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新教材第一至三单元月考练习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从下表中可以看出( )思考时间多一些,多( )分钟。
看书 思考 做题 锻炼
甲 50 30 40 20
乙 50 20 50 15
A.甲;10 B.乙;10 C.甲;20
2.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和张家口举行,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将大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彩色光环,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冰墩墩钥匙扣每个8元,明明买16个需要付多少钱?”要解决这个问题,明明列式后如图这样计算,箭头所指的“8”表示( )。
A.买8个花了48元 B.买1个花了8元
C.买10个花了80元 D.买1个花了80元
3.8时上课,两个钟面上的时间分别代表着小兰和小明到达教室门口的时间,( )迟到了。
A.小明 B.小兰 C.小明和小兰
4.时针在7和8之间,分针指着9,此时的时间是( )。
A. B. C.
5.学校上午8:30开始上第一节课,每节课的时长为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乐乐在第二节上课时看到的钟面可能是( )。
A. B. C.
6.乌鸦喝水。第一次喝了一瓶水的一半,第二次喝了剩下半瓶水的一半,第三次喝了9克,正好全部喝完,这瓶水有( )克。
A.36 B.27 C.18
二、填空题
7.晓晓用“正”统计四月份的天气情况,一个“正”代表( )天。
8.某小学第三节课是9:20开始,30分钟后下课,下课时间是( )时( )分。
9.比较轻的物品常用( )来称,用( )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 )作单位。
10.从南京乘车到盐城需要4小时,上午10时出发,下午( )时到达。
11.汇报演出。
12.在括号里填上“>”“<”或“=”。
36÷6( )6 18-2( )18÷2 24÷3( )45÷5 16÷4×2( )16÷(4÷2)
13.计算786-(86+173)时,先算( )法,再算( )法,结果是( )。
14.妈妈上午10时上班,下午6时下班。妈妈工作了( )时。
1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鸡蛋约重50( ) 一袋大米重10( ) 一艘轮船的载重量约4( )
三、判断题
16.我们调查班里同学的体重时,可以分成几个体重段来统计。( )
17.时针指向5,分针指向11,是5时整。( )
18.火车上午9:05从南京出发,当天上午11:50到达上海,火车共走了2小时45分。( )
19.钟面上分针从2走到5,经过了3小时。( )
四、计算题
20.直接写得数。
400×9= 5×80= 500×0= 900+8=
80÷4= 300÷6= 8×607= 180÷9=
五、解答题
21.菊花茶一箱有24盒,李凯买了8箱,一共有多少盒菊花茶?
22.莱西马拉松全程距离是42.2千米,比家庭跑的8倍还多2.2千米,莱西家庭跑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3.欢欢站在马路边,对5分钟内经过的车辆做了统计,情况如图所示。
种类 小汽车 面包车 中巴车 电瓶车
辆数
(1)把统计结果填在上表中。
(2)经过的( )车最多,( )车最少。
24.画表针,填时间。
25.根据红星小学四(1)班同学体育达标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红星小学四(1)班同学体育达标情况统计表
优 良 达标 未达标
男生/人 7 12 2 1
女生/人 4 11 3 1
(1)根据上面的信息,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2)四(1)班同学在( )等级的人数最多。在达标线以下的同学有( )人。
(3)对未达标的同学,说一说你的建议。
26.小强和小文去动物园调查了上星期每天游客人数,统计表如下: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人数 1000 3000 4000 3000 4000 8000 7000
(1)根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2)哪一天游客人数最多?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哪一天游客人数最少?与人数最多那一天相差多少?
