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第12课 水路交通的变迁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农
工
商
住
行
医
米饭
玉米
面 条
你知道这些食物的原材料都原产自哪里吗?
小米粥
甘薯
中国
西亚
中美洲
农业
畜牧业
采集
渔猎
食物采集
食物生产
约1万年前
农业革命
导入新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本 课 目 录
新石器时期人类生活景象图
远古人类的生活想象图
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
一、野蛮时代:采集渔猎
二、农耕文明:种植畜牧
三、迈向文明:
生产关系变化与国家产生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决定
01
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②劳动者(决定因素)
①生产工具(标志水平)
③劳动对象(经济结构)
生产力: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关系: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
②产品分配方式
③人的地位和关系(劳作方式、阶级结构)
生产方式
决定
反作用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
决定
反作用
远古人类的生活想象图
(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纲要链接
早期的生产生活 约300万年前—约1万年前
食物生产
生活
采集、渔猎
植物果实、茎叶、鱼虾、动物
打制石器为主(旧石器时代)
获取食物方式
食物种类
生产工具
迁徙,
群居
远古特点:生产力低下;
人完全依赖自然,被动从属于自然。
女性占据主导
生活方式
劳动者
任务1:据课本内容填表格,农业产生前人类生产和生活,有何特点?
1、旧石器时代
农业出现
(大约1万年前)
思考:从图一到图二人类生产与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有何特点?
图一:远古人类的生活想象图
图二:新石器时期人类生活景象图
①生产方式:采集、捕猎
②生产工具:木、骨、石
③居住方式:迁徙、群居
④社会关系:女性主导生活
农耕、畜牧
定居、聚落
磨制石器
男性主导生活(父系氏族)
2、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
新石器时期特点:生产力发展;
人利用自然主动进行物质生产。
特点:
分布在中低纬度和大河流域附近。
独立发展;
多元中心;
过程漫长;
地域 原始农耕 原始畜牧
西亚
东亚 中国
美洲
小麦、大麦
粟、水稻
玉米、甘薯
骆马(距今约6000年)
绵羊、山羊(距今约9000年)
猪、狗(距今约8500年)
自主学习:据课本内容,梳理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及其成就。
思考: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骆马
(距今约6000年)
绵羊、山羊(距今约9000年)
小麦、大麦
粟、水稻
玉米、甘薯
猪、狗(距今约8500年)
小麦
大麦
绵羊
山羊
水稻
粟
猪
狗
玉米
甘薯
骆马
具有多样性;
与食物采集者相比,食物生产者
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采集、渔猎
木、骨、打制石器
迁徙群居;用火
女性主导
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
磨制石器、陶器
定居生活、聚落
男性主导,女性从属
农业出现
(大约1万年前)
被动、从属
主动、改造
蒙昧时代
文明时代
食物结构
生产工具
生活方式
社会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文明程度
(1)生产力: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
①人类变为食物生产者
②改变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
③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人口增长
(2)生产方式促进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①定居和聚落的形成;一部分人开始专门从事手工业劳动;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②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因为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
----脑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
(3)思想文化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如:天文历法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逐渐发展起来
(4)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
思考:据课本内容,概括农业的出现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B【详解】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部落内部的活动和事务逐渐增多,需要一个专门的场所来进行公共活动、处理公共事务以及作为部落首领的居所。这表明部落的组织架构和功能分工在不断发展和细化,不再是简单的群居状态,反映了这一时期部落组织日益复杂,B项正确;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矛盾逐渐加剧,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直接提及劳动分工更加明确的内容,排除C项;此时国家形态尚未初步具备,国家的形成通常需要更高级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等条件,仅“大房子”的出现不足以表明国家形态的初步具备,排除D项。故选B项。
(2024·甘肃·高考真题)新石器时代中期,大多数聚落出现结构复杂的“大房子”,与众多中小型居址形成明显对比。“大房子”是部落公共活动中心,或部落首领住宅兼公共事务场所。“大房子”的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 )
A.社会矛盾逐渐加剧 B.部落组织日益复杂
C.劳动分工更加明确 D.国家形态初步具备
02
农耕文明——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四大古代农业文明的兴起
大河文明 (农耕文明);
灌溉农业发达;
统治者重视水利工程和灌溉系统。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非洲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
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代中国文明
【思考】依据地图指出四大古代农业文明的共同特征?
