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核心考点检测卷-2025-2026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báo) 屹立(qǐ) B.横卧(héng) 昂首(yǎng)
C.哀号(hào) 地震(zhèn) D.霎时(shà) 颤动(chàn)
2.“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中的“风雨”指的是( )
A.现实中的风雨 B.遇到的困难、挫折等
C.想象中的风雨 D.心理方面的疾病
3.“饕”的意思,最可能跟什么有关?( )
A.军号 B.食物 C.猛兽 D.剩余
4.下面句子中不属于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
A.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B.稻穗低着头,正在思考着什么。
C.沟水汩汩,很得意地唱着歌。
D.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5.“白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崇尚白色,白族姑娘头上戴的头饰上有着‘风花雪月’的含义。垂下的穗子代表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根据这段文字以及课本中的插图,下列图片中属于白族头饰的是( )
A. B.
C. D.
二、书写
6.读拼音,写词语。
三、填空题
7.望望在整理资料时,发现有几个词被擦掉了,请你根据拼音,帮他补充完整。
走过é luǎn shí( )铺成的小路,你会遇到一个chéng shú( )的秋天,她会用金黄的shuǐ dào( )、xīn xiān( )的pú tao( )来zhāo dài( )你。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A.人声鼎( ) B.窃窃( )语
C.悄无声( ) D.响彻( )霄
E。低声( )语 F。锣鼓喧( )
G。鸦雀( )声 H。震( )欲聋
①请根据提示将上面的词语分类。(填序号)
形容声音大: 形容声音小或没有声音:
②结合生活经验,G词语让我联想到了 的画面。
9.填空。
《秋晚的江上》描绘的景物有 、 、 ,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 图。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观潮》一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 、 、 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 到 奔腾西去的全过程。第 3、4 自然段从 和 两个方面来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我们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 啊!
四、语言表达
11.新情境 请针对下列图片所反映的问题制作环保小贴士,贴在社区便民信息栏。
环保小贴士
五、修改病句
12.修改病句。
(1)参加春游的同学基本上都到齐了。
(2)我的家乡是北京人。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两篇选文,完成练习。
选文一: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高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观潮》
选文二:开始,远处的江面水平如镜。突然,远处的江面上出现了一个个小白点。不一会儿,那白点连成一条细长的白线,侧耳倾听,隐隐传来“轰隆、轰隆”的响声,一瞬间,就像擂起了阵阵战鼓,震耳欲聋。转眼间,潮水便涌向眼前,波涛起伏,漩涡急转,浪花飞溅,好似一座巨大的水墙,气势犹如万马奔腾,令人心惊胆战。 ——《钱塘江秋潮》
13.根据课文内容,将选文一缺少的内容补充在横线上。
14.两篇选文都是按照 (由远及近 由近及远)的顺序,从 和 两方面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15.请你品读两篇选文,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感受潮水的变化。
16.用“ ”画出选文二中与“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相关的句子。
17.下面是小涵写的导游词。请结合选文想象画面,帮他补充完整。
大潮就要来了!听, ,那是潮水的声音。快看啊, ,多么壮观的潮水!
