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6 20:10:44

文档简介

银滩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9月考试
一只有行动才能改变状况。所以,塞利格曼经常说:“积极心理学至少有一半是在脖子以下。”主动
语文试题
性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是一种积极的信念,更重要的是,这种信念能引发人的主动行为,让人们积极
地改造自己和世界。这正是积极心理学的目标,它不是为了让人感觉良好,而是为了让人持续提升。
2025.09
(摘编自赵昱鲲《不管,我就是要幸福!》)
注意事项:
材料二: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我遇见了所有的悲伤,但我依然愿意前往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幸福是有公式的。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即著名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幸福四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及答题卡交回。
要素。
一、阅读(72分)
第一个幸福要素是,我们总体的幸福感。意思是对自己总体的生活状态基本满意,如没病没灾,有自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己喜欢的东西,找到了一段自己较为满意的亲密关系。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较为完满的生活状态。
材料一:
第二个幸福要素是,性格必须是快乐的。性格有跨情境、跨时间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如果一个人性格
你是被未来吸引,还是被过去驱使?
多变,或性格中呈现严重的双面性,便要从自己的性格若手,改变自己。幸福的人一般有快乐的性格,
他们喜欢社会,喜欢他人,对未来充满着向往和期待。
积极心理学如今已成为心理学领域的一门显学。其中,有两个理论是我们最应该了解的,它们是“未
第三个幸福要素是,积极的情绪。人生在世,我们总喜欢追求快乐,排斥负面情绪。但生活中总避免
来”和“行动”。
不了负面情绪的到来。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即使在负面情绪下,还是有很多积极的情绪产生,能感到幸
2016年,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之一塞利格曼用大量科学研究证明了积极心理学的第一个核心理论:展望
福,同时内心还有感恩、同情、敬畏等感受。为什么幸福的人会这样?这一切都建立在我们跟世界是怎
理论。简而言之,人是被未来吸引,而不是被过去驱使的。塞利格曼认为,这才是积极心理学和传统心
样的关系上。有时,我们觉得世界是危险的,对待世界的态度往往也是抗拒的、敌对的、敏感的、想逃
理学真正不同的地方。心理的积极不仅仅是感到快乐,凡事都往好处想,更是拒绝被过去定义,愿意通
脱的,很难体会到跟世界的良性互动。所以,情绪影响着我们的幸福。
过自己的行动改变未来。
第四个幸福要素是,愉悦的感觉。当我们喜欢某件事情时,就去实现,自然而然会产生愉悦的感觉。
以往的心理学家在分析一个人的时候,往往把重点放在他过去的经历上,为什么心理学家会形成这样
例如,当我们吃着自己喜爱的食物时,在沙滩上漫步时,见到了旅途中各种优美的风景时,闻到了沁人
的思维方式呢?
心脾的花香时,都能体会到愉悦的感觉。
因为心理学发展的早期正值物理学的巅峰时代。看上去,物理学家们只用几个公式就把这个世界的规
但不管是哪种因素,幸福一定是诸多元素积累在一起的。
律解释清楚了。比如,如果过去是A、B、C,那么现在必然是D、E、F,而未来必然是X、Y、Z。用著名
有些人总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面对不幸,我们总会寻找各式各样的理由阻碍成长。这时,我们
科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的话来说就是:“只要你告诉我全宇宙所有粒子的状态,我就能够推断出
的关注点都放在了这上面,对身边所发生的一切视而不见,包括能产生幸福感的事件。
从现在开始直到永远的世界的每一个状态。”因此,早期的心理学家一心想构建一个类似于物理学的体
(摘编自《幸福的勇气》推荐序三,作者胡慎之)
系:只要知道了一个人的过去,就能推测出他的现在和未来,甚至可以把他当作机器一样操纵。
但是,人和机器有根本的区别:人有主观能动性,人会做选择。并不是你有这样的过去,就必然会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期心理学的思维方式受正值巅峰时代的物理学的影响,心理学家们想构建一个与物理学类似的
