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能随乐哼唱《“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
2、能说出《“惊愕”交响曲》乐曲名称及作曲家
过程方法
1、通过听赏能够掌握变奏曲式的变化规律并能写出变奏示意图
2、通过图形记谱听辨出主题变奏的次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作曲家“惊愕”的本意
2、体会作曲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做人态度。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对于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体验,表达情感的方式有明显变化。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随乐哼唱《“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
教学难点:通过听赏能够掌握变奏曲式的变化规律并能写出变奏示意图
4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游戏导入:教师使用小堂鼓打节奏,学生模仿:请个别学生打节奏,全体模仿教师在学生打节奏过程中,突然敲出一个重音。教师问:为什么大家停下来了?
学生跟打节奏
学生回答,突出吓一跳的感觉。
节奏练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在平淡中感受“惊愕”
(二)、初部听赏作品,了解作品
在我们的音乐世界中也有一位作曲家跟他的观众开了个小小的玩笑,那这首作品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作品《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初次聆听作品的主体部分,问: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旋律、节奏、音色、力度方面分析)再次听赏主旋律,问:你能听到这段音乐中出现了几段不同旋律吗?(了解什么是二段体结构)第三次听赏主旋律,要求边听边用手指画出主题的旋律(旋律走向图)
学生回答问题:欢快中一个强音吓一跳。
旋律:简洁、流畅
节奏:轻快、活泼
音色:柔美的弦乐器主奏
力度:轻柔、但两个乐段中有一次很强的合奏强音。
学生了解二段体结构
画出自己的旋律走向图
聆听主旋律,要求学生熟悉主旋律并能哼唱主旋律,为后面分析乐曲做铺垫
(三)、完整聆听全曲、分析作品
聆听全曲,用简洁的图形画出作品的结构问:主题出现了几次?你能从结构图中发现主题再现的特点吗?从我们刚才的结构图中我们发现了主题及变奏一共出现了5次,每一次出现似乎一样又似乎不太一样。这样的音乐形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新的音乐体裁,——变奏曲(出示变奏体知识内容)了解这种体裁我们来一起再次聆听每个变奏,主题的各个变奏是如何变化的?
(各个主题及变奏分析表)
变奏曲曲式结构:A+A1+A2+A3+A4……
完整欣赏全曲。
完整聆听作品能够清晰的画出音乐旋律图形。
通过旋律图形能够发现主题出现次数。
了解变奏曲的知识
通过再次聆听作品能够说出每次变化的特点。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部分。学生通过聆听找出乐曲中重复出现的相似旋律,为学习变奏曲做铺垫。
(四)、了解作品和作曲家
1、师:作曲家巧妙的运用力度的变换和情绪的对比跟观众开了个玩笑,那我们来了解下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吧(出示作曲家及生平)
2、那这位作曲家又为什么会跟他的观众开这样一个玩笑呢?(出示作品的创作背景)
揭示生活、学习的真理和态度“知之为知不不知为不知”
学生了解海顿的国籍、年代、音乐史上的地位。
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故事,同时懂得生活的态度
了解作品的同时懂得生活学习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体现)
(五)、小结、作业
在音乐的世界中还有许多变奏曲曲式的乐曲。如莫扎特《星星变奏曲》课后大家试着用今天的方法聆听乐曲有几个变奏组成。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生活中能够更加热爱音乐生活。
作业:《星星变奏曲》乐曲分析。
让学生试着用学过的方式分析乐曲,从而真正掌握变奏曲曲式
