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新考向情境题】
八上历史第一单元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1839年,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采取撤买办工役、封锁商馆等正义措施,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并将收缴鸦片在虎门海滩全部销毁。他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洪秀全 D.叶名琛
1. A
2. 1839年5月18日,广州烟贩缴烟完毕,共收1.9179 万箱又2 119袋。到1839年6月,虎门整个销烟过程,一共销毁鸦片19 187箱又2 119袋,实重2 376 254斤。材料反映了( )
A.鸦片走私的猖獗与泛滥 B.鸦片泛滥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
C.中英正当贸易发展受阻 D.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2. D
3. 《维多利亚女王之敌》一书中盘点了1837—1901年英军所交手过的各国武装,其中对这一时期初期交手过的清军的定义是“冷热兵器杂陈的中世纪武装部落”,论战斗力不仅逊于俄国、土耳其军队,连南亚的锡克族武士、南非的布尔民兵都“等而下之”。这可以用来说明( )
A.鸦片战争战败的原因 B.火烧圆明园大致经过
C.第二次鸦片战争起因 D.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
3. A
4. 示意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历史事件对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下面示意图中的信息反映了《南京条约》( )
A.直观反映了清朝的经济情况 B.开创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恶例
C.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
4. B
5. 历史学家胡绳认为:“这场战争在中国历史上重要影响在于,从此以后,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且陌生的阶段:在新旧历史的更迭以及中西方两种文明相互碰撞的过程中,清政府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自己的末路,并最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里的“阶段”指的是 ( )
A.近代化的起步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机器工业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6. C
6. “英法发动这场战争,旨在扩大和强化他们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已经攫取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等权益,并使鸦片贸易合法化”。材料表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 )
A.发展正当贸易,扩大中国市场 B.发展和平外交,建立良好邦交
C.深入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扩充通商口岸,促进中国发展
6. C
7. 1859年,英国驻华公使兼商务总监卜鲁斯向英外交部解释:“据《天津条约》……无论未来中国政治局势如何裂变,列强所承认的中国政府应给予英国无可争辩的进入中国中心地区的权利。”与之相关的条款内容是( )
A.外国商船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B.英国、法国得到巨额赔款
C.清朝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D.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7. D
8. “西洋楼(大水法所在的主体建筑)当时只是上百个景观中的一个,她仿佛一个重残的孩子,一家人都被强盗们杀死了,唯独她在重伤后活了下来,以她残缺的身体,向人们叙述着那段惊心动魄的灾难。”材料表达了作者对( )
A.英法联军滔天罪行的谴责 B.虎门销烟成功的兴奋
C.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惋惜 D.鸦片战争失败的愤怒
8. A
9. (中考新考法·补全目录)小历同学在课外阅读时看到了如下目录,其中横线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第二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战争的初期进程与《天津条约》的签订
三、 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四、俄国侵吞中国大片领土
A.英军攻占沙角炮台 B.“亚罗号事件”经过
C.英法联军攻陷北京 D.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9. C
10. 《北京条约》中,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不冻港海参崴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俄国所属。这一规定使( )
A.中国领土主权严重受损 B.使中国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C.中国的文化传承被破坏 D.中国的国际地位被削弱
10. A
11. 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相比较可以看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呈现出多、广、深的特征。侵略者更获得了包括自由进出内地、内河等大量特权。材料说明( )
A.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转变为资本输出
B.中国的社会制度非常落后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11. C
12. 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从以下叙述中可得出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同之处是( )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一场以无理、无义掀动起来的为维护英国鸦片商人的利益,进而寻求英国国家利益的侵略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的侵略战争。
A.都得到了其他列强的支持
B.都是以支持鸦片贸易为借口发动
C.都是英国独自发动的战争
D.都为谋取自身利益发动侵略战争
12. D
13. 鸦片战争后,腐败的清政府为支付2 100万银元战争赔款和弥补战争中7 000万银元的军费开支,极力进行搜刮,不断加捐加税……所谓“贪官甚于强盗,酷吏无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基于这一社会现实( )
A.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B.出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
C.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 D.清政府开展了查禁鸦片运动
13. A
14. 《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土地分配既想做到“天下人人不受私”,却又不规定死后还田的办法;既要实现产品的直接分配,但又保留银钱。材料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 )
A.遭到地主阶级的反对 B.学习了西方的经济主张
