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照片里的山河之痛
大家想想,龙椅对古代中国意味着什么?它是皇权的象征,是国家尊严的核心。可就是这代表着国家最高尊严的地方,却被外来侵略者踏足、占据。
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一、义和团运动
1.概况: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兴起原因:
斗争方式:
目的:
性质:
口号:
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
②华北地区干旱严重
张贴文告、捣毁教堂、拆毁铁轨、砍断电线
反对帝国主义,拥护清王朝
以农民为主的反帝爱国运动
扶清灭洋
发展:到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深入京津地区
材料一 :
“著都饬所属文武各员,查明各种会匪名目,严行禁止,胆敢仍前聚众,藉闹教为名,结党滋事,并著从严惩办,以靖地方。”
—《上谕》1899年11月28日
材料二:
皇太后……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决计不将义和团剿除……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拳乱纪闻》1900年6月20日
客观上有利于义和团的发展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时“剿”时“抚”
凡是信基督教的中国人,杀。
戴西洋眼镜的,杀。
穿西装的,杀。会说英语的,杀。
留过学的,杀。
......
娶或者嫁外国人的,杀。
洋楼,拆。铁路,扒。电线,剪。
电灯,砸。钟表,扔。火车,烧。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义和团歌谣》
评价:(1)进步性: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2)局限性:①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②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③带有迷信色彩。
如何评价““扶清灭洋”?
二、抗击八国联军
1.原因:
有人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完全是由义和团运动造成的。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材料: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在给德皇威廉二世的奏议中认为:“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现在“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
维护和扩大列强侵略权益
二、抗击八国联军
2.概况:
时间:
侵略国家:
统帅:
[英]西摩尔(前期)
[德]瓦德西(后期)
1900年(庚子年)
英 美 俄 日 法 德 意 奥
二、抗击八国联军
3.过程:
1900年
6月
天津:天津保卫战,
聂士成殉国,天津失陷
北京失陷
7月
8月
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廊坊阻击战
廊坊大捷
攻陷大沽炮台
慈禧太后发布“宣战诏书”
北京:义和团围攻教堂和外国使馆
东交民巷使馆区激战
被义和团用火药重创的西什库教堂
争夺老龙头火车站
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
二、抗击八国联军
4.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慈禧“绞杀义和团”的诏令
剿灭
招抚
剿灭
义和团运动结果:
清政府态度
启示: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原因: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直) ②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
失败
二、抗击八国联军
5.意义: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德]瓦德西《瓦德西拳乱笔记》
你如何理解瓦德西这段话
意义: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和蓬勃生命力。
瓦德西
比较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不 同 点 发生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激化
斗争矛头 帝国主义 清政府
组织领导 无统一组织、领导和纲领,未建立政权 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有革命纲领,建立了政权
对西方的态度 盲目排外 领导人表现出向西方学习的愿望
范围 山东、直隶、北京、天津 从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
相 同 点 运动性质 农民为主体的旧式农民运动 斗争方式 都采用了暴力斗争的形式 影响 都沉重打击了反动势力 局限性 都暴露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结果 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烧、杀、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八国联军炮火下燃烧的北京城
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民
美军抢劫的白银
八国联军在紫禁城内举行阅兵
八国联军在到处奸淫中国妇女
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民
二、抗击八国联军
6.八国联军的暴行: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概况:
李鸿章
1901年(辛丑年)9月
时间:
侵略国家:
俄、德、法、美、日、奥、意、英、比、荷、西。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2.内容与危害:
条约内容 危害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①惩:惩办“首祸诸臣”,在华北等地区停止科举考试5年
④拆: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⑤划: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⑥改: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③赔: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
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列强从心理上彻底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②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控制下,失去军事自主权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成为列强操控清政府的外交工具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3.影响:
材料一:《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材料二: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漫画“提线木偶”
①地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②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慈禧太后与外国公使夫人合影
你们的地盘,我做主。
方式
趋势
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
政治侵略: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赔款数量越来越多。
割地面积越来越大。
文化侵略:在中国传教、游历等。
结合所学,说一说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方式和趋势。
军事控制:驻扎军队,控制京津。
通商口岸由沿海延伸到内地。
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以华治华”。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课堂小结
八国联军侵华与
《辛丑条约》签订
义和团运动
原因: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
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性质:
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
“扶清灭洋”
清政府态度的转变:
剿灭→招抚(利用)
抗击八国联军
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直接);维护和扩大侵略权益(根本)
过程:
廊坊阻击战
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天津保卫战
《辛丑条约》的签订
内容:
影响: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惩、禁、赔、拆、划、改
1.(2025·吉林中考真题)梳理线索是学史方法之一。针对下列内容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A.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 B.各阶层人民的抗争
C.清朝统治的彻底终结 D.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A
2.(2023·湖南郴州中考真题)比较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
A.阶级基础 B.斗争方式
C.斗争对象 D.失败原因
C
3.(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通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土地和开放通商口岸是重要内容,但由于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下列哪一条约没有此类条款(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