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大通县朔山中学2026届高三备考40分钟物理周测卷第五周(10.2)(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青海省大通县朔山中学2026届高三备考40分钟物理周测卷第五周(10.2)(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26 13:5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6届高三备考40分钟物理周测卷第五周(10.2)
说明:考查开普勒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和牛顿运动定律。
一、单选题(共8小题,共24分)
1.一颗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其轨道近日点和远日点到太阳的距离分别约为地球到太阳距离的5倍和7倍。关于该小行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转周期约为6年
B.从远日点到近日点所受太阳引力大小逐渐减小
C.从远日点到近日点线速度大小逐渐减
D.在近日点加速度大小约为地球公转加速度的
2.地球和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轨迹如图所示,彗星从a运行到b、从c运行到d的过程中,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分别为和,且。彗星在近日点与太阳中心的距离约为地球公转轨道半径的0.6倍,则彗星(  )
在近日点的速度小于地球的速度
B.从b运行到c的过程中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C.从a运行到b的时间大于从c运行到d的时间
D.在近日点加速度约为地球的加速度的0.36倍
3.2024年6月,嫦娥六号探测器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如图所示,探测器在圆形轨道1上绕月球飞行,在A点变轨后进入椭圆轨道、为远月点。关于嫦娥六号探测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在轨道2上从A向B运动过程中动能逐渐减小
B.在轨道2上从A向B运动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变大
C.在轨道2上机械能与在轨道1上相等
D.利用引力常量和轨道1的周期,可求出月球的质量
4.与地球公转轨道“外切”的小行星甲和“内切”的小行星乙的公转轨道如图所示,假设这些小行星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都在同一平面内,地球的公转半径为R,小行星甲的远日点到太阳的距离为R1,小行星乙的近日点到太阳的距离为R2,则(  )
小行星甲在远日点的速度大于近日点的速度
B.小行星乙在远日点的加速度小于地球公转加速度
C.小行星甲与乙的运行周期之比
D.甲乙两星从远日点到近日点的时间之比=
5.2024年3月20日,我国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升空。当抵达距离月球表面某高度时,鹊桥二号开始进行近月制动,并顺利进入捕获轨道运行,如图所示,轨道的半长轴约为51900km。后经多次轨道调整,进入冻结轨道运行,轨道的半长轴约为9900km,周期约为24h。则鹊桥二号在捕获轨道运行时( )
周期约为144h
B.近月点的速度大于远月点的速度
C.近月点的速度小于在冻结轨道运行时近月点的速度
D.近月点的加速度大于在冻结轨道运行时近月点的加速度
6.2021年美国“星链”卫星曾近距离接近我国运行在距地近圆轨道上的天宫空间站。为避免发生危险,天宫空间站实施了发动机点火变轨的紧急避碰措施。已知质量为m的物体从距地心r处运动到无穷远处克服地球引力所做的功为,式中M为地球质量,G为引力常量;现将空间站的质量记为,变轨前后稳定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记为、,如图所示。空间站紧急避碰过程发动机做的功至少为(  )
B.
C.
D.
7.某智能物流系统中,质量为20kg的分拣机器人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受到的合力沿轨道方向,合力F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8.一同学将排球自O点垫起,排球竖直向上运动,随后下落回到O点。设排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和速度大小成正比。则该排球( )
A.上升时间等于下落时间 B.被垫起后瞬间的速度最大
C.达到最高点时加速度为零 D.下落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
二、多选题(共2小题,共10分)
9.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的长木板,木板的左端上有一质量为的物块,如图(a)所示。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在物块上,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其中、分别为、时刻F的大小。木板的加速度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c)所示。已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假设最大静摩擦力均与相应的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
A. B.
C. D.在时间段物块与木板加速度相等
10.两位科学家因为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了一个超大质量的致密天体而获得了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对一颗靠近银河系中心的恒星的位置变化进行了持续观测,记录到的的椭圆轨道如图所示。图中O为椭圆的一个焦点,椭圆偏心率(离心率)约为0.87。P、Q分别为轨道的远银心点和近银心点,Q与O的距离约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的运行周期约为16年。假设的运动轨迹主要受银河系中心致密天体的万有引力影响,根据上述数据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以推出(  )
A.与银河系中心致密天体的质量之比 B.银河系中心致密天体与太阳的质量之比
C.在P点与Q点的速度大小之比 D.在P点与Q点的加速度大小之比
三、实验题(共1小题,共6分)
11.一细绳跨过悬挂的定滑轮,两端分别系有小球A和B,如图所示。一实验小组用此装置测量小球B运动的加速度。
(1)令两小球静止,细绳拉紧,然后释放小球,测得小球B释放时的高度h0=0.590 m,下降一段距离后的高度h=0.100 m;由h0下降至h所用的时间T=0.730 s。由此求得小球B加速度的大小为a= 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2)从实验室提供的数据得知,小球A、B的质量分别为100.0 g和150.0 g,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9.80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可得小球B加速度的大小为a′= 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可以看出,a′与a有明显差异,除实验中的偶然误差外,写出一条可能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详解】A.根据题意,设地球与太阳间距离为,则小行星公转轨道的半长轴为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有解得年故A错误;
