者
8.
韩愈在《论佛骨表》中说:“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
A.加强吏治整顿
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据此可知,韩愈主张
B.注重经济发展
A.援佛入法
B.融佛尊儒
C.反佛崇儒
D.三教合
C.吸取隋亡教训
9.《宋史真宗纪》记载:“真宗五年,代州进士李光辅善击剑,诣阙(到天子的宫阙)。
D.关注民间疾苦
帝曰:若奖用之,民悉好剑矣'。遣还。”这反映出北宋
3.图1为敦煌莫高窟第445窟壁画中的曲辕犁
A.崇文抑武的统治方针
B.强干弱枝治国策略
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D.重用文官担任要职
此壁面可说明唐朝时期
10.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根据图3中货币的相关信息,可知当时
A.铁器牛耕的出现
B.棉花种植的普及
C.玉米甘薯的推广
D.生产技术的改进
图1
4.《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
北宋钱币
契丹钱币
西夏钱币
晏,物股俗卓。”材料体现了
图3
A.唐太泉虚心纳谏,政治清明
B.唐玄宗实施改革,唐朝进入盛世局面
A.阿保机建立政权国力增强
B.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
C.武则天创立般试,文教昌盛
D.唐玄亲沉迷享乐,唐朝朝政日益腐败
C.西夏与北宋和谈向宋称臣
D.北方民族政权受汉文化影响
七年级历史试避第1页共8页
十午纸压由P题
C3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