C.带有浓厚的空想色彩 D.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
14. C
15. 下面是坐落于南京市总统府景区内的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碑及其碑记,由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
太平天国起义 百年纪念碑 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碑记 太平天国在一八五一年一月十一日起义金田,掀起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时间经十八年,地域遍十八省,把农民革命所能发展的丰富理想和斗争形式达到最高峰……南京人民议决在天王府遗址建碑纪念……
A.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C.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D.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5. C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841年2月26日,英军向虎门第二道防线发起全面进攻。关天培决心以死报国。他身先士卒,在靖远炮台指挥水师拼死抵抗,并亲自燃放大炮轰击英舰。后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中壮烈殉国。牺牲之时,双目不闭,怒视英夷,双手拄刀,巍然屹立。关天培牺牲后,道光帝下谕:“该员统领士卒,为国捐躯,即在遇害地方,建立专祠,以慰忠魂,而彰节义。”
——摘编自《鸦片战争博物馆参观导览——解说词汇编》
材料二 牛栏岗上三星旗挥动,锣鼓齐鸣,上万伏兵一起杀出,螺号声、喊杀声震天动地。英军慌忙放枪抵挡,但农民义勇们毫不畏惧,以大刀、锄头、藤牌、抬枪为武器,与英军展开了生死的搏斗,牛栏岗一役,英军死伤达40多名,三元里人民还缴获了枪支、刀剑、军服等战利品,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摘编自李穗梅《三星旗下誓抗英——三元
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
材料三 英、美等国为了阻止太平军攻占上海,由清朝苏松太道吴熙出面,委派华尔招募外国籍人组成“洋枪队”,驻松江抵抗太平军的进攻。8月,李秀成在青浦一战大破洋枪队,“杀死鬼兵六七百人”,华尔身中五枪,狼狈逃回上海。后因嘉兴方面战事告急,太平军撤退。在反侵略战争中,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受到了太平天国军队的重大打击。
——摘编自金开诚主编《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太平天国运动》
(1)根据材料一,你能感受到关天培身上怎样的人物精神?(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历史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华尔组建洋枪队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一时期社会现状的认识。(4分)
16. (1)人物精神:英勇无畏、不畏强暴,坚决抵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2分)
(2)性质:自发的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斗争。(2分)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显示了中国人民敢于反抗侵略的英雄气概。(2分)
(3)历史信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2分)认识:这一时期的西方列强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奋勇反抗。(2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是农业文明社会与工业文明社会的交汇,是中古封建社会与近世资本社会的冲撞。西方列强对华进攻的总目标是拆除先前屏障,将中国纳入西方世界的“总秩序”内……将中国纳入西方在东方营造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秩序”中。具体表现在用侵略战争损害中国独立、平等主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对华实施“准统治权”的条约制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 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丧失了更大更多的主权,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如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规定,外国侵略势力从南方沿海伸展到北方沿海,从沿海地区深入到内陆地区(长江中游);侵略者更夺去了包括自由进出内地、内河的大量中国主权。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也必然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摘编自尹世霖《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
战争150周年教育丛书》
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反对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是农民战争的主要任务。战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此,中国人民肩负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中国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
(1)根据材料一,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更加深入”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任选其一说明矛盾的具体表现。(4分)
17. (1)危害: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对中国建立起不平等的条约制度。(2分)
(2)表现:通过不平等条约,扩大侵略范围;深入内陆地区,夺取更多主权;中国传统小农经济遭到更大破坏。(2分,任答两点即可)危害: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分)
(3)变化:由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转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分)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2分)
18. 下面是八年级(2)班同学收集到的《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传》一书的目录,请你参与其中,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序 王晓波(1) 第一章 梅魁裔孙 花县神童 (1) 第二章 仕途无门 初识教会 (13) 第三章 创立拜上帝教 憧憬天下大同 (26) 第四章 各路豪雄 金田起义 (52) 第五章 并肩血战 永安建制 (81) 第六章 转战长沙损大将 攻克金陵建天京 (101) 第七章 设计“人间天堂” 构建大同世界 (121) 第八章 南征北战 血肉长城 (158) 第九章 腐化堕落 腥风血雨 (184) 第十章 同舟共济 绝处逢生 (204) 第十一章 民族尊严 打击列强 (228) 第十二章 四面楚歌 天王病逝 (249) 第十三章 天京沦陷 嘉应尽忠 (267) 后 记 (289)
(1)(中考新考法·绘制示意图)若想要了解太平天国政权组织的初步建立,同学们应该阅读第几章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绘制这一政权组织的示意图。(4分)
