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二十三章 旋转
23.1 图形的旋转
第3课时 旋转作图
【学习目标】
1.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能初步地加以应用.
2.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作图.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
课堂导学
作旋转图形
旋转作图步骤:
(1)在已知图形上找出关键点;
(2)将各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接,以旋转中心为顶点,以上述连线为一边,向旋转方向作角的另一边,使这些角都等于旋转角,使另一边长度都等于关键点到旋转中心的长度,这些“另一边”的端点就是对应点;
(3)顺次连接对应点,即可得到旋转后的图形.
1.将△AOB绕点O旋转180°得到△DOE,则下列作图正确的是( )
D
根据旋转图形确定旋转中心
当旋转中心在图上时,不动的点是旋转中心;当旋转中心不在图上时,两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是旋转中心.
2.如图,△DEF是由△ABC旋转得到的,请画出旋转中心.
略
课堂导学
课前预习
课堂导学
1.(例1)将图中的△ABC绕着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画出经旋转后的△A1B1C.
解:如图,△A1B1C即为所求作三角形.
2.(教材P62母题改编)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画出△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A'B'C'.
题图
解:如图,△A'B'C'即为所求作三角形.
答案图
3.(例2)如图,线段AB绕点O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线段A1B1,若点A的对应点为A1,点B的对应点为B1,请用直尺和圆规作出旋转中心O(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题图
答案图
解:如图,点O即为所求作.
4.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MPN绕某一点旋转某一角度得到△M'P'N',则旋转中心可能是 ( )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B
5.将如图所示图案绕点O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图案是
( )
C
6.(易错题)如图,正方形OABC的两边OA,OC分别在x轴、y轴上,点D(4,3)在边AB上,以C为中心,把△CDB旋转90°,则旋转后点D的对应点D'的坐标是 .
(-1,0)或(1,8)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3,2),B(-1,4),C(0,2).
(1)将△ABC以点C为旋转中心旋转180°,画出旋转后对应的△A1B1C;
(2)平移△ABC,若A的对应点A2的坐标为(-5,-2),画出平移后的△A2B2C2;
(3)若将△A2B2C2绕某一点旋转可以得到△A1B1C,请直接写出旋转中心的坐标.
解:(1)△A1B1C如图所示.
(2)△A2B2C2如图所示.
(3)旋转中心为(-1,0).
8.(拓展提高)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90°,BC=2,以AC的中点O为旋转中心,将△ABC旋转180°.
(1)请画出旋转后的△A'B'C';
解:(1)如图,△A'B'C'即为所求作三角形.
(2)猜想并证明四边形ABCB'的形状;
(2)平行四边形.证明如下:
由题意得BO=B'O,CO=OA,
∴四边形ABCB'是平行四边形.
(3)求出线段BB'的长度.
(3)由题意知BC=AC=2,O是AC的中点,
∴OC=1.
∵∠ACB=90°,BC=2,∴OB=.
∴BB'=2OB=2.(共17张PPT)
第二十三章 旋转
23.1 图形的旋转
第1课时 旋转的概念及性质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归纳旋转的概念.
2.探索旋转的性质.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
课堂导学
旋转的概念
(1)旋转的概念: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叫做图形的旋转.定点O叫做 ,转动的角叫做 .
①决定旋转的三要素: 、 和 ;
②旋转方向有: 、 .
(2)示例:如图,点B绕点O旋转70°到点A,这个旋转过程中:
①旋转中心是点 ;
②旋转方向是 ;
③旋转角是∠ = °.
旋转中心
旋转角
旋转中心
旋转角度
旋转方向
顺时针
逆时针
O
逆时针
AOB
70
1.如图,△OAB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是点 ,旋转角是 ;
(2)点O,A,B的对应点分别是点 ;
(3)线段OA,OB,AB的对应线段是 ;
(4)∠EOF,∠E,∠F的对应角分别是 .
O
∠AOE或∠BOF
O,E,F
OE,OF,EF
∠AOB,∠A,∠B
旋转的性质
(1)旋转前后的图形 (即对应边 ,对应角 );
(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
(3)对应点到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 .
全等
相等
相等
相等
旋转角
2.如图,△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30°至△ADE,AB=5 cm,BC=8 cm,∠BAC=130°,则AD= cm,DE= cm,∠EAC= °,∠DAC= °.
