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道路者,文明之母也,财富之脉也。试观世界今日最文明之国,即道路最多之国,此其明证也,中国最繁盛之区,即交通最便利之地,此又一证也。故吾人欲由地方自治以图文明进步,实业发达,非大修道路不为功。凡道路所经之地,则人口为之繁盛,地价为之增加,产业为之振兴,社会为之活动。道路者,实地方之文野、贫富所由关也。
——《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22-223页。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朝发夕至 四海通达
目录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二、航空的发展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汽车
卡尔·本茨和
他的“奔驰1号”汽车
福特T型车生产线
亨利·福特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汽车
1908年生产的
福特T型汽车
1956年4月,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时,毛主席在中间插话时说:“什么时候能坐上我们自己制造的小汽车来开会就好了。”……东风轿车是中国第一辆国产轿车,诞生于1958年5月12日。……最大马力70匹,最高时速128公里,参考样车是法国的“西姆卡”,发动机以德国“奔驰190”为样机,仿造为主,自主设计。……1958年5月21日,毛主席在中南海观看并乘坐了东风轿车,高兴地说:“坐了我们自己制造的小汽车了。”
——摘编自“中国一汽”官网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汽车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厂生产了新中国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汽车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53—1978年):初步奠定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一五计划)。汽车产品从无到有。
第二个阶段(1978年—20世纪末):长足发展,形成完整汽车工业体系。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开始全面发展。这一阶段是我国汽车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
第三个阶段(21世纪—至今):中国汽车工业在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汽车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高速公路
1988年建成的上海嘉沪高速
1978年,邓小平出访日本乘坐新干线
“东海道新干线”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高速铁路
航海雷达
是装在船上用于航行避让、船舶定位、狭水道引航的雷达
海事卫星通行系统(图为海事卫星电话)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的一种船舶无线电通信系统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航运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航运
1.1956年,新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长春也由此成为我国的汽车城;同年,新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这说明新中国( )
A.将东北作为重工业基地
B.城市交通得到根本改变
C.交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D.科技创新促进交通进步
C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2.1950年,中国的铁路位于京广铁路以西的不到五分之一,新疆、青海、宁夏和四川等内陆省份没有铁路。到1957年,全国铁路线长度翻了一番以上,这些内陆省份都有铁路通到中国其他地区。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
A.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重视
B.独立工业体系已建立
C.铁路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
D.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A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3.近年来,传统燃油汽车企业加速转型,造车“新势力”不断涌入电动汽车行业。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11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不到4万辆,2022年突破1000万辆;2020年电动汽车占新车销量比例不足5%,2022年达到14%。这反映了( )
①低碳经济成为发展趋势
②世界大国能源竞争愈演愈烈
③清洁能源日益受到重视
④交通出行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4.截至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9.7万公里.比2002年增长了34.7%;公路里程达123.8万公里,增长了1.4倍,其中高速公路9.6万公里,增长了2.8倍;定期航斑里程达328万公里,增长了1倍。这反映了我国( )
A.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 B.开始构建多层次交酒体系
C.交通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D.经济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
A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5.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日本“东海道新干线”自1964年建成开通运营以后,少数拥有高速铁路的国家都没有再出现过新的建设高潮。而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品牌”的高铁响彻世界。这反映了( )
A.我国经济和技术实力领先于世界
B.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高铁已成为交通建设的重中之重
D.西方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B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6.1994年,经过多年建设,英法海底隧道把孤悬在大西洋中的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紧密地连接起来,这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利用私人资本建造的工程项目。这一工程( )
A.促进了欧洲统一建设进程
B.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隧道
C.实现了英国同欧洲大陆贸易往来
D.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
A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二、航空的发展
1903年“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
莱特兄弟驾驶飞机
第一架金属客机“容克斯F-13”
客机“波音747”
二、航空的发展
1884年冯如出生于广东省恩平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1895年,冯如远渡重洋,去美国旧金山市谋生。
1907年,他得到当地华侨的赞助在旧金山设立飞机制造厂 。
1908年,冯如立下宏誓言:“苟无成,毋宁死。”
1909年,冯如造出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架飞机“冯如1号”。
1910年7月,冯如又制作了第二架飞机,冯如驾驶它在奥克兰进行飞行表演获成功,并受到孙中山先生和旅美华侨的赞许。
1911年1月18日,冯如驾驶飞机在奥克兰市的艾劳赫斯特广场公开试飞。美国《旧金山星期日呼声报》以冯如及其飞机、巨龙作为压题照片,以《他为中国龙插上了翅膀》为标题,整版介绍了冯如其人其事 。
1911年冯如乘船离开旧金山回国 。辛亥革命后,冯如被革命当局任命为陆军飞机长。
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飞行表演中不幸失事牺牲,被追授为陆军少将,遗体安葬在黄花岗,并立碑纪念,被尊为“中国首创飞行大家” 。
1950年3月27日,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创办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的协定》。同年7月1日,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正式成立,股本定额为4200万卢布,中苏双方各占50%,经营期限为10年。公司从即日起开辟北京—赤塔、北京—伊尔库茨克、北京—阿拉木图等三条国际航线,新中国民航国际航线就此开通。
——摘自“中国民航局”官网
二、航空的发展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建设在北京市大兴区与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之间的超大型国际航空综合交通枢纽。航站楼面积达到82万平方米,客机近机位137个,使其满足7200万人次的设计能力。
