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课时学案
课题 13.2.2命题与证明 单元 12 学科 数学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定理的概念,了解证明(演绎推理)的概念; 2.了解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能运用已学过的几何知识证明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3.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有成就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理解和掌握定理的概念,了解证明(演绎推理)的概念
难点 了解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能运用已学过的几何知识证明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温故孕新 回忆一下,前面已学过的基本事实有哪些?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几位小朋友在交流“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产生了困惑,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活动领悟 论证几何,源于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原本》,这部著作可以说是数学史上第一座理论丰碑,它确立了数学中公理化的演绎范式. 要求: 每个真命题必须是在它之前已建立的一些命题的逻辑结论; 所有推理的原始共同出发点是一些基本的定义和基本事实. 定理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试牛刀:已知:如图,直线c与直线a,b相交,且∠1=∠2. 求证:a∥b. 尝试归纳 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 师生互动,变式深化 例4、已知:如图,∠AOB+∠BOC=180°,OE平分∠AOB,OF平分∠BOC. 求证:OE⊥OF.
巩固训练 尝试练习,巩固提高 1.下列定理的逆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 A.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D.对顶角相等 2.如图,下列推论及所注理由正确的是 ( ) A.∵∠1=∠B,∴DE∥B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2=∠C,∴DE∥B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2+∠3+∠B=180°,∴DE∥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4=∠1,∴DE∥BC(对顶角相等) 3.已知:如图13-2-4,直线a∥b,∠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 求证:∠1=∠2. 证明:∵a∥b,( ) ∴∠3=∠2.( ) ∵∠1=∠3,( ) ∴∠1=∠2.( ) 4.已知:如图,已知AB⊥AC,DE⊥AC,∠B=∠D. 求证:AD∥BC. 证明:∵AB⊥AC,DE⊥AC,(已知) ∴ ∥ .(在同一平面内,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B=∠DEC.( ) 又∵∠B=∠D,(已知)∴∠D= .(等量代换) ∴AD∥BC.( ) 5.如图,已知∠1=∠2,∠C=∠D.求证:∠A=∠F.
作业布置 1.命题“对顶角相等”是( ) A. 角的定义 B. 假命题 C. 基本事实 D. 定理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命题一定有逆命题 B. 所有的定理一定有逆定理 C. 真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真命题 D. 假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假命题 3.在括号内填写推理依据: 如图, AB ⊥ BC , BC ⊥ CD ,∠1=∠2,∠ E =62°,求∠ F 的度数. 解:∵ AB ⊥ BC , BC ⊥ CD ,(已知) ∴∠ ABC =∠ BCD =90°.( ) 又∵∠1=∠2,(已知) ∴∠ EBC =∠ BCF . ( ) ∴ EB ∥ CF . ( ) ∴∠ F =∠ E . ( ) ∵∠ E =62°,(已知) ∴∠ F =62°.(等量代换) 4.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推理的根据: 已知:如图,∠A+∠B=180°,求证:∠C+∠D=180°. 证明:∵∠A+∠B=180°(__________), ∴AD∥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180°(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已知∠B=65°,∠EAC=130°,AD平分∠EAC,能否判断AD∥BC?为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