5
8
30
100
课堂导学
课前预习
课堂导学
1.(例1)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作△ADE,它绕A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BC,在这个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是点 ,旋转角是
,经过旋转,点E的对应点是 ,∠B的对应角是 ,线段BC的对应线段是 .
【方法小结】在旋转过程中,不动的点与本身是对应点,且不动的点是旋转中心.
A
∠CAE(或∠BAD)
C
∠D
DE
2.如图,该图形围绕点O按下列角度旋转后,不能与其自身重合的是
( )
A.72°
B.108°
C.144°
D.216°
B
3.(例2)(教材P60母题改编)如图,将△ABC绕点O旋转得到△A'B'C'.
(1)线段OA与OA',OB与OB',OC与OC'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
;
(2)∠AOA',∠BOB',∠COC'的关系是 ;
(3)△ABC与△A'B'C'的关系是 .
OA=OA’,
OB=OB',OC=OC'
∠AOA'=∠BOB'=∠COC’
△ABC≌△A'B’C’
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将△AED绕点D旋转一个角度与△CFD重合,则
(1)旋转角=∠ =∠ = °;
(2)若∠ADE=25°,则∠DFC= °;
(3)若AD=2,AE=1,则CF= ,DF= ;
(4)连接EF,若DE=a,则EF的长为 .
ADC
EDF
90
65
1
a
5.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50°得到△AB'C',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AB=AB'
B.∠BAB'=∠CAC'
C.△ABC≌△AB'C'
D.∠CAB'=50°
D
6.(2024广州期末)如图,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EDC.若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
(1)若∠ACB=20°,则∠CAE= ,∠B= ;
(2)若AB=2,AC=5,则AD= .
45°
115°
5-2
7.(拓展提高)(2024汕头金平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2,∠BAC=45°,△AEF是由△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连接BE,CF相交于点D.
(1)求证:BE=CF;
(1)证明:∵△AEF是由△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
∴AE=AF=AB=AC=2,∠EAF=∠BAC=45°.
∴∠BAC+∠CAE=∠EAF+∠CAE,即∠BAE=∠CAF.
在△ABE和△ACF中,
∴△ABE≌△ACF(SAS).∴BE=CF.
(2)当四边形ABDF为菱形时,求CF的长.
(2)解:∵四边形ABDF为菱形,
∴DF=AF=2,DF∥AB.∴∠ACF=∠BAC=45°.
∵AC=AF,∴∠ACF=∠AFC=45°.
∴∠CAF=90°.∴CF=.(共17张PPT)
第二十三章 旋转
23.3 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和欣赏平移、轴对称、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图形的平移、轴对称、旋转变换设计组合图案.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
课堂导学
图案的构成
1.【传统文化】(2024惠州惠城区期末)中国建筑里窗户的传统纹样体现出古人智慧和审美的极高造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下面纹样可以由一个基础图形通过平移变换得到的是 ( )
C
2.如图所示的图案中,可以由一个“基本图案”连续旋转45°得到的是
( )
B
图案设计
进行图案设计时需要明确两点:一是图案设计是开放性问题;二是图案设计的变换组合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先平移后旋转;
(2)先旋转后平移;
(3)先旋转后作轴对称;
(4)先作轴对称后平移.
3.用四块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卡片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使拼成的图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请你在图2、图3、图4中各画出一种拼法.(要求三种画法各不相同,且其中至少有一个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略
课堂导学
课前预习
课堂导学
1.(例1)下列四个图案中,既可用旋转来分析整个图案的形成过程,又可用平移来分析整个图案的形成过程的图案是 ( )
C
2.如图,两个三角形可以通过变换而相互得到,则需要通过的变换是
( )
A.旋转
B.旋转和平移
C.平移
D.平移和轴对称
D
3.(例2)如图是一个4×4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请你在网格中以左上角的三角形为基本图形,通过平移、对称或旋转变换,设计一个精美图案,使其满足:①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以点O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②所作图案用阴影标识,且阴影部分的面积为4.
题图
解:如图,答案不唯一.
答案图
4.已知在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图1中的阴影图案是由一条对角线和以格点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弧围成的弓形.