B.从远日点到近日点,小行星与太阳间距离减小,由万有引力定律可知,小行星受太阳引力增大,故B错误;
C.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从远日点到近日点,小行星线速度逐渐增大,故C错误。
D.由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可知
即小行星在近日点的加速度是地球公转加速度的,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C
【详解】A.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哈雷彗星在近日点的曲率半径小于地球半径,因此哈雷彗星在近日点的速度大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速度,A错误;
B.从b运行到c的过程中万有引力与速度方向夹角一直为钝角,哈雷彗星速度一直减小,因此动能一直减小,B错误;
C.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哈雷彗星绕太阳经过相同的时间扫过的面积相同,根据可知从a运行到b的时间大于从c运行到d的时间,C正确;
D.万有引力提供加速度
则哈雷彗星的加速度与地球的加速度比值为D错误。
故选C。
3.【答案】A
【详解】A.在轨道2上从A向B运动过程中,探测器远离月球,月球对探测器的引力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动能逐渐减小,A正确;
B.探测器受到万有引力,由解得
在轨道2上从A向B运动过程中,r增大,加速度逐渐变小,B错误;
C.探测器在A点从轨道1变轨到轨道2,需要加速,机械能增加,所以探测器在轨道2上机械能大于在轨道1上的机械能,C错误;
D.探测器在轨道1上做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解得
利用引力常量G和轨道1的周期T,还需要知道轨道1的半径r,才能求出月球的质量,D错误。
故选A。
4.【答案】D
【详解】A.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小行星甲在远日点的速度小于近日点的速度,故A错误;
B.根据小行星乙在远日点的加速度等于地球公转加速度,故B错误;
C.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小行星甲与乙的运行周期之比
故C错误;
D.甲乙两星从远日点到近日点的时间之比即为周期之比≈
故D正确。故选D。
5.【答案】B
【详解】A.冻结轨道和捕获轨道的中心天体是月球,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
整理得A错误;
B.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得,近月点的速度大于远月点的速度,B正确;
C.近月点从捕获轨道到冻结轨道鹊桥二号进行近月制动,捕获轨道近月点的速度大于在冻结轨道运行时近月点的速度,C错误;
D.两轨道的近月点所受的万有引力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近月点的加速度等于在冻结轨道运行时近月点的加速度,D错误。
故选B。
6.【答案】A
【详解】空间站紧急避碰的过程可简化为加速、变轨、再加速的三个阶段;空间站从轨道变轨到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依题意可得引力做功
万有引力提供在圆形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求得空间站在轨道上运动的动能为
动能的变化
解得
故选A。
7. 【答案】A
【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题图的F—t图画出如图所示的a—t图像
可知机器人在0 ~ 1s和2 ~ 3s内加速度大小均为1m/s2,方向相反,由v—t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A正确。
8.【答案】B
【解答】A.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的位移大小相同,上升过程的末状态和下降过程的初状态速度均为零。对排球受力分析,上升过程的重力和阻力方向相同,下降过程中重力和阻力方向相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上升过程中任意位置的加速度比下降过程中对应位置的加速度大,则上升过程的平均加速度较大。由位移与时间关系可知,上升时间比下落时间短,A错误;
B.上升过程排球做减速运动,下降过程排球做加速运动。在整个过程中空气阻力一直做负功,小球机械能一直在减小,下降过程中的最低点的速度小于上升过程的最低点的速度,故排球被垫起时的速度最大,B正确;
C.达到最高点速度为零,空气阻力为零,此刻排球重力提供加速度不为零,C错误;
D.下落过程中,排球速度在变,所受空气阻力在变,故排球所受的合外力在变化,排球在下落过程中做变加速运动,D错误。
9.【答案】BCD
【解答】A.图(c)可知,t1时滑块木板一起刚在从水平滑动,此时滑块与木板相对静止,木板刚要滑动,此时以整体为对象有 A错误;
BC.图(c)可知,t2滑块与木板刚要发生相对滑动,以整体为对象,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以木板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BC正确;
D.图(c)可知,0~t2这段时间滑块与木板相对静止,所以有相同的加速度,D正确
10.【答案】BCD
【详解】A.设椭圆的长轴为2a,两焦点的距离为2c,则偏心率
且由题知,Q与O的距离约为,即
由此可得出a与c,由于是围绕致密天体运动,根据万有定律,可知无法求出两者的质量之比,故A错误;
B.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
式中k是与中心天体的质量M有关,且与M成正比;所以,对是围绕致密天体运动有
对地球围绕太阳运动有
两式相比,可得
因的半长轴a、周期,日地之间的距离,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周期都已知,故由上式,可以求出银河系中心致密天体与太阳的质量之比,故B正确;
C.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有
解得
因a、c已求出,故可以求出在P点与Q点的速度大小之比,故C正确;
D.不管是在P点,还是在Q点,都只受致密天体的万有引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
因P点到O点的距离为a+c,,Q点到O点的距离为a-c,解得
因a、c已求出,故在P点与Q点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故D正确。
故选BCD。
11.【答案】(1)1.84(2)1.96 (3)滑轮的轴不光滑,绳和滑轮之间有摩擦(或滑轮有质量)
【解答】(1)有题意可知小球下降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代入数据解得a=1.84m/s2;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对小球A有
对小球B有
带入已知数据解得;
(3)在实验中绳和滑轮之间有摩擦会造成实际计算值偏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