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化学真奇妙-初识蜡烛》 教学课件(共36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鲁教版五四制(2024)八年级化学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化学真奇妙-初识蜡烛》 教学课件(共36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鲁教版五四制(2024)八年级化学全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26 17:5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欢迎步入化 学 殿 堂
蜡 烛 趣 味 实 验
一根蜡烛就是一部化学史。
——法拉第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初识蜡烛
——体验化学的奇妙
化学研究对象
化学研究目的
化学的本质
目标预览
学习目标
1.能初步感知化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
2.能判断常见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3.认识化学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和能量的吸收、释放。
4.能举例说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5.初步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化学实验、描述实验现象。
任 务 一
探秘蜡烛的宏观变化
活动1 探究如何制作蜡烛
烛芯
石蜡
蜡烛结构
观看视频,注意观察石蜡的变化
思考:石蜡是如何制成蜡烛的呢?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建构概念
以上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外形、状态
发生改变
熔化
冷凝
活动2 探究蜡烛燃烧是否产生新物质
提出问题:
蜡烛燃烧是否产生新物质
猜想与假设:
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资料卡
水:一般用干而冷的玻璃仪器罩在火焰上方,通过观察是否有水雾生成。
二氧化碳:利用澄清石灰水来验证。
活动2 探究蜡烛燃烧是否产生新物质
收集证据:
(1)先将干而冷的集气瓶罩在燃着的蜡烛上方。
(2)迅速倒转集气瓶,向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集气瓶内壁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
得出结论:
方法导引:实验
实验是学习化学也是认识物质变化的一种基本方式。面对未知的物质变化时,不用仅凭猜测,而是可以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来寻找答案。
科技前沿——数字传感器
传统
现代
定性
定量
二氧化碳传感器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二氧化碳
氧气
氧气
建构概念
概念辨析
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钢铁锈蚀
冰雪融化
葡萄酿酒
光合作用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活动3 探究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伴随的现象
发光、放热;淡黄色火焰
方法导引:观察
观察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可以运用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借助仪器。
变化前
变化中
变化后
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
颜色状态的变化、发光、放热、放出气体
新生成的物质颜色、状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点燃镁条
氢氧化钠溶液+酚酞
锌粒+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小组合作:根据实验桌上的器材完成3组实验,记录现象填写下表。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色固体
溶液变红
有气泡产生
产生蓝色沉淀
小组任务分配:1名同学负责做实验
1名同学负责记录实验现象
2名同学从旁协助做实验和记录
氢氧化钠、稀硫酸溶液有腐蚀性,倾倒时不要溅在皮肤上。
注意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发光、放热
生成沉淀
放出气泡
变色









思考:有以上现象产生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本质区别 联系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着物理变化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
释放能量
电能
光能
储存能量
热能
蜡烛曾经是人类重要的照明工具,人们利用化学反应获得了光能。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通过化学反应进行能量转化的例子?
任 务 二
探秘蜡烛的性质
活动4 探究石蜡的性质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利用感官(看、闻、听、摸),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观察。
利用仪器和药品验证预测或探究未知,注意条件,明确步骤。
物质本身固有的、能被观察到或测量到的属性,是化学研究物质的核心。
思考:什么是物质的性质?
活动4 探究石蜡的性质
说一说
利用各种感官,说一说石蜡有哪些性质?
试一试
利用桌上的实验仪器,小组合作深入探究石蜡的性质。
白色、固体、受热易熔化、可燃性
建构概念
受热易熔化
硬度较小
白色固体
不易溶于水
密度比水小
可燃性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概念辨析
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木炭是一种黑色固体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悬念复盘
氧气
二氧化碳
助燃性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体现了氧气、二氧化碳什么性质?
双氧水
二氧化锰
白醋
纯碱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为什么两者化学性质不同?
任 务 三
探究秘蜡烛的微观奥秘
物质构成的奥秘
观看视频,思考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水分子
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建构模型
活动5 探究物质的微观结构
氧气由大量氧分子聚集而成,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说一说
摆一摆
为什么氧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利用手中球棍模型组合出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
构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不同,二者化学性质不同
石蜡由分子构成,构成它的分子中有哪些原子?
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物质构成的奥秘
任 务 四
探秘烛光里的化学史

蜂蜡
乌桕树种子
硬脂酸蜡烛
蜡烛化学发展史
石蜡蜡烛
污染大、不稳定、时间短
动植物油脂
强碱皂化
石油中提炼出石蜡
结 构
制 作
变 化
性 质
用 途
知识梳理
一根蜡烛的升级,背后是化学对燃料性质提纯技术研究,而后来的煤气灯、电灯的发明,本质是化学对“发光材料”和“能量转化”的持续突破。
化学让人类能更高效地利用物质,推动文明进步。
相信大家能通过蜡烛这个小物件,看清化学这门学科的本质。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化学
物质
新物质+能量
变化
性质
结构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宏观
微观
研究化学的目的是什么?
环境保护
功能材料
太空探索
生命过程研究
新能源开发
家庭作业
1.从你每天接触的衣食住行中,选择1-2个物品,探究它的原料是如何通过化学方法加工或转化得到的?
2.查找1-2位化学家,说说他们的研究成果如何推动了相关化学领域的发展?
道尔顿
门捷列夫
侯德榜
屠呦呦
评价维度 评分标准 小组得分
3分 2分 1分 小组合作表现 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全员参与 有分工,基本配合,部分人参与 无分工,配合混乱
个人发言情况 主动举手,发言清晰,能结合实验说想法 被动点名发言,表述基本清楚 点名后不发言或表述混乱
实验操作表现 按要求操作,无失误,及时记录现象 基本按要求操作,偶有小失误记录较完整 操作不规范,无记录
知识掌握程度 能准确理解核心知识,独立用自己的话解释 能理解课堂核心知识,但解释需提示,逻辑基本通顺 无法理解课堂核心知识,解释错误逻辑混乱
评价量表
世界一直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赫拉克利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