(1)图1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结果保留π)
(2)请你在图2中以图1为基本图案,借助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设计一个轴对称的花边图案(要求至少含有两种图形变换).
π-2
答案图
解:(2)如图,答案不唯一.
5.利用对称性可以设计美丽的图案,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纸中,有如图所示的四边形(顶点都在格点上).
(1)先作出该四边形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图形,再作出上面所作的图形连同原四边形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解:(1)如图所示.
(2)完成上述设计后,求出整个图案的面积.
(2)20.
6.(拓展提高)如图是由5个全等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请按下列要求画图:
(1)在图1中添加1个正方形,使它成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2)在图2中添加1个正方形,使它成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
(3) 在图3中添加1个正方形,使它既成轴对称图形,又成中心对称图形.
解:(1)如图1所示(答案不唯一).
(2)如图2所示.
(3)如图3所示.(共16张PPT)
第二十三章 旋转
23.2 中心对称
23.2.2 中心对称图形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
2.准确判断某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
课堂导学
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
(1)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 ,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 ,那么这个图形叫做 ,这个点就是它的 .
(2)示例:平行四边形 (填“是”或“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180°
重合
中心对称图形
对称中心
是
1.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A
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1)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的区别:中心对称图形指一个图形本身成中心对称,中心对称指两个全等图形的相互位置关系.
(2)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的联系:如果将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们是中心对称图形;如果将中心对称图形对称的部分看成两个图形,那么它们成中心对称.
2.如图,已知 ABC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
B.△AOB是中心对称图形
C.△AOB与△COD关于点O对称
D.阴影部分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B
课堂导学
课前预习
课堂导学
1.(例1)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称之为“弈”,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下列由黑白棋子摆成的图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C
2.下列图形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A.圆 B.菱形
C.矩形 D.等边三角形
【方法小结】判断几何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的方法:旋转180°,即倒过来后,看图形是否与原来一样.
D
3.(例2)如图, 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点E,F在直线BD上,且BE=DF.
(1)四边形AECF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请说明理由;
解:(1)四边形AECF是中心对称图形.理由如下: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A=OC,OB=OD.
∵BE=DF,∴OE=OF.
又∵OA=OC,
∴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ECF是中心对称图形.
(2)四边形AECF的对称中心是什么?
(2)四边形AECF的对称中心是点O.
4.如图,△ABO与△CDO关于点O中心对称,点E,F在线段AC上,且AF=CE.求证:DF=BE.
证明:∵△ABO与△CDO关于点O中心对称,
∴OB=OD,OA=OC.
∵AF=CE,∴OF=OE.
在△DOF和△BOE中,
∴△DOF≌△BOE(SAS).∴DF=BE.
5.如图,四边形ABCD是轴对称图形,对角线BD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A=∠C=90°,AB≠AD,若把这个轴对称图形沿对角线BD剪开成两个三角形后,再把这两个三角形的一边完全重合在一起,重新拼成一个中心对称图形,则拼法共有 种.
3
6.(拓展提高)如图,下列4×4网格图都是由16个相同小正方形组成的,每个网格图中有4个小正方形已涂上阴影,请在下面每个图形中,选取2个空白小正方形涂上阴影,使6个阴影小正方形组成一个中心对称图形.
解:如图所示.(共20张PPT)
第二十三章 旋转
23.2 中心对称
23.2.1 中心对称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等概念及掌握中心对称的性质.
2.能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作出一个图形关于某点对称的图形.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
课堂导学
中心对称的概念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 或 ,这个点叫做 .这两个图形在旋转后能够重合的对应点叫做关于对称中心的 .
关于这个点对称
中心对称
对称中心
对称点
1.下列选项中的左右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是 ( )
B
中心对称的性质
(1)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 ,而且被对称中心所 .
(2)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 图形.
(3)示例:如图,△AOB与△DOC是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
①对称中心是点 ,点A的对称点是点 ;
②O是线段 的中点;
③△ABO △DCO.
对称中心
平分
全等
O
D
AD,BC
≌
2.如图,已知△ABC与△ADE关于点A成中心对称,若AC=3 cm,则CE的长为 cm.