那样的决策。过去只能对你有所影响,但最终决定你现在要采取何种行动的,是你对未来的想象。心理
体系。
状态也一样。比如你感到消沉,表面上是因为过去太悲惨、现在太限难,但本质上是这些悲惨、艰难让
B.毕竞与机器不同,人有主观能动性,过去并不能绝对地影响一个人,对未来的想象最终决定着人
你觉得未来没有希望。再比如,你感到愤怒,表面上是因为有人对你不公平,但其实是因为这些不公平
的行动。
让你觉得自己必须反击,才能改善未来。
C.“躺平”是不能改善处境的,只要行动起来,学习积极心理学,就能引发人的主动行为,让人改
人类进化出的所有心理机制都是为未来做准备的。进化不关心过去,因为过去已经无法改变,重要的
变处境。
是你接下来采取什么行动去塑造什么样的未来。
D.有些人在负面情绪下,依然能感到幸福,因为他们怀着感恩之心,敬畏苦难,与世界良性互动。
积极心理学一个重要研究进展是“创伤后成长”。心理学家发现,有些人在经历创伤事件后,一直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陷其中走不出来。然而,还有很多人在创伤之后虽然经历了短期的应激障碍,但心理最终变得更强大。
A你感到悲伤,表面上看可能因为失去,其实是因为你觉得无力挽回,难以拥有美好未来。
用尼采的话说就是:“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更强大。”
B.是深陷其中走不出来,还是心理最终能变得强大,主要取决于当事人对尼采名言的理解程度。
积极心理学的第二个核心理论一一行动,也叫“主动性理论”,也是由塞利格曼提出的。
C.渴望幸福从天而降与渴望别人给予幸福都是不现实的,想要获得幸福就需要自己积极行动。
这是一种类似于“我要去影响世界”的信念,主要由3个因素构成:自信、面向未来的乐观以及解决
D.当不幸发生时,如果我们的关注点都放在不幸上,可能会忽视能产生幸福感事件的本身。
问题的创造力。塞利格曼强调,积极心理学重在行动。比如,他提出一种帮助人摆脱悲观的方法,叫“习
3.下列选项中的说法不属于“积极心理学”思维方式的一项是()
得性乐观”。这种方法并不意味着让人越乐观越好,只是悲观会让人选择放弃,而乐观会让人行动起来
A栽松未必待成栋,种菊何须盼满篱。
语文试题第1页共4页高二语文9月月考答案
【5题详解】
【答案】1.C2.B3.A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问题并提出见解的能力:
4.①设问形式,引发思考:以选择问句的形式,直接点出核心矛盾,激发阅读兴趣。
①结合材料一“人是被未来吸引,而不是被过去驱使的”“过去只能对你有所影响,但最终…是
②对比鲜明,突出主题:“吸引”与“驱使”形成对比,形象地展现了两种不同的心理动力机制,
你对未来的想象”可知,要关注未来,不被过去束缚。
突出了积极心理学的“主动”特质。
②结合材料一“积极心理学重在行动”“乐观会让人…改变状况”可知,幸福不会自动降临,要
③以第二人称“你”作为倾诉对象,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亲切自然。
以乐观的情绪积极行动来改编现状。
5.①不沉湎于无法改变的过去,将目光投向未来:
③结合材料二“性格…对未来充满着向往和期待”可知,我们要从性格入手努力塑造自己快乐的性
②以乐观的情绪积极行动,只有行动才能改变现状:
格,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③勇敢地直面生活,从性格入手不断地改变自己:
④结合材料二“当我们喜欢…产生愉悦的感觉”可知,生活中有许多能带来愉悦感受的小事,我
④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提升自己总体的幸福感:
们要用心去发现并珍惜。
⑤客观地认识世界,建立与世界的良性关系。
⑤结合材料二“这一切都建立…很难体会到跟世界的良性互动”可知,应客观认识世界,建立与
【解析】
世界的良性关系。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围绕积极心理学探讨幸福与行动关系。材料一以塞利格曼理论为核心,强调
6.A(“焦虑”错)
“未来导向”“行动力”对心理成长的关键作用,提出“创伤后成长”等概念:材料二从卡尼曼“幸福
(12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改字不得
四要素”切入,分析性格等与幸福感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意义,语言学术通俗
7D(“象征创业过程的艰难”错)
兼具,标题能引发对幸福本质的思考。
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①采用呼告,连续发问,表达了作者对梁生宝行为的不解:②由“你”到“他”的人称转换,便于
C.“只要…,就能…”错误。材料一“乐观会让人行动起来一一只有行动才能改变状况”,表