地区 农作物、家畜 土地所有制 生产生活状况
古 巴比伦 粮食作物: 、 ; 家畜:山羊、绵羊、牛等 土地属于王室、 _ 、政府官员、贵族、 等 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 ;《 》规定土地、劳力等可以作为租赁对象。
古 埃及 土地主要由王室 和 __ 占有 修堤筑坝、挖沟开渠,变水害为水利;形成以 为中心的农业体系。
自主学习:梳理古代不同地区食物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表现。
大麦
小麦
神庙
神庙
商人
佃户
汉谟拉比法典
尼罗河
地区 农作物、家畜 土地所有制 生产生活状况
古 中国 粮食作物:北方 、南方 ; 家畜:猪、狗等 商周 君主和贵族占有土地( 制); 农夫 劳动;
战国至隋唐 确立 应用 ,以 为单位生产,男耕女织;
政策;重视兴修水利如 、龙首渠;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 的农业技术体系。
自主学习:梳理古代不同地区食物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表现。
粟麦
稻作
井田
地主土地私有制
集体
铁犁牛耕
家庭
重农抑商
都江堰
精耕细作
知识拓展:精耕细作
通过投入更多的劳动、更多的肥料、改进生产工具、提高耕作技术、修建水利工程、改进耕作制度等方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经验总结、水利技术的提高、高产农作物的种植等等。
地区 农作物、家畜 土地所有制 生产生活状况
古 希腊 粮食作物:大麦和小麦; 经济作物:葡萄和______ 只有 才能拥有土地 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 劳动。土地肥沃处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地力较差处种植葡萄和 ,并加工成葡萄酒和 。
古 罗马 粮食作物:谷物生产为主,经济作物:_____和葡萄 土地 制,扩张使贵族或富人占有越来越多土地。 以 为单位进行生产,后 逐渐破产。
古 美洲 粮食作物: 、 、 ;家畜:________ 贵族私有、 公有 农民可从村社获得 终身使用,但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 收回。
自主学习:梳理古代不同地区食物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表现。
橄榄
橄榄
玉米
甘薯
马铃薯
骆马
公民
国有
村社
奴隶
橄榄油
橄榄
小农
份地
村社
家庭
▲ 古埃及人放牧壁画残片
▲ 古希腊陶瓶:雅典人收获橄榄
▲印第安人的农耕图
▲浮雕:赶集的古罗马农民
地区 种植作物、驯化动物 土地所有制 生产经营方式
古巴比伦
古埃及
古中国
古希腊
古罗马
古代美洲
大麦、小麦,
山羊、绵羊、牛等
北方粟麦农业区/南方稻作农业区猪、狗等家畜
大麦、小麦;葡萄、橄榄;
玉米、甘薯、马铃薯;骆马;
商周时期: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战国以后,封建土地所有制
古希腊城邦中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
古罗马由土地国有变私有
贵族私有、村社公有和家庭份地三类
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
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
奴隶集体耕作(井田制)
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手工业辅助;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重视水利工程;
谷蔬轮作;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奴隶劳动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随着征服扩张,小农逐渐破产。
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
以谷物生产为主;
橄榄、葡萄;
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
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
【自主学习】根据教材P4-5,完成下面表格。
认识:
中外各地区物质文明的发展不是同步和统一的,由于地理条件、历史因素、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差异,经济和社会活动各具特色,具有多样性。
原因:
①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
探究:分析古代不同地区食物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原因及其影响。
②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等;
影响:
多样的农业文明对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其他文明方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类文明具有
多样性
【典例研析】 美洲的农作物主要以蛋白质含量不高的玉米为主,欧亚大陆则有种类多样而且蛋白质含量高的谷物;美洲农作物的种子必须一粒一粒用手种下,欧亚农作物的种子则可以撒播;美洲需要人自己动手耕作,欧亚则用家畜耕田,一个人可以耕作大片的田地,还能开发如北美大平原般肥沃却干硬的土地。这段材料的主要含义是( )
A.欧亚农作物品种优良 B.欧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
C.欧亚耕作动力优势明显 D.美洲农作物播种方式独特
【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美洲的农作物主要以蛋白质含量不高的玉米为主”、“美洲农作物的种子必须一粒一粒用手种下”、“美洲需要人自己动手耕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洲人生产力水平比欧亚的生产力低,B项正确;A项没有全面概括材料主旨,排除A项;耕作动力只是欧亚水平力高的一个表现,排除C项;D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其播种方式也并不独特,排除D项。故选B项。
