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素养提升
【素养提升】
探究点一
例1 B [解析] M极上Li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M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Li-e-Li+,N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电解质,如氯化钠、氯化镁等,可作电解质溶液,A正确;海水呈弱碱性,有溶解氧,发生的电极反应可能为O2+2H2O+4e-4OH-,B错误;Li是活泼金属,易与水反应,玻璃陶瓷可防止水和Li接触,且玻璃陶瓷也可传导Li+,使M极产生的Li+向正极移动,形成闭合回路,C正确;该电池不可充电,属于一次电池,D正确。
变式 B [解析] 该储能电池放电时,Pb为负极,失电子结合硫酸根离子生成PbSO4,则多孔碳电极为正极,正极上Fe3+得电子转化为Fe2+,H+由左侧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右侧;充电时,多孔碳电极上Fe2+失电子生成Fe3+,PbSO4得电子生成Pb和S,H+由右侧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左侧。放电时负极上Pb失电子结合硫酸根离子生成PbSO4附着在负极上,负极质量增大,A错误;储能过程为充电过程,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正确;放电时,右侧多孔碳电极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左侧的H+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右侧,C错误;充电时,总反应为PbSO4+2Fe2+Pb+S+2Fe3+,D错误。
探究点二
例2 A [解析] 由装置可知,N2在b电极转化为NH3,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因此b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N2+3H2O+6e-2NH3+3O2-,a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O2--4e-O2↑。由分析可得,b电极上N2被还原,A正确;a电极为阳极,若金属Ag作a电极的材料,则金属Ag优先失去电子,B错误;改变工作电源的电压,反应速率会改变,C错误;电解过程中,总反应为2N2+6H2O4NH3+3O2,因此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中O2-的量不会改变,D错误。
变式 B [解析] 电极A上氯离子转变为氯气,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电极A作电解池阳极,接电源正极,故A正确;电极B为阴极,通入的氧气得到电子,其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OH-,故B错误;右室生成氢氧根离子,应选用阳离子交换膜,左室的钠离子进入右室,在右室获得浓度较高的NaOH溶液,故C正确;改进设计中增大了氧气的量,提高了电极B处的氧化性,通过反应物的氧化性来降低电解电压,减少能耗,故D正确。
探究点三
例3 C [解析] 左边是原电池,右边是电解池,故A错误;左边是原电池,充入氢气的电极是负极,充入氧气的电极是正极,则锌是阴极,铜是阳极,故B错误;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当铜片的质量变化为12.8 g时,消耗0.2 mol Cu,a极上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 L·mol-1=2.24 L,故C正确;b电极是负极,a电极是正极,锌是阴极,铜是阳极,装置中电子的流向:b→Zn,Cu→a,故D错误。
变式 (1)电解池 原电池 (2)正极 2H2O+2e-H2↑+2OH- 阴极 Cu2++2e-Cu (3)a D 2H2O+2KCl2KOH+H2↑+Cl2↑ (4)12
[解析] (1)该整套装置为原电池与电解池连接的装置,由题意知E为Al,F为Mg,则乙池为原电池,甲池为电解池。(2)E为Al,Al能与NaOH溶液反应,则E极为负极,F极为正极,正极上H2O得电子生成H2,故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A极连接正极,即A极为阳极,故B极为阴极,阴极上Cu2+得电子生成Cu,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3)溶液变蓝,说明I-发生氧化反应生成I2,因E极为负极,故D极为阴极、C极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2e-Cl2↑,Cl2将a中I-氧化,故a中溶液会变蓝;U形管中为KCl-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生成了OH-,D极(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则D极附近溶液先变红。电解KCl溶液时,阳极生成Cl2,阴极生成H2和KOH,故总反应为2H2O+2KCl2KOH+H2↑+Cl2↑。(4)甲池中总反应为2Cu2++2H2O2Cu+O2↑+4H+,由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关系式:2I2~4e-~2Cu~O2,则n(Cu)=n(I2)==0.15 mol,而n(O2)=n(I2)=0.075 mol,故甲池中溶液减少的质量为0.15 mol×64 g·mol-1+0.075 mol×32 g·mol-1=12 g。
【自我检测】
1.B [解析] 负极材料为Li,锂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根据图示,正极反应式为2SOCl2+4e-4Cl-+S↓+SO2↑,故B错误;LiAlCl4为电解质,有助于电池内部的导电,故C正确;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Cl-向Li电极移动,故D正确。
