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阅读专项突破-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课内阅读。
①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②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文段中最能表现桂花香气四溢的字是 。
2.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
3.联系课文,说说你对文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4.桂花晒好以后可以泡茶、可以做糕饼。小朋友,你知道桂花还能做什么吗?
课外阅读。
怀念家乡的桑树
①我一直在思念我故乡的桑树,因为它给予我童年的生活无穷的乐趣。
②年年春来,当屋后的积雪渐渐 、当河边的杨柳 出新芽,我们村上的一群孩子就开始 ,盼望着桑树早一天长出叶子来。谁都说不清,第一片桑叶是什么时候从树枝上钻出来的。常常地,当一群人从桑树下走过时,会有眼尖的孩子大叫:“快看啊,桑叶长出来了。”果然,原本光秃秃的桑树上,已经爬满了一片片嫩芽。桑叶见风长,小小的嫩芽很快就长成了大大的叶子。当片片桑叶在风中摇曳时,我们便开始忙着养蚕。那些黑黑的蚕宝宝,刚被我小心翼翼地从别人家捧回来,我便匆忙跑到桑树林,采回一大筐又肥又嫩的桑叶,送到了蚕宝宝的嘴边,看着小东西张着贪婪的小嘴不停地吞噬着桑叶,发出丝丝的乐曲声时,无比的快乐在我的心底油然而生……
③不用说,桑叶是蚕宝宝的最爱,而我们这些孩子,爱的却是桑葚(也称为桑树果、桑枣)。通常一过四月,便有像小狼牙棒一般的青果子从浓密的桑叶间翘起头来,那就是桑葚。随着时间的推移,桑葚一天天地变化着:先是从青色中微微地透出一点红润;接着红色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整个桑葚变得红彤彤的,犹如红色的玛瑙,在万绿丛中显得格外诱人。于是,馋嘴的孩子们忍不住了,他们争先恐后地拥向桑林,三下两下地窜到树上,摘一粒桑葚喊一声酸,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欢乐。
④但孩子们都很清楚,桑葚一红,离熟透的日子就不远了。因此,放学归来,谁都不急着回家,而是将书包挂在树权上,对着共同的目标,一哄而上,在茂密的桑叶中搜寻。果然,在一串串红形彤的桑葚中,有许多桑葚已经成熟,紫得发黑,让人垂涎欲滴。伸手摘下一粒放进嘴里,轻轻一咬,饱满的汁液在唇齿间流淌,甘甜中带着微微的酸涩,无比滋润。农村的孩子平时没有什么零食,而桑葚成了他们这个季节里的最好点心。除了一日三餐之外,孩子们总是以桑林为乐园,吃着玩着,高兴个够。
⑤时光流转,季节轮回。在年年如期而至的春天里,桑树为清贫的孩子们带来不尽的欢乐,随着他们的成长,这种欢乐也浸润到他们的血肉之中。
5.结合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充合适的字词。
6.从第三自然段中找出比喻句。
7.文章详写的是 、 ,略写的是 。
8.文章结尾一段中画线句子说明了什么?
9.作者在文章中透露出怎样的情感?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珍珠鸟(节选)
文·冯骥才
①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把这对鸟儿放在一个用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子里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而又温暖 的巢。我把它挂在窗前。一盆吊兰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
②三个月后,那愈发繁茂 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个小家伙!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③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之后它的胆子渐渐地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白天,它淘气 地陪伴着我;傍晚,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到笼子边,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
④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不一会儿,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信赖 ,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10.给文中加点的词语换上近义词,写在横线上。
11.那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缩写句子)
12.给每个自然段添加小标题。
① ② ③ ④
13.在第③自然段中用圆圈标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14.“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如何理解这句话?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鸽 子
邻居朱伯伯养了四只鸽子。这四只鸽子全身长着灰色的羽毛,中间还夹杂着几簇雪白的羽毛。它们还长着金黄的小嘴,红红的小脚,漂亮极了。它们那亮得像宝石似的小眼睛总是警惕地看着四周,好像时刻在提防谁来侵犯它们似的。
它们的“卧室”很讲究,是个两层楼房,上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和下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好像不认识似的。有一次,我把上层的一只放到下层,把下层的一只放到上层。嗬,这下可热闹了,鸽子们打起来了!你用嘴啄我的身子,我用翅膀打你的头。结果,你啄我打,两败俱伤。我只得把它们各自送回自己的家里。
两对鸽子渐渐长大了,两只母鸽都生蛋了。不久,小鸽子孵出来了。它们长着细细的羽毛,长长的嘴,活像一只只小鸭子。我觉得挺有意思,就伸手去摸。谁知还没碰到小鸽子,我的手就被母鸽子用力啄了一口,鲜血流了出来。朱伯伯看到了,对我说:“母鸽子最爱自己的孩子,就像妈妈爱你一样。你伸手去摸小鸽子,母鸽子以为你要伤害小鸽子,所以就啄了你。”我听了点点头。
啊,小鸽子,你们真有意思!
