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6 10:06:50

文档简介

2025——2026 学年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答案
1——5 ADCBB 6——10 DBCBC 11——16 BCADD D
17.(12 分)(1)材料一中的三个史料都体现了“古代中国大一统国家治理举措”的主题。(2 分)材料甲
反映出历代统治者重视构建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方式,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2 分);材料乙
反映出统治者从经济角度,统一货币与度量衡,从而强化大一统国家治理(2 分);材料丙体现出封建国
家从文化和社会基层教化的角度加强对社会的治理控制(2 分);
(2)示例 1—思想文化角度。如汉武帝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
上的统一;示例 2—选官制度角度。科举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
用;示例 3—监察制度角度。汉代将全国划分为 13 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代表皇帝巡行全国,加强了对
地方的管理,巩固大一统;宋代在地方划路作为监察区,从不同方面监督各州;各州增设通判,与知州
彼此制约。(4 分)
18.(12 分)(1)原因:政治腐败,吏治混乱,社会矛盾尖锐;受到前代考课制度的影响;整顿吏治,提
高官员行政能力。(4 分)
(2)不同点:考核标准:北魏对官员的道德和才干进行综合考量;英国注重对官员工作知识、监督能力、
责任心、个人道德等进行考核。目的:北魏考课制度的实质是维护专制统治;英国考核制度是维护资产
阶级民主。(4 分)
作用:考核制度对官吏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有利于提升官员队伍的素养;提高行政效率,维护社
会稳定;但是考核制度的本质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不能根本杜绝官员工作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4
分)
19. (14 分)(1)特点:中央统筹;新旧杂糅;制度转型与教育改革联动;注重实用人才选拔。(6 分)
(2)“传统智慧”:选贤与能;考试录用、考核晋升;公平公正。(2 分)
意义:提升公务员队伍专业化水平,增强国家治理效能;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强化党的执政基础,推动政治文明建设。(6 分)
20.(14 分)(1)影响:推动了当地法律体系的发展;有利于规范当地社会秩序;增强了东亚和东南亚国
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了区域内的交流与融合。(6 分)
(2)原因:西方列强入侵,中华法系权威性受到冲击;随着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传统中华法系经济基础
瓦解;西方法律思想的传入,带来了近代法律理念和体系;传统法律体系难以适应近代社会发展;清末“新
政”和辛亥革命的推动;有识之士的倡导。(8 分)河南省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上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
历史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川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
答题卡上。
1.下表为西周采诗观风制度的部分文献记载。据此可知,采诗观风制度()
“天子五年一巡守(狩)…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
《礼记王制》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耆、艾修之,然后王斟酌焉。”
《国语·周语上》
A.蕴含了原始民主的色彩
B.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正确
C.体现了儒家的民本理念
D.拓宽了官员选拔的途径
2.秦汉时期,御史大夫虽然和丞相同列三公,但二者的地位并不平等:丞相金印紫绶,秩万石;御
史大夫则银印青绶,秩中二千石。但御史大夫同时又是最高监察官,拥有监察弹劾丞相的权力。据
此可知,秦汉时期的三公制度()
A.有效减少了决策失误
B.缓解了官僚群体内部矛盾
C.大大削弱了外朝相权
D.有力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
3,唐代公文经长官与承办人员署名后,由“监印之官”钤印发出。需要誊抄的文件,由缮写人员誊
抄。“凡尚书省施行制敕,案成则给程以抄之。若急速者,不出其日。”也就是说,公文一般都是誊
抄登记后才发往各地。这些做法()
A.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B.突显了皇帝独尊
C.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完善了官僚体制
4.宋朝天圣年间(1023一1032),雄州地方官难以处置民妇张氏的田产继承问题,“当奏听裁”,原
因是张氏只有出嫁女儿和共同居住的外甥,且田产价值很高,部分当没官。皇帝认为这些田产都是
百姓“朝夕自营者,毋利其没入”,故“悉令均给之”。这一裁决体现了()
A.宗法观念的深远影响
B.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
C.程朱理学的伦理规范
D.财政改革的显著成效
高二月考一历史第1页共6页
5.顾炎武曾说:“自三代以下,人主之于民.凡所以为厚生正德之事,一切置之不理,而听民之
所自为。于是乎教化之权,常不在上而在下。”以下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王安石推行保甲
B.吕大钧撰写《吕氏乡约》
C.张居正整肃吏治
D.王阳明推行“十家牌法”
6.1840年,考中榜眼走上仕途的冯桂芬感慨:“有官五品勿卑小。”1861年,冯桂芬又发出“三年
一科,今科失而来科可得,一科复一科,转瞬而其人已老意在败坏天下之人才”的感叹。其认识
的变化反映出当时()
A.八股取士的弊端
B.洋务运动的缺陷
C.官僚制度的腐朽
D.政治改良的必要
7.1901年《申报》上登载《振兴新学宜严杜邪说议》一文称:科场一律废八股而试时务策论,一时
各省书估争选刊讲求时务之书.有将康逆(康有为)所著《日本书目志》、梁逆(梁启超)所著《读
西学书法》以及《时务报》《湘学报》更易其名.翻印取利者…不顾以矛刺盾,贪多务得,并付石印,
以冀风行者。材料可用来解释()
A.改良思潮影响力的扩大
B.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艰难
C.清政府丧失文化主导权
D.科举停废推动思想解放
8.1912年,中华民国正在讨论中的《文官考试法》章程中原拟荐任人员均须参与考试,国务总理赵
秉钧拟从宽办理,与各国务员拟定免考资格,如:建议事项曾经政府采择者;手办行稿至若干件以
上并无错误者:任行政官吏著有成绩者等。该做法意在()
A,确保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B,维护特权阶层的既得利益
C.保持行政稳定性与连续性
D.彰显文官政治中立的原则
9.1949年5月九江市刚刚解放,市军管会就派出了一批干部进驻学校,取消了宗教课程,取消了公
民课和训导制度。接若又向学校委派政治教师,由政治教师兼任教导主任。1951年,江西40所外资
创办的学校全部由政府接管。同时,政府还对大量中国人办的私立学校和私塾进行了接管和逐步改
良。政府的这些做法意在()
A,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B.保证新的意识形态的贯彻
C.实现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D.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奠基
10.1983年,中组部出台《关于改革千部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规定》,提出“管少、管好,管活”的
原则:1984年,中共中央书记处采取干部分级管理体制:1987年提出分类管理方式,干部管理范围
由原先确认的下管两级调整为下管一级。这些举措()
A.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C.适应经济体制改革需要
D.强化党的领导监督
高二月考一历史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