2.A [解析] 由题意可知,甲池为电解池,a极氮元素价态升高,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故a极为阳极,电极反应为N2+6H2O-10e-2N+12H+,b极为阴极,电极反应为N2+8H++6e-2N,H2O2液态燃料电池(乙池)中,c极为负极,过氧化氢失电子生成氧气,电极反应为H2O2+2OH--2e-O2↑+2H2O,d极为正极,电极反应为H2O2+2H++2e-2H2O,据此分析解答。由分析可知,乙池中若生成15 mol气体m即O2,电路上转移电子为30 mol,则甲池a、b两极共消耗N2为(+) mol=8 mol,A正确;由分析可知,甲池中a极为阳极,b极为阴极,故甲池中H+从a极区通过质子交换膜移至b极区,B错误;由分析可知,c极为负极,过氧化氢失电子生成氧气,电极反应为H2O2+2OH--2e-O2↑+2H2O,故一段时间后,乙池中c电极附近的pH减小,C错误;由分析可知,甲池a极反应式为N2+6H2O-10e-2N+12H+,D错误。
3.Ⅰ.(1)0.896 L (2)阴离子 (3)减小
Ⅱ.(1)阴 (2)阳极H2O放电产生氧气和H+,溶液中H+浓度增大,使Cr2+H2O2Cr+2H+向生成Cr2方向移动,部分K+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移动到阴极区,使阳极区主要成分是K2Cr2O7
[解析] Ⅰ.(1)A装置为燃料电池,通入氧气一极为正极,通入氢气一极为负极,则Fe、精铜为阴极,石墨、粗铜为阳极。串联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因此由电极反应可得计量关系:O2~2H2,当A装置有448 mL氧气(即0.02 mol氧气)参加反应时,转移0.08 mol电子,B装置中铁电极上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为0.04 mol×22.4 L·mol-1=0.896 L。
(2)隔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石墨为阳极,阳极上Cl-放电生成Cl2,Fe为阴极,阴极上H2O放电生成H2和OH-,Cl2和OH-反应能生成ClO-,则应该使用阴离子交换膜,使OH-从左侧移向右侧。
(3)如果粗铜中含有锌、银等杂质,阳极上铜、锌失电子转化为离子进入溶液,银形成阳极泥,阴极上析出铜,根据转移电子数相等知,阳极上溶解的铜小于阴极上析出的铜,所以丙装置中反应一段时间,硫酸铜溶液的浓度将减小。
Ⅱ.(1)K2CrO4转化为K2Cr2O7,由K、Cr元素守恒可知,电解过程中,右侧K+移向左侧,则惰性电极作阳极,不锈钢作阴极,阴、阳极均为水放电,电解原理为4K2CrO4+4H2O2K2Cr2O7+4KOH+2H2↑+O2↑。
(2)阳极H2O放电生成O2和H+,溶液中H+浓度增大,使Cr2+H2O2Cr+2H+向生成Cr2的方向移动,部分K+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移动到阴极区,使阳极区主要成分是K2Cr2O7。本章素养提升
◆ 探究点一 新型化学电源
例1 [2022·湖南卷] 海水电池在海洋能源领域备受关注,一种锂-海水电池构造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海水起电解质溶液作用
B.N极仅发生的电极反应:2H2O+2e-2OH-+H2↑
C.玻璃陶瓷具有传导离子和防水的功能
D.该锂-海水电池属于一次电池
变式 [2023·辽宁卷] 某低成本储能电池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放电时负极质量减小
B.储能过程中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C.放电时右侧H+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左侧
D.充电总反应:Pb+S+2Fe3+PbSO4+2Fe2+
[归纳提升] 二次电池题目的解答思路
◆ 探究点二 电解原理的应用
例2 [2022·海南卷] 一种采用H2O(g)和N2(g)为原料制备NH3(g)的装置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b电极上,N2被还原
B.金属Ag可作为a电极的材料
C.改变工作电源电压,反应速率不变
D.电解过程中,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中O2-不断减少
变式 氯碱工业能耗大,通过如图改进的设计可大幅度降低能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电极A接电源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
C.应选用阳离子交换膜,在右室获得浓度较高的NaOH溶液
D.改进设计中通过提高电极B上反应物的氧化性来降低电解电压,减少能耗
◆ 探究点三 电化学原理综合应用
例3 [2024·山东实验中学高二期中] 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左边的装置是电解池,右边的装置是原电池
B.该装置中铜为正极,锌为负极
C.当铜片的质量变化为12.8 g时,a极上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
D.装置中电子的流向:a→Cu→经过CuSO4溶液→Zn→b
变式 A、B、C、D均为石墨电极,E、F为两种活泼金属,这两种金属元素均位于短周期,且位置相邻,E能与NaOH溶液反应。按图示接通线路,反应一段时间。
(1)判断装置的名称:甲池为 (填“电解池”或“原电池”,下同),乙池为 。
(2)F极为 (填“正极”“负极”“阳极”或“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B极为 (填“正极”“负极”“阳极”或“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
