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澎湖湾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流行音乐的含义,以及校园歌曲的定义。
2、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歌曲情绪,用明亮活泼的歌声来演唱。
3、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体验歌曲中主人公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2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初三毕业生,对于只剩最后一个学期的音乐课我在课本音乐的基础上加入了课外音乐的元素,使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内学习演唱,而且更能让学生很好的进入歌曲的情绪里进行演唱。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体验歌曲中主人公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教学难点:唱好歌中的切分节奏(╳╳╳╳╳╳)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歌曲导入,创设情境
播放歌曲《童年》
1、同学们,你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对,《童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的童年生活,这使我想起小时候和外婆在海边玩耍的快乐时光。你们和家人去过海边吗?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当时的情景?
2、生说。(此环节以一首轻松愉悦的歌曲《童年》引入学生对自己以往生活的回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刚才我们回忆了自己童年的一段美好时光。有一位朋友他将用自己的歌声表达他对童年的怀想。让我们去听听他的歌。
活动2【讲授】了解一下流行歌曲的含义
流行歌曲(popular
song,pop
song。有时也可缩写为pop)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歌曲,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歌曲。它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它的商品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
1.歌词贴近生活2.手法平实简练3.演唱风格多变4.演出形式多样
活动3【讲授】了解校园歌曲
校园歌曲的发展进程
初期发展:最早的校园歌曲是在日本出现的。文部省根据学校没有音乐教材的情况,发动社会创作一些适合学生唱的歌。于是,反映校园生活的歌曲便应运而生了。
中期发展:
70年代中期,校园歌曲在台湾兴起,并且发展迅猛。如果说日本的校园歌曲是校园歌曲未定型前的最初形式,那么,台湾则是校园歌曲真正成型的诞生地,并将校园歌曲推向了辉煌。从1974年到1980年的顶峰期,台湾共产生了300多首校园歌曲,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罗大佑的《童年》。此后,由于种种原因,台湾校园歌曲高潮渐渐低落。
大陆校园歌曲的产生,最为直接、深远的影响来自台湾的校园歌曲。
1994年4月,一盒名叫《校园民谣Ⅰ》的盒带由大地唱片公司发行,从此校园歌曲有了自己的名字。在这盒唱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高晓松和老狼合作的《同桌的你》以及《睡在上铺的兄弟》,它们将校园歌曲推向了巅峰。
活动4【讲授】我们在学习课本歌曲之前再来演唱一首你们比较熟悉的校园歌曲《童年》
1、初听歌曲。
问:1)听了歌曲你想到什么?
2)他们生活的地方叫什么?生答(澎湖湾)。
2、你去过澎湖湾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参观澎湖湾。
3、出示图片,介绍。
4、师:同学们,澎湖湾美吗?这就是潘安邦小时候和外婆在这里安家,一起生活的地方。(揭题)让我们跟随着主人翁潘安邦的歌声一起去体验他的童年生活。
跟范唱学唱歌曲:
5、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轻轻唱。6、这么美的歌是谁创作的呢?
6、了解创作背景:
一次,在唱片公司的安排下,民歌手叶佳修认识了歌手潘安邦,两人一见如故,通过交流知道了潘安邦童年在澎湖湾与外婆祖孙情深的故事,叶佳修为潘安邦写下这首歌,这是叶佳修第一次为别人创作,结果一炮而红,直到现在这首歌旋律一响起,男女老少都会哼唱。歌曲已经传唱将近30年,也是歌手潘安邦主唱的成名作。
7、这首歌曲正因为饱含真情实感,因此深受人们喜爱(播放碟片唱一遍)
9、学习的过程中免不了碰到小麻烦,请你说说唱得不顺畅的地方?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难点,解决问题,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10、用琴带唱,解决难点:
11、师小结:对,他们婆孙相亲相爱,相信在座的同学你和外婆也很亲密,许多同学也在外婆的照顾下长大的,让我们带着对外婆的感激之情再次唱起这支歌。(起立,分组接龙唱一遍,老师站在哪一组面前,哪一组就唱)播放视频
活动5【活动】表现歌曲
同学们唱得真动听,刚才我们用歌声和动作来表现歌曲,你还能设计其他的表现形式吗?
小组展示:男女生分开演唱一二段、找学生代表来演奏打击乐器,全班同学进行演唱
活动6【活动】课堂小结
同学们表现得真棒!真诚的抒发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