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1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为矢量的有( )
A.速度、路程、时间、平均速度
B.位移、加速度、速度、平均速度
C.位移、速度、加速度、路程
D.速度、质量、加速度、路程
答案 B
解析 时间、路程、质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速度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故B正确,A、C、D错误。
2.(2025·揭阳市高一期中)某中学2024年秋季田径运动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广播通知径赛检录于9:30开始,此处9:30指的是时间间隔
B.百米赛跑中,一名运动员发现自己在“后退”,他是以大地为参考系
C.运动员跑完1 000 m比赛,这个1 000 m指的是路程
D.百米赛跑运动员以9.5 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这里的速度是指平均速度
答案 C
解析 广播通知径赛检录于9:30开始,此处9:30指的是时刻,选项A错误;百米赛跑中,一名运动员发现自己在“后退”,他可能是以跑在他前面的比他快的运动员为参考系,选项B错误;运动员跑完1 000 m比赛,这个1 000 m指的是路程,选项C正确;百米赛跑运动员以9.5 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这里的速度是指瞬时速度,选项D错误。
3.(2025·黄冈市高一期中)如图所示,一同学画了一条表示时间的数轴,关于该时间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表示第1 s初这一时刻
B.b点表示第2 s内这一段时间
C.a点到c点表示(n-1)s的时间间隔
D.c点到d点表示1 s的时间间隔
答案 D
解析 a点表示第1 s末这一时刻,故A错误;b点表示第2 s末这一时刻,故B错误;a点到c点表示(n-2)s的时间间隔,故C错误;c点到d点表示1 s的时间间隔,故D正确。
4.(2025·西安市高一期中)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如x-t图像所示,在20 s内,它们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它们在20 s内的平均速率分别为'、'、'大小的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由题图可知,0~20 s内,三个物体的位移相同,但甲的路程较大,乙、丙两物体路程相等,则==,'>'=',故选A。
5.物体A、B沿直线运动,其位置坐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2 s时两个物体速度相同
B.A物体比B物体先出发
C.B物体和A物体出发地点相同
D.A物体比B物体速度快
答案 D
解析 由题图可知,两物体在同一时刻、不同位置开始运动,B、C错误;由x-t图像斜率表示速度可知,A物体的速度vA= m/s=4 m/s,B物体的速度vB= m/s=2 m/s,所以A物体比B物体速度快,A错误,D正确。
6.甲、乙、丙是三个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它们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丙与乙的运动方向相同
C.丙的加速度小于甲的加速度
D.丙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
答案 B
解析 由题图看出,甲、乙、丙的速度均为正值,说明甲、乙、丙都沿正方向运动,A错误,B正确;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变化快,所以丙的加速度大于甲的加速度,C错误;丙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变化快,所以乙的加速度小于丙的加速度,D错误。
7.(2025·天津市高一月考)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给出初速度、加速度的正负,下列对运动描述中正确的是( )
A.v0>0,a<0,a的大小增大,物体做减速运动
B.v0>0,a<0,a的大小减小,物体做加速运动
C.v0<0,a>0,a的大小增大,物体做加速运动
D.v0<0,a<0,a的大小减小,物体做减速运动
答案 A
解析 v0>0,a<0,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无论a增大还是减小,物体均做减速运动,故A正确,B错误;v0<0,a>0,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故C错误;v0<0,a<0,知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故物体做加速运动,故D错误。
8.(2025·西安市高一期中)某车启用全新动力标识,新的命名方式直接与车辆的加速性能联系起来,如图,TFSI前面的那组数字称为G值,单位为m/s2,计算公式为“G=×10”,式中Δv为从静止加速到100千米/时的速度变化量,Δt为不同车型的百千米加速时间。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G值越大,车辆的速度增加得越多
B.G值越大,车辆的速度增加得越快
C.100千米/时是指车辆百千米加速的平均速度
D.标识为45TFSI的车辆百千米加速时间约为22.2 s
答案 B
解析 由题设所给的公式可知,G值越大,该车的加速度越大,速度的变化率越大,但车辆的速度增加不一定越多,故A错误,B正确;100千米/时是指车辆百千米加速的瞬时速度,故C错误;根据G=×10,Δv=100 km/h≈27.8 m/s,所以标识为45TFSI的车辆百千米加速时间Δt约为6.2 s,故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9.(2025·陕西师大附中高一期中)如图所示是一棱长为1 cm的实心立方体木块,一只昆虫从A点爬到G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昆虫的路程有若干种可能性,其中最短路程为(1+)cm
B.该昆虫的位移为 cm
C.该昆虫的路程有若干种可能性,其中最短路程为 cm
D.该昆虫的位移为 cm
答案 CD
解析 由最短路程分析可知:应该从相邻的两个面到达G点才可能最短,可以把面AEFD和面CDFG展开,如图,连接A与G,AIG的长度就是最短路程s= cm= cm,故A错误,C正确;
昆虫只能沿木块表面从A点到G点,其运动轨迹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但是,其起点和终点是相同的,即位移相同,为立方体对角线的长度x= cm= cm,故B错误,D正确。
10.(2024·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一段考改编)物量学中某量D的变化可记为ΔD,发生这个变化所用的时间间隔可以记为Δt,两者之比就是这个量对时间的变化率,简称变化率。则对于此定义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化率是描述相关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B.某量D越大,则其变化率也越大
C.由v=可知,位移Δx越大,则速度v越大
D.由a=可知,加速度即为速度变化率,故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
答案 AD
解析 由题意可知,变化率是描述相关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故A正确;某量D越大,其变化率不一定越大,该量变化率的大小取决于变化量ΔD及发生这个变化所用的时间Δt,与D无关,故B错误;由v=可知,位移Δx越大,速度v不一定越大,还与Δt有关,故C错误;由a=可知,加速度即为速度变化率,故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故D正确。