(3)溶液会变蓝的是 (填“a”或“b”),U形管中先变红的是 (填“C”或“D”)极附近的溶液,U形管中发生的总反应为 。
(4)已知烧杯和U形管中的溶液均足量,当烧杯中有38.1 g I2生成时,甲池中溶液的质量会减少 g。
[归纳提升]
1.有外接直流电源电池类型的判断方法
有外接电源的各电池均为电解池,若电池阳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相同,则该电池为电镀池。如:
则甲为电镀池,乙、丙均为电解池。
2.无外接直流电源电池类型的判断方法
(1)直接判断
非常直观明显的装置,如燃料电池、铅酸蓄电池等在电路中,则其他装置为电解池。如图所示,A为原电池,B为电解池;甲池为原电池,乙、丙池为电解池。
(2)根据电池中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判断
原电池一般是两种不同的金属电极或一个金属电极、一个碳棒电极;而电解池则一般两个都是惰性电极,如两个铂电极或两个碳棒电极。原电池中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之间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电解池的电极材料一般不能和电解质溶液自发反应。如图所示,B为原电池,A为电解池。
(3)根据电极反应现象判断
在某些装置中根据电极反应或反应现象可判断电极,并由此判断电池类型。如图所示,若C极溶解,D极上析出Cu,B极附近溶液变红,A极上放出黄绿色气体,则可知乙是原电池,D是正极,C是负极;甲是电解池,A是阳极,B是阴极。B、D极发生还原反应,A、C极发生氧化反应。
1.Li-SOCl2电池可用于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起搏器的驱动。该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负极材料为Li,发生氧化反应
B.正极反应式为2SOCl2-4e-4Cl-+S↓+SO2↑
C.LiAlCl4有助于电池内部的导电
D.电池工作时Cl-向Li电极移动
2.用一种新型H2O2液态燃料电池(乙池)电解催化氮气制备铵盐和硝酸盐(甲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c、d两极均为石墨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池中若生成15 mol气体m,则甲池a、b两极共消耗8 mol N2
B.甲池中H+从b极区通过质子交换膜移至a极区
C.一段时间后,乙池中c极附近的pH增大
D.甲池a极反应式为N2+12OH--10e-2N+6H2O
3.Ⅰ.某同学设计一个燃料电池(如图所示),目的是探究氯碱工业原理和粗铜的精炼原理,根据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若在标准状况下,A装置有448 mL氧气参加反应,则B装置中铁电极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2)若用隔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NaClO,则X应用 (填“阳离子”或“阴离子”)交换膜。
(3)如果粗铜中含有锌、银等杂质,丙装置中反应一段时间,硫酸铜溶液的浓度将 (填“增大”“减 小”或“不变”)。
Ⅱ.以铬酸钾(K2CrO4)为原料,用电化学法制备重铬酸钾(K2Cr2O7)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水溶液中存在平衡:Cr2+H2O2Cr+2H+。
(1)不锈钢作 极。
(2)分析阳极区能得到重铬酸钾溶液的原因: 。 (共47张PPT)
本章素养提升
探究点一 新型化学电源
探究点二 电解原理的应用
探究点三 电化学原理综合应用
探究点一 新型化学电源
例1 [2022·湖南卷] 海水电池在海洋能源领域备受关注,一种锂
电池构造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起电解质溶液作用
B. 极仅发生的电极反应:
C.玻璃陶瓷具有传导离子和防水的功能
D.该锂 电池属于一次电池
√
[解析] 极上 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 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 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电解质,如氯化钠、氯化镁等,可作电解质溶液,
A正确;
海水呈弱碱性,有溶解氧,发生的电极反应可能
为 ,B错误;
是活泼金属,易与水反应,玻璃陶瓷可防止
水和 接触,且玻璃陶瓷也可传导,使极
产生的 向正极移动,形成闭合回路,C正确;
该电池不可充电,属于一次电池,D正确。
变式 [2023·辽宁卷] 某低成本储能电池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质量减小
B.储能过程中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C.放电时右侧 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左侧
D.充电总反应:
√
[解析] 该储能电池放电时, 为负极,失电子结合硫酸根离子生成,
则多孔碳电极为正极,正极上得电子转化为, 由左侧通过质子
交换膜进入右侧;充电时,多孔碳电极上 失电子生成,得
电子生成和, 由右侧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左侧。
放电时负极上失电子结合硫酸根离子生成 附着在负极上,负极
质量增大,A错误;
储能过程为充电过程,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正确;
放电时,右侧多孔碳电极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左侧的 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右侧,C错误;
