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6 16:07:58

文档简介

九月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A项,“受众对言论的反应比客观事实更能影响社会奥论”表述不当:“根源于2016年发生的重要事件”将
“后真相”一词的起源与“后真相时代”现象的根源混为一谈。C项,“取代了传统媒体”错误,材料二说传播主
阵地转移,而非取代。D项“统一叙事风格”错误,材料二强调“差异化传播策略”。)
2.C(材料一“强调个人情感和信念”是“后真相时代”的特征,并非以人为本理念,与材料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内潮不同。)
3.A(“系统化的文化知识输出”属于“硬宣传”,不符合材料中“全球受众易于接受”的做事化、共鸣点原则。)
4.①“陈情”以情动人,引发受众情感认同,避免先导性排斥;②“说理”以理服人,用国际通用逻辑增强说服力:
③结合后受众能“看得懂、听得进、乐分享”,提升传播效果。(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5.①叙事上:兼顾情感认同与世界性叙事,避免“硬宜传”:②内容上:以中国实践为基础,挖据平凡个体故事:
③传播上:利用融媒体矩阵,聚焦热点,精准投放:①技术上:借助AI等手段创新表达形式。(每点2分,答出
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6.C(A项“暗示今年的新年也要如此,否则会让战士心中别有滋味”错,原文提到“今晚,在寒风料峭的乌江边
上,送旧岁迎新年,与昔日相比,自然别有一种滋味”,但并未暗示“否则会让战土心中别有滋味”,而是强调当
前战斗环境下的特殊氛围。B项“说明我俩关系密切,谁也不能离开谁”错,原文虽描写了“我”与耿团长共同
工作,但“谁也不能离开谁”属于过度读,文本仅体现合作默契,未强调依赖性。D项“反映出毛振华毛躁、
急功目进的性格”错,毛振华的语言和行动体现的是英勇果敢和完成任务的热忧,而非“毛躁,急功目进”。)
7.C(“主要是为了多角度谊染节日气筑”错误。这些环境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环境的恶劣和战斗的艰苦,而非
渲染节日气氛。如“天将陂晓”的侦察、“大雪纷飞”的恶劣天气都服务于战斗叙事。)
8.①乐于吃苦,不畏艰难。虽然遭到了重大损失和挫折,但我们的红军部队依然在鸟江边迎新守岁,斗志旺盛。
②勇于战斗,无坚不摧。面对强渡乌江的重重困难,红军战士们无惧生死,纷纷请战。③顾全大局、紧密团
结。强渡指令发出,红军各部协同一致,服从指挥:面对环境的寒冷和地形的狠险,八位同志准备充分,毫不
犹豫,紧密配合,英勇决绝。①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实地侦查后,虽然地理环境恶劣,敌人严防死守,渡江困
难重重,但红军从容应对,周密部署,决不放弃。(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9.①具体战斗场录和事件的描述:如面对乌江之险,战士们掀起了“争当先锋队”的请战热潮,这种紧张而激烈
的场景被生动地再现出来。②地理环境的描绘:如乌江渡口的险峻、雪后的严寒等。这些地理环境的描述不
仅让读者能够想象出当时的艰苦条件,也进一步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感。③人物形象的刻画:如对毛振华的语
言、动作、外貌描写,生动地记录和展现了红军战土的英勇和乐观。④第一人称叙事:所记叙的都是“我”的所
见、所闻、所为、所感,使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作者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10.BEG[“其民”作“虐”的宾语,之间不断开,第一个“王”作后面句子的主语,B处断开。“而”是连词,表顺承,
“往”“征”紧密,C处不能断开:第一个“之”作宾语,“民”是“以为”的主语,E处断开。“于水火之中”是后置
状语,F处不断开,“也”是句末语气助词,G处断开:“箪食壶浆”是“迎”的方式状语,用“以”连接,H处不断
开。句意:现在熊王店待他的百姓,大王去征伐它,百姓都以为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敷出来,(所以)用
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
11,B(A项正确。句意:败坏仁德的人叫诚。/那就是自己苦自己的人。B项错误。讨伐、攻打/夸耀。句意:齐
国攻打燕国。/自我夸耀的人没有功劳。C项正确。攻克举起。句意:五十天就攻克了它。它的坚固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26028B九月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二单元。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故事如何讲,或者说以什么方式叙述,是我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关健,尤其是在“后真相

时代”。“后真相”一词源于2016年的美国大选和英国“脱欧”等事件。“后真相”不同于“真相”:
“后真相”强调个人情感和信念,“真相”则强调客观事实。专家指出,“后真相”并不指涉谎言,而

是指涉受众对言论的反应,以及新媒体对社会舆论和民意的影响。随着“后真相时代”的到来,
个人判断取代事实判断、颠覆文化信念的现象随之出现。
在传播手段进入多元化的“后真相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更应该在叙事方法上着力。从接受
美学视角来看,受众情感认同是文本意义顺利传达的保证,没有情感认同,受众容易产生先导性
排斥。讲好中国故事,是用故事打动人,而非“硬宣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采用融
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
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使故事更多为国际社会和海外受众所认同。”“陈情”和
“说理”就是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故事要有好的内容,也要有好的叙事方式,唯有如此,故事

才能为受众接纳,受众才能“看得懂、听得进、乐分享”。此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
要以中国实践为内容,以世界性叙事为方式。世界性叙事是指用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叙事方式,
从接受者角度来进行讲述,而不是闭门造车、自说自话。
讲好中国故事,是一项全球性的传播活动,关乎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和对话。讲好中国故事
的目的是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亲近中国,继而拥抱中国,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26028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