18.阅读。
走月亮<节选>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刺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1)选段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 。
A.月亮牵星图
B.月下田园图
C.月下溪边图
D.月亮初升图
(2)读画线的部分,我仿佛听到了 、 和 的声音,仿佛闻到了 。
(3)选段中写到“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我们还能想象:春天,我和阿妈 。
七、书面表达
19.习作园地。
请你给大家推荐一个游玩的好去处,写清楚你推荐这个地方的理由。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
《第1单元核心考点检测卷-2025-2026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D B B D B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薄雾(báo)——(bó),屹立(qǐ)——(yì);
B.昂首(yǎng)——(áng);
C.哀号(hào)——(háo)。
故选D。
2.B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理解。
这句诗出自冰心的诗歌《繁星(一五九)》。诗中“风雨”并非自然界的风雨,而是运用比喻手法,象征人生中遇到的艰难困苦、挫折磨难或内心的烦恼与痛苦。母亲作为避风港的形象,为诗人提供了庇护和慰藉。
故选B。
3.B
【详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特点和字义的理解。
形声字是指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形声字分形旁和声旁。表示意义范畴的是形旁,表示声音类别的表声旁。在区分时要加以分析和理解,以防弄错。
“饕”形声字。形旁。从“食”,表示与食物有关。本义为大口吞食,表示贪吃;后引申出极贪婪、极贪财、贪残地吞食等义。由此可知,“饕”的意思,最可能跟食物有关。
故选B。
4.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水塘赋予了人的动作“抱”,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B.这句话同样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稻穗描绘得像人一样“低着头”并“思考”,增添了句子的情感色彩。
C.这句话也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沟水赋予了人的情感“很得意”,并说它在“唱着歌”,使句子充满了活力。
D.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稻田比作“月光镀亮的银毯”,形象地描绘了稻田在月光下的美丽景象。
故选D。
5.B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A.与关键词“垂下的穗子,艳丽的花饰,帽顶的洁白,弯弯的造型”不符;
B.与关键词“垂下的穗子,艳丽的花饰,帽顶的洁白,弯弯的造型”相符;
C.与关键词“艳丽的花饰,帽顶的洁白”不符;
D.与关键词“艳丽的花饰,帽顶的洁白”不符。
故选B。
6.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据”“阔”“滚”“犹”“逐”“霎”“笼”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7. 鹅卵石 成熟 水稻 新鲜 葡萄 招待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鹅”“熟”“稻”“新”“鲜”“葡”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8. 沸 私 息 云 细 天 无 耳 ADFH BCEG 考场上同学们埋头答题,没有人发出声音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和选词填空。
A.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嘈杂,像鼎里的水沸腾一样。
B. 窃窃私语:低声交谈,私下议论。
C. 悄无声息: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D. 响彻云霄:声音响亮,传到高空。
E. 低声细语:小声地说话。
F. 锣鼓喧天:锣鼓声震天响。
G. 鸦雀无声:连乌鸦和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环境或场合非常安静,没有任何声响。
H. 震耳欲聋:声音大到耳朵都快聋了。
①形容声音大:声音响亮、嘈杂的词语,故选“ADFH”;形容声音小或没有声音:声音很小或完全没有声音的词语,故选“BCEG”。
②“鸦雀无声”意思是极其安静,没有一丝声音。结合生活经验,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铃声一响,喧闹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同学们收起课外书,整理桌面准备上课。
9. 归鸟 斜阳 江水 秋江夕照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秋晚的江上》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秋天傍晚时分江边的景色。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傍晚时分江边的景色。诗中首先提到“归鸟”,它们在斜阳的映照下,带着一抹红晕,急匆匆地飞回巢中。归鸟的动态为画面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让人感受到傍晚时分的宁静与忙碌。接着,诗中提到“斜阳”,这是画面中最温暖的色彩来源,斜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将江水染成一片金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 江水作为画面的主体,承载着斜阳的倒影和归鸟的掠影,让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灵动和富有层次感。而“芦苇”则为画面增添了丰富的细节,它们在江边随风摇曳,与江水、斜阳相互映衬,展现出秋天的宁静与柔美。芦苇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元素,还增添了一份诗意和宁静,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意境。