《(基础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新教材第一至三单元月考练习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A C B B B A
1.A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得知,甲思考时间为30分钟,乙思考时间为20分钟,甲思考时间较多。相减即可得出多多少分钟。
【详解】30-20=10(分钟)
甲思考时间多一些,多10分钟。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通过图表获取信息。
2.C
【分析】根据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观察上图可知,箭头所指的“8”是的十位上的1与单价8的乘积,表示10个钥匙扣要80元,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箭头所指的“8”是10与8的乘积,即代表买10个花了80元。
故答案为:C
3.B
【分析】结合图示可知:小兰到达教室门口的时间是刚过8时,就是比8时晚一点;小明到达教室的时间是8时整,由于要求是8时上课,因此,小兰迟到了。
【详解】由分析得:
小兰到达教室时间超过8时了,小兰迟到了。
故答案为:B
【点睛】考查了对于整点时间的钟面位置、一般时间的钟面位置的理解,需要先读懂图,再做选择。
4.B
【分析】钟面上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有12个大格,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时针在7和8之间,是7时;分针指向9,是5×9=45(分),由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时针在7和8之间,分针指着9,此时的时间是7:45。
故答案为:B
5.B
【分析】1小时=60分钟,用第一节课的上课时间加上一节课的时长,可以计算出第一节课的下课时间;再加上课间休息的时间,可以计算出第二节课上课的时间;用第二节课的上课时间,加上一节课的时长,可以计算出第二节课的下课时间;
观察各个选项中的时间,在第二节课的上课期间,就是可能看到的钟面;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时针在几和几之间,就用前一个数表示几时,分针走1小格为1分,走1大格为5分,指着几就从12开始数到几分;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第一节课下课:8:30+40分钟=9:10,第二节课上课:9:10+10分钟=9:20,第二节课下课:9:20+40分钟=10:00;
A.为9:00,属于第一节课的上课期间;
B.为9:36,属于第二节课的上课期间;
C.为10:06,属于第二节课下课后的时间;
所以乐乐在第二节上课时看到的钟面可能是。
故答案为:B
6.A
【分析】本题采用倒推法求解,从最后一次喝水情况往前推,第三次喝了9克后正好喝完,第二次喝完后剩下的水就是第三次喝的量。第二次喝了剩下半瓶水的一半后剩下9克,那么第二次喝完后剩下的水是第一次喝完后剩下的一半,所以第一次喝完后剩下9+9=18(克)。而第一次喝完后剩下的水又是整瓶水的一半,所以整瓶水有18+18=36(克),据此解答。
【详解】9+9=18(克)
18+18=36(克)
这瓶水有36克。
故答案为:A
7.5
【分析】“正”字计数法:“正”字一笔表示数量1,一个“正”字表示数量5,据此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晓晓用“正”统计四月份的天气情况,一个“正”代表5天。
【点睛】本题考查了用“正”字表示统计量的方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8. 9 50
【分析】根据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详解】9时20分+30分=9时50分
9. 天平 克/g 千克/kg
【详解】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
比如一支铅笔,我们会用克作为单位;儿童的体重,我们会用千克作为单位。
10.2
【分析】用出发的时间加上经过的时间,即可得出到达的时间。再将24时计时法改写成12时计时法。
【详解】10时+4时=14时
14时是下午2时。
从南京乘车到盐城需要4小时,上午10时出发,下午2时到达。
11.15;25;20
9;9;15;9;40;10
9;00;9;15;9;40;10;00
【分析】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分针指12,时针指向9,表示9时,即9:00;
分针指3,表示15分,时针指向9多一点,表示9时多,合起来就是9时15分,即9:15;
分针指8,表示40分,时针快指向10,表示9时多,合起来就是9时40分,即9:40;
分针指12,时针指向10,表示10时,即10:00;据此解决。
【详解】9时15分-9时=15分
9时40分-9时15分=25分
10时-9时40分=20分
12. = > < =
【分析】先根据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乘法口诀或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计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然后比较大小即可。
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位数相同的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大的数就大,最高位上相同的,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详解】36÷6=6;
18-2=16,18÷2=9,16>9,故18-2>18÷2;
24÷3=8,45÷5=9,8<9,故24÷3<45÷5;
16÷4×2=4×2=8,16÷(4÷2)=16÷2 =8,故16÷4×2=16÷(4÷2)。
13. 加 减 527
【分析】此算式有小括号,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小括号外的减法,据此计算出得数。
【详解】786-(86+173)
=786-259
=527
