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 复习提升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 复习提升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27 21:2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6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降水的成因
  (2025山西晋中期中)降水是水循环过程的基本环节,是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等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甲、乙两城市位于亚欧大陆东西两岸,纬度相近,同属温带气候,但降水差异明显。下图示意两城市降水量逐月累计量。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与乙城市相比,甲城市降水(  )
A.夏季占比大       B.季节变化小
C.持续时间短       D.总量比较少
2.影响甲、乙两城市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B.天气系统
C.大气环流       D.地形地势
易错点2 高空与近地面气压、天气状况的判断
  下图为亚洲东北部地区冬季某日高空天气形势图,在低空经历了一次天气剧烈变化过程后,L附近形成如图所示的锋面。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图中L处锋面为(  )
A.低压槽—冷锋系统
B.高压脊—暖锋系统
C.高压脊—冷锋系统
D.低压槽—暖锋系统
4.L处锋面形成前,在低空经历的天气剧烈变化过程为(  )
A.出现强对流       B.气旋过境
C.寒潮爆发       D.沙尘暴过境
易错点3 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2024江西丰城期中改编)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1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图中M地气温可能是(  )
A.23℃    B.28℃    C.18℃    D.13℃
6.导致甲、乙两地1月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海陆分布
7.图示季节,圣地亚哥与布宜诺斯艾利斯降水量差异较大,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圣地亚哥地处西风带迎风坡,降水较多
B.布宜诺斯艾利斯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C.圣地亚哥地处夏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
D.布宜诺斯艾利斯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较少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易混易错练
1.B 由材料可知,两地位于亚欧大陆东西两岸,同属温带气候。图中示意两城市降水量逐月累计量变化,所以图中任一月份降水量减去前一月份降水量即当月降水量,故相邻两月降水量差异大,则说明后一个月降水量大,表现在图中即曲线倾斜角度大的月份降水量大。读图分析可知,乙城市6—8月累计降水量曲线倾斜角度大,这说明乙城市夏季多雨,且乙城市累计降水量在10月到次年2月几乎没有增长,这说明该城市冬半年降水少,据此可判断乙城市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占比大;图中显示甲城市降水量逐月累计变化曲线倾斜角度全年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该城市各月降水分配均匀,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小。故B正确。
2.C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城市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受盛行西风影响,全年湿润,降水多,季节分配均匀;乙城市为温带季风气候,在海陆热力差异作用下,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降水少。故影响两城市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故C正确。
易错分析   本题易因看到甲、乙两城市位于亚欧大陆东西两岸,就认为是东西两岸的位置不同,即地理位置的差异导致甲、乙两城市降水出现差异,这实际是对影响降水的地理位置因素理解不到位,这里的地理位置应该是指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本题明确两地纬度相近,即纬度位置无差异,且两地位于亚欧大陆东西两岸,即均位于沿海地区,则海陆位置无差异。
3.D 读等压线分布图可知,L所在的天气系统整体气压分布特征为中间低、四周高,为低压系统,L处锋面为低压系统向外延伸部分,故应为低压槽,B、C错误。结合图中等温线分布,可以判断L处锋面北侧气温高,为暖气团所在地;南侧气温低,为冷气团所在地。北半球气旋水平气流逆时针辐合,故图中暖气团应沿逆时针方向向冷气团所在地移动,L处锋面应为暖锋系统,D正确、A错误。
易错分析 近地面锋面气旋系统中冷、暖锋分布的普遍规律为“左冷右暖”,而此处为高空天气系统,其冷、暖锋位置的判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推理。本题易因忽略“高空”及图上等温线分布等要素,导致按照近地面锋面气旋系统中冷、暖锋分布的普遍规律进行判断而错选A项。
4.C 该地高空形成低气压,则近地面应存在一个高气压,而该图又是亚洲东北部地区冬季某日的天气形势图,故近地面应为冷高压,水平气流应为顺时针辐散,即寒冷气流向四周流动,易形成寒潮天气,C正确。垂直方向上该地气流下沉,不会形成强对流天气,A错误。气旋为低气压,而该地低空对应为高气压,B错误。该地纬度较高,冻土广布,亚寒带针叶林分布较广,缺少沙源,故不易形成沙尘暴,D错误。
5.C 结合图中信息可判定M地外围等值线未标的数值有两种可能性:25℃和20℃(该等温线与25℃和20℃等温线相邻),又因M地附近为山脉,海拔较高,应形成低温区,因此M地外围等值线应为20℃,根据闭合等值线内“大于大值,小于小值”的规律可推知M地气温应大于15℃(比20℃小,但不会差出一个等差距)而小于20℃,故选C。
6.D 由图可知,该月甲地气温高于乙地,主要原因是此时(1月)为南半球夏季,甲地处于内陆,气候的大陆性强,升温快且幅度大,乙地处于沿海,气候的海洋性强,升温慢且幅度小,因此主要影响因素为海陆分布,D正确;两地纬度基本一致,大气环流状况相近,A、C错误;仅从图中无法判断两地地形差异,B错误。
7.B 此时为南半球夏季,根据两地位置可判断圣地亚哥(30°S—40°S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A、C错误;布宜诺斯艾利斯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B正确、D错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