这四者——归鸟、斜阳、江水、芦苇——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江夕照图。斜阳的余晖为画面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底色,归鸟的飞动增添了画面的生机,江水的静谧与芦苇的摇曳则让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宁静和深远。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诗人传达出一种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的秋江之上,感受着夕阳的余晖和归鸟的欢声。
综上分析,《秋晚的江上》描绘的景物有归鸟、斜阳、江水、芦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江夕照图。
10. 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 远 近 听觉 视觉 天下奇观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的理解。
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
文章第三自然段“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主要写了从远处传来的“好像闷雷在滚动”的隆隆的响声,但“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什么变化”,声音像闷雷说明还很远,江面还没有变化却听到声音,可以想象大潮来势之大。接着再写随着响声越来越大。是从听觉上写的大潮到来时的景象。
第四自然段“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描述了大潮的形状,由远及近,拉长、变粗。从视觉上写出了大潮到来时的景象。
从第一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可知,钱塘江大潮气势雄伟壮观,是闻名天下的奇观,所以最后一空填“天下奇观”。
11.①随手拧紧水龙头;②遛宠物时随身携带纸巾等,及时处理宠物的大小便;③不随意践踏小草。
【详解】本题考查观察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张图:水龙头未关→对应“随手拧紧水龙头”,抓“水资源浪费”问题;
第二张图:宠物粪便未处理→对应“遛宠物时带纸巾处理粪便”,抓“宠物污染”问题;
第三张图:小草被踩踏→对应“不随意践踏小草”,抓“植被破坏”问题。
通过观察图片中“行为(未关水龙头、宠物粪便、踩草)”,识别背后的环保问题(浪费、污染、破坏)。
小贴士制作
针对“水龙头未关”,强调“随手拧紧”(及时止损);
针对“宠物粪便”,明确“带纸巾、及时处理”(主动解决污染);
针对“踩草”,要求“不随意践踏”(保护植被)。
用“问题→行动”逻辑,将观察到的不良行为,转化为可操作的环保举措,让小贴士实用、清晰,通过“问题识别+行动转化”完成制作,体现对环保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12.(1)参加春游的同学都到齐了。
(2)我的家乡是北京。/我是北京人。
【详解】(1)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前后矛盾,“基本上”不是指全部,而是指主要地或大体上。“都”指全部。两个词不能同时使用,改为“参加春游的同学都到齐了。”。
(2)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之间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家乡”是一个地点名词,不可能是“人”,所以需根据意思改为“我是北京人”或“我的家乡是北京”。
13.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14. 由远及近 样子 声音 15.选文一:拉长变粗 形成水墙
选文二:一条白线 好似水墙 16.不一会儿,那白点连成一条细长的白线……气势犹如万马奔腾,令人心惊胆战。 17. “轰隆、轰隆” 如擂起战鼓,宽阔的江面上卷起了滔天的白色浪潮
【导语】这两篇观潮选文以“由远及近”为观察脉络,精准捕捉潮水动态:从“白线”“小白点”的初现,到“水墙”“万马奔腾”的逼近,形态描写层层递进;“山崩地裂”“震耳欲聋”的声响刻画,又强化听觉冲击。且善用比喻(如“白色战马”)具象化潮水磅礴,语言生动可感,既还原了钱塘潮的自然奇观,也让读者如临观潮现场,尽显景物描写的感染力。
13.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识记。
书写时注意“战”“浩”“荡”的正确写法。
14.本题考查写作顺序及文章内容的理解。
选文一中,从“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再近些”“越来越近”,选文二从“远处的江面”“不一会儿”“转眼间,潮水便涌向眼前”可知,都是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作的。
选文一“白线拉长变粗”“白浪翻滚成水墙”等(样子),还有“声音如同山崩地裂”;选文二“小白点连成白线”“波涛起伏像水墙”(样子),还有“轰隆的响声,震耳欲聋”(声音)。因此可知,从样子和声音两方面来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选文一的变化: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形成一堵高高的水墙→飞奔而来。