2014年12月大兴国际机场破土动工。2019年5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试飞正式开始,第一架试飞飞机降落大兴机场。6月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竣工验收。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
二、航空的发展
1.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了。飞机的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的空中通道。下列有关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B.20世纪50年代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主流
C.20世纪70年代喷气式飞机代替螺旋桨飞机
D.1952年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
A
二、航空的发展
2.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1909—1949年,我国多次选派留学生赴英、美、苏、法等国学习军事航空和飞机制造技术,他们学成回国后,积极主持或参与中国飞机的研制工作,试制成功了中国最早的水上飞机、仿苏E—16驱逐机、运输机等。这说明( )
A.留学生促进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B.航空救国是所有知识分子的理想
C.中国航空工业近代化起步比较晚
D.近代中国的航空工业技术力量雄厚
二、航空的发展
A
3.1950年12月,针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道路问题,周恩来提出了中国航空工业要走先修理再制造的道路。对此道路的提出原因解题思路不合理的是( )
A.飞机制造技术薄弱 B.朝鲜战争的需要
C.国家贫困百废待兴 D.一五计划的限制
D
二、航空的发展
4.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大型飞机研发制造列入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2022年12月9日,中国首架国产大型单通道干线客机C919全球交付商用,中国大型飞机事业也迈入规模化系列化发展新征程。这表明中国航空制造业( )
A.打破了美国垄断地位
B.得益于计划经济体制
C.取得突破性技术进步
D.占领了国内航空市场
C
二、航空的发展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公共马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市内铁路
年代 主要交通工具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交通工具变迁情况:
20世纪
50年代
主要靠步行、独轮车或牛马车;人力、畜力是主力。
1950年8月1日,中国民用航空正式开航。它是十足的“新鲜事物”,当时坐飞机前,乘客都要先过秤,体重合格才能坐飞机——因为飞机小,载重能力有限,如果乘客太胖,飞机就可能出现安全事故。
20世纪
60年代
公交车并不普及,由于国内石油资源紧张,公交车顶有一个大的煤气包。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建成通车,全长23.6千米,属于战备工程,不对公众开放。
20世纪
70年代
中国有“自行车王国”的称号。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省吃俭用才买得起,而且当时购买自行车得凭票。20世纪70年代末期,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开始风靡中国。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年代 主要交通工具
20世纪
80年代
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
公交车开始普及全国。
北京出租车黄色“面的”流行。
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
20世纪
90年代
公交车已经成为城市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飞机还是个新鲜事物,线路和航班次数都很少。
21世纪
初期
私家车普遍,品牌众多,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
出租车更新换代,混合动力、无障碍出租车上路。
建设更加绿色、环保、人性化的新型交通体系。
火车、高铁、地铁、轮船、飞机成为国人常见的出行方式。
新能源车辆加快推广。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中国古代干支记时与24小时制的关系表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时初 23 1 3 5 7 9 11 13 15 19 21
时正 24 2 4 6 8 10 12 14 16 20 22
时辰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哺时 黄昏 人定
人们为了和新式交通运输的时间相配套,必须改变或调整自己的生活时间表。清光绪年以后,上海“自轮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钟表始盛行”。经过一段时期,人们迅速适应了新的时间,他们会把自己原来的生活时间和现在戴了手表以后的时间做好调整。那么,时钟及其所反映的时间观念,与轮船、火车、汽车一起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原来根本没有什么时间制度,而新式的交通工具有固定的班次,要求人们去等候,依照时间走,标准时间成为近代的一种新尺度。
——张雨才编著《中国铁道建设史略(1876-1949)》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自驾游
旅游观光巴士
旅游专列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现代交通运输的“第一”
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
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小轿车: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
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
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
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
世界上第一长的海底隧道:
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一家航空公司:
福特T型车
东风CA71
科隆—波恩高速公路
上海沪嘉高速
日本东海道新干线
京津城际铁路
伊安高铁二期
英法海底隧道
旧金山—洛杉矶航线
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1.1969年10月中国第一座地铁——北京地铁建成完工,有学者记录其发展历程:“北京地铁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而不断发展。一张现代、安全、便捷的轨道交通网络即将构建完成,让生活在北京这座伟大都市的每一个人都在感受着地铁带来的便捷与高效。”该学者强调北京地铁( )
A.引发了城市交通拥堵 B.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
C.带来了大众旅游潮流 D.缩短了人流和物流时间
D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2.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同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 )
A.促进了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B.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C.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的养成 D.促进了交通运输业近代化
C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2.日本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电车,日本铁路公司的电车只要晚1分钟,车内必定播放道歉的广播,而新干线的到达和出发时刻则是以15秒为单位设定的。这反映出日本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 )
A.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B.完善了城市交通规划体系
C.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D.推动了生活方式的时尚化
A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3.2008年,为吸引惠普等科技公司到重庆投资建厂,重庆机场一方面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延长跑道,规划物流园区,建立了IT专用货站、分拨中心以及保税港区等配套设施;另一方面,积极开通国际及地区货运航线。这可用来说明( )
A.航空经济改变了重庆的经济结构
B.经济体制改革加速与国际接轨
C.航空发展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D.空中通道开启了贸易的自由化
C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现代交通运输
的新变化
陆海交通的发展
汽车
高速公路
高速铁路
航运
船舶
海底隧道
航空的发展
飞机制造
民用航空
社会生活的变化
缩短时间
便捷生活
改变观念
大众旅游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