课件13张PPT。七彩管弦(四)第六单元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Symphony in G major No. 94, “Surprise”
【奥】海 顿交响曲(Symphony) 交响曲亦称“交响乐”,大型乐曲体裁,是音乐中最大的管弦乐套曲。交响曲的产生同十七八世纪法国、意大利歌剧的序曲以及当时流行于各国的管弦乐组曲、大型协奏曲等体裁有直接的联系。 第1乐章、Adagio-Vivace assai(柔板—活泼的很快的快板)
奏鸣曲式。从一段如歌的柔板开始,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分别奏出,后浪漫似的渐弱。主部主题是舞曲般的音型和匈牙利吉普赛的曲调,由小提琴奏出。副部主题并不具备旋律性,只是弦乐上的节奏音型。发展部非常简练。整个乐章的性格是妩媚优雅而不深刻。
第2乐章、Andante(行板)
海顿交响曲中最受欢迎的乐章。主题用最单纯的民歌风格,听起来像一首童谣,小提琴轻柔地奏出后,声音更轻地重复一遍,乐队突然爆发出一个响亮的和弦,让人猛地惊醒,这就是“惊愕”。这一乐章的曲式是主题和四段变奏。
第3乐章、Menuetto:Allegro molto(小步舞曲:很快的快板)
小步舞曲的速度极快,嬉戏幽默的性格使它完全不像宫廷式的小步舞曲。
第4乐章、Finale:Allegro di molto(终曲:很快的快板)
回旋奏鸣曲式,海顿喜欢把回旋曲的华丽活泼与奏鸣曲的复杂变化结合在一起。乐章以两个展翅飞翔,散发着活力的主题为基础,进行速度很迅猛。对于海顿时代的提琴演奏技术,这个乐章的难度很大,即使现在也不容易。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Symphony in G major No. 94, “Surprise” 第二乐章
【奥】海 顿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海顿(1732-1809)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他一生写作了108部交响曲,他继承和发扬了交响乐这一题材,确立了交响曲四个乐章的规范,被称为“交响乐之父”
海顿作品的涉猎范围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歌剧、神剧、清唱剧、交响曲、器乐协奏曲、弦乐四重奏以及其他室内乐作品。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惊愕”交响曲》 、 《“告别”交响曲》 、 《“时钟”交响曲》 、清唱剧《创世纪》和《“皇帝”四重奏》等。认真聆听作品的主题部分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
旋律:
节奏:
音色:
力度:
简洁 流畅
轻快 活泼
柔美的弦乐主奏
轻柔 两个乐段中有一次很强 的合奏强音二段体结构 二段体又叫二部曲式,是曲式形式之一。由于相对独立结构相当,一般为同样重要的两个乐段组成的乐曲。变奏曲式A + A1 + A2 + A3 + A4 + 尾声 变奏曲是指音乐主题及其一系列的变化反复。并按照一系列的变化反复而组成的乐曲。
变奏曲中最初陈述的并作为而后所依据的原型部分,称为变奏的主题。其后的各次变奏,按顺序依次称为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等等。作曲家可创新主题,也可以借用现成曲调,然后保持主题的基本骨架而加以自由发挥。
主题及各个变奏的变化弦乐奏出原结构基础上加小提琴演奏的副旋律c小调、ff强音记号从暗淡变明朗力度加强加强配器和力度、管乐演奏强调主题、减弱结束简洁、轻快轻快、流畅二次“惊愕”欢快、优美热血沸腾惊愕后的平静力度较弱、节奏变化明显你知道这首作品为什么叫做“惊愕”吗? 这首作品作于1791年,当时海顿首次来到英国,受到那里人们的热烈欢迎。但是,那些衣冠楚楚、浑身珠光宝气的贵族淑女并不懂海顿的音乐,他们只是附庸风雅到音乐会上凑凑热闹。音乐进行时,他们往往心不在焉,甚至打瞌睡。海顿很不高兴,他对人说:“我要写一部‘惊醒音乐’,吓他们一跳。”《第九十四交响曲》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首演那天,音乐厅座无虚席,第二乐章缓慢的变奏曲主题出现了,小提琴奏得很轻很轻,犹如一首宁静安详的催眠曲,那些贵族淑女又昏昏欲睡了。突然,乐队的定音鼓的猛击中,奏出一个强烈的和弦,仿佛晴天霹雳,把贵族小姐们震醒,他们惊慌失措,有的从椅子上跳起,有的跌跌撞撞逃向门外,丑态百出……这部交响曲因此被冠以“惊愕”的别名。这部交响曲中洋溢着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简单的变奏方法节奏变化
节拍变化
旋律加花
注意:保留主干音。关注曲调的流畅性
推荐变奏曲曲目
莫扎特 《星星变奏曲》
巴达捷芙斯卡《少女的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