选文二的变化:小白点→连成一条细长的白线→涌向眼前,波涛起伏,漩涡急转,浪花飞溅,好似一座巨大的水墙。
16.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的理解。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可知,描绘的是潮水声音大、浪头高的特点。
选文二中对应的句子是“不一会儿,那白点连成一条细长的白线,侧耳倾听,隐隐传来‘轰隆、轰隆’的响声,一瞬间,就像擂起了阵阵战鼓,震耳欲聋。转眼间,潮水便涌向眼前,波涛起伏,漩涡急转,浪花飞溅,好似一座巨大的水墙,气势犹如万马奔腾,令人心惊胆战”,因为这里既有“轰隆”“震耳欲聋”的涛声(吼地来),又有“巨大的水墙”“万马奔腾”的气势(头高数丈的感觉)。
17.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结合选文的声音和形态描写,①处可以写“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或‘隐隐传来轰隆、轰隆的响声,震耳欲聋’)”;②处写潮水的形态,比如“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白浪翻滚,形成一堵高高的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18.(1)B
(2) 秋虫唱歌 夜鸟拍打翅膀 鱼儿跃出水面 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
(3)在田野里摘野花、捕蝴蝶
【导语】这篇文章选段呈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田园夜景,以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与丰收的喜悦。通过视觉、嗅觉和听觉的多重感受相结合,创造出一个诗情画意的月下田园图。文字中透露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满足。描写不仅唤起读者的共鸣,也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有着强烈的乡土气息和对传统的怀念,使人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夜的宁静与田园的富饶。
【详解】(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结合句子“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可以知道写的是月光下的果园;结合句子“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可以知道写的是月光下的天地;因此两个句子结合在一起就可以知道:选段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月下田园图。
故选B。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从句子“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可以知道“我”仿佛听到了秋虫鸣叫、夜鸟拍打着翅膀和鱼儿跃出水面的声音,仿佛闻到了果子的甜香。
(3)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结合文章的内容,可以想象一下春天“我”和阿妈会干什么农活,“我”会在田间做什么等等。注意想象要合情合理,不要写错别字,语言要通顺完整。示例:春天,我和阿妈在田间施肥浇水,我在地里捉虫子,我把迎春花摘下送给了阿妈。
19.
推荐一个好地方
我想给大家推荐一个好地方,那就是三亚。
去年元旦,我和爸爸兴高采烈地一起前往海南三亚,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三亚的热带植物园里的植物千奇百态,有的像又粗又长的铁链,有的像刺猬身上的刺,有的像分枝的鹿角,还有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植物,各种各样的植物多得数不清。
三亚的海水碧绿碧绿的,天空一碧如洗,远看好像海水和天空连接着。平静的海面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广阔的天空像蓝蓝的宝石。海边有海螺和海星,沙滩上有贝壳和花花绿绿的小石子。当你光着脚丫踩在沙滩上时,好像正走在松软的棉花上似的,我捧起细细的沙砾,沙子就顺着我的手指缝飞快得逃走。傍晚时分,浪花一个接一个地亲吻着沙滩,也亲吻着我的脚丫,痒痒的舒服极了。
三亚有好多热带水果,有带刺的火龙果,有红红的太阳果,有像鸡蛋似的人参果,还有圆溜溜的椰子。我最喜欢喝椰子汁啦,先在椰壳上打一个小孔,然后再插上吸管儿,用力一吸,哇!好爽!别看这椰子很大,但里面的椰子汁却很少。
三亚的人们心灵手巧,他们用椰壳做成了好多精美的工艺品,有草帽、手机链儿,还有小人物,活泼可爱的造型令人赞叹。
三亚,真是一个让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详解】本次习作为自命题作文,要求给大家推荐一个游玩的地方。分析作文题目可知,这次习作是写景的记叙文,既然是写景的作文,就要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对一处景物的描写,让读者对这处景物产生喜爱之情,从而产生去这个地方欣赏美丽风景的想法。一篇好的习作必须有好的素材,好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因此,在作文前先要仔细想一想:自己去过的地方中哪一处最值得你推荐给同学或朋友?这一处地方有哪些美丽的风景?它具有哪些特点?说说你推荐的原因。在选好作文素材之后,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写作。
提纲:
作文开头可直接点题,写明你想推荐给大家的一个好地方是哪里。
中间按照一定的顺序具体描写这处景物的特点,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采用学习过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结尾部分可再次点题,表达对这处景物的喜爱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