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原子核结构
同步练习
1.二十世纪初,为了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很多物理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揭示了原子内部的结构,发现了电子、中子和质子,如图3-1-5所示实验装置是( )
图3-1-5
A.汤姆孙发现电子的实验装置
B.卢瑟福α粒子散射的实验装置
C.卢瑟福发现质子的实验装置
D.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实验装置
【解析】 Po放出的α粒子轰击Be产生中子,中子轰击石蜡产生质子.故选D.
【答案】 D
2.关于质子与中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
C.卢瑟福发现了中子,并预言了质子的存在
D.卢瑟福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解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卢瑟福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故A、B、D项叙述正确,C项错.
【答案】 ABD
3.根据布拉凯特的充氮云室实验可知
( )
A.质子是直接从氮核中打出来的
B.α粒子打进氮核后形成一个复核,这个复核放出一个质子
C.云室照片中短而粗的是质子的径迹
D.云室照片中短而粗的是α粒子的径迹
【解析】 α粒子轰击氮核满足动量守恒,若直接打出质子则质子运动方向与α粒子运动方向应一致,但实验中不是这样,径迹分叉,即质子与α粒子运动方向不一致,所以应是先形成一个复核,再由复核中放出一个质子,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在云室中,径迹粗细反映粒子的电离本领的强弱,径迹长短反映粒子的贯穿本领的强弱,所以粗而短的是新核的径迹,细而长的是质子的径迹,所以C、D两项都错误.
【答案】 B
4.一个原子核Bi,关于这个原子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外有83个电子,核内有127个质子
B.核外有83个电子,核内有83个质子
C.核内有83个质子、127个中子
D.核内有210个核子
【解析】 根据原子核的表示方法可知,这种原子核的电荷数为83,质量数为210.因为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故该核内有83个质子.因为原子核的质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即等于核内核子数,故该核内有210个核子,其中有127个中子.因为该原子电性未知,故不能确定核外电子数.
【答案】 CD
5.α粒子击中氮14核后放出一个质子,转变为氧17核(O).在这个氧原子核中有( )
A.8个正电子
B.17个电子
C.9个中子
D.8个质子
【解析】 根据原子核的构成,核电荷数为8,即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8,质量数为17,所以中子数为17-8=9,原子核内没有游离的正电子,所以答案为C、D.
【答案】 CD
6.铝箔被α粒子轰击后发生了以下核反应:Al+He→X+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n是质子
B.n是中子
C.X是Si的同位素
D.X是P的同位素
【解析】 核反应方程为Al+He→X+n,n表示中子.由核反应中电荷数、质量数守恒知,X为X,即为P的同位素.
【答案】 BD
7.最近国外科技杂志报道,将Ni和82Pb经核聚变并释放出一个中子后,生成第110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同位素的中子数是( )
A.157
B.159
C.161
D.163
【解析】 根据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
Ni+82Pb―→Y+n,则Y的中子数为269-110=159.
【答案】 B
8.原子核X与氘核H反应生成一个α粒子和一个质子.由此可知( )
A.A=2,Z=1
B.A=2,Z=2
C.A=3,Z=3
D.A=3,Z=2
【解析】 X+H→He+H,应用质量数与电荷数的守恒A+2=4+1,Z+1=2+1,解得A=3,Z=2,答案D.
【答案】 D
9.某种元素具有多种同位素,反映这些同位素的质量数A与中子数N关系的是图( )
【解析】 由质量数(A)=质子数+中子数可知B正确.
【答案】 B
10.有些元素的原子核可以从很靠近它的核外电子中“俘获”一个电子形成一个新原子(如从离原子核最近的K层电子中俘获电子,叫“K俘获”),当发生这一过程时( )
A.新原子是原来原子的同位素
B.新原子核比原来的原子核少一个质子
C.新原子核将带负电
D.新原子核比原来的原子核少一个中子
【解析】 原子核俘获电子后,由于负电荷和正电荷中和,新原子核质子数少1,中子数多1,故B正确.
【答案】 B
11.现在,科学家正在设法探寻“反物质”.所谓的“反物质”是由“反粒子”组成的,“反粒子”与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电荷量,但与电荷的符号相反,据此,反α粒子的质量数为________,电荷数为________.
【解析】 α粒子是氦核,它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故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而它的“反粒子”质量数也是4,但电荷数为-2.
【答案】 4 -2
12.一个静止的氮核N俘获了一个速度为2.3×107m/s的中子,生成一个复核A,A又衰变成B、C两个新核.设B、C的速度方向与中子速度方向相同,B的质量是中子的11倍,速度是106
m/s,B、C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RB∶RC=11∶30,求:
(1)C核的速度大小.
(2)根据计算判断C核是什么.
(3)写出核反应方程.
【解析】 氮核吸收了一个中子变成的复核不稳定,将发生衰变.整个过程中,中子、氮核以及两个新核组成一个系统,过程前后都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所以整个系统在俘获与衰变过程中动量均守恒.利用这一点,可以求出C核的速度.然后根据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就可以判断核的种类,写出核反应方程.
(1)氮核从俘获中子到衰变成B、C两个新核的过程动量守恒,有mnvn=mBvB+mCvC
根据质量数守恒规律,可知C核的质量数为14+1-11=4.
由此解得vc=3×106
m/s.
(2)由带电粒子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做圆周运动时R=,可得
===①
qB+qC=7②
将①②式联立求解得qC=2,而AC=4,则C核是氦原子核.
(3)核反应方程式是N+n→B+He.
【答案】 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