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月牙儿五更
六年级 第四单元 第3课时
审美感知:学生能认识和了解本课作品不同的表现形式,感受关东 支脉音乐的风格特点。
艺术表现:学生能自信演唱引子部分,体验关东音乐的风格特点。
创意实践:通过模进编创,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文化理解:学生能在欣赏民歌改编的作品的基础上,知道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核心素养
节奏练习:
节奏练习:
歌曲导入:
哪个地区的地方戏?
歌曲特点?
东北二人转
二人转的起源: 清代中期,最初由东北大秧歌与河北莲花落融合而成,后吸取东北民歌、太平鼓、东北大鼓等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表演体系。
欣赏民乐合奏《小拜年》
大家都看到了那些民族乐器?
欣赏民乐合奏《小拜年》
大家都看到了那些民族乐器?
唢呐
笛子
琵琶
板胡
四胡
东北民歌,曲调生动活泼,极具地方特色,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我国的民间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
东北民歌中有些曲调是受地方戏二人转唱腔的影响,所以显得非常富有地方色彩,生动活泼,反映了劳动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丰富的生活情趣。
东北民歌以小调为主,以宫徵调式为多,也有商羽调式。
代表作品: 、《摇篮曲》、《小拜年》、《正对花》、《小看戏》等。
《月牙儿五更 》
《月牙五更》是一首东北民歌,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早期广泛流传我国东北地区,是广大劳动人民田间劳作、休息、娱乐时传唱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民间小调。
欣赏乐曲
《月牙儿五更》
思考用了什么乐器演奏?乐器音色特点?
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声乐和器乐)
板胡在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它的名称是因为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的。板胡属于中国民乐中的弓弦乐器,琴筒由木料或椰子壳制成,它的发音清脆而响亮,适用于表现热情奔放的曲子。除了独奏外,它也是北方的戏曲(如河北梆子、评剧、豫剧等)的主要伴奏乐器。板胡和中国其它的胡琴类乐器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音量大,音色清脆嘹亮,尤其擅长表现高亢,激昂、热烈和火爆的情绪,同时也具备优美和细腻的特点。
视唱
民歌:人们在生活中为了表达思想感情而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在口头代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具有语言简明、形象生动等特点。
创作手法:
鱼咬尾
模 进
重 复
四度
用模进这种创作手法进行音乐创编
三度模进
你创编好了吗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关东支脉地区的音乐,我们了解了它的风格特点,也了解了很多的音乐创作都来源于民歌。希望在课下,同学们能够多去了解欣赏民歌,让民歌的灿烂文化一直发扬光大。
课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