6
课堂导学
课前预习
课堂导学
1.(例1)将如图所示的正方形图案绕中心O旋转180°所得到的图形是( )
C
2.如图所示的4组图形中,左边图形与右边图形成中心对称的有( )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方法小结】判断两个图形是否成中心对称,关键是看能否找到一点,将其中一个图形绕着这点旋转180°后与另一个图形重合.一般可从图形的上下左右位置的对调情况入手观察.
C
3.(例2)如图,线段AC与BD相交于点O,且△ABO和△CDO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 ( )
①OB=OD;②AB=CD;
③△ABO≌△CDO;④AC=BD.
A.4 B.3
C.2 D.1
【方法小结】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边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B
4.如图,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FGHE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
A.AD∥EF,AB∥GF
B.BO=GO
C.CD=HE,BC=GH
D.DO=HO
D
5.如图,已知△AOB与△DOC成中心对称,△AOB的面积是6,AB=3,则△DOC中边CD上的高是 .
4
6.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若△BOC与△B'O'C关于点C成中心对称,若AC=2,AB'=5,则菱形ABCD的边长是 .
7.如图,在△ABC中,D是边AB的中点.
(1)画出△BCD关于点D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解:(1)如图,△ADE即为所求作.
(2)若AC=2,BC=4,根据所作图形求出线段CD长的取值范围.
(2)由题意得AE=BC=4,
∴4-2∵EC=2CD,∴18.(拓展提高)如图,△ABC和△DEF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1)找出它们的对称中心O;
解:(1)如图所示,点O即为所求.
(2)若AB=6,AC=5,BC=4,求△DEF的周长;
(2)∵△ABC和△DEF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ABC≌△DEF,
∴AB=DE=6,AC=DF=5,BC=EF=4,
∴△DEF的周长为15.
(3)连接AF,CD,试判断四边形ACD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四边形ACDF是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
∵△ABC和△DEF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OA=OD,OC=OF,
∴四边形ACDF是平行四边形.(共18张PPT)
第二十三章 旋转
23.2 中心对称
23.2.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学习目标】
1.掌握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的坐标特征,能够运用特征解决相关问题.
2.会画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
课堂导学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1)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 ,即P(x,y)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为P’( , ).
(2)示例:点(1,6)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 ).
相反
-x
-y
-6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P(-2,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的坐标为
( )
A.(2,-3) B.(2,3)
C.(3,-2) D.(-2,-3)
A
作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
作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的步骤:
(1)确定所给图形各个顶点的坐标;
(2)确定所给图形各个顶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个对应点;
(4)顺次连接各个对应点.
2.(2024广州期中)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1)画出△ABC关于原点O对称的△A'B'C';
(2)直接写出△A'B'C'各顶点的坐标.
解:(1)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
(2)A'(0,-1),B'(-2,-3),C'(-3,0).
课堂导学
课前预习
课堂导学
1.(例1)点(-1,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是 .
【方法小结】此类问题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关系求解即可.
2.若点M(3,a-2),N(b,a)关于原点对称,则a+b= .
(1,-2)
-2
3.(例2)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C的坐标为(4,-1).以原点O为对称中心,画出△ABC关于原点O对称的△A1B1C1,并写出点C1的坐标.
题图
解:如图,△A1B1C1即为所求作,点C1的坐标为(-4,1).
答案图
【方法小结】作已知顶点坐标的三角形关于原点的对称图形,关键是求出各顶点的对称点的坐标,再描出各点,依次连接各点即可.
4.如图,在△ABC中,A(-3,3),B(-4,0),C(-1,1).
(1)如果△A1B1C1与△ABC关于原点对称,点A1的对应点是A,点B1的对应点是B,点C1的对应点是C,请直接写出A1,B1,C1三个点的坐标;
解:(1)A1(3,-3),B1(4,0),C1(1,-1).
题图
(2)请在网格内画出满足条件的△A1B1C1.
题图
(2)如图,△A1B1C1为所求作.
(2)答案图
5.已知点P(m,-2)关于原点对称的点落在直线y=x-3上,则m的值为
( )
A.-5 B.-2 C.1 D.2
6.已知点M(1-2m,m-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为 .
A
7.(教材P69母题改编)如图, 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A的坐标为(-3,2),点B的坐标为(2,2).