作者交代梁生宝行为的原因和对梁生宝进行容观的评价:③一问一答,表达了作者对梁生宝勤俭节约、
明行动是改变处境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故选C。
公而忘私品质的赞美。(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断的能力。
9.①作者从肖像、心理、动作等方面塑造了梁生宝一心为公、艰苦创业的新型农民形象:②作者描
B.“主要取决于当事人对尼采名言的理解程度”错误。材料一指出“心理学家发现,有些人在经历
写的沿途天气、土色土质、村庄柴烟等乡土生活场景,呈现出典型的陕北农村生活特点;③作者采用“这
创伤事件后,一直深陷其中走不出来。然而,还有很多人在创伤之后虽然经历了短期的应激障碍,但心
好地场嘛”“洋火”等口语和“小伙子真争”“跷到目的地”等方言,富有陕北地域特色。(6分。每点
理最终变得更强大。用尼采的话说就是:‘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更强大’”。这里强调的是人在经历
2分)
创伤事件后的不同表现,关键在于人自身面对创伤的态度和行动,而不是主要取决于当事人对尼采名言
【答案】10.BDG11.D12.A
的理解程度。故选B。
13.(1)孟尝君舍弃家业优厚地对待他们,因此使天下的贤士倾慕(归附)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2)宾客们看到我一旦被废黜,都背弃我而离开,没有人顾念我。
A强调做事不追求功利结果,顺应自然、不刻意期待未来的回报,更偏向于对当下过程的接纳,与
14.示例一:赞同。
积极心理学“关注未来、通过行动改变未来”的核心思维不符。
王安石认为“孟尝君不过是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哪里说得上得到了贤士”。正是因为鸡鸣狗盗之
B.体现了通过主动行动改变未来的信念,符合积极心理学的“主动性理论”,属于“积极心理学”
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所以真正的贤士才不会归附他。(或者: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
思维方式。
个贤士,就可以帮助齐国面向南称王而制服秦国,根本用不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
C.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期待和通过行动实现目标的信念,符合“展望未来”的核心,属于“积极心
示例二:不赞同。
理学”思维方式。
王安石认为“孟尝君不过是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罢了,哪里说得上得到了贤士”,事实上这些鸡鸣
D.不被当下困境(过去/现在)束缚,相信未来会有转机,体现了对未来的积极展望,属于“积极心
狗盗之徒对孟尝君是有一定帮助的。孟尝君在被秦昭王囚禁之后,他手下的狗盗者偷取狐白裘帮孟尝君
理学”思维方式。故选A。
脱身,鸡鸣者模仿鸡叫助孟尝君成功出关。(或者: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贤士,
【4题详解】
就可以帮助齐国面向南称王而制服秦国,根本用不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
本题考查学生对分析文章标题艺术特色的能力。
【解析】【导语】这篇文言文阅读通过《史记》与王安石文对比,展现了孟尝君“好客”的双面性:
①题目以选择疑问句的形式呈现,直接抛出两个具有对立性的观点,引发读者对自身行为和心理状
司马迁以“鸡鸣狗盗”的传奇故事,凸显其“倾天下士”的包容力:而王安石则犀利批判其门下无真士,
态的深入思考,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只是“好奸人”之雄。两文形成有趣张力一一前者重叙事呈现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后者借史论政,体现宋
②“未来吸引”和“过去驱使”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在思维方式上的差
代士大夫对“得士”标准的严苛。
异,强调了积极心理学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③使用第二人称“你”,就像作者在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对话,让人感觉亲切自然。
句意:凭借齐国的强大,得到一个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面向南称王而制服泰国,还
1/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