充电时,总反应为 ,D错误。
[归纳提升] 二次电池题目的解答思路
探究点二 电解原理的应用
例2 [2022·海南卷] 一种采用和为原料制备 的
装置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电极上, 被还原
B.金属可作为 电极的材料
C.改变工作电源电压,反应速率不变
D.电解过程中,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中 不断减少
√
[解析] 由装置可知,在电极转化为,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
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因此 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 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
由分析可得,电极上被还原,A正确;
电极为阳极,若金属作 电极的材料,则金属
优先失去电子,B错误;
改变工作电源的电压,反应速率会改变,C错误;
电解过程中,总反应为 ,
因此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中 的量不会改变,D错误。
变式 氯碱工业能耗大,通过如图改进的设计可大幅度降低能耗,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极A接电源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
C.应选用阳离子交换膜,在右室获得
浓度较高的 溶液
D.改进设计中通过提高电极B上反应物的
氧化性来降低电解电压,减少能耗
√
[解析] 电极A上氯离子转变为氯气,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
生氧化反应,则电极A作电解池阳极,接电源正极,故A正确;
电极B为阴极,通入的氧气得到电子,其电极反应式为
,故B错误;
右室生成氢氧根离子,应选用阳离子交换膜,
左室的钠离子进入右室,在右室获得浓度较
高的 溶液,故C正确;
改进设计中增大了氧气的量,提高了电极B处
的氧化性,通过反应物的氧化性来降低电解电压,减少能耗,故D正确。
探究点三 电化学原理综合应用
例3 [2024·山东实验中学高二期中] 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判断,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左边的装置是电解池,右边的装置是原电池
B.该装置中铜为正极,锌为负极
C.当铜片的质量变化为时, 极上
消耗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D.装置中电子的流向: 经过 溶液
√
[解析] 左边是原电池,右边是电解池,故A错误;
左边是原电池,充入氢气的电极是负极,充入氧气的电极是正极,则锌是
阴极,铜是阳极,故B错误;
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当铜片的质量变化为时,消耗,极
上消耗的 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故C正确;
电极是负极, 电极是正极,锌是阴极,
铜是阳极,装置中电子的流向:,
,故D错误。
变式 A、B、C、D均为石墨电极,、 为两种活泼金属,这两种金
属元素均位于短周期,且位置相邻,能与 溶液反应。按图示
接通线路,反应一段时间。
(1)判断装置的名称:甲池为
________(填“电解池”或“原电
池”,下同),乙池为________。
电解池
原电池
[解析] 该整套装置为原电池与
电解池连接的装置,由题意知为 ,为 ,则乙池为原电池,甲池
为电解池。
(2) 极为______(填“正极”“负极”“阳极”或“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极为______(填“正极”“负极”“阳
极”或“阴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正极
阴极
[解析] 为,能与溶液反应,则极为负极, 极为正极,正极上
得电子生成 ,故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A极连接正极,即A极为阳极,故B极为阴极,阴极上得电子生成 ,
电极反应式为 。
(3)溶液会变蓝的是___(填“”或“”), 形管中先变红的是___
(填“C”或“D”)极附近的溶液, 形管中发生的总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D
[解析] 溶液变蓝,说明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因 极为负极,故D极为阴
极、C极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将中氧
化,故中溶液会变蓝;
形管中为 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生成了 ,D极(阴极)的电极
反应式为,则D极附近溶液先变红。
电解 溶液时,阳极生成,阴极生成和 ,故总反应为
。
(4)已知烧杯和形管中的溶液均足量,当烧杯中有 生成时,
甲池中溶液的质量会减少____ 。
12
[解析] 甲池中总反应为 ,由得失电子
守恒可得关系式: ,则
,而 ,故甲池中溶液减少的质
量为 。
[归纳提升]
1.有外接直流电源电池类型的判断方法
有外接电源的各电池均为电解池,若电池阳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中
的阳离子相同,则该电池为电镀池。如:
则甲为电镀池,
乙、丙均为电解池。
2.无外接直流电源电池类型的判断方法
(1)直接判断
非常直观明显的装置,如燃料电池、铅酸蓄电池等在电路中,则其
他装置为电解池。如图所示,A为原电池,B为电解池;甲池为原电
池,乙、丙池为电解池。
(2)根据电池中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判断