(1)求点C,D的坐标;
(2)求 ABCD的面积.
解:(1)∵ 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
∴C(3,-2),D(-2,-2).
(2)S ABCD=[3-(-2)]×[2-(-2)]=5×4=20.
8.(拓展提高)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请在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解答下列问题:
(1)作出△ABC关于原点O成中心对称的△A1B1C1;
题图
解:(1)如图,△A1B1C1即为所求.
(1)答案图
(2)请直接写出以A,B,C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的坐标.
题图
(2)(1,1)或(-3,-1)或(-5,3).(共16张PPT)
第二十三章 旋转
23.1 图形的旋转
第2课时 旋转的性质应用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
2.会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问题.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
课堂导学
旋转的性质应用
1.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DE,若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B=50°,则旋转角的度数为 ( )
A.50° B.60°
C.70° D.80°
D
2.如图,在△ABC中,∠BAC=30°,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B'C',使点C的对应点C'落在边AB上,连接BB',则∠ABB'的度数为( )
A.60° B.70°
C.75° D.55°
C
课堂导学
课前预习
课堂导学
1.(例1)(2024中山期中)如图,在Rt△ABC中,∠C=90°,将△ABC绕着点B逆时针旋转得到△FBE,点C,A的对应点分别为E,F,点E落在BA上,连接AF.
(1)若AC=4,BC=3,则BF= ;
(2)若∠BAC=36°,求∠BAF的度数.
5
解:(2)∵将△ABC绕着点B逆时针旋转得到△FBE,
∴BF=AB,∠BEF=∠C=90°,∠BAC=∠BFE=36°.
∴∠ABF=90°-36°=54°.
∴∠BAF==63°.
2.(2024广州白云区期中)如图,在Rt△ABC中,∠BAC=90°,将Rt△ABC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得到Rt△ADE,点B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边BC上,若AB=1,∠B=60°,求CD的长.
解:∵∠BAC=90°,∠B=60°,∴∠C=30°.
∴BC=2AB=2.
由旋转的性质,得AD=AB=1,
又∵∠B=60°,∴△ABD为等边三角形.
∴BD=AB=1.
∴CD=BC-BD=2-1=1.
3.(例2)如图,在△ABC中,∠B=45°,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B'C',使点B'在BC的延长线上.求证:BB'⊥C'B'.
证明:∵△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B'C',
∴AB=AB',∠B=∠AB'C'=45°.
∵点B'在BC的延长线上,∠B=45°,AB=AB',
∴∠AB'B=45°.
∴∠BB'C'=∠AB'C'+∠AB'B=90°.
∴BB'⊥C'B'.
4.如图,将△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80°得到△ADE,连接BD.
(1)判断△ABD的形状为 ;
(2)若AE∥BD,求∠CAD的度数.
等腰三角形
解:(2)∵AE∥BD,
∴∠EAD=∠ADB.
∵将△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80°得到△ADE,
∴∠EAC=∠DAB=80°,AB=AD.
∴∠ADB=(180°-∠DAB)=50°,∴∠EAD=50°,
∴∠CAD=∠EAC-∠EAD=80°-50°=30°.
5.如图,在△ABC中,AB=6,将△ABC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30°后得到△A1BC1,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
A.6
B.6
C.9
D.9
D
6.如图,在Rt△ABC中,∠ACB=90°,∠ABC=60°,BC=,将△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15°得到△A'BC',AC与A'B相交于点E,则A'E的长为 .
2
7.(拓展提高)有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如图所示,让一个正方形的顶点与另一个正方形的中心重合,不难知道重合部分的面积为,现把其中一个正方形固定不动,另一个正方形绕其中心旋转,问在旋转过程中,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说明理由.
解:面积不变.理由如下:
如图,旋转任意角度,连接OA,OB.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OB=90°,OA=OB,∠OAE'=∠OBF'=45°.
∵∠E'OF'=90°,
∴∠AOB=∠E'OF'.
∴∠AOE'=∠BOF'.
在△AOE'与△BOF'中,
∴△AOE'≌△BOF'(ASA).∴S△OAE'=S△OBF'.
∴S四边形OE'BF'=S△OAB=.
故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不会发生变化,为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