计算786-(86+173)时,先算加法,再算减法,结果是527。
14.8
【分析】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用下班的时刻减去上班的时刻,即可算出妈妈每天工作多久;先把下班的时刻下午6时转化成24时计时法,再计算。
【详解】下午6时就是18时
18时-10时=8(小时)
妈妈每天工作8小时。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普通计时法转化为24时计时法和经过时间计算的掌握。牢记经过时间计算公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5. 克/g 千克/kg 吨/t
【分析】(1)根据生活经验,质量单位以及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鸡蛋的质量用“克”作单位。
(2)根据生活经验,质量单位以及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一袋大米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3)根据生活经验,质量单位以及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一艘轮船的质量用“吨”作单位。
【详解】一个鸡蛋约重50克;一袋大米重10千克;一艘轮船的载重量约4吨。
16.√
【分析】在进行数据的分段整理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的,采取不同的分段方法。调查全体中学的体重,为了统计方便,可以分成几个体重段进行统计,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我们调查办理同学的体重时,可以分成几个体重段来统计,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7.×
【分析】钟面上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分针接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快到几时,由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时针指向5,分针指向11,是快到5时,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8.√
【分析】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详解】11:50-9:05=2小时45分
则火车共走了2小时45分,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经过时间的计算,关键是熟记经过时间的计算公式。
19.×
【分析】根据钟面上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钟面上分针从2走到5,经过了3大格,就是15分钟,据此解答。
【详解】(分钟)
钟面上分针从2走到5,经过了15分钟。
故答案为:×
20.3600;400;0;908
20;50;4856;20
【详解】略
21.192盒
【分析】解答此题需要用到乘法运算的概念,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已知一箱菊花茶有24盒,李凯买了8箱,求一共有多少盒菊花茶,就是求8个2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详解】24×8=192(盒)
答:一共有192和菊花茶。
22.5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马拉松全程的长度减去2.2千米等于家庭跑的8倍,所以42.2减去2.2的差,再除以8即等于家庭跑的长度,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42.2-2.2)÷8
=40÷8
=5(千米)
答:莱西家庭跑的距离是5千米。
23.(1)25;12;8;19
(2)小汽;中巴
【分析】(1)依次数出每种车辆的数量填表即可,“正”字的每一笔代表1辆;
(2)比较每种车辆的数量,找出最多的和最少的即可。
【详解】(1)表格填写如下:
种类 小汽车 面包车 中巴车 电瓶车
辆数 25 12 8 19
(2)25>19>12>8
经过的小汽车最多,中巴车最少。
24.10;25;10;45;画图见详解
【分析】先根据对钟面指针的认识写出第一个钟面上的时间;
用第一个钟面上的时间加20分钟即可得到第二个钟面上的时间,再根据对钟面指针的认识画图即可。
【详解】10时25分+20分钟=10时45分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对时间的认识,以及经过时间的计算,应熟练掌握。
25.(1)图见详解
(2)良;2
(3)见详解
【分析】(1)根据统计表,结合统计图直条表示的数据可知,黑直条表示男生,白直条表示女生,把等级为良和未达标的女生人数用直条在统计图中表示出来,完善统计图。
(2)分别求出各个等级的男、女生人数和进行大小比较,将达标线以下的同学相加即可解答。
(3)提出合理的建议即可。
【详解】(1)作图如下;
(2)优:7+4=11(人)
良:12+11=23(人)
达标:2+3=5(人)
未达标:1+1=2(人)
23>11>5>2,四(1)班同学在良等级的人数最多。
1+1=2(人)
四(1)班同学在良等级的人数最多。在达标线以下的同学有2人。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答案不唯一)
26.(1)见详解;
(2)星期六;原因可能是周末人们都休息。
(3)星期一;7000人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
(2)条形最高的最多,由统计图可得星期六人数最多,因为周末人们都休息;
(3)条形最矮的最少,由统计图可得星期一人数最少,用星期六人数减星期一人数即可得相差人数。
【详解】(1)如图:
(2)星期六游客人数最多,原因可能是周末人们都休息。
(3)8000-1000=7000(人)
答:星期一游客人数最少;与人数最多那一天相差7000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绘制条形图,关键是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