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测试卷--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广州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测试卷--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广州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26 11:02:4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水平测试卷
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可吸入颗粒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空气污染指数”所涉及的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难度不大,空气污染指数作为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重要内容,了解包括的各个项目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
目前计入我国“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及臭氧等。
故选D。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啤酒 B.生铁 C.河水 D.氮气
【答案】D 
【解析】啤酒中含有水、酒精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生铁中含有铁、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河水中含有水、可溶性矿物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氮气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3.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稀有气体含量虽少,但却包含了氦;氖;氩、氪、氙等多种气体
B.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稀有气体不仅可作保护气,还可以填充气球代替氢气球
D.稀有气体充入灯泡内,不仅能使灯泡经久耐用,而且还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答案】C
【解析】
A、空气中稀有气体含量虽少,但却包含了氦;氖;氩、氪、氙等多种气体,故A说法正确;
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其他物质反应,故B说法正确;
C、稀有气体中的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以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故C说法错误;
D、稀有气体充入灯泡内,不仅能使灯泡经久耐用,而且还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做多种电光源,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4.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4题)
A.不用考虑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
B.红磷火焰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C.依据实验现象推测,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D.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答案】C 
【解析】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装置漏气,造成测定结果不准确,A错误;红磷熄
灭后,应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B错误;红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D
错误。
5.“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下列做法违背该理念的是(  )
A.多植树造林 B.开发绿色能源 C.焚烧废旧塑料 D.减少煤的燃烧
【答案】C 点
【解析】焚烧废旧塑料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环境。
6.下列各组物质,均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大理石、氨气、高锰酸钾 B.干冰、液氧、冰水混合物
C.石灰水、牛奶、石墨 D.过氧化氢溶液、空气、娃哈哈纯净水
【答案】.B
【解析】
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氨气和高锰酸钾中都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选项不符合题意;
B、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液氧是液态的氧气、冰水混合物中都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选项符合题意;
C、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牛奶中含有水和蛋白质等,属于混合物;石墨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选项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娃哈哈纯净水中含有水和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A.该示意图中含有一种分子,并且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故A符合题意;
B.该示意图中含有三种不同分子,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该示意图中含有一种分子,并且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故C不符合题意;
D.该示意图中含有一种分子,并且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表中所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相符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的溶液体积小于100 mL 分子间有间隔
B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 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 其原子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D 氧气(O2)和臭氧(O3)性质不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答案】B
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不带电,所以不带电的微粒都是分子和原子
B.H2O和的H2O2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原子任何情况下不能再分
D.O2-、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所以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答案】B
【解析】
A、分子和原子都不带电,但不带电的微粒除了分子、原子还可以是中子等,错误;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正确;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不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电子,错误;
D、离子如锂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不是8,错误;
故选B。
10.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相同 B.质量几乎相等
C.中子数相等 D.电荷数相同
【答案】D 点拨:它们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质子数相同,核电荷数相同,A正确;镁原子失
去电子形成镁离子,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质量几乎相等,B正确;镁原子和镁离子的
中子数相等,C正确;镁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镁离子,二者的电荷数不同,D错误。
1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第12题)
A.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 g
B.锰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C.铬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2个质子
D.等质量的铬、锰、铁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铬
【答案】D 
【解析】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 85,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A错
误;锰元素为金属元素,B错误;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铬元素原
子序数=质子数=24,C错误;相对原子质量反映了原子的实际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的实
际质量越大,由图可知,相对原子质量:铬<锰<铁,故等质量的铬、锰、铁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
是铬,D正确。
12.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CO2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CO2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那么小明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人体只呼出二氧化碳
C.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不含有氧气
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答案】D 
【解析】本题采用解答。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15 s空气,石灰水不变浑浊,是因为空气
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低;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15 s人体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
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不是只含二氧化碳;该实验无法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氧气。
13.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5题)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②对应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③表示的都是阳离子
【答案】 B 
【解析】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②和④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
表示3种元素,A错误;②对应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
子,B正确;④的核内质子数为12,为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错误;①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
=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③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
阳离子,D错误。
1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炼钢、气焊、航空航天都要用到氧气
B.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C.广告灯的灯管中充入氖气,发出红光
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答案】D
【解析】
A、炼钢、气焊、航空航天都要用到氧气,A正确。
B、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B正确。
C、稀有气体通电发出特俗颜色的光,广告灯的灯管中充入氖气,发出红光,C正确。
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但是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D错误。
故选:D。
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15.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或符号表示的意义。
(1)2Na+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O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个碳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两个钠离子 
(2)表示三个氧原子 
(3)2C 
16..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_____。
(2)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______
【答案】(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混合物中有多种分子,纯净物中只有一种分子
【解析】
(1)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分子构成。
17.小袁同学想对“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进行探究,用带柄V形玻璃管完成以下实验。如图所示,A处盛浓氨水,B处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另取一相同V形玻璃管含相同的实验用品,在A处稍加热,在更短的时间内可观察到上述现象,请从微观角度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此实验和课本上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相比,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处长滤纸条从左往右逐渐变红,气球膨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更节约药品,不污染空气