原电池一般是两种不同的金属电极或一个
金属电极、一个碳棒电极;
而电解池则一般两个都是惰性电极,如两个
铂电极或两个碳棒电极。
原电池中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之间能
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电解池的电极材料一般不能和电解质溶液
自发反应。如图所示,B为原电池,A为电解池。
(3)根据电极反应现象判断
在某些装置中根据电极反应或反应现象可判断电极,并由此判断电池
类型。如图所示,若C极溶解,D极上析出 ,B极附近溶液变红,
A极上放出黄绿色气体,则可知乙是原电池,
D是正极,C是负极;
甲是电解池,A是阳极,B是阴极。
B、D极发生还原反应,A、C极发生
氧化反应。
1. 电池可用于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起搏器的驱动。
该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负极材料为 ,发生氧化反应
B.正极反应式为
C. 有助于电池内部的导电
D.电池工作时向 电极移动
√
[解析] 负极材料为 ,锂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根据图示,正极反应式为
,故B错误;
为电解质,有助于电池内部的导电,故C正确;
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向 电极移动,故D正确。
2.用一种新型 液态燃料电池(乙池)电解催化氮气制备铵盐和硝酸
盐(甲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两极均为石墨电极)。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乙池中若生成气体,则甲池、两极共消耗
B.甲池中从极区通过质子交换膜移至 极区
C.一段时间后,乙池中极附近的 增大
D.甲池极反应式为
√
[解析] 由题意可知,甲池为电解池, 极氮元素价态升高,发生失电子的
氧化反应,故 极为阳极,电极反应为,
极为阴极,电极反应为,液态燃料电池(乙
池)中, 极为负极,过氧化氢失电子生成氧气,电极反应为
,
极为正极,电极反应
为
,据此分析解答。
由分析可知,乙池中若生成气体即,电路上转移电子为,
则甲池、 两极共消耗为 ,A正确;
由分析可知,甲池中极为阳极,极为阴极,故甲池中从 极区通过质子
交换膜移至极区,B错误;
由分析可知, 极为负极,过氧化氢失电子生成氧气,电极反应为
,故一段时间后,乙池中 电极
附近的减小,C错误;
由分析可知,甲池 极反应式为 ,D错误。
3.Ⅰ.某同学设计一个燃料电池(如图所示),目的是探究氯碱工业原理
和粗铜的精炼原理,根据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若在标准状况下,A装置有 氧气参加反应,则B装置中铁
电极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
[解析] A装置为燃料电池,通入氧气一极为正极,通入氢气一极为负极,
则 、精铜为阴极,石墨、粗铜为阳极。
串联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因此由电极反应可得计量关系:
,当A装置有氧气
(即氧气)参加反应时,转移
电子,B装置中铁电极上
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
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为
。
(2)若用隔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则 应用________
(填“阳离子”或“阴离子”)交换膜。
阴离子
[解析] 隔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
石墨为阳极,阳极上 放电生
成,为阴极,阴极上
放电生成和,和
反应能生成,则应该使用
阴离子交换膜,使 从左侧移向右侧。
(3)如果粗铜中含有锌、银等杂质,丙装置中反应一段时间,硫酸铜
溶液的浓度将______(填“增大”“减 小”或“不变”)。
减小
[解析] 如果粗铜中含有锌、银等
杂质,阳极上铜、锌失电子转化
为离子进入溶液,银形成阳极泥,
阴极上析出铜,根据转移电子数
相等知,阳极上溶解的铜小于阴极
上析出的铜,所以丙装置中反应一段时间,硫酸铜溶液的浓度将减小。
Ⅱ.以铬酸钾 为原料,用
电化学法制备重铬酸钾
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水溶液中存在平衡:
。
(1)不锈钢作____极。
阴
[解析] 转化为 ,由、 元素守恒可知,电解过程中,
右侧 移向左侧,则惰性电极作阳极,不锈钢作阴极,阴、阳极均为
水放电,电解原理为
。
(2)分析阳极区能得到重铬酸钾溶液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阳极 放电产生氧
气和,溶液中浓度增大,使 向
生成方向移动,部分 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移动到阴极区,使
阳极区主要成分是
[解析] 阳极放电生成和 ,
溶液中 浓度增大,使
向
生成的方向移动,部分
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移动到阴极区,
使阳极区主要成分是 。
快速核答案
素养提升
探究点一 新型化学电源
例1 B 变式 B
探究点二 电解原理的应用
例2 A 变式 B
探究点三 电化学原理综合应用
例3 C 变式 (1)电解池 原电池 (2)正极
阴极
(3)a D (4)12
自我检测
1. B 2. A 3. Ⅰ. (1) (2)阴离子 (3)减小
Ⅱ.(1)阴 (2)阳极放电产生氧气和,溶液中浓度增大,
使向生成方向移动,部分
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移动到阴极区,使阳极区主要成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