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2)

文档属性

名称 3.3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8-25 21:0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同步练习
1.放射性同位素被用作示踪原子,主要是因为
(  )
A.放射性同位素不改变其化学性质
B.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比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短得多
C.半衰期与元素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有关
D.放射性同位素容易制造
【解析】 放射性同位素用作示踪原子,主要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替代没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参与正常的物理、化学、生物的过程,既要利用化学性质相同,也要利用衰变规律不受物理、化学变化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等,因此,选项A、B正确,C、D不正确.
【答案】 AB
2.(2013·东北师大附中检测)在临床上经常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诊断,如医生用123I进行体内跟踪,可迅速查出人体内的病因,123I的特性是(  )
A.半衰期长,并迅速从体内清除
B.半衰期长,并缓慢从体内清除
C.半衰期短,并迅速从体内清除
D.半衰期短,并缓慢从体内清除
【解析】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23I放出的γ射线穿透本领比α、β射线强.123I的半衰期较短,可以迅速从体内消失,不至于因长时间辐射而对身体造成伤害,故C对.
【答案】 C
3.(2013·杭州一中高二检测)在工业生产中,某些金属材料内部出现的裂痕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如果不能够发现它们,可能会给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自从发现放射线以后,就可以利用放射线对其进行探测了,这是利用了
(  )
A.α射线的电离本领  
B.β射线的带电本领
C.γ射线的贯穿本领
D.放射性元素的示踪本领
【解析】 放射线的应用是沿着利用它的射线和作为示踪原子两个方向展开的,γ射线的贯穿本领最强,可以用于金属探伤,故C项正确.
【答案】 C
4.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宫城县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酿成了核泄漏事故,核泄漏事故会造成严重后果,其原因是(  )
A.铀、钚等物质有放射性
B.铀、钚等物质半衰期很长
C.铀、钚等重金属有剧毒
D.铀、钚等物质会造成爆炸
【解析】 放射线对人体组织、生物都有害,核泄漏后产生的危害主要是放射线,且其半衰期长,在很长时间内具有放射性,故A、B正确;核泄漏物质中含有大量重金属,有剧毒,但不会自发爆炸,故C正确,D错误.
【答案】 ABC
5.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射线改变了布料的性质使其不再因摩擦而生电,从而达到消除有害静电的目的
B.利用γ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也能进行人体透视
C.用放射线照射作物种子使其DNA发生变异,其结果一定是更优良的品种
D.用γ射线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太大的伤害
【解析】 利用放射线消除有害静电是利用放射线的电离性,使空气分子电离成为导体,将静电导出,A错误;γ射线对人体细胞伤害太大,不能用来进行人体透视,B错误;作物种子发生的DNA突变不一定都是有益的,还要经过筛选才能培育出优秀品种,C错误;用γ射线治疗肿瘤对人体肯定有副作用,因此要科学地控制剂量,D正确.
【答案】 D
6.
图3-3-2
为保证生产安全,大型钢铁部件内部不允许有砂眼、裂痕等伤痕存在.如图3-3-2是利用射线检测钢柱内部是否存在伤痕及伤痕情况的示意图,若钢柱的直径为20
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射源放出的射线应该用β射线
B.放射源放出的射线应该用X射线
C.放射源放出的射线应该用γ射线
D.若钢件内部有伤痕,探测器接收到的射线粒子将减少
【解析】 此射线必须能穿透部件,接收器才能接收到射线粒子,因β射线只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X射线也只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钢板,用γ射线可以检查30
cm厚的钢铁部件,显然这里应该用γ射线而不能用β或X射线,选项C正确,A、B选项错误;当遇到钢铁部件内部有伤痕时,穿过钢板到达计数器的γ射线比没有砂眼或裂纹处的要多一些,选项D错误.
【答案】 C
7.在存放放射性元素时,若把放射性元素①置于大量水中;②密封于铅盒中;③与轻核元素结合成化合物.则(  )
A.措施①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
B.措施②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
C.措施③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
D.上述措施均无法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
【解析】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由元素的原子核本身特性决定的,与所处的物理环境,化学状态均无关,故D正确.