15.用“____”画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鸽子外形的句子。
16.鸽子好斗,文中可以看出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
A.上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和下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好像不认识似的。
B.你用嘴啄我的身子,我用翅膀打你的头。
C.谁知还没碰到小鸽子,我的手就被母鸽子用力啄了一口,鲜血流了出来。
D.它们那亮得像宝石似的小眼睛总是警惕地看着四周,好像时刻在提防谁来侵犯它们似的。
17.文章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 B.首尾呼应 C.过渡
18.文章最后一句中的“小鸽子”是指:(选择正确的答案打上“√”)
(1)两对鸽子 ( )
(2)两对鸽子的孩子( )
(3)所有的鸽子( )
19.读了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
阅读《白鹭》选段,回答问题。
(1)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3)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4)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5)那雪白的衰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6)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工的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7)晴天的清展,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乌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酒次
(8)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9)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10)——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11)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0.第(2)段说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第(5)段分别描述了( )身型、( )、( )四方面,来体现这两方面的特点。
21.第(3)段写白鹤、朱鹭、苍鹭,与白鹭形成( ),突出白鹭( )的玲珑精致。
22.(6)(7)(8)段描写了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请用四字为(6)(8)段描绘的图画起一个名字。
(6)段:( )(7)段:枝头独立 (8)段:( )
23.(9)段的“美中不足”指( )
24.结尾用“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 )和( )之情。
读《野菊花》,完成习题。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①,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襟;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吟咏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
25.第1~~3自然段是从哪些角度描写野菊花的?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花的大小 B.花的作用 C.花的生长环境 D.花的气味、形状
26.第4自然段中,作者把野菊花与 、 、 、 、 檀竹进行对比,表现了野菊花( )的品格。
A.朴实、无私 B.勇敢、进取 C.狂野、骄傲 D.高洁、孤傲
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
A.作者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野菊花的形象,表达了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
B.选文告诉我们,人要像野菊花一样有姿态地开放,努力向上,勇敢进取。
C.在作者眼中,野菊花美得灿烂辉煌,美得野性,但没有名菊惹人喜爱。
D.人生要像野菊花一样在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
《第1单元阅读专项突破-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浸 2.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让母亲闻着香气,收获着桂花,体验着赠送的快乐。这些桂花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是她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3.母亲把晒干的桂花送给乡亲们做糕饼、泡茶,它香气弥漫,香甜四溢,也香甜了乡亲们的生活。 4.可以和面粉拌在一起蒸着吃;可以做桂花枕头。
【解析】1.本题考查找文中的关键词。
根据短文第①自然段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可知,“浸”字将桂花的香气展现了出来,展现了桂花的香飘四溢。故填“浸”。
