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永吉实验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永吉实验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26 15:03:10

文档简介

2026届高三友好学校第一次联合考试
地理试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道小题,合计48分)
小海坨山位于延庆县西北部,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赛区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00
500、等高线(m)

一一一山脊线
000
2241
小海坨山主
0
3km
A
峰及高程(m)
00
1.政府计划在小海坨山开发漂流项目,备选漂流地点可能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为()
A.1700m
B.2000m
C.2200m
D.2500m
第十七届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野外实践在门头沟区进行,军庄镇灰峪村及周边是野外实
践点位之一。不整合面是指在地层接触关系中,存在明显地层缺失的接触面。左图为村东部山梁地质
剖面图,右图为某同学在该剖面采集的轮叶(轮叶是一种高大植物的叶子)化石图片。据此完成下面
小题。
距今时间(百方年)
252
东南、

二叠系
299
石炭系
359
泥盆系
9

419
·不整合面
志留系
44
奥陶系
石炭系
石炭系石炎系
奥陶系

F3
E

v
石灰岩
泥岩
粉砂岩
砂岩
岩浆岩

寒武系
541
图1
图2
第1页共6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警在用的扫推ApP
3.左图中()
A.①处岩石晚于②处岩石形成
B.自西北向东南岩石粒径逐渐变大
C.各类沉积岩是连续沉积形成
D.③处所在不整合面易被外力侵蚀
4.通过右图化石可推测()
A.化石中的植物属于被子植物
B.当地曾出现过温暖湿润环境
C.采集时用力敲击岩石的正面
D.化石可能从②处岩石中发现
方尖碑(图)是一种装饰性的巨大石柱,古埃及人将其当作“太阳罗盘”使用。图b示意埃及
开罗(30N,31E)某一方尖碑在某二分二至日各整点地方时)的影子朝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00

16:00
西

注:O点表示尖碑所在地
线条越长,实际影长越长

(b)
5.图b示意日期最可能的是()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6.测得图b后的三个月内,地球()
A.极昼极夜范围缩小
B.赤道自昼逐渐变长
C.自转速度持续变慢
D.公转速度持续加快
逆光是指拍照时取景方向迎着太阳光线的现象,会造成照片尧度偏低的问题。五一期间,小明
前往黄山(30°N,118°E)进行风光摄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小明于11:00拍摄一张迎客松的照片。根据这张照片逆光严重,可推知此时他最可能位于迎客松
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8.小明于05:28拍摄到黄山日出的照片。当日,他的同学在峨眉山(2943N,103E)相同海拔处
拍到日出照片的地方时约()
A.05:20
B.05:28
C.04:20
D.04:28
第2页共6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警在用的扫推ApP2026届高三友好学校第一次联合考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0
A
A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B
C
1.c
2.C
【解析】1.读图可知,①在山脊线附近,没有河流:③地等高线向低值方向凸出,也是山
脊线处,没有河流发有,不能做漂流地点;②和④处等高线都向高值方向凸出,为山谷线,
有河流发育,可以选做漂流的地点。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读图分析,图示区域最高点为小海坨主峰,海拔为2241米,最低点位于图示区域东南,
海拔为0~500米。因此图示区域海拔高差为1741~2241米,AD错误;题目问的是最大高差,
故B排除,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晴】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
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
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3.D4.B
【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为奥陶系石灰岩,②为岩浆岩,②将①打断,说明②岩
石形成时间晚于①岩石,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为石灰岩、岩浆岩、
石灰岩、泥岩、粉砂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岩石粒径先变大后变小,B错误:图中缺失
了志留系和泥盆系的岩层,不是连续沉积的,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整合面是存在
明显地层缺失的接触面,两侧岩石岩性不同,结构不同,③处不整合面处容易被侵蚀,形成
沟谷,D正确。故选D。
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化石是轮叶化石,轮叶是一种高大植物的叶子,说明该地出现过
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高大植物的生长,B正确:该地岩层属于古生界,被子植物出现在中
生代,所以该地不会有被子植物,A错误:采集时用力敲击岩石的正面,会导致化石破碎,
C错误:②处岩石为岩浆岩,不会存在化石,D错误。故选A。
【点睛】生物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
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
答案第1页,共6页
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
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
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
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
5.D
6.A
【解析】5,由图可知,地方时8:00影子在西北,且西偏北角度较大,则说明此时太阳位于
东南,应是日出或日出后不久,地方时16:00时影子在东北,说明此时太阳位于西南,应
是日落或不久后日落于西南,则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则应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
为12月22日附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北半球的冬至日三个月内,直射点在南半球,向赤道移,极昼极夜的范围缩小,A正确:
赤道全年昼夜等长,B错误;北半球的冬至日三个月内直射点经过近点,近日点公转速度
最快,故北半球的冬至日后三个月内公转速度先变快,后边慢,D错误;自转速度不会因直
射点的移动而变化,C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
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
球昼渐长夜渐短: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7.C
8.A
【解析】7.五一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黄山(30°N)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北京时间11:
00时,当地的地方时=11:00-(120E-118E)×4分钟/1=10:52。地方时为10:52,太阳
位于东南方向。逆光拍摄需面对太阳方向,因此小明应位于迎客松的西北方向,C项正确:
太阳此时在东南,东北方向不会逆光,A项错误;直接面向太阳,但此时太阳在东南,若位
于东南方向则无法拍摄迎客松的逆光,B项错误:太阳在东南,西南方向不会逆光,D项错
误。故本题选C项。
8.黄山(118E)与峨眉山(103E)经度差15°,地方时差为15×460分钟(峨眉山更西,
地方时晚1小时)。五一期间两地纬度相近(黄山30N,峨眉山2943N),昼长差异极小,
日出地方时接近。小明在黄山拍摄日出时北京时间为05:28,黄山地方时为05:28-
(120-118)×405:20。题目要求“相同海拔处”,因两地纬度相近,可认为其日出地方时相同。
所以峨眉山日出地方时与黄山相近(约05:20)。A项正确,排除BCD。故选A项。
【点睛】日出方位的变化是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
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进而引起不同纬度、不同季节的日出方位差异:地球自转则决定了太阳
答案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