【答案】 D
8.放射性同位素在技水上有很多应用,不同的放射源可用于不同的目的.如表列出了一些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和可利用的射线.使放射源和探测器间隔很小一段距离,若它们之间空气中烟尘浓度大于某一设定的临界值,探测器探测到的射线强度比正常情况下小得多,从而可以通过自动控制装置触发警铃,预防火灾.则该装置中的放射源可选用表中的哪一种(  )
放射性同位素
Po
Am
Sr
Tc
辐射线
α
α
β
γ
半衰期
138天
433年
28年
6
h
A.Po  B.Am  C.Sr  D.Tc
【解析】 烟雾对α射线的穿透性影响明显,用半衰期长的放射性同位素能使报警装置长时间稳定工作,故B正确.
【答案】 B
9.贫铀炸弹是一种杀伤力很强的武器,贫铀是提炼铀235以后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为铀238,贫铀炸弹不仅有很强的穿甲能力,而且铀238具有放射性,残留物可长期对环境起破坏作用而造成污染.人长期生活在该环境中会受到核辐射而患上皮肤癌和白血病.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铀238的衰变方程式为:U→Th+He
B.U和U互为同位素
C.人患皮肤癌和白血病是因为核辐射导致了基因突变
D.贫铀弹的穿甲能力很强,也是因为它的放射性
【解析】 铀238具有放射性,放出一个α粒子,变成钍234,A正确.铀238和铀235质子数相同,故互为同位素,B正确.核辐射能导致基因突变,是皮肤癌和白血病的诱因之一,C正确.贫铀弹的穿甲能力很强,是因为它的弹芯是由高密度、高强度、高韧性的铀合金组成,袭击目标时产生高温化学反应,所以其爆炸力、穿透力远远超过一般炸弹,D错.
【答案】 ABC
10.如图3-3-3所示是工厂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示意图.
图3-3-3
(1)请简述自动控制的原理;
(2)如果工厂生产的是厚度为1毫米的铝板,在α、β和γ三种射线中,哪一种对铝板的厚度控制起主要作用?为什么?
【解析】 (1)放射线具有穿透本领,如果向前移动的铝板的厚度有变化,则探测器接收到的放射线的强度就会随之变化,将这种变化转变为电信号输入到相应的装置,使之自动地控制题图中右侧的两个轮间的距离,达到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目的.
(2)β射线起主要作用.因为α射线的贯穿本邻很小,一张薄纸就能把它挡住,更穿不过1毫米厚的铝板;γ射线的贯穿本邻很强,能穿过几厘米的铅板,1毫米左右的铝板厚度发生变化时,透过铝板的γ射线强度变化不大;β射线的贯穿本领较强,能穿过几毫米厚的铝板,当铝板厚度发生变化时,透过铝板的β射线强度变化较大,探测器可明显地探测出这种变化,使自动化系统做出相应的反应.
【答案】 见解析
11.(2011·浙江高考)核电站的固体废料放射性比较强,要在核电站内的专用废物库放置5年,且在放置的初始阶段要对固体废料进行冷却处理.请简述需要进行冷却处理的理由.
【解析】 核电站的固体废料放射性比较强,能放出γ射线,放出巨大能量.且刚开始放射性比较强,释放出的能量比较大,温度升高快,必须在初始阶段对核固体废料进行冷却处理.
【答案】 见解析
12.为了临床测定病人血液的体积,可根据磷酸盐在血液中将被红血球所吸收这一事实,向病人体内输入适量含有P作示踪原子的血液.先将含有P的血液4
cm3分为两等份,其中一份留作标准样品,20
min测量出其放射性强度为10
800
s-1;另一份则通过静脉注射进入病人体内,经20
min后,放射性血液分布于全身,再从病人体内抽出血液样品2
cm3,测出其放射性强度为5
s-1,则病人的血液体积为多少?
【解析】 由于标准样品与输入人体内的P的总量相等,所以两者的放射性强度与P原子核的总数都相等,设病人血液体积为V,血液样品体积V′=2
cm3.
则V=10
800,即V=×2
cm3=4
320
cm3.
【答案】 4
320
cm3