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作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短文,练习上下文进行作答。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并不是说家乡的桂花要香写,这里的桂花就不香了,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融入了情感在其中。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可以亲手去采摘,可以自己去收获它,可以亲自去照顾它,这些也是她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所以母亲觉得家乡的桂花是最香的。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可解答。“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结合句子可知母亲将自己的桂花送给乡亲们泡茶、做糕饼,桂花的作用不光是香了人们的鼻子,更是让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满足,让乡亲们的生活更加香甜。
4.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本题作答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去作答,桂花的作用是什么来说思考。比如:桂花可以泡酒,做桂花酒。桂花还可以和着其他的物品做美食。桂花鸭,桂花山药等。
5.融化 吐 盼望 6.通常一过四月,便有像小狼牙棒一般的青果子从浓密的桑叶间翘起头来,那就是桑葚。直到有一天,整个桑葚变得红彤彤的,犹如红色的玛瑙,在万绿丛中显得格外诱人。 7. 采桑叶养蚕 摘桑葚 品尝桑葚 8.说明了故乡童年的快乐在每个人的记忆里都被永远地铭记着。 9.对故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解析】5.本题考查补充词语的能力。
结合第②自然段中“年年春来,当屋后的积雪渐渐”可知,春天到了,积雪应该是融化了。此处应填:融化。
结合②自然段中“河边的杨柳出新芽”可知,春天来了,形容杨柳是长出了新芽,此处应填:吐。
结合②自然段中“盼望着桑树早一天长出叶子来”可知,是形容春天到了,孩子们盼望桑树长叶子,应填:盼望。
6.本题考查找比喻句。
结合第③自然段中“通常一过四月,便有像小狼牙棒一般的青果子从浓密的桑叶间翘起头来,那就是桑葚”可知,把“桑葚果子”比作“小獠牙棒”,故是比喻句。
结合第③自然段中“直到有一天,整个桑葚变得红彤彤的,犹如红色的玛瑙,在万绿丛中显得格外诱人”可知,把“红色的桑葚”比作“红色的玛瑙”,故是比喻句。
7.本题考查对写法的赏析。
通过读短文可知,短文的②③④自然段描写了我们采桑叶养蚕和摘桑葚,是详写;而第④自然段中“伸手摘下一粒放进嘴里,轻轻一咬,饱满的汁液在唇齿间流淌,甘甜中带着微微的酸涩,无比滋润”这句话描述了我们品尝桑葚,故是略写。
8.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
结合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子“在年年如期而至的春天里,桑树为清贫的孩子们带来不尽的欢乐,随着他们的成长,这种欢乐也浸润到他们的血肉之中”中“这种欢乐也浸润到他们的血肉之中”可知,句子采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故乡童年的快乐在我们的心里都留下了深刻的,无法抹灭的印象。
9.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掌握。
通过读短文可知,短文主要写了童年时在故乡养蚕、摘桑葚听懂的事,说明了故乡童年的快乐在每个人的记忆力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10.暖和;繁盛;顽皮;信任 11.绿蔓里边发出鸣叫。 12. 为鸟安家 小宝出生 逐渐信任 完全信赖 13.起先;随后;之后;后来;白天;夜晚 14.小家伙从开始的小心谨慎,有所怯懦,我用行动回复,不予约束,不予伤害,倍加爱抚。小家伙接受“宠爱”,无所顾忌,逐渐完全信赖。人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生活美好,是靠相互完全信赖换来的。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对于近义词的掌握,日常中要注意积累。近义词: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温暖:意思是天气温暖;使感到温暖;温存。故其近义词:暖和、温存、和暖、温和等。
繁茂:指繁密,茂盛。故其近义词:繁盛、浓密、茂密、茂盛等。
淘气:顽皮,不听话。故其近义词:顽皮、调皮等。
信赖:指信任并依靠。故其近义词:信任、相信等。
11.本题考查缩写句子,缩写就是把修饰成分去掉,留下主要部分即主谓宾即可。
主语是:蔓里边;谓语是:发出;宾语是:鸣叫。即:蔓里边发出鸣叫。
12.本题考查学生写标题的能力,标题是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写标题时首先要知道语段写了什么内容,然后多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最后提炼成标题。合理即可
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我”为珍珠鸟编织了一个笼子,并对笼子进行装饰,让鸟有一个家。提炼标语为:为鸟安家
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鸟儿生了幼鸟,并对幼鸟外貌进行了描写。故标语可是:幼鸟出生或小宝出生。
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幼鸟在屋里的活动,逐渐跟我亲近的过程,“后来,它完全放心了”可知幼鸟对我的信任。故标语可是:逐渐信任。
第四自然段跟我完全没有了隔阂,“落到我的肩上”“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睡得好熟哇!”可看出对我完全的信赖。故标语可是:完全信赖。
13.本题考查信息筛查能力。
阅读题目,要求圈出时间变化从词语。第三自然段是根据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描写的。从“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之后它的胆子渐渐地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这里可以看出时间变化词语是:起先,随后,之后。从“白天,它淘气 地陪伴着我;傍晚,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到笼子边,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这里可以看出时间变化的词语是:白天、傍晚。学生由此可得出答案。