【解析】
处的浓氨水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B处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上时,氨气能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同时氨气进入气球,导致气球膨胀;若另取一相同V形玻璃管含相同的实验用品,在A处稍加热,在更短的时间内可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温度越高,氨分子运动的越快;
此实验和课本上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相比,具有的优点是:更节约药品,不污染空气。
18.在元素周期表中有关氧元素、铝元素的信息如图中甲乙所示,丙丁为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
(2)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丙或丁);
(3)氧元素与铝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中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电子数不同
【答案】(1)13(2)丁(3)B
【解析】
(1)由图可知,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
(2)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丁,因为核内质子数为13,核外电子数为10,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的是离子,相等的是原子。
(3)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氧元素与铝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选:B
1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________(填编号)。
A.蜡烛       B.红磷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填编号)。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前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2题)
【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 mL)
组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20 21 19 20 22 18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
(4)小组的同学做完实验后又尝试用木炭重新做了以上实验,发现水几乎没有进入集气瓶。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如果事先在集气瓶内注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____________气体,实验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答案】(1)B;足量(或过量)
(2)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1/5;难溶于水、不助燃、不可燃等
(4)二氧化碳
20.图甲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都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乙,实验装置如图:
已知: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操作:
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在B、C试管内分别倒入5mL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烧杯中剩余的酚酞溶液用于实验中作比较。然后在另一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备用。在A、D试管中分别倒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乙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热水中,观察几分钟。
请回答:
进行操作a的实验______填是、否有必要。
操作c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中溶液变红,且______中先变红填字母序号。
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
对比改进前的实验还有一个优点是 。
【答案】(1)否 ; (2)B、C , C ;(3)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 节(4)约药品
【解析】
解:进行操作a的实验没有必要,是因为酚酞试液中含有水。
故填:否。
操作c观察到的现象是B、C中溶液变红,且C中先变红。
故填:B、C;C。
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
故填: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
对比改进前的实验还有一个优点是节约药品。
故填:节约药品。
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
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水平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下列物质中,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可吸入颗粒物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啤酒 B.生铁 C.河水 D.氮气
3.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稀有气体含量虽少,但却包含了氦;氖;氩、氪、氙等多种气体
B.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稀有气体不仅可作保护气,还可以填充气球代替氢气球
D.稀有气体充入灯泡内,不仅能使灯泡经久耐用,而且还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4.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用考虑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
B.红磷火焰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C.依据实验现象推测,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D.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5.“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下列做法违背该理念的是(  )
A.多植树造林 B.开发绿色能源 C.焚烧废旧塑料 D.减少煤的燃烧
6.下列各组物质,均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大理石、氨气、高锰酸钾 B.干冰、液氧、冰水混合物
C.石灰水、牛奶、石墨 D.过氧化氢溶液、空气、娃哈哈纯净水
7.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8.表中所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相符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的溶液体积小于100 mL 分子间有间隔
B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 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 其原子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D 氧气(O2)和臭氧(O3)性质不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不带电,所以不带电的微粒都是分子和原子
B.H2O和的H2O2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原子任何情况下不能再分
D.O2-、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所以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10.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相同 B.质量几乎相等
C.中子数相等 D.电荷数相同
1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 g
B.锰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C.铬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2个质子
D.等质量的铬、锰、铁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铬
12.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CO2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CO2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那么小明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人体只呼出二氧化碳
C.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不含有氧气
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13.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②对应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③表示的都是阳离子
1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炼钢、气焊、航空航天都要用到氧气
B.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C.广告灯的灯管中充入氖气,发出红光
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15.(6分)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或符号表示的意义。
(1)2Na+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O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个碳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16.(4分)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_____。
(2)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______
17.(6分)小袁同学想对“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进行探究,用带柄V形玻璃管完成以下实验。如图所示,A处盛浓氨水,B处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另取一相同V形玻璃管含相同的实验用品,在A处稍加热,在更短的时间内可观察到上述现象,请从微观角度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和课本上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相比,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6分)在元素周期表中有关氧元素、铝元素的信息如图中甲乙所示,丙丁为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
(2)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丙或丁);
(3)氧元素与铝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中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电子数不同
19.(14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________(填编号)。
A.蜡烛       B.红磷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填编号)。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前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2题)
【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 mL)
组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20 21 19 20 22 18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
(4)小组的同学做完实验后又尝试用木炭重新做了以上实验,发现水几乎没有进入集气瓶。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如果事先在集气瓶内注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____________气体,实验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0.(12分)图甲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都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乙,实验装置如图:
已知: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操作:
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在B、C试管内分别倒入5mL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烧杯中剩余的酚酞溶液用于实验中作比较。然后在另一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备用。在A、D试管中分别倒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乙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热水中,观察几分钟。
请回答:
进行操作a的实验______填是、否有必要。
操作c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中溶液变红,且______中先变红填字母序号。
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
对比改进前的实验还有一个优点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