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原创试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原创试题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27 15:0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生学业质量评价试题
四年级科学
监测对象 四年级学生 学科 科学 市(州) 全省各市(州)
测试学段 内容知识点 1-1:用多种方式驱动小车 1-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3:认识运动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2-1:认识运动中的小车 2-2:设计制作小车(一) 2-3:设计制作小车(二) 监测能力层级 1-1:认识 1-2:理解 1-3:认识 2-1:理解 2-2:创造 2-3:创造 监测素养维度 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预估试题 难度 0.95 预估作答时长 15-20分钟 题目分值 一、12分 二、15分 三、10分 四、10分
试题内容:
情景:小车历险记 小淘气有很多玩具车,但是他一点不爱护这些玩具车,经常随意破坏他们,在他房间的角落里堆满了这些小车的残骸,一天晚上,一辆小车决定出逃,这一路上,小车将会有哪些奇遇呢?请根据情境,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1.小车拼命赶路终于来到了大街上,他看到很多小伙伴,但是他好奇的是哪位小伙伴是需要人推才能动起来的?正确的选项是( ) 图1 图2 图3 图4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2.跟小伙伴交流完以后,小车又踏上了他的征程,走着走着他来到了一条向下蜿蜒的小路,(如图5)他好奇他向下运动时是受哪种力的作用?( ) A. 拉力 B. 推力 C. 阻力 D. 重力 图5 3.小车昼夜不懈地赶路终于来到了大海的旁边,小车为了渡过大海跟热心的渔民伯伯借了一个气球,(如图6)但是他又想知道气球让他渡过大海的时候是什么力的作用。( ) A. 反冲力 B. 阻力 C. 重力 D. 摩擦力 图6 4. 在渡过大海以后小车拼命赶路,突然小车感觉自己走不动了,回头一看小车自己被一个橡皮筋挂住了,小车还想知道有哪些物体产生的力跟橡皮筋是一样的。( ) A. 弹簧 B. 下坡路 C. 气球 D. 所有以上选项 二、填空题(每空2分) 1.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女孩看到小车,她惊喜地问小车可以给她帮个小忙吗,作为交换她可以把小车解救出来,小车答应了,但是小女孩要求小车帮她拉动弹簧测力计来做实验计算拉力的大小,小车想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板显示(图7),每一大格代表______的力,一小格代表______的力。 2.小女孩在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小车观察到了她有以下几个动作,请把这几个动作补充完整:使用弹簧测计时,除了要观察刻度外,还要看一看弹簧测力计的最大量程,图7中弹簧测力计的最大量程是:______;读数时,图8中正确的方法是______(填甲或乙或丙)。 图7 图8 3. 小车在拉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感觉到有力阻碍小车向前,可以通过改变接触面的______来减小摩擦力。 三、实验探究(每空2分) 在实验室里小车很好奇为什么他越挣扎,他感觉他能动的力量感觉越来越大,小女孩帮他设计了探究实验,来验证小车的猜测。 实验名称: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实验材料: 橡皮筋、小车、车轴、轮子 实验步骤: 1. 将橡皮筋固定在小车的车轴上,并缠绕一定圈数。 2. 释放小车,观察并记录小车行驶的距离,重复3次。 3. 逐渐增加橡皮筋缠绕的圈数,重复步骤2,并记录每次行驶的距离。 4. 分析数据,找出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之间的关系。 表1 通过实验及分析表1中的数据,我们发现: 1. 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行驶得______;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少,小车行驶得______(填“远”或“近”) 2.在一定的限度内,小车行驶得远,是由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______,它的弹力______,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______。 四、科学阅读 做完实验后,小女孩帮助小车脱离了橡皮筋的缠绕。小车和小女孩成了好朋友,它还给小女孩讲起了故事: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天安门广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永远的丰碑。人民英雄纪念碑由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其中采自青岛浮山的纪念碑碑心石是其中最大的一块完整花岗石石材,其石坯打磨后重达102吨。那么,这么重的一个大家伙到底是如何从青岛辗转千里运送到北京天安门的呢? 首先需要将这个大家伙运送到青岛孟庄路车站的火车车皮上。7116名工人直接参加了碑心石运输工作,工人们采用滚木及推土机牵引滚移的运输方式,行程15公里,巨石走了30天,终于安全到达车站。抵达北京前门西站后,接下来,工人们又用老办法,在路上用钢管交替铺垫,滚动运输,从前门西站到广场纪念碑工地,花了三天时间才把石料运到了天安门广场的纪念碑工地。 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让我们感谢那些为英雄纪念碑的修建默默付出辛劳的工人们,更要向那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们致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引自《百度百科》) 古文引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图5 听了故事后,小女孩心里起了疑问,请你帮她解答。(第1、2小题每题3分,第3小题4分) 1.故事中提到的“滚木”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 A. 如何让巨石飞起来 B. 如何将巨石移动到村庄的广场 C. 如何让树木长得更快 D. 如何建造一座桥 2.为什么使用“滚木”可以更容易地移动巨石?( ) A. 滚木可以增加巨石的重量 B. 滚木可以减少巨石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C. 滚木可以让巨石变得更轻 D. 滚木可以改变巨石的形状 3.你是如何理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的? 答:
参考答案
一、1.A 2.D 3.A 4.A 二、1.1N, 0.1N 2.5N,乙 3.粗糙度(或光滑度) 三、1.远 近 2.多 大 长 四、1.B 2.A 3.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解析】让学生关注各类型车的动力来源,意识到想让小车运动起来需要动力,自然地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正确答案A) 2.【解析】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有一种吸引力,这种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向下的力叫做重力。 (正确答案D) 3.【解析】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反冲力。正是这个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正确答案A) 4.【解析】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弹力,弹簧也具有同样的特征。(正确答案A) 【分值说明】本题目有4个小题,设置4个空,每个空的分值为3分,学生选择对1项得3分。 二、填空题(每空3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弹簧测力计”和“运动与摩擦力”,要求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分值说明】本题目有3个小题,设置了5个空,每个空的分值为3分,学生选择对1项得3分。 三、实验探究(每空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用数据或现象进行解释,发展学生的证据意识,让实验取得的证据与实验结论联系起来。在一定的限度内,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多,它的弹力大,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长,小车行驶得远;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少,它的弹力小,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短,小车行驶得近。 【分值说明】本题目有2个小题,设置了5个空,每个空的分值为3分,学生填对1项得3分。 四、科学阅读(共10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是运动和力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重物下面垫上滚木以后,其实质是变滑动摩擦力为滚动摩擦力,使物体运动起来的摩擦力更小。同时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题目,为“工程”的学习做铺垫。 【分值说明】 1.选对计3分 2.选对计3分 3.学生言之有理即可计4分。 【图片来源】 (https://www.jdzj.com) (https://baijiahao.) (https://www.) (https://www.) (https://www.) (http://www.yidianzixun.com) (https://www.)
命题意图
1.理解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通过故事情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小车的运动,以及各种里力对小车运动的作用效果。 2.掌握摩擦力的基础知识:通过故事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改变接触面的性质来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3.感知工程与技术的关系: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过程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人们如何利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认识到工程与技术的紧密联系。 4.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故事情境和团队合作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在解决问题时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5.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科学兴趣和创新思维。 6.提升跨学科学习能力:通过跨学科题目的设计,鼓励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命题人 学校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