14.本题考查学生语句理解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这句是用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信赖能创作美好的境界。再联系上文,“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之后它的胆子渐渐地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傍晚,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到笼子边,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小家伙从开始的小心谨慎,有所怯懦,我用行动回复,不予约束,不予伤害,倍加爱抚。小家伙接受“宠爱”,无所顾忌,逐渐完全信赖。人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生活美好,是靠相互完全信赖换来的。学生围绕此作答即可。
15.这四只鸽子全身长着灰色的羽毛,中间还夹杂着几簇雪白的羽毛。它们还长着金黄的小嘴,红红的小脚,漂亮极了。它们那亮得像宝石似的小眼睛总是警惕地看着四周,好像时刻在提防谁来侵犯它们似的。 16.B 17.A 18.(3) 19.小动物也有母爱,天底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爱自己的孩子的。
【解析】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外形”是指人或物体的外在形状。
第一段中“这四只鸽子全身长着灰色的羽毛,中间还夹杂着几簇雪白的羽毛。它们还长着金黄的小嘴,红红的小脚,漂亮极了。它们那亮得像宝石似的小眼睛总是警惕地看着四周,好像时刻在提防谁来侵犯它们似的”对鸽子的外形进行了描写,描写了鸽子的羽毛、嘴巴、小脚、眼睛。
16.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A.本句说明不同笼子的鸽子互不交流。
B.本句写了鸽子之间互相打闹,体现了鸽子好斗的性格。
C.本句写出了鸽子妈妈对小鸽子的爱。
D.本句体现了鸽子的警惕性很强。
17.本题考查对关键句子的分析。
文章最后一句的作用有: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强化感情,深化中心等。
本文中最后一句话对全文进行了总结,表达了对鸽子的喜爱。
18.本题考查对关键词的分析。
认真阅读文章可知,最后一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与概括,表达了作者对鸽子的喜爱,所以这里的“小鸽子”并不是特指鸽子妈妈或小鸽子,而是指所有的鸽子。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通读文章,结合文中“母鸽子最爱自己的孩子,就像妈妈爱你一样。你伸手去摸小鸽子,母鸽子以为你要伤害小鸽子,所以就啄了你。”分析可知,这篇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小动物也有母爱。它们就像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爱护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珍惜现在拥有的母爱。
20. 颜色 喙 脚 21. 对比 身段 22. 水田钓鱼 空中低飞 23.白鹭不会唱歌 24. 喜爱 赞美
【解析】20.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雪白的衰毛”可知,写的是白鹭的“颜色”;结合“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可知,写的是白鹭的“喙”和“脚”。
21.本题考查描写的手法。
结合“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可知,作者将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突出了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22.本题考查对段落的概括。
解答时,要先通读短文,理解第一段话的大意,抓住要点,进行概括。结合第六自然段的内容可知,这段主要描写了白鹭在黄昏的空中低飞;第八自然段描写了白鹭在黄昏的空中低飞。根据这些内容来拟写标题即可。
如:清田独钓图、黄昏低飞图。
23.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可知,“美中不足”指:白鹭不会唱歌。
24.本题考查短文的主旨。
结合“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中的“散文诗”说明白鹭美的内涵丰富,其美反而容易被人忘却,相对而言,散文诗不如诗那么容易被人发现,韵在骨子里就说明白鹭的美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文中“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就说明了这一点。“实在是一首诗”,“实在”一词,突出了作者对白鹭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5.B 26. 山野 白云 紫燕 鸿雁 松柏 B 27.C
【解析】25.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章第一段主要写野菊花生长的环境,第二段主要写野菊花的香味和形态,第三段主要写野菊花的大小,因此没有写野菊花的作用。
26.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襟;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可知是把野菊花和山野、白云、紫燕、鸿雁、松柏、檀竹进行对比,突出野菊花的勇敢和进取的品质。
27.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C.错误,结合“多少墨客骚人吟咏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可知在作者眼里,野菊花比菊花更惹人喜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