(2)(中考新考法·拟定观点并论述)从目录中选择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有总结提升)
18. (1)章节:第五章 并肩血战 永安建制。(1分)
示意图:
(3分)
(2)选择事件:金田起义;南征北战。
观点: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农民战争。
论述: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封建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1851年1月,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一路南征北战,矛头直指清政府这一封建统治阶级。其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试图打破封建土地所有制,构建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农民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及对公平生活的向往。尽管最终失败,却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彰显了农民阶级反抗封建统治的伟大力量。(6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新考向情境题】
八上历史第一单元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1839年,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采取撤买办工役、封锁商馆等正义措施,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并将收缴鸦片在虎门海滩全部销毁。他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洪秀全 D.叶名琛
2. 1839年5月18日,广州烟贩缴烟完毕,共收1.9179 万箱又2 119袋。到1839年6月,虎门整个销烟过程,一共销毁鸦片19 187箱又2 119袋,实重2 376 254斤。材料反映了( )
A.鸦片走私的猖獗与泛滥 B.鸦片泛滥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
C.中英正当贸易发展受阻 D.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3. 《维多利亚女王之敌》一书中盘点了1837—1901年英军所交手过的各国武装,其中对这一时期初期交手过的清军的定义是“冷热兵器杂陈的中世纪武装部落”,论战斗力不仅逊于俄国、土耳其军队,连南亚的锡克族武士、南非的布尔民兵都“等而下之”。这可以用来说明( )
A.鸦片战争战败的原因 B.火烧圆明园大致经过
C.第二次鸦片战争起因 D.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
4. 示意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历史事件对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下面示意图中的信息反映了《南京条约》( )
A.直观反映了清朝的经济情况 B.开创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恶例
C.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
5. 历史学家胡绳认为:“这场战争在中国历史上重要影响在于,从此以后,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且陌生的阶段:在新旧历史的更迭以及中西方两种文明相互碰撞的过程中,清政府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自己的末路,并最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里的“阶段”指的是 ( )
A.近代化的起步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机器工业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6. “英法发动这场战争,旨在扩大和强化他们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已经攫取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等权益,并使鸦片贸易合法化”。材料表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 )
A.发展正当贸易,扩大中国市场 B.发展和平外交,建立良好邦交
C.深入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扩充通商口岸,促进中国发展
7. 1859年,英国驻华公使兼商务总监卜鲁斯向英外交部解释:“据《天津条约》……无论未来中国政治局势如何裂变,列强所承认的中国政府应给予英国无可争辩的进入中国中心地区的权利。”与之相关的条款内容是( )
A.外国商船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B.英国、法国得到巨额赔款
C.清朝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D.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8. “西洋楼(大水法所在的主体建筑)当时只是上百个景观中的一个,她仿佛一个重残的孩子,一家人都被强盗们杀死了,唯独她在重伤后活了下来,以她残缺的身体,向人们叙述着那段惊心动魄的灾难。”材料表达了作者对( )
A.英法联军滔天罪行的谴责 B.虎门销烟成功的兴奋
C.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惋惜 D.鸦片战争失败的愤怒
9. (中考新考法·补全目录)小历同学在课外阅读时看到了如下目录,其中横线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第二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战争的初期进程与《天津条约》的签订
三、 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四、俄国侵吞中国大片领土
A.英军攻占沙角炮台 B.“亚罗号事件”经过
C.英法联军攻陷北京 D.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10. 《北京条约》中,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不冻港海参崴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俄国所属。这一规定使( )
A.中国领土主权严重受损 B.使中国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C.中国的文化传承被破坏 D.中国的国际地位被削弱
11. 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相比较可以看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呈现出多、广、深的特征。侵略者更获得了包括自由进出内地、内河等大量特权。材料说明( )
A.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转变为资本输出
B.中国的社会制度非常落后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12. 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从以下叙述中可得出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同之处是( )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一场以无理、无义掀动起来的为维护英国鸦片商人的利益,进而寻求英国国家利益的侵略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的侵略战争。