11.(2025·武威市高一月考)两质点A、B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 s时,质点B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质点A的加速度大小为0.5 m/s2
C.t=2 s时,质点B的速度方向不变
D.B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1 m/s2
答案 BD
解析 t=1 s时,质点B的速度仍为负值,运动方向没有改变,故A错误;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质点A的加速度大小为aA= m/s2=0.5 m/s2,故B正确;t=2 s时,质点B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故C错误;在0~1 s内,质点B的加速度为aB= m/s2=-1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规定的速度正方向相反;在1~4 s内,B的加速度为aB'= m/s2=1 m/s2,故D正确。
12.一段高速公路上限速120 km/h,为监控车辆是否超速,设置了一些“电子警察”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路面下,距离L埋设两个传感器线圈A和B,当有车辆经过线圈正上方时,传感器能向数据采集器发出一个电信号;若有一辆汽车(在本题中可看作质点)经过该路段,两传感器先后向数据采集器发送信号,时间间隔为Δt,经微型计算机处理后得出该车的速度。若超速,则计算机将控制架设在路面上方的照相机C对汽车拍照,留下违章证据。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计算汽车速度的表达式v=
B.计算汽车速度的表达式v=
C.若L=8 m,Δt=0.2 s,照相机将会拍照
D.若L=8 m,Δt=0.3 s,照相机将会拍照
答案 AC
解析 计算汽车速度的原理是利用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代替瞬时速度,故汽车速度的表达式为v=,A正确,B错误;若L=8 m,Δt=0.2 s,则汽车的速度为v==40 m/s=144 km/h>120 km/h,超速,照相机将会拍照,C正确;若L=8 m,Δt=0.3 s,则汽车的速度为v==96 km/h<120 km/h,未超速,照相机不会拍照,故D错误。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
13.(10分)(1)(2分)打点计时器接 (填“交流”或“直流”)电源,当频率为50 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 s打一个点。
(2)(2分)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
A.时间间隔 B.位移
C.平均速度 D.瞬时速度
(3)(2分)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10 V以下的直流电源
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同一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得越慢
(4)(4分)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某同学选出了一条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两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纸带旁边是一把最小刻度为1 mm的直尺,则拖着纸带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AC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打B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m/s。
答案 (1)交流 0.02 (2)AB (3)C (4)0.22 0.22
解析 (1)打点计时器接交流电源,当频率为50 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
(2)打点计时器是每隔0.02 s打下一个点,因此根据点数可直接得到时间间隔,A正确;
位移利用直尺直接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即可得出,B正确;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需要计算得出,无法从纸带上直接得到,C、D错误。
(3)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8 V的交流电源,A错误;
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打点稳定后,再让物体运动,B错误;
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越小,物体运动越慢,C正确。
(4)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AC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A到C的位移跟所用时间的比值,位移的大小可以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出,xAC=4.00 cm,A到C共10个点,9个时间间隔,所以A到C所用的时间t=0.02×9 s=0.18 s
所以AC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 m/s≈0.22 m/s
为了尽量精确地反映物体在B点的运动快慢,应尽量在靠近B点的地方取得数据,例如取靠近B点的左右两个点,左边点在直尺上的读数是1.77 cm,右边点在直尺上的读数是2.65 cm,那么Δx=2.65 cm-1.77 cm=0.88 cm,两点间相隔的时间为Δt=0.02×2 s=0.04 s
所以打B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
vB== m/s=0.22 m/s。
14.(12分)如图为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关系图像,求:
(1)(3分)物体在0~4 s内的速度大小;
(2)(2分)物体在6~10 s内做何种运动;
(3)(3分)物体在第11 s内的速度大小;
(4)(4分)画出物体在0~11 s内的v-t图像。
答案 (1)1.5 m/s (2)静止 (3)4 m/s (4)见解析图
解析 (1)在x-t图像中斜率表示速度,由题图可得物体在0~4 s内的速度
v1= m/s=1.5 m/s。
(2)物体在6~10 s内静止不动。
(3)物体在第11 s内的速度
v2==-4 m/s,
负号表示速度方向与位移正方向相反。
(4)由题图可得物体在4~6 s内速度
v3==-1 m/s,
负号表示速度方向与位移正方向相反。
综上,0~11 s内的v-t图像如图所示。
15.(14分)(2025·江门市高一期中)一篮球从高h1=3.9 m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经t1=1 s落到地面时速度为v1=8 m/s,篮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为Δt=0.1 s,然后以v2=6 m/s的速度反弹。求:
(1)(6分)篮球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
(2)(8分)篮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答案 (1)3.9 m/s 方向竖直向下
(2)140 m/s2 方向竖直向上
解析 (1)篮球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为==3.9 m/s,方向竖直向下。
(2)篮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为a==140 m/s2
可知加速度大小为140 m/s2,方向竖直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