(2022·山东高考·11)图3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 )
A.小麦、玉米
B.玉米、水稻
C.小麦、甘蔗
D.水稻、甘蔗
【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白色箭头所代表的的农作物从西亚向东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传播,黑色箭头所代表的的农作物从南太平洋向南亚、东亚、非洲、欧洲等地传播,所以两种作物是小麦(西亚)、甘蔗(南太平洋新几内亚群岛),故选C项;玉米原产于美洲,图中美洲是传入地,排除A项;玉米原产于美洲,水稻原产于中国,图中美洲、中国是传入地,排除B项;水稻原产于中国,图中中国是传入地,排除D项。
03
迈向文明——生产关系的变化
材料二:学思之窗P6:除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以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各个家庭家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迄今一直保存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为这种公社而实行的土地的共同耕作。耕地起初是暂时地,后来便永久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它向完全的私有财产的过渡,是逐渐进行的……
——【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2)分析说明上述两段材料所反映历史之间的关系?
(1)材料一“历史纵横”内容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请列举其他地区的类似现象。这些共同现象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历史纵横P4:变水害为水利的古埃及人
为控制尼罗河河水泛滥,古埃及人修堤筑坝、挖沟开渠。他们利用河谷的自然坡度修建一系列渠道,引水灌溉。这套体系既可控制洪水,又可灌溉耕地,保障农业生产。
农业革命:
农耕
畜牧
男女地位变化
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
私有制出现
氏族部落的首领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把集体的财物变为私有财产,氏族内部出现贫富分化。
剩余产品
掠夺剩余产品
战争
阶级产生
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产生
俘虏
奴隶
国家产生
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国家应运而生。
调节冲突
贫富分化
文明形成
文字
出现
生产力
决定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决定
上层建筑
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时期生产关系的变化
布置作业
教材P6【学思之窗】
除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以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各个家庭家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迄今一直保存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为这种公社而实行的土地的共同耕作。耕地起初是暂时地,后来便永久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它向完全的私有财产的过渡,是逐渐进行的…
——(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
(1)恩格斯描述的是人类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社会分工、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阶级产生、原始社会组织瓦解等。
(2)发生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私有制的产生是阶级矛盾产生的根源,也是氏族制度被破坏的重要原因。
【思考】恩格斯这段话描述的是什么?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
(2023·山东·高考真题)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 )
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
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
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
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
C【详解】据所学可知,人类早期生产力水平较低,过着集体生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归贵族所有,材料中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说明当时贫富差距已经出现,私有制产生,C项正确;仅凭遗址出土的陶器无法证明当时人类出现私有财产,因为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究竟属于个体所有还是集体所有,材料没有明确告知,排除A项;多人合葬墓主要反映当时人类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差距,排除B项;D项说明当时人类的陶器制作具备一定的水平,但是不能证明当时出现私有制,排除D项。故选C项。
课堂小结
利用自然
摆脱自然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生产关系的变化
依赖自然
男女之别
贫富分化
阶级产生
国家出现
古罗马
美洲
古巴比伦王国
古埃及
古代中国
古希腊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