A.都得到了其他列强的支持
B.都是以支持鸦片贸易为借口发动
C.都是英国独自发动的战争
D.都为谋取自身利益发动侵略战争
13. 鸦片战争后,腐败的清政府为支付2 100万银元战争赔款和弥补战争中7 000万银元的军费开支,极力进行搜刮,不断加捐加税……所谓“贪官甚于强盗,酷吏无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基于这一社会现实( )
A.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B.出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
C.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 D.清政府开展了查禁鸦片运动
14. 《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土地分配既想做到“天下人人不受私”,却又不规定死后还田的办法;既要实现产品的直接分配,但又保留银钱。材料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 )
A.遭到地主阶级的反对 B.学习了西方的经济主张
C.带有浓厚的空想色彩 D.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
15. 下面是坐落于南京市总统府景区内的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碑及其碑记,由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
太平天国起义 百年纪念碑 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碑记 太平天国在一八五一年一月十一日起义金田,掀起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时间经十八年,地域遍十八省,把农民革命所能发展的丰富理想和斗争形式达到最高峰……南京人民议决在天王府遗址建碑纪念……
A.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C.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D.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841年2月26日,英军向虎门第二道防线发起全面进攻。关天培决心以死报国。他身先士卒,在靖远炮台指挥水师拼死抵抗,并亲自燃放大炮轰击英舰。后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中壮烈殉国。牺牲之时,双目不闭,怒视英夷,双手拄刀,巍然屹立。关天培牺牲后,道光帝下谕:“该员统领士卒,为国捐躯,即在遇害地方,建立专祠,以慰忠魂,而彰节义。”
——摘编自《鸦片战争博物馆参观导览——解说词汇编》
材料二 牛栏岗上三星旗挥动,锣鼓齐鸣,上万伏兵一起杀出,螺号声、喊杀声震天动地。英军慌忙放枪抵挡,但农民义勇们毫不畏惧,以大刀、锄头、藤牌、抬枪为武器,与英军展开了生死的搏斗,牛栏岗一役,英军死伤达40多名,三元里人民还缴获了枪支、刀剑、军服等战利品,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摘编自李穗梅《三星旗下誓抗英——三元
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
材料三 英、美等国为了阻止太平军攻占上海,由清朝苏松太道吴熙出面,委派华尔招募外国籍人组成“洋枪队”,驻松江抵抗太平军的进攻。8月,李秀成在青浦一战大破洋枪队,“杀死鬼兵六七百人”,华尔身中五枪,狼狈逃回上海。后因嘉兴方面战事告急,太平军撤退。在反侵略战争中,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受到了太平天国军队的重大打击。
——摘编自金开诚主编《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太平天国运动》
(1)根据材料一,你能感受到关天培身上怎样的人物精神?(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历史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华尔组建洋枪队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一时期社会现状的认识。(4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是农业文明社会与工业文明社会的交汇,是中古封建社会与近世资本社会的冲撞。西方列强对华进攻的总目标是拆除先前屏障,将中国纳入西方世界的“总秩序”内……将中国纳入西方在东方营造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秩序”中。具体表现在用侵略战争损害中国独立、平等主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对华实施“准统治权”的条约制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 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丧失了更大更多的主权,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如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规定,外国侵略势力从南方沿海伸展到北方沿海,从沿海地区深入到内陆地区(长江中游);侵略者更夺去了包括自由进出内地、内河的大量中国主权。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也必然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摘编自尹世霖《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
战争150周年教育丛书》
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反对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是农民战争的主要任务。战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此,中国人民肩负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中国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
(1)根据材料一,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更加深入”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任选其一说明矛盾的具体表现。(4分)
18. 下面是八年级(2)班同学收集到的《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传》一书的目录,请你参与其中,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序 王晓波(1) 第一章 梅魁裔孙 花县神童 (1) 第二章 仕途无门 初识教会 (13) 第三章 创立拜上帝教 憧憬天下大同 (26) 第四章 各路豪雄 金田起义 (52) 第五章 并肩血战 永安建制 (81) 第六章 转战长沙损大将 攻克金陵建天京 (101) 第七章 设计“人间天堂” 构建大同世界 (121) 第八章 南征北战 血肉长城 (158) 第九章 腐化堕落 腥风血雨 (184) 第十章 同舟共济 绝处逢生 (204) 第十一章 民族尊严 打击列强 (228) 第十二章 四面楚歌 天王病逝 (249) 第十三章 天京沦陷 嘉应尽忠 (267) 后 记 (289)
(1)(中考新考法·绘制示意图)若想要了解太平天国政权组织的初步建立,同学们应该阅读第几章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绘制这一政权组织的示意图。(4分)
(2)(中考新考法·拟定观点并论述)从目录中选择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有总结提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