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食物物种交流有什么特点?
材料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①欧洲起着主导性、中介性的作用;
②交流具有双向互补性,内容丰富;
③物种交流伴随着文化交流;
④范围具有全球性;时间具有长期性;结果具有双重性。
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甘薯)
美洲物种的外传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蔬菜作物(番茄、辣椒)
农作物(粮食、水果、蔬菜等)
改变饮食习惯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禽畜(鸡、牛、驴、马、猪、羊等)
提高粮食产量,世界人口激增
推动经贸发展
影响生态环境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特点
积极
消极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生产
食物储备
粮食安全
食品安全
不断
进步
问题
担忧
辽源五中 曲彬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概念解读: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
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粗放简作的经营方式进行生
产的农业形态。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概念解读: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以现代工业化、产业化为主要特征发展起来
的,采用集约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商品化农业形态。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1.背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856年,法国的阿拉巴尔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拖拉机,比德国奔驰公司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汽车早了整整30年,可见当时人们对农业机械需求的迫切性。然而有些地方土壤潮湿松软,轮胎很容易陷入泥沼中。1906年,美国人又生产出履带式拖拉机,大大提升了越野能力。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硝烟弥漫,英国人借鉴拖拉机的履带,研制出了横冲直撞的坦克。就此而言,拖拉机是大哥,汽车和坦克才是小弟。
——崔凯《谷物的故事:读解大国文明的生存密码》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2.表现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1)农业生产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蒸汽机驱动自走农业机动车
汽油拖拉机(脱粒机)
约翰迪尔A型拖拉机
2.表现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1)农业生产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①条件: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实现批量生产。
②工具:拖拉机牵引的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
③作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农作物的播种、收
割与加工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铧式犁
◎免耕播种机
2.表现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1)农业生产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
法国农业机械以中型为主
日本农业机械以小型为主
人少地多
人多地少
折中
2.表现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2)杂交育种技术新的突破,大批优良品种育成推广。
成就
意义
墨西哥:1941年,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菲律宾:20世纪60年代,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
中国: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
美国:1930年,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
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世界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人誉为“东方魔稻”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袁隆平 禾下乘凉梦
2.表现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3)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
秘鲁的“鸟粪经济”
1840年,李比希来到南美洲,登上了覆盖着鸟粪的钦查
群岛。他积极给鸟粪站台:“秘鲁鸟粪富含农作物生长
所需要的元素,是最好的肥料。”1841—1845年,英国
从秘鲁的鸟粪进口量激增100多倍。堆积如山的鸟粪从海
岛上打包装船,源源不断运往欧洲和北美的农田。鸟粪中含有丰富的氮、磷和有机物,可以让粮
食单产提高二三倍。财富滚滚而来,垄断鸟粪资源的秘鲁一下子成了暴发户。
——崔凯《谷物的故事:读解大国文明的生存密码》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2.表现
(4)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各个生产环节实现机械化和自动控制)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2.表现
(5)渔业的现代化。
①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
②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
③从淡水养殖向海洋养殖发展。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3.意义
(1)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作物产量,保障食品供应。
(2)为人类消除饥饿做出了贡献。
(3)推动人类饮食方式与饮食观念的更新变化。
4.特点:
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商品化、科学化
(一)粮食储存技术
1.传统粮食储备技术:地窖和陶器,粮仓
半坡遗址共发现房屋遗址46座,圈栏2座,储藏物品的地窖200多个,成人墓葬174座,小孩瓮棺葬73座,烧陶窑址6座,以及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半坡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情景。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仰韶文化圪垯川遗址窖穴
◎秦汉敖仓
◎汉代彩绘陶仓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①20世纪50年代,美国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②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1)技术
(2)趋势
①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
②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中储粮低温粮仓
(一)粮食储存技术
1.现代粮食储备技术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腊肉
◎烘干保存的烤馕
◎战国青铜冰鉴
(二)食物保存技术
1.古代:腌制或风干,用自然界的冰来延长食品保藏期。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1)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
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
的技术不断进步,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迅猛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起来。
(2)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
(二)食物保存技术
2.现代
(一)粮食安全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1.背景
(1)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受到各国关注。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一)粮食安全
2.国际对策
(1)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
(2)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订
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3.中国方案
(1)措施:1996年,中国发布……白皮书,提出……方针,并制定……法律法规。
(2)成就:中国在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面对粮食安全,你认为个人可以怎样做?
——增强粮食安全意识;厉行节约。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二)食品安全
1.产生原因:农业现代化产生的负面作用
(1)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
(2)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
(3)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
315曝光“脚踩酸菜”
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
(1)世界:各国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
(2)中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二)食品安全